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高考地理 外力作用与地貌复习精练

来源:一二三四网
外力作用与地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72分)

(创新题)鱼鳞坑是为减少水土流失,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错排列、类似鱼鳞状的半圆型或月牙型土坑,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读下面两图,答复1、2题。 1. 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鱼鳞坑主要发挥的地质作用是 ( )

A. 风化作用 B. 侵蚀作用 C. 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此判断3、4题。

3. 假设图中①处与②处的相对高度为10米,图中所示的沙丘为流动沙丘,为了治理沙漠化应该在哪里植树种草最适宜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 假设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那么开采石油的最正确地点是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以下列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答复5、6题。

5. 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 )

A. 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B. 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C. 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D. 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 6. 假设图中有甲、乙、丙、丁四地,其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3℃,800 mm〕、〔15℃,900 mm〕、〔7℃,5 mm〕、〔23℃,2 900 mm〕,那么岩石风化深度大致相同的是(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甲和丁 D. 丙和丁 读以下列图,答复7、8题。

7. 对图中A海域沿岸的地貌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 A. 主要由流水侵蚀形成 B. 轮廓破碎,不利于开展渔业生产 C. 主要由海浪侵蚀形成 D. 多港湾,有利于开展海洋运输 8. 以下关于图中B山脉东、西两侧的水系特征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 流域面积西大东小 B. 流量季节变化西大东小

C. 河床坡度西陡东缓 D. 西侧为外流河,东侧为内流河 9. 〔2022·北京高考)

以下列图为北半球某热带海岛地质、地貌示意图,图中()

A. 乙处为河流冲积扇B. 丙处侵蚀比对岸强C. 丁处矿床为天然气D. 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10. 关于河流堆积地貌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 A. 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山前 B. 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凹岸 C. 三角洲平原形成于河流中游 D. 河谷发育于河流上游[

11. 聚落分布在洪积扇、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的共同原因是 ( ) A. 气候温和湿润,地势平坦 B. 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C. 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 D. 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答复12、13题。

12. 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 )

①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②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③c表示流水溶蚀作用④d表示流水搬运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3. 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①沙尘暴②水土流失③泥石流④土地荒漠化()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4. 以下风向或河流流向表示不正确的选项是 ( ) 读五种外力作用方式关系图,答复15、16题。

15. 图中的各数码代表外力作用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以下组合按顺序排列的是 (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① C. ③④⑤①② D. ④⑤①②③ 16. 形成太湖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① B. ② C. ④ D. ⑤

〔创新题〕“地震真正的故事记录在岩石和土壤中〞。地震是由地壳深处断层的运动引起的,如果运动足够强烈,地表就会产生裂缝,数年后,沉积物又将裂缝覆盖。读下面的“某地区地层剖面示意图〞,答复17、18题。

17. 以下关于该地区地质历史上发生地震次数的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 ) A. 至少2次 B. 可能1次以上 C. 至少3次 D. 至少4次 18. 由图示信息,可以判断 ( )

A. 科学家能够测算每一次地震发生的年代 B. 科学家可以预测下一次地震的准确时间 C. 各条断层中a断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早 D. 该地区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内力作用 二、综合题(共28分)

19. 读以下列图,答复以下问题。(15分)

〔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其中A为 斜,B为 斜。(3分)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 〔流水、风力〕的 〔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的。(2分)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和,假设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 处;假设开采优质的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 处。(4分)

〔4〕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处;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处 。(2分)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泥沙量,水旱灾害加剧,甚至可能造成 等地质灾害。(2分)

〔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有 〔多项选择,填字母〕。(2分)

A. 黄土土质疏松B. 植被破坏严重C. 地面起伏明显D. 流水侵蚀严重 20. 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13分)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以全国2.2%的陆地面积,创造了全国22.1%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社会开展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区域。

材料二为促进上海海洋运输业的开展,上海跳出长江口,在距上海浦东南汇芦湖港约30千米的大小洋山建设深水港。

〔1〕简述长江三角洲城市带形成的自然原

因 。(3分)

〔2〕简述上海在洋山建设新港的主要区位优势及其对上海开展的影响 。(5分)

〔3〕崇明岛在上海城市规划中被定位为生态岛区,你认为其适合开展哪些产业?(2分)〔4〕十一五规划提出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协调区域开展,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四类区域。长江三角洲被列为优化开发区,请你简要说明其经济开展方向。(3分)

外力作用与地貌

1. C2. D【解析】鱼鳞坑是江南地区常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其作用与黄土高原的梯田类似。第(1)题,植树造林是用植物的根系修养水源保持水土,在鱼鳞坑工程措施下,山坡上半圆型或月牙型土坑交错排列类似鱼鳞,坑内蓄水,植树造林,应选C;第(2)题,坑内蓄水沉积泥沙,应选D。

12. A13. B【解析】第12题,蒙古高原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导致岩石裸露,形成裸岩荒漠,故a表示风力侵蚀作用;在偏北风作用下,蒙古高原的颗粒物质被搬运到现在黄土高原位置,形成了黄土高原,故b表示风力搬运作用;黄土高原物质被黄河、海河等搬运到华北平原,故c表示流水搬运作用;河流带来的泥沙沉积形成华北平原,故d

表示流水沉积作用。第13题,在流水搬运过程中,导致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暴雨还可以在山区形成泥石流灾害。 14. B【解析】风向应该相反。

15. B16. D【解析】第15题,图中①表示固结成岩作用,②表示风化作用,③表示侵蚀作用,④表示搬运作用,⑤表示堆积作用。第16题,形成太湖平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堆积作用。 17. C18. A【解析】据图可知:该地区的岩层至少三次出现断层,由此推测可能发生过数次地壳活动而引发地震;科学家可通过对岩层的观察了解并预测以后地震频次。 19. 〔1〕褶皱背向〔2〕流水侵蚀

〔3〕①②②③〔4〕BA〔5〕增加滑坡、泥石流〔6〕ABD

【解析】解答该题主要是进行地质构造的判读,首先判断出这是褶皱,A为背斜,B为向斜。该处地表形态从图中可以看出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对沉积岩的判断,从形成的层状结构特点可以看出。对①②两处岩石,因②处位于向斜内部受挤压,岩性坚硬;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生成,从图中可看出③处是岩浆侵入处。向斜构造是储水构造区,背斜是储油构造区。山区的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黄土高原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是因该地土质疏松,植被少和暴雨侵蚀。

20. 〔1〕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河网密布,淡水充足,水运便利 〔2〕区位优势:港区具备水深的条件,距国际航线近;岛屿众多,港区开展预留空间大;腹地纵深广阔(从水域、陆域条件作答〕。

影响:促进上海形成以航运功能为支撑的贸易中心;增强上海的集聚辐射能力,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开展。

〔3〕乳畜业、园艺业、生态农业、旅游业、高科技产业。

〔4〕答法1: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质量和效益;②加快产业升级,大力开展新兴工业

和第三产业;③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开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答法2:①充分发挥沿海的地理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②大力开展第三产业。③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大力开展高新技术产业。 【解析】本大题要结合热点知识综合分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