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历史关系
中越历史关系
近年来,中越关系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热点。一直都不被看好的中越关系,其中又会有什么深层的奥秘呢,首先让我们一起看看中越之间的历史吧。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公元前214年,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的广西、广东、福建,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秦朝在这一带大量移民,设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骆越)归属于象郡管理。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后改称“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广州。越南中北部成为南越国的一部份。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国各朝代(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的直属领土,越南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北属时期”或“郡县时代”。东汉末年(公元192年),今越南中部的占族人区连杀死汉朝的日南郡象林县令,占据了原日南郡的部分地区,以婆罗门教为国教,建立林邑国(后称占婆国),与东汉以顺化为界。隋朝时被隋炀帝派兵灭国,置三郡,唐朝时复国,与中国以横山为界,此后一直作为中国的藩属国。
1/ 4
中越历史关系
这里絮叨一句闲话,在三国的吴国、南北朝和隋朝统治交趾期间,越族人一再发生暴动,唐朝重新平定当地并改名“安南”,公元679年设安南都护府于河内,“安南”即由此而来。
唐末藩镇割据,政局混乱,出生安南鸿州的豪强曲承裕,趁着静海节度使独孤损被流放到海南岛的机会,自称了静海节度使,着手治理安南,唐朝被迫承认既成事实,在公元906年只能“任命”他为静海节度使。越南史书上称曲承裕令越南摆脱了枷锁,因而是“民族独立的奠基人之一”。
唐朝灭亡后,是分裂战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安南节度使曲氏集团也割据当地,不过又一度被立都广州的南汉国控制。不久,安南节度使吴权指挥当地军队在白藤江上打败了南汉国军队。取得这个“白藤江大捷”后,938年,吴权废除了中原王朝任命的节度使职务,自称为王。
北宋开宝二年(968年),吴朝被丁部领建立的“大瞿越国”(故也称丁朝)取代。丁部领是杨廷艺牙将丁公著的儿子,对北方只称大胜王,在内部却已经称起了皇帝,叫“大胜明皇帝”,建国号“大瞿越”,这等于宣告了越南的正式独立。
2/ 4
中越历史关系
11世纪后期,宋朝与越南李朝爆发宋越熙宁战争;13世纪中叶,越南陈朝曾击退蒙古的进攻,中国元朝建立后,越南陈朝又曾两次击退元军的进攻。战后,陈朝遣使向中国元朝朝贡修好,以示臣服。15世纪明成祖永乐年间,越南陈朝君主遭外戚胡季犛篡位,中国明朝应陈朝遗臣的请求推翻了胡氏政权。明军顺势占领了越南,设郡县、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再次进行了直接统治,即“安南属明时期”。不过在明成祖死后数年,黎利发动蓝山起义将明军驱逐出越南,但承诺维持与明朝的宗藩关系之后,恢复了独立,建立了后黎朝。
1471年,后黎朝灭占婆国,疆土逐渐向南扩张。1527年,莫登庸篡夺后黎朝,建立莫朝。1531年后黎朝在郑、阮两大家族的支持下复辟,并占据南方,
3/ 4
中越历史关系
与莫朝对峙,越南开始进入了200多年的南北分裂时期。1592年,后黎朝灭莫朝,越南重新分裂,北部由郑氏家族控制,南部则由阮氏家族控制,两大家族不断发生战争,史称“郑阮纷争”。而名义上的共主——后黎朝皇帝则完全是傀儡,处于郑氏控制之下。1698年,阮氏家族出兵吞并下高棉(今湄公河三角洲),奠定了当代越南的版图。1771年,爆发西山起义,阮文惠三兄弟先后灭阮、郑,统一全国,建立西山朝。后黎朝末代君主黎维祁逃往中国,请求清军援助其复国。西山军在1789年击退了清朝干涉军,后黎朝彻底灭亡。1802年,原阮氏家族的后代阮福映在法国支持下灭西山朝,建立阮朝(1802年~1945年)。次年阮福映遣使宗主国中国,请求改国号为“南越”,最终嘉庆皇帝下赐国号“越南”,并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
1803年,阮福映派遣郑怀德、黎光定出使清朝请封。阮福映取“安南”的“南”字、“越裳”的“越”字,请求清朝赐国号“南越”。但嘉庆帝认为历史上“南越”之地较广,两广(广东与广西)皆在其内;阮福映全有安南,亦不过是交趾故地,故而将“南越”二字颠倒顺序,称为“越南”。这就是今日越南国名的由来。1804年,嘉庆帝派遣广西按察使齐布森出使越南,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颁赐越南国王金印一枚。阮福映遣黎伯品前往清朝进贡并谢恩,双方约定三年一贡为惯例。1806年,阮福映正式举行登基大典,确定新国号“越南”,但原国号“大越”仍被使用。
1885年清朝和法国签订《中法简明条约》,大清王朝终于失去了对越南的宗主权,越南真正成为了法国的殖民地。
4/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