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就业与失业

来源:一二三四网
大学生就业与失业问题及思考

摘要: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把大学生推向人才市场,供需双方直接见面,相互选择。由此出现一些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失业问题愈来愈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本文就大学生失业原因、当前就业形势与状况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策略进行了粗略的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 失业 应对策略 一、大学生“失业”现象的原因

当今中国的经济,正以稳定的速度发展。然而,也因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出现的失业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其中大学生失业现象是最棘手的问题。

我们认为,现阶段大学生失业的原因主要有:

1、国家经济宏观调控,机构精简,事业单位体制改革,造成大学生就业机会的削减社会人才需求与经济发展成正比。

2、人才市场不规范、自主择业执行难度较大。近年来由于人才市场过分盈利,大学生被推向市场,而市场却又无法提供一个规范、合理的就业渠道。这无形把一些大学生推向失业。

3、缺乏大学生就业保障机制,就业观念难以更新。目前,大学生就业制度缺乏保障机制,大学生择业观念贪高(高工资、高待遇)求好(区域好、环境好、名声好、岗位好),宁愿失业也不愿往西部地区、内陆、山区就业。一些只有在农村里才能锻炼成才的农林专业毕业生也千方百计改行,但求留在城市、留在机关单位。4、人口膨胀迅速,劳动力供需矛

盾突出。据测算,到2000年,中国需要解决就业的人数高达2.2亿左右,新增就业岗位1.2亿个,将有1亿失业者进入21世纪许多大学生除了专业知识优势外,在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方面,往往处于劣势,因而极可能成为失业者【1】。

5、高校招生与就业工作脱离,增加就业工作难度。高校招生与就业工作密不可分的,它的运作规律就象工厂生产的产品推销不出去,生产再多再好也是积压品。由于就业工作滞后性,高校在招生时就应根据经济发展、社会人才需求信息相应调查招生数量、设置专业,适应四年后就业工作。

二、当前国内大学生的形式

对已就业的认定,教育部作了明确规定,毕业生就业形式包括以下七种:(1)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2)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就业合同, 不通过学校签订就业协议书,也不需要就业报到证,直接到用人单位工作;(3) 定向、 委培毕业生回定向、 委培地区或单位就业; (4) 参加国家或地方服务项目,如劳动人事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 “三支一扶” 计划,团中央组织的 “西部计划”,组织部实施的“村官计划”等;(5)灵活就业,主要是指毕业生自主创业或艺术类毕业生的自由职业;(6)升学,即毕业后获得更高学历层次的学习机会,如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等;(7)毕业生出国(境)学习及工作【2】。 三、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的对策

第 一 , 产 业 发 展 政 策 中 的 技 术 选 择 应 该 考 虑 到 扩 大 就 业 的 可 能 性 。 我 国 的 劳 动 成本仍 然 比较 低 , 如果 一 味 遵循 西 方发 达 国 家 资 本 密 集 型 发 展 模 式可 能 不 明 智 。 这 种 模式 是 在

劳 动 成本 比较 高 且 工 资 保持粘 性 的情 况 下 , 通 过 发 达 的 融资 渠 道 、 较低 的 利 息 率 、 分期 偿 还 的 信 用 制 度 、对 高科 技产 业 部 门政 府提供贷 款担保 或资 助 等措 施 , 人 为地使 资 本价格 降低 , 提高 资 本 有 机构 成 ,用 物 质 资 本代 替 劳 动 , 导 致 劳 动 力 的 需 求 量 逐 渐 减 少 。 因 此 , 有 必 要 使 资 本 与 劳 动 的 价 格 比例 保 持均 衡状 态 , 增 加 劳 动 密 集 型 产 业 的 发 展 速 度 和规 模 。技术 进 步 导 致 越 来越 少 的人 从 事 物 质 资 料 的 生 产 , 但 是却 需 要 更 多 的 人 去 从 事诸 如 发 明 、 设 计 、 策划 、 销 售 、 派 送 、 教 育 和 个 人 生 活 服 务等 业 务 , 服 务部 门 有 更 大 的 增 加 就 业 的 潜 力 , 开 发 劳 动 密 集型 产 业有 助 于 减 少 失 业 问 题 。 此 外 , 政府 也 可 以 有 所 作 为 。

第 二 , 减 少 劳 动 力 市 场 分割 , 建 立 各 级 各类 劳 动 力 市 场 之 间 信 息 交 流 与 人 员 流 动 的 渠 道 , 鼓励 未 就业 的 毕 业 生 进 人 次 级 劳 动 力 市 场 就 业 。 在 人 力 资 源 的 使 用 与 开 发 方 面 , 建 立 人员 能进 能出 、 能 上 能 下 的良性 流 动 机 制 , 拆 除 用 人 制 度 上 的 壁 垒 。 这 有 助 于 高 校 人力 资 本 的 产 出 针 对 市 场 人 力 资 源 的 需 求 变 化及 时 作 出 调 整 【3】。

第 三 , 在 失 业 现象 严 重 的 情 况 下 , 减 少 全 民 工 作 时 间 , 可 以 增 加 闲 暇 与 消 费 时 间 , 增 加 劳 动 力 的 需 求量 。 临 时 工 的需 求 量 增 加 可 以 直接 减 少 失 业 持 续 时 间 , 同 时 意 味着 全 日 制 工 作 的 收 益 要 分 割 一 部 分 给非 全 日 制 工 作 。

第 四 , 高等 教 育 机 构 可 以 采 取 下 列 措 施 , 提 高毕 业 生 就 业 率 。 高教 机 构 在 教 育 教 学 发 展 的 数 量 、质 量 、 结 构 和 速 度 方 面 作 决 策 时 , 要 考 虑 到 是 否 有利 于 促 进 毕 业 生 就 业 市 场 的 供 给 与 需 求 的 平衡 , 对 非均 衡 的 市 场 信 号 作 出 反 应 , 及 时 作 出 专 业 调 整 。增 加 教 学 计 划 的 弹性 , 在 专 业 实 验 与 实 习 中 、 在 社 会兼 职 与 打 工 过 程 中 、 在 与 产 业 部 门 的 合作 研发 中 , 提 升 大 学 生 的 就 业 能力 。 指 导 学 生 , 尤 其 是 那 些 执着 学 习 艺 术 与 人 文 学 科 的 学 生 , 如 何 把 学 术 兴 趣 同 未 来 就 业 能 力 的 提 升 结 合 起 来 。加强 高 校 就 业 指 导 与 咨 询 部 门 的作 用 , 开 发 全 国 联 网 的 毕 业 生 就 业 信 息 系 统 , 为毕 业 生 提供 免费 的 就 业 信息 服 务 。 需 要 盯 准 两 个 市 场 , 不 仅 需 要 在 生 源 市 场 上 制 定 竞 争策 略 , 还 需 要 在 毕 业 生 的 劳 动 力 市 场 上发 挥 作 用 。 主 动 与 雇 主 或 用 人 单位 联 系 , 互 通 人 才需 求 信 息 , 设 立 双 赢 互 动 研 发或 培 训 项 目。 【1】《大学生就业与失业现象的思考》 作者:杨端胜 李海荣《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1卷 第1期 【2】《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误差与校正探析》 作者:王长华 谢守成

【3】《关于大学毕业生失业与就业问题的探讨》 作者:崔玉平

营销1401王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