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分析

来源:一二三四网
环保节能1671-8909(2019)1-0060-002文章编号:

清洗世界

Cleaning World

第35卷第1期

2019年1月

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分析

李晓磊

(逊克县环境保护局,黑龙江 黑河 164499)

摘要:自我国进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很好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升,我国的工业化程度也得到极大的发展,然而带来的代价就是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因为粗放型工业化过程,导致其日益严重,尤其是地表水的污染更是触目惊心。而地表水是我国人们生存所需之水之源泉,因此改善地表水的污染情况迫在眉睫。对于地表水治理来说,主要的办法就是环境监测。对于地表水污染治理工作来说,地表水环境监测是地表水治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地表水污染物进行分析,依据地表水污染物的基本特性,能够有效的分析出地表污染水的污染源,从而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监测;地表水污染;进展与问题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我国地表水污染问题当前非常突出,而地表水是我国人们的主要生活用水的来源,不加强地表水的污染治理就会加剧我国水资源的进一步耗损,造成的问题就是我国水资源缺乏程度加剧,这种问题的出现就会导致很严重的社会问题,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发生,影响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当前对于地表水污染问题的治理办法主要通过环境监测的手段进行,比如化学物理手段以及生物技术手段等来进行地表水环境监测,查找污染源头,从而实现有效的治理。

本文基于此,以地表水环境监测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地表水监测的现状,并分析了监测方法,最后给出了相应改善的措施,从而为地表水环境监测提高策略支持。

监测上监测区域设置不当的问题。尽管,我国对于水体监测的相关技术已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得到了很好的提升,但是,由于监测的区域不恰当,导致监测效果不佳,监测过程形同虚设,其监测的数据结果并不能体现当前水域出现的污染问题,无法为相关的环境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1.2 监测系统运作存在问题的现状分析

监测系统运作存在问题是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其存在问题主要由于监测体系不够成熟,在管理过程中反复改革,导致运行系统被不断地重新定义和修改,导致监测系统无法在一个合理的标准范围内进行运作。从宏观上来看,当前的监测系统无法科学的给出当前水域的水体质量是否符合我国相关规定,是否存在污染问题等。此外,监测过程需要在具体的区域进行,而统一化的标定就会忽视各个水域之间的地貌差异,造成评估有失科学。

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情况就是,水利部门和环保部门没有得到很好的协调,二者可能同时作业,导致个别区域有重复监测的情况出现,不仅导致人力物力的浪费,同时也使得收集的水文数据缺乏科学性。

1 我国的地表水环境监测现状分析

1.1 监测范围不恰当的现状分析

我国快速发展的工业给我国的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压力,由于管理方面的粗放处理,只注重经济发展而轻视环境保护的因素,导致我国的地表水被大量的工业废水和污水给污染,造成地表水的水体严重变质,给我国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造成这个局面的因素有很多,而首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在对地表水环境监测范围不恰当造成的治理不当。

当前,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在大多数水域的环境

1.3 水质监测管理水平低下的现状分析

管理问题历来是我国各个方面的最为严重的问题,水质监测管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就目前我国的环境监测情况来看,虽然我国有效的完成了站点,区域监测转换到流域监测控制方面,并且集中布设监测装置,但由于我国水体监测任务的复杂而又繁重的情况,导致监管问题层出不穷。这里面有个很严重的因素就是跨界管

李晓磊(1986-),女,本科学历,毕业于延边大学,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作者简介:

2018-11-05。收稿日期:

第 35 卷李晓磊 . 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分析·61·

理的问题。对于水域来说,其水体监测发生在如省界上,那么这个问题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监测问题,而会涉及行政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纠纷,因此往往在这个区域就会处于管理的真空区域,即便进行管理也会出现管理的不协调统一,造成管理效果不佳,这个代价就是水体污染得不到有效的遏制。

2 地表水环境监测方法分析

2.1 物理化学方法分析

物理化学方法是最容易开展的办法,因为对于地表水环境监测来说,其对应的物理信息容易获取,因而容易被监测。这些物理化学监测内容主要有电导率、色度以及水体浑浊程度等,对应的监测器械相对简单,因而监测代价较小。

当然,随着环境监测技术手段的不断提升,因而这些监测内容可以集成于一个物理器械上,可以极大的降低监测成本。此外由于地表水污染中有机物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因此需要在环境监测中加强试验仪器对于有机物监测程度。此外,还需要采用化学手段对水体存在的毒性进行监测,从而为监测水体水质的作用提供基础支撑。

2.2 生物监测技术方法分析

生物监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环境监测技术,其具有快速实时性,准确性以及操作简单的特点。因此采用生物技术能够有效的监测水体污染情况。对于生物技术来说,其主要采用生物传感器来监测水体污染相关的数据,相比于物理器械来说,其能够发现物理化学监测方法中不能反映出的水体污染问题,其精准程度远高于物理化学方法,成为当前比较流行的方法。

此外,还可以利用微生物来监测环境,事实上有很多微生物对于生存的环境十分敏感,一旦生存的环境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后,相应的微生物就会出现一定的反映,如种群密度的变化等,通过对这些微生物的观测,就能够监测出该区域的水体是否发生污染问题,从而为及时治理提供有利时机。

3 改善地表水水质监测效果的措施分析

3.1 构建完善的水环境自动监测体系

我国的地表水环境监测出现很多问题,导致水体监测效果不佳,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针对这个情况,本文提出多个改善地表水监测效果的措施。其首要的措施就是构建完善的水环境自动监测体系。对于这个措施来说,主要是利用科学技术对相应的水体践行有效连续监测以及远侧实时监测。

构建自动监测机制,首先就是需要了解相应的流域

的水质基本情况以及当地的地质地貌特征,流域内工业企业的情况。然后根据汇总的结果来设定监测设备的安置点,尤其是企业未知需要重点监测,然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设备和数据中心进行通信,从而时间实时监测。然后设定监测内容,和相关阈值,自动监测过程中出现超出阈值的去进行预警,配合人力排查,杜绝污染源,从而起到治理水体污染的问题。

3.2 合理调整监测指标频率

对于水体监测来说,另一个改善的措施就是合理调整监测指标频率。对于水体水质的监测来说,需要根据相关区域的水体污染,水体功能区分类以及污染程度的动态变化,来调整监测工作,对于相应的水域需要进行科学化、标准化的监测,集中管理,设定合适的监测频率,在降低监测成本的同时,实现高质量的监测过程。此外,需要把地表水环境监测机制进行完善,形成行之有效的科学规章,从而规范化监测管理过程,促进监测效果的提升。尤其是针对具体的水环境监测机制来说,对于具体的监测内容来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性和合理性研究和分析,强化水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形态的相关研究。除此之外,需要适时对水体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数据的频率一定调整,从而为水环境监测任务的高效运行保驾护航,降低技术成本。

4 结语

我国地表水污染问题目前尤为严重,并且因为地表水是我国人们耐以生存的重要水资源获取途径,因此必须对地表水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对于当前的地表水污染治理的手段主要就是地表水监测。然而当前我国地表水监测技术虽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监测效果依旧不够理想,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本文就地表水的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地表水环境监测现状及问题,然后介绍了监测技术,最后针对改善监测效果这一问题,提出几点措施,从而为改善我国水体污染提供一点建议。

参考文献:

[1] 陈雯.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分析[J].现代园艺,

2017(16):167~168.

[2] 孔令燕.地表水环境监测进展与问题分析[J].农民致富之

友,2015(14):290.

[3] 孙立岩,姚志鹏,薛荔栋,沈欣.浅谈地表水重金属污染

监测现状及对策]J].环境监控与预警,2012.4(6):29~31.[4] 陈亮.浅谈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资

源节约与环保,2015(6):107.

[5] 刘斯宇. 米易县地表水环境监测问题及对策探讨[J].环境

与生活,2014(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