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道德规范着人们应当如何行为,它主要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是一种纯粹精神的力量。2.法律规范着人们必须如何行为,它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是一种精神的力量,但更是一种物质的力量。3.二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协同发挥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法律是对人们进行道德教育的有力保证和依靠。另一方面,道德是执行法律的基础。4.思想政治素质是人最重要的素质。5.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6.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1)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2)意义: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7.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记住课上讲的人体图片)(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是整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解决的是走什么道路、实现什么样目标的问题;(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解决的是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风貌的问题;(4)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解决的是人们行为规范的问题。8.(1)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自觉把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3)勇做21世纪中国的脊梁;(4)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9.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1)认真学习理论知识。(2)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3)身体力行,切实践履。第一章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的含义和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1)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的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2)理想信念在人生实践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人生的精神向导,是人生的精神动力,是人生的精神支柱。2.理想信念有哪些基本特点?(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与实践性。(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3.答:根据社会生活领域的不同,理想信念可以分为四个类型:(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主要是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的追求;(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主要是人们在择业时和从业中的理想追求;(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主要是人们在做人方面的向往和追求;(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主要是人们对理想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制度的追求。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系。(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迈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3)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理想指明前进方向。5.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答: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6.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①长期性。理想实现的长期性是对人们的耐心和信心的考验,对此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②曲折性。理想境界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正由于曲折,追求理想的道路才更加漫长。③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要对自我和现实做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7.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信念:现实性、科学性、崇高性8.试述共产主义社会的涵义和特征。(了解)(1)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2)共产主义社会是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消费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3)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剥削,消除了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以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本质差别,社会生活实现真正的和谐。作为暴力统治工具的国家走向消亡,战争不复存在,人类不再划分为不同的国家,而实现世界大同。(4)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9.联系实际论述如何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1)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其中一种倾向就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极为不满。对社会现实全盘否定,逃避或反对现实社会。(2)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还有一种偏向,就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当他们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不加分析地全盘认同当下的现实,对于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3)理想与现实是辩证统一的。对立性:现实是客观的,理想是主观的;现实是当下的,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是缺陷的,理想是完美的;统一性:现实孕育着理想,包含理想实现的现实条件;理想来源于现实,包含着现实因素;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