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一(上)段考化学试卷
(10月份)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3分)(2009秋•新乡期末)以人为本,安全至上.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A.B. C. D. (腐蚀品) (爆炸品) (有毒气体) (易燃液体) 2.(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按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要求的是( ) ①用500mL 容量瓶配制1mol/L NaOH溶液490mL ②用100mL量筒量取6.5mL稀硫酸
③用酚酞试液检测出某溶液的pH值为12 ④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 NaCl. ②③④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②③④ A.B. C. D. 3.(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8克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4NA ﹣ 1L 1mol/L KClO3溶液中含有NA个Cl B. 标准状况下,11.2L CCl4所含的分子数为0.5 NA C. D.1molCO2与SO2的混合气体氧原子数为2NA 4.(3分)(2013秋•文峰区校级月考)为了除去KCl中的Ca、Mg、SO4及泥沙,得到纯净的KCl,可将混合物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进行提纯,正确的步骤及顺序是( )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⑥加过量KOH溶液 ⑦加过量K2CO3溶液. ②⑤④①③ B. ④①②⑤③ C. ④②⑤ ⑥⑤⑦①③ A.D. 5.(3分)(2015•郴州模拟)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2+
2+
2﹣
A.B. C. D. 6.(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CCl4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能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按《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从2010年起将逐步淘汰CCl4,绿色高效安全的超临界CO2已成为新型萃取剂中的佼佼者.下列关于萃取与分液的各项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可选用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分液 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碘的苯溶液从下端流出 B. 静置,待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后,立即分液 C. D.萃取分液前要先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 7.(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滤去不溶性杂质以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B.右图能用作防倒吸装置 蒸馏时,通过冷凝管冷凝得到的液体直接用锥形瓶接收 C. D.称量NaOH固体时,应将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纸片上,NaOH固体放在左盘的纸片上 8.(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下列实验过程中对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 选项 异常情况 可能的原因 ① 蒸馏后,收集的液体的沸点比 温度计的水银球伸入液面以下 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低 ② 粗盐水过滤后滤液仍浑浊 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 ③ 萃取时,振荡溶液,静置不分层 萃取剂加得太多 ④ 蒸馏时,发现冷凝管破裂 没有通冷凝水或先加热后通冷凝水 ②③ ①③ ①②③ ②③④ A.B. C. D. 9.(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
A.密度 B. 分子数 C. 电子数 D. 体积 10.(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若向一较浓的无色溶液中,先后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振荡,仅有白色沉淀现象,则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 ) +2﹣+2﹣2﹣+ A.B. C. 只有Ag 只有SO4 有Ag或SO4 D. 有SO4和Ag 11.(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下列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① KNO3溶液 KOH 加入FeCl3溶液,过滤 ② 加入过量Fe粉,过滤 FeSO4溶液 CuSO4 ③ 通过盛NaOH溶液洗气瓶,再通过盛H2SO4洗气瓶 H2 CO2 ④ 溶解,过滤,蒸发 NaNO3 CaCO3 ⑤ NaCl 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KNO3 ②③④ ①②③④ ③④⑤ ②③⑤ A.B. C. D. 12.(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下列两种气体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 A.等温等体积的O2与N2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CO与N2 B. 等压等体积的CO2与N2 C. D.体积相等密度相等的CO2与CO 13.(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完全分解,产物都是气体,2A=3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1.43,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 ) 11.43 22.86 45.72 80.01 A.B. C. D. 14.(3分)(2013秋•宁波期末)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体
﹣
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Cl)之比为( ) A.1:1:1 B. 3:2:1 C. 1:2:3 D. 3:4:3 15.(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aL,将它分成两份,
2+2﹣
其中一份滴加NaOH溶液,使Mg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BaCl2溶液,使SO4离子
+
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molNaOH、ymol BaCl2,据此可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K)/mol•L﹣1
为为( ) A.B. C. D. 16.(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医院中病人输液使用的一瓶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C6H12O6) 注射液标签,请认真观察标签上所列内容,正确的是( )
A.该溶液密度为1g•L 5%的葡萄糖溶液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质量分数小于2.5% B.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28mol/L C. D.10%的酒精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5%的酒精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2mol/L,则C1>2C2
二、填空题(24分) 17.(6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 B.蒸发 C.加热分解 D.分液 E.蒸馏 F.过滤 G.洗气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采用 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采用 的方法. (3)分离水和CCl4的混合物,可采用 的方法. (4)淡化食盐水,可采用 的方法.
(5)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可采用 的方法. (6)干燥H2,可采用 的方法.
18.(18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1)在标准状况下①0.3mol HCl ②8.96L H2S
23
③1.204×10个NH3分子 ④8g CH4,
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下同) ;所含氢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某气态氧化物化学式为XO2,在标准状况下,1.92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672mL,则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3)在标准状况下,CH4和CO2的混合气体密度为1.43g•L,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CO2的体积之比为 ,质量之比为 .
(4)相同物质的量的铁、镁、铝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分别跟足量的铁、镁、铝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
(5)标准状况下,V L的某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解在1L水(水的密度近似为
﹣3﹣3
1g•cm)中,假设气体完全溶解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溶液的密度为ρg•cm,则所得溶液
﹣1
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质量分数w%= ×100%.(选择以上字母表达计算式,要求化简).
﹣1
﹣1
﹣1 三、实验题(20分) 19.(20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 I)某学生用胆矾制取氧化铜,并研究氧化铜能否
在氯酸钾实验中起催化作用.装置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量a g胆矾固体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②把步骤①中的溶液和沉淀转移至蒸发皿中,加热至溶液中的沉淀全部变成黑色氧化铜为止;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b g;④称取一定质量的上述氧化铜固体和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固体,混合均匀后加热,收集反应生成的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各步骤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填写前面所述实验步骤的序号).
(2)由胆矾制备氧化铜的产率(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百分比)为
(3)为证明氧化铜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在上述实验①一④后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按实验先后顺序填写字母序号). a.过滤 b.烘干 c.溶解 d.洗涤 e.称量
(4)但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还必须另外再设计一个实验才能证明氧化铜在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你认为还应该进行的另一个实验是 . (II).实验室需要200mL1mol•L的CuSO4溶液, (1)下列有关配制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称取32g无水硫酸铜,加入200mL水,在250mL的容量瓶中配成溶液 B.称取50gCuSO4•5H2O,在250mL的容量瓶中配成200mL溶液
C.称取40g无水硫酸铜,加入250mL水,在250mL的容量瓶中配成250mL溶液
D.称取62.5gCuSO4•5H2O,在250mL的容量瓶中配成250mL溶液 (2)请将下列各操作,按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溶解 B.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刻度线 C.洗涤所用仪器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D.称量 E.反复颠倒摇匀 F.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其操作正确的顺序依次为 .
(3)选用的主要仪器有:①托盘天平,②药匙,③烧杯,④ ⑤ ⑥ . (4)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液体应冷却至室温,否则会使浓度 (填“偏高”偏低” “无影响”,下同);
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后要振荡,若不振荡会使浓度 ;
③定容时必须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若仰视会使浓度 ;
④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从瓶中吸出部分溶液使剩余溶液刚好达刻度线,会使浓度 ;
⑤使用洁净的容量瓶前,瓶中残留有少量蒸馏水,会使浓度 .
四、计算题(8分)
﹣1
20.(8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用27.2mL 98%的浓硫酸(ρ=1.84g•cm)配制成500mL的稀硫酸,取100mL该稀硫酸,放入一块锌片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求: (1)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2)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 g
(3)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L (4)生成Zn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
﹣1
﹣1
﹣3
2013-201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一(上)段考化
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8分) 1.(3分)(2009秋•新乡期末)以人为本,安全至上.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险品标志,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 ) A.B. C. D. (腐蚀品) (爆炸品) (有毒气体) (易燃液体) 考点: 化学试剂的分类.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乙醇是易燃液体,装运乙醇的包装箱应贴易燃液体的标志. 解答: 解:A.该图标是腐蚀物品的危险标志,故A错误; B.该图标是爆炸品的危险标志,故B错误; C.该图标是有毒气体的危险标志,故C错误; D.该图标是易燃液体的危险标志,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化学中危险药品的分类,解题关键在于抓住各种危险品的性质,根据性质进行分类,题目难度不大. 2.(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按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要求的是( ) ①用500mL 容量瓶配制1mol/L NaOH溶液490mL ②用100mL量筒量取6.5mL稀硫酸
③用酚酞试液检测出某溶液的pH值为12 ④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 NaCl. ②③④ ①②③ ①②④ ①②③④ A.B. C. D. 考点: 溶液的配制;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①容量瓶没有具体刻度,配制490ml的氢氧化钠溶液,应该选用500mL的容量瓶; ②量取6.5mL稀硫酸时需要使用10mL量筒; ③酚酞只能指示溶液酸碱性,无法测定出溶液的具体pH数值; ④托盘天平的最小读数为0.1g,无法用托盘天平量取0.01g的氯化钠. 解答: 解:①由于容量瓶没有具体小刻度,所以配制490mL 1mol/L 的NaOH溶液时应该选用500mL的容量瓶,故①正确; ②量取6.5mL溶液应该选用10mL的量筒,不能用100mL量筒量取6.5mL稀硫酸,
否则会产生较大误差,故②错误; ③酚酞为酸碱指示剂,只能由于判断溶液酸碱性,无法用酚酞试液检测出某溶液的具体pH值数值,故③错误; ④托盘天平的最小读数为0.1g,无法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 NaCl,故④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溶液的配制、指示剂的使用方法、计量仪器的使用方法,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明确常见计量仪器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8克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4NA ﹣ 1L 1mol/L KClO3溶液中含有NA个Cl B. 标准状况下,11.2L CCl4所含的分子数为0.5 NA C. D.1molCO2与SO2的混合气体氧原子数为2NA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稀有气体为单原子分子,8g氦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含有2mol氦原子; B.氯酸钾在溶液中电离出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不会电离出氯离子; C.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的状态不是气体,题中条件无法计算四氯化碳的物质的量; D.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分子中都含有2个氧原子,1mol二者的混合气体中含有2mol氧原子. 解答: 解:A.8g氦气的物质的量为2mol,2mol氦气分子中含有2mol氦原子,所含的原子数为2NA,故A错误; B.氯酸钾在溶液中不会电离出氯离子,故B错误; C.标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四氯化碳的物质的量,故C错误; D.1molCO2与SO2的混合气体中含有2mol氧原子,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明确标况下四氯化碳、水、乙醇等的状态不是气体,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选项B为易错点,注意氯酸钾在溶液中不会电离出氯离子. 4.(3分)(2013秋•文峰区校级月考)为了除去KCl中的Ca、Mg、SO4及泥沙,得到纯净的KCl,可将混合物溶于水,然后在下列操作中选取必要的步骤和正确的操作顺序进行提纯,正确的步骤及顺序是( ) ①过滤
②加过量NaOH溶液 ③加适量盐酸
④加过量Na2CO3溶液 ⑤加过量BaCl2溶液 ⑥加过量KOH溶液 ⑦加过量K2CO3溶液.
2+
2+
2﹣
②⑤④①③ B. ④①②⑤③ C. ④②⑤ ⑥⑤⑦①③ A.D. 考点: 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专题: 实验设计题. 2+2+2﹣分析: 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Mg、SO4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先过滤除去泥沙,再加NaOH除去Mg,加过量BaCl2溶液除去SO4,加过量Na2CO3溶液除去Ca及过量钡离子,最后加适量盐酸,以此来解答. 2+2+2﹣解答: 解:为了除去粗盐中的Ca、Mg、SO4及泥沙,得到纯净的NaCl,先过滤除去2+2﹣2+2﹣2+泥沙,再加NaOH除去Mg,加过量BaCl2溶液除去SO4,加过量Na2CO3溶液除2+去Ca及过量钡离子,过滤除去沉淀,最后加适量盐酸,则正确的顺序为①⑥⑤⑦④①③或⑥⑤⑦①③, 故选D. 点评: 本题以粗盐提纯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为高频考点,明确除杂质的顺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碳酸钠一定在氯化钡之后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5.(3分)(2015•郴州模拟)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A.B. C. D. 考点: 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一般方法是: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容器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装置严密,就会有气泡冒出或进入一段水柱,或由压强差引起的其它变化;如果漏气就会无变化. 解答: 解:A、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严密,不符合题意,故A错误; B、液面高度不变,证明装置严密,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 C、向右拉活塞,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装置不严密,符合题意,故C正确; D、进入导管中一段水柱,证明装置严密,不符合题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实验基本操作中的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原理是:内外产生压强差,会引起不同的现象,然后由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考点与物理的压强相联系,实现了理化合科. 6.(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CCl4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能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收.按《蒙特利尔议定书》我国从2010年起将逐步淘汰CCl4,绿色高效安全的超临界CO2已成为新型萃取剂中的佼佼者.下列关于萃取与分液的各项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可选用分液漏斗,充分振荡后静置分液 进行分液时,分液漏斗中碘的苯溶液从下端流出 B. 静置,待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后,立即分液 C. D.萃取分液前要先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液 考点: 分液和萃取. 专题: 实验设计题. 分析: A.酒精和水互溶; B.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伤口倒出; C.静置,待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后,先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 D.实验前应检查否漏液. 解答: 解:A.酒精和水互溶,不能做萃取剂,故A错误; B.苯的密度比水小,应从上口倒出,故B错误; C.静置,待分液漏斗中液体分层后,先使分液漏斗内外空气相通,然后放出液体,故C错误; D.分液漏斗有活塞和塞子,实验前应检查否漏液,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分液和萃取,题目难度不大,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 7.(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滤去不溶性杂质以后,将滤液移至坩埚内加热浓缩 B.右图能用作防倒吸装置 蒸馏时,通过冷凝管冷凝得到的液体直接用锥形瓶接收 C. D.称量NaOH固体时,应将砝码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纸片上,NaOH固体放在左盘的纸片上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A.蒸发液体应用蒸发皿; B.若发生倒吸,液体进入左侧大肚内; C.冷凝管后连接牛角管; 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和腐蚀性. 解答: 解:A.蒸发液体应用蒸发皿,坩埚用来灼烧固体,故A错误; B.发生倒吸,液体进入左侧大肚内,又被压回右试管,故B正确; C.冷凝管后连接牛角管,不能直接用锥形瓶接收,故C错误;
D.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和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相关基本实验操作的实验注意事项. 8.(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下列实验过程中对异常情况的原因分析,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 选项 异常情况 可能的原因 ① 蒸馏后,收集的液体的沸点比 温度计的水银球伸入液面以下 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低 ② 粗盐水过滤后滤液仍浑浊 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 ③ 萃取时,振荡溶液,静置不分层 萃取剂加得太多 ④ 蒸馏时,发现冷凝管破裂 没有通冷凝水或先加热后通冷凝水 ②③ ①③ ①②③ ②③④ A.B. C. D.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①蒸馏时测定馏分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在烧瓶支管口处,若在支管口以下,则收集液体的沸点低; ②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不影响过滤; ③静置不分层,萃取剂选择不合理; ④冷凝管骤冷或骤然均可破裂. 解答: 解:①蒸馏时测定馏分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在烧瓶支管口处,若在支管口以下,则收集液体的沸点低,则蒸馏后,收集的液体的沸点比温度计指示的温度低,可能为温度计的水银球伸入液面以下,合理,故不选; ②滤纸与漏斗内壁间有气泡,不影响过滤,则不能解释粗盐水过滤后滤液仍浑浊,故选; ③静置不分层,萃取剂选择不合理,与萃取剂的多少无关,故选; ④冷凝管骤冷或骤然均可破裂,则发现冷凝管破裂,可能为没有通冷凝水或先加热后通冷凝水,合理,故不选;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分离、提纯基本方法及实验操作,为高频考点,把握实验中的操作和注意事项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实验基本技能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9.(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科学家已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相同的是( ) A.密度 B. 分子数 C. 电子数 D. 体积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n===结合分子的构成计算.
解答: 解:M(H3)≠M(H2),由n==以及分子数不同, 根据ρ==可知,等质量的H3和H2的物质的量、体积判断,二者的密度不同, 二者都由H原子构成,等质量的H3和H2含有的H原子质量相同,则H原子个数相同,电子数相同,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物质的构成特点. 10.(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若向一较浓的无色溶液中,先后加入少量的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硝酸,振荡,仅有白色沉淀现象,则原溶液中存在的离子( ) +2﹣+2﹣2﹣+ A.B. C. 只有Ag 只有SO4 有Ag或SO4 D. 有SO4和Ag 考点: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BaCl2溶液中含有钡离子和氯离子,钡离子能形成硫酸钡沉淀,氯离子能形成氯化银沉淀,二者都是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为氯化银或硫酸钡. 解答: 解: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可能是硫酸钡或氯化银,如Na2SO4+BaCl2=BaSO4↓+2NaCl;也可能为BaCl2+2AgNO3=Ba(NO3)2+2AgCl↓;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注意中学化学中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有硫酸钡和氯化银常见的两种,不溶性碱和碳酸盐沉淀都溶于稀硝酸,题目难度不大. 11.(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下列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序号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① KNO3溶液 KOH 加入FeCl3溶液,过滤 ② 加入过量Fe粉,过滤 FeSO4溶液 CuSO4 ③ 通过盛NaOH溶液洗气瓶,再通过盛H2SO4洗气瓶 H2 CO2 ④ 溶解,过滤,蒸发 NaNO3 CaCO3 ⑤ NaCl 溶解,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KNO3 ②③④ ①②③④ ③④⑤ ②③⑤ A.B. C. D.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专题: 实验评价题. 分析: ①生成KCl,引入新杂质; ②铁可置换出铜; ③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 ④碳酸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⑤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同. 解答: 解:①生成KCl,引入新杂质,应加入适量硝酸铁除杂,故错误;
②铁可置换出铜,且不引入新杂质,故正确; ③二氧化碳可与氢氧化钠反应,经浓硫酸干燥可得到纯净的气体,故正确; ④碳酸钙不溶于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正确; ⑤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溶于水,但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可蒸发、浓缩趁热过滤,故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和分离的原理. 12.(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下列两种气体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 A.等温等体积的O2与N2 质量相等密度不等的CO与N2 B. 等压等体积的CO2与N2 C. D.体积相等密度相等的CO2与CO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根据n===结合气体存在的条件判断. 解答: 解:A.等温、等压下,气体的Vm相等,则等温等体积的O2与N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同,分子数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CO与N2的摩尔质量都为28g/mol,则等质量时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相等,与密度无关,故B正确; C.等温、等压下,气体的Vm相等,温度未知,则二者的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D.体积相等密度相等,则气体的质量相等,CO2与CO的摩尔质量不等,则物质的量不等,分子数不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综合物质的量的计算和判断,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为高频考点,注意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温度、压强的关系,难度中等. 13.(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完全分解,产物都是气体,2A=3B+2C+2D.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1.43,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 ) 11.43 22.86 45.72 80.01 A.B. C. D. 考点: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1.43,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2.86g/mol,根据质量守恒再结合M=计算A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解: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1.43,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2.86g/mol,假设有2molA反应则生
成3molB、2molC、2molD,生成物的质量=22.86g/mol×(3+2+2)mol=160.02g,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A的质量为160.02g,其摩尔质量==80.01g/mol,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所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01,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明确相同条件下不同气体密度与其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基本公式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14.(3分)(2013秋•宁波期末)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2、AlCl3三种溶液的体
﹣
积比为3:2:1时,三种溶液中c(Cl)之比为( ) A.1:1:1 B. 3:2:1 C. 1:2:3 D. 3:4:3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设NaCl、MgCl2、AlCl3溶液的浓度为c,则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分别为:c×1、c×2、c×3,据此可以计算出三种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解答: 解:设NaCl、MgCl2、AlCl3溶液的浓度为c,则溶液中氯离子的浓度分别为c×1、c×2、c×3,所以三种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c:c×2:c×3c=1:2:3,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三种溶液中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的体积大小没有关系,c(Cl)取决于溶质的物质的量难度及化学式组成. 15.(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有MgSO4和K2SO4的混合溶液aL,将它分成两份,
2+2﹣
其中一份滴加NaOH溶液,使Mg离子完全沉淀;另一份滴加BaCl2溶液,使SO4离子
+
完全沉淀.反应中消耗xmolNaOH、ymol BaCl2,据此可知原混合溶液中的c(K)/mol•L﹣1
为为( ) A.B. C. D.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每份溶液浓度相同,一份加入含xmol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转化为Mg(OH)2,可知该份中n(Mg)=n=n(NaOH);另一份加入含y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BaSO4,根据钡离子与硫酸根守2﹣恒可知该份中n(SO4)=n(BaSO4)=n(BaCl2),再利用电荷守恒可知每份中2n(Mg)+n(K)=2n(SO4),据此计算每份中n(K),根据c=计算钾离子的浓度. 解答: 解:一份加入含x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转化为Mg(OH)2,可知该份中n(Mg)=n=n(NaOH)=mol; 另一份加入含y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BaSO4,根据钡离子2﹣与硫酸根守恒可知该份中n(SO4)=n(BaSO4)=n(BaCl2)=ymol, 2+2++2﹣+2+
每份溶液中2n(Mg)+n(K)=2n(SO4),故每份溶液中n(K)=2×ymol﹣2×mol=(2y﹣x)mol, 故每份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mol/L, 2++2﹣+所以原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mol/L,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反应的有关混合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根据电荷守恒计算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3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医院中病人输液使用的一瓶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C6H12O6) 注射液标签,请认真观察标签上所列内容,正确的是( )
A.该溶液密度为1g•L 5%的葡萄糖溶液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质量分数小于2.5% B.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约为0.28mol/L C. D.10%的酒精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5%的酒精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2mol/L,则C1>2C2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专题: 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 A.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该葡萄糖溶液的密度; B.5%的葡萄糖溶液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质量分数等于2.5%; ﹣1 C.根据n=、c=计算出该葡萄糖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D.利用c=计算乙醇的物质的量浓度,再根据乙醇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进行判断C1、C2的关系. 解答: 解:A.250mL葡萄糖溶液中溶解了12.5g葡萄糖,则葡萄糖的浓度为:=50g/L,故A错误; B.5%的葡萄糖溶液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设二者的质量为m,则混合液中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2.5%,即混合液的质量分数等于2.5%,故B错误; ≈0.070mol,该葡萄糖溶液的C.12.5g葡萄糖的物质的量为:n(C6H12O6)=
物质的量浓度为:c(C6H12O6)==0.28mol/L,故C正确; D.设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醇溶液密度为ρ1,则C1=mol/L=mol/L, 设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乙醇溶液密度为ρ2,则C2=所以C1:C2=即C1=2C2×mol/L=mol/L:mol/L, mol/L=2ρ1:ρ2, ,乙醇溶液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所以ρ2>ρ1,所以C2<2C2,故D错误; 关系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物质的量浓度、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选项D为难点、易错点,注意明确乙醇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二、填空题(24分) 17.(6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 B.蒸发 C.加热分解 D.分液 E.蒸馏 F.过滤 G.洗气 (1)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CaCO3微粒.可采用 F 的方法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微粒.
(2)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采用 B 的方法. (3)分离水和CCl4的混合物,可采用 D 的方法. (4)淡化食盐水,可采用 E 的方法.
(5)除去生石灰中的石灰石,可采用 C 的方法. (6)干燥H2,可采用 G 的方法. 考点: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溶解性、沸点、被吸附性能及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的不同,可以选用过滤和结晶、蒸馏(或分馏)、萃取和分液、洗气等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可参照下表采取分离方法. 分离提纯方法 适用范围 过滤 固体与液体不互溶的混合物 结晶与重结晶 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溶剂中溶解度不同,包括蒸发溶剂结晶和降温结晶 蒸馏(分馏) ①难挥发的固体杂质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②互溶液体沸点有明显差异 洗气 利用气体性质的差异分离 分液 两种互不混溶的液体混合物
萃取 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 解答: 解:(1)固体与液体不互溶的混合物,可用过滤方法分离,故答案为:F; (2)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B; (3)水和四氯化碳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D; (4)淡化食盐水,可采用蒸馏的方法,故答案为:E; (5)石灰石加热可分解生成生石灰,故答案为:C; (6)可用浓硫酸洗气,以达到干燥的目的,故答案为:G.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和分离的原理. 18.(18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1)在标准状况下①0.3mol HCl ②8.96L H2S
23
③1.204×10个NH3分子 ④8g CH4,
所占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序号,下同) ④>②>①>③ ;所含氢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④>②>③>① ;密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①>②>③>④ ;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②>①>④>③ .
(2)某气态氧化物化学式为XO2,在标准状况下,1.92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672mL,则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为 64g/mol ,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2 .
(3)在标准状况下,CH4和CO2的混合气体密度为1.43g•L,则该混合气体中CH4和CO2的体积之比为 3:4 ,质量之比为 3:11 .
(4)相同物质的量的铁、镁、铝分别跟足量稀硫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2:2:3 ;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分别跟足量的铁、镁、铝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之比为 1:1:1 .
(5)标准状况下,V L的某气体(摩尔质量为M g•mol)溶解在1L水(水的密度近似为
﹣3﹣3
1g•cm)中,假设气体完全溶解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溶液的密度为ρg•cm,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质量分数w%=
﹣1
﹣1
﹣1
×100%.(选择以
上字母表达计算式,要求化简).
考点: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1)根据n===计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同温同压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结合分子式计算氢原子的物质的量;同温同压下,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根据m=nM计算各物质的质量,据此进行判断; (2)根据n=计算该氧化物的物质的量,根据M=计算其摩尔质量,进而计算X的相对原子质量; (3)根据M=ρVm计算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令CH4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mol,根据平均摩尔质量列方程计算二者体积之比,再根据m=nM计算二者质量之比; (4)金属完全反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氢气的体积之比等于金属提供电子物质的量之比; 硫酸完全反应,根据H原子守恒可知,生成氢气体积之比等于硫酸物质的量之比;
(5)根据n=计算气体的物质的量,根据m=nM计算气体的质量,根据m=ρV计×100%; 算水的质量,质量分数=根据c=计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 解答: 解:(1)①0.3mol HCl,②8.96L H2S的物质的量==0.4mol,③1.204×1023个NH3分子的物质的量==0.2mol,④8g CH4的物质的量==0.5mol,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体积体积④>②>①>③; 各物质中H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①HCl含有H原子为0.3mol,②H2S中含有H原子为 0.4mol×2=0.8mol,③NH3中含有氢原子为0.2mol×3=0.6mol,④CH4 中含有H原子为0.5mol×4=2mol,所以氢原子个数④>②>③>①; 各物质的摩尔质量分别为:①HCl为36.5g/mol,②H2S 为34g/mol,③NH3为17g/mol,④CH4 为16g/mol,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所以密度①>②>③>④; 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①HCl为0.3mol×36.5g/mol=10.95g,②H2S为0.4mol×34g/mol=13.6g,③NH3为0.2mol×17g/mol=3.4g,④8gCH4,所以质量②>①>④>③, 故答案为:④>②>①>③;④>②>③>①;①>②>③>④;②>①>④>③; (2)标况下,1.92g该氧化物的体积为672mL,其物质的量为故该氧化物的摩尔质量=故答案为:64g/mol;32. (3)在标准状况下,CH4和CO2的混合气体密度为1.43g•L,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43g/L×22.4L/mol=32g/mol,令CH4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mol,则=32,整理得x:y=3:4,二者质量之比=3×16:4×44=3:11, ﹣1=0.03mol,=64g/mol,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32=32, 故答案为:3:4;3:11; (4)金属完全反应,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氢气的体积之比等于金属提供电子物质的量之比,铁、镁、铝的物质的量相等,故相同条件下生成氢气体积之比=2:2:3; 硫酸的物质的量相等,硫酸完全反应,根据H原子守恒可知,生成氢气体积之比等于硫酸物质的量之比,故生成氢气的体积之比为1:1:1, 故答案为:2:2:3;1:1:1; (5)VL气体的物质的量==mol×Mg/mol==mol,气体的质量g,1L水的质量=1000mL×1g/mL=1000g,
故VL A气体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3×100%, 所得溶液密度为ρg/cm,故溶液物质的量浓度=故答案为:mol/L=mol/L;mol/L, .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计算,属于拼合型题目,题目计算量较大,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难度不大. 三、实验题(20分) 19.(20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 I)某学生用胆矾制取氧化铜,并研究氧化铜能否
在氯酸钾实验中起催化作用.装置如图,实验步骤如下:
①称量a g胆矾固体放入烧杯中,加水溶解,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沉淀完全;②把步骤①中的溶液和沉淀转移至蒸发皿中,加热至溶液中的沉淀全部变成黑色氧化铜为止;③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为b g;④称取一定质量的上述氧化铜固体和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固体,混合均匀后加热,收集反应生成的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各步骤操作中,需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①②③④ (填写前面所述实验步骤的序号). (2)由胆矾制备氧化铜的产率(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百分比)为
(3)为证明氧化铜在氯酸钾的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在上述实验①一④后还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cadbe (按实验先后顺序填写字母序号). a.过滤 b.烘干 c.溶解 d.洗涤 e.称量
(4)但有很大一部分同学认为,还必须另外再设计一个实验才能证明氧化铜在氯酸钾受热分解的实验中起催化作用.你认为还应该进行的另一个实验是 对比实验,称取相等质量的氯酸钾,加热,比较产生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或比较在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 (II).实验室需要200mL1mol•L的CuSO4溶液, (1)下列有关配制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称取32g无水硫酸铜,加入200mL水,在250mL的容量瓶中配成溶液 B.称取50gCuSO4•5H2O,在250mL的容量瓶中配成200mL溶液
C.称取40g无水硫酸铜,加入250mL水,在250mL的容量瓶中配成250mL溶液 D.称取62.5gCuSO4•5H2O,在250mL的容量瓶中配成250mL溶液 (2)请将下列各操作,按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溶解 B.用胶头滴管滴加水至刻度线 C.洗涤所用仪器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D.称量 E.反复颠倒摇匀 F.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
﹣1
其操作正确的顺序依次为 DAFCBE .
(3)选用的主要仪器有:①托盘天平,②药匙,③烧杯,④ 玻璃棒 ⑤ 250mL容量瓶 ⑥ 胶头滴管 . (4)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转入容量瓶前烧杯中液体应冷却至室温,否则会使浓度 偏高 (填“偏高”偏低” “无影响”,下同);
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后要振荡,若不振荡会使浓度 偏高 ;
③定容时必须使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平,若仰视会使浓度 偏低 ;
④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从瓶中吸出部分溶液使剩余溶液刚好达刻度线,会使浓度 偏低 ;
⑤使用洁净的容量瓶前,瓶中残留有少量蒸馏水,会使浓度 无影响 . 考点: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专题: 实验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 (I)(1)胆矾固体放入烧杯中,加水制成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胆矾固体溶解速度;在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过滤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氧化铜固体和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固体,混合均匀也需要玻璃棒的搅拌; (2)ag胆矾中含铜元素质量为ag×守恒由X×═a解得X==a,设能制得氧化铜的质量为X,根据铜×100%=; a,所以由胆矾制备氧化铜的产率:(3)由于需要证明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不变,反应后先将氧化铜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加水溶解,进行过滤,得到的氧化铜上有氯化钾溶液,进行洗涤干燥,再进行称量即可; (4)通过对比实验才能说明氧化铜的确加快了氯酸钾的反应速度,另取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固体,不加氧化铜直接加热,对比放出氧气的速率快慢,现象很明显. (II)(1)根据n=c×V计算溶质的物质的量,配制硫酸铜溶液可以用硫酸铜,也可以用胆矾,根据m=n×M计算各自质量,配制溶液时注意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 (2)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分析; (3)根据实验步骤选择仪器; (4)根据C=判断浓度的变化. 解答: 解:(I)(1)胆矾固体放入烧杯中,加水制成溶液时需要用玻璃棒搅拌,加速胆矾固体溶解速度;在蒸发时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温度过高使液滴飞溅;过滤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氧化铜固体和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固体,混合均匀也需要玻璃棒的搅拌,所以选择①②③④,故答案为:①②③④; (2)ag胆矾中含铜元素质量为ag×守恒由X×═a解得X==a,设能制得氧化铜的质量为X,根据铜×100%=,a,所以由胆矾制备氧化铜的产率:
故答案为:; (3)由于需要证明反应前后氧化铜的质量不变,反应后先将氧化铜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加水溶解,进行过滤,得到的氧化铜上有氯化钾溶液,进行洗涤干燥,再进行称量,故答案为:cadbe; (4)通过对比实验才能说明氧化铜的确加快了氯酸钾的反应速度,另取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固体,不加氧化铜直接加热,对比放出氧气的速率快慢,现象很明显, 故答案为:对比实验,称取相等质量的氯酸钾,加热,比较产生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或比较在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 (II)(1)配制200mL 1mol•L的CuSO4溶液,应选用250ml的容量瓶配置250ml,则溶质的物质的量为:n=c×V=0.25L×1mol/L=0.25mol,需要溶质的质量为:m(CuSO4)=0.25mol×160g/mol=40g,或m(CuSO4•5H20)=0.25mol×250g/mol=62.5g. A、应称取40g无水硫酸铜,配成250mL溶液,故A错误; B、250mL的容量瓶中配不到200mL溶液,故B错误; C、应称取40g无水硫酸铜,配成250mL溶液,水的体积不等于溶液的体积,故C错误; D、称取62.5gCuSO4•5H2O,在250mL的容量瓶中配成250mL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2)物质的量浓度思维配置步骤一般为称量、溶解、转移、洗涤、定容、摇匀,故答案为:DAFCBE; (3)根据实验步骤选用的主要仪器有天平、钥匙、玻璃棒、烧杯、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故答案为: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4)①如果不冷却,则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由于热胀冷缩等到室温时体积偏小,根据C=,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②洗涤液转入容量瓶后要振荡,若不振荡会使溶液体积偏小,根据C=,浓度偏高,故答案为:偏高; ③若仰视会使体积偏大,根据C=,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④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中加水时,不慎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从瓶中吸出部分溶液使剩余溶液刚好达刻度线,会使溶质变少,根据C=,浓度偏低,故答案为:偏低; ⑤使用洁净的容量瓶前,瓶中残留有少量蒸馏水,不会产生影响,故答案为:无影响. 点评: 本题综合性较强,需理清催化剂的概念、熟悉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得步骤、仪器、误差分析,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掌握. 四、计算题(8分)
20.(8分)(2013秋•成都校级月考)用27.2mL 98%的浓硫酸(ρ=1.84g•cm)配制成500mL的稀硫酸,取100mL该稀硫酸,放入一块锌片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求: (1)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8.4 mol•L (2)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 6.5 g
﹣1
﹣3
﹣1(3)生成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 2.24 L (4)生成Zn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 考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专题: 计算题. 分析: ﹣3(1)根据c=计算出98%的浓硫酸(ρ=1.84g•cm)的物质的量浓度; ﹣1
(2)根据反应方程式Zn+H2SO4=ZnSO4+H2↑及硫酸的物质的量计算出消耗锌的质量; (3)根据消耗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及反应方程式计算出生成氢气体积; (4)忽略反应前后体积,则硫酸锌的浓度等于稀释后的稀硫酸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3解答: 解:(1)98%的浓硫酸(ρ=1.84g•cm)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8.4mol/L, 故答案为:18.4; (2)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则配制的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mol/L, 100mL该稀硫酸中含有硫酸的物质的量为:1.0mol/L×0.1L=0.1mol, 锌与硫酸恰好反应,根据反应方程式Zn+H2SO4=ZnSO4+H2↑可知,消耗锌的物质的量为0.1mol, 0.1mol锌的质量为:65g/mol×0.1mol=6.5g, 故答案为:6.5; (3)根据(2)可知,0.1mol硫酸完全反应生成0.1mol氢气,0.1mol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22.4L/mol×0.1mol=2.24L, 故答案为:2.24; (4)反应前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反应后生成的硫酸锌的浓度=反应前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1mol/L, 故答案为:1.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明确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