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分省份物质资本形成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

来源:一二三四网
部分省份物质资本形成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 张伟 【摘要】对1978年 ̄2004年我国几个经济区域中四个典型省份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78年以来3O 年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四省资本密度效率的变动影响着它们资本密度增长轨迹。而资本密度又决定着四省的经济增长 速度。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使资本密度效率保持在较高、稳定的水平上。 I关健词】物质资本形成 区域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25(2009)02—0008-04 【作者简介】张伟,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贵州大学校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贵州贵阳 55O000)。 一、引言 度、所有制结构差异等方面解释了区域差距的成因。陈秀 山和徐瑛(2004)认为区域差距的形成过程在不同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O年的增长,我国经济迈上了一 个新的台阶。但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几大经济区域 中各省份的增长呈现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总量和 人均水平上。有的省份从纵向上来说,经济增长的效果非 常明显,但从横向上比较,无论是经济增长率,还是人均产 值,在全国都处在相对靠后的位置。客观上反映出这些省 其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同.总体上是受多个因素共同影响 的,这些因素往往交织融合在一起,发挥了类似于合力的 影响作用。对于区域间经济增长的趋同性及其影响因素. 蔡畴、都阳(2000)通过考察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中存在着俱 乐部趋同以及条件趋同的现象,结论是:人力资本察赋稀 缺、市场扭曲和开放程度不足使得西部难以实现和东部的 趋同。 上述文献的研究视角涵盖了形成区域差异的各方面 份总体经济实力较弱,人均收入较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不高。因此,缩小省与省之间经济增长的差距,提高区域经 济发展的水平。是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目前,探讨我国经济增长差异的文献研究方向主要集 中在形成差异的影响因素上。林毅夫和刘培林(2003)认为: 中国大陆各省区市之间发展水平差距的主要原因。在于重 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下形成的生产要素存量配置结 构与许多省区市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符合程 原因.但是缺乏专门从资本形成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差距的 文献。从古典与新古典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理论观点来 看,资本形成的大小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和关键 约束。发展经济学也强调加速资本形成是实现工业化和经 济起飞的一个关键性前提条件。笔者拟从物质资本的角度 切人。选择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经济带中具有 度不一致。对于外商直接投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魏 后凯(2002)、沈坤荣和耿强(2001)都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在 区域上的不平衡分布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魏后凯 计算出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GDP增长率的 差异.大约有90%是由外商投资引起的。梁琦(2004)从产 业集聚的视角对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区域非均衡发展 加以解释:东中西区域发展差异表现在东部地区的制造业 代表性的省份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省份间经济增长差距 形成原因,从资本形成和资本存量的角度进行了解释。 二、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经济增长按其源泉可以分解为要素的投入和全要素 生产率的提高。在索洛经济增长理论中。要素投入主要是 指资本与劳动,而全要素生产率( I即),即索洛剩余,被看 作一个“黑箱”。它是由外生的技术进步所决定的。因此,决 定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可以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劳 集聚、出口贸易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集聚及其相互促进、 相互补充所形成的工业化差异。樊纲等(2004)从市场化程 _ 张伟:部分省份物质资本形成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 动增长和技术进步。在经济学中.资本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广义的资本可以包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土地。本文中. 资本形成和资本存量指的是物质资本的形成和存量。对一 个经济体来说,在任何一年,它的资本存量都是由前若干年 的资本形成所决定的。资本存量增加的条件是净资本形成 篓 /,(n+8)k 季 O k ,.//, \ 额大于零。也就是说,对于任何一年,资本形成要超过原有 资本存量的折旧。资本存量与资本形成的关系为: Kt=Kl-j(1—8J+I (1) 0 图1:实际与持平投资 图2:K的相图 在k=O处,f(01=0,实际投资与持平投资都为0。但是, 两者斜率不一样,根据稻田条件,Lim ̄cf'(1【)=∞Lim )= 上式中I(1指的是经济体t年的资本存量,KI一。为t一1年 的资本存量,8 是t年资本的折1日率,I 为t年的资本形 0,实际投资sf(k)线将比持平投资(n+8)k线更陡峭,因此,在 成量。 从长期来看,由于物质资本具有边际产出递减的特性, 因此,一个经济体要实现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必须依靠技 术进步以提高单位资本的产出.物质资本积累是不能促进 人均产出的巨大增长的。但是.在中短期内,资本的积累能 够提高经济增长率,特别是对于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来说. 其经济在成长中实现“起飞”。主要是突破传统经济的不发 达状态,在二、三十年的时间内通过工业化实现基础经济 和生产方式的革命,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罗斯托认为,资本 在经济“起飞”过程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如果一个国家或 地区缺乏资本,储蓄率太低,经济发展就难以“起飞”。他把 区域内的资本积累率(即储蓄率)达到10%以上作为经济 “起飞”的第一个条件。 要准确地描述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将利用索 洛经济增长模型来解释它们之间在长期与中短期中的作 用机制。在索洛模型中,劳动与资本的初始水平是给定的, 劳动以一定的增长率增长: L(I)=n王J(t) (2) 这里,n表示劳动的增长率,它是外生的参数,而L(t)表 示劳动随时间的导数。产出在消费与投资之间分配。投入 投资的产出份额S是外生的。现有资本以速率6折旧,资本 的变化可以表示为: K(I):sY(t)一8K(t) (3) 由于经济总量的分析不能准确地度量经济效率的高 低,因此,集中分析人均资本存量的产出,才能得到有关经 济效率的准确结论。在索洛增长模型中,用k=K/L表示人 均的资本量,v=Y,IJ表示人均劳动的产出。由于生产函数中 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使得人均劳动的产出可以用人均的 资本存量来表示,即y=f(k)=Akn。通过分析人均资本存量的 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可以看出经济是否沿着有效率的轨迹 运行。具体过程如下:由于k=K/L,对该式两边对t求导,并 将(2)和(3)代人,可得: K(t)=sf(k(t))一(n+8)k(【) (4) 方程(4)为索洛模型的重要方程。它由两项组成,第一 项sf(k)为人均劳动的实际投资,即人均劳动产出中有s份 额的投资;第二项(n+8)k为持平投资,即为使k保持在现有 水平上所必须进行的投资。方程(4)可用图l来表示。 k处于较小值时,实际投资将大于持平投资。随着k变大,f, (k)下降直至为0,实际投资sf(k)的斜率也将下降直至为0。 在某一点上,sf(k)的斜率低于fn+8)k的斜率。最终,两者相交 于k ,实际投资将等于持平投资。图2以相图的形式刻画了 k的动态变化过程,初始k小于k 。实际投资大于持平投 资,K大于0,且不断上升,当k到达k 后,K小于0,且不断 下降。在K=0时,y=Af a,人均产出Y达到最大。这时,即 使人均资本继续增加,人均产出Y也将维持在Af n的水 平上,经济社会中将会产生资本浪费。用稻田条件来说明, L 即Limk— (k)=0。 三、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物质资本比较 长期来看.投资形成的物质资本存量决定着一个地区 未来经济的潜在生产力,它是一个地区,特别是欠发达地 区经济长期增长的基础。我国欠发达地区分布广泛,主要 集中在西部,由于历史及地理位置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以 及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20世纪80~9o年代西部地区经济 发展速度与东部相比明显要慢。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 东部资本形成的速度和资本存量都明显地高于西部所致。 在这里,笔者从东部、中部和西部选择了有代表性的省 份作为研究对象,东部选的是江苏,中部是湖南,西部选了 四川和贵州。各省的资本存量的具体算法借鉴了《我国省 际资本的估算》(张军,2003)中的方法。由于本文研究的是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东、中、西部几个代表省份经济增长与 物质资本存量变动的关系,因此,本文的研究以1978年为 基准点,将各个年份每个省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按价格指 数进行调整(1978=100),运用永续盘存法按不变价格计算 各个省区的资本存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省每年固定资产形成总额与 GDP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江苏在l984年、1989年、1992 年和2002年固定资产形成总额的高速增长.促使了该省在 这几年GDP的高速增长。而同时,与其它三个省相比,贵州 经济的低速增长足与其固定资产形成总额的低速增长有 关。另外,在1988年,江苏的固定资本存量超过四川,从这 年开始,江苏与四川I的GDP差距快速拉大,呈加速发散趋 势。到2002年,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剧,与其余三省比较,当 年江苏的固定资产形成总额快速增长.GDP的差距迅速拉 大,发散趋势更加明显。这一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 明现阶段江苏固定资本存量的增长处在能够快速提高生 _ 产能力的时期。与江苏的情况相反,从 表1 四省1978年一20O4年人均资本、人均产出 单位:元 1992年开始,贵州与四JIl和湖南GDP差 年份 江苏人 江苏人 湖南人 湖南人 四川1人 四川人 贵州人 贵州人 距呈快速拉大、加速发散的趋势。1992年 均资本 均产出 均资本 均产出 均资本 均产出 均资本 均产出 后的每一年,贵州与这两个省在固定资产 1978 441.88 897.15 1026.23 644.71 1807.58 596.37 1009.14 442.45 形成总额和资本存量上差距拉大的趋势 1979 533.66 1O1O.2 1034.07 688.69 1723.498 645.05 1073.54 487.86 加剧。固定资本存量不足是贵州经济增长 1980 632.2 lO37 1027.72 703.05 1631.373 681.15 1070.88 486.83 198l 706.46 l1l4.1 1009.74 726.36 l571.945 690.19 1065.02 499.03 缓慢的重要原因。 1982 867.89 119O.2 994.704 765.84 1528.424 738.93 1060.88 551.95 从以上四省间经济增长与物质资本 1983 1035 I308.8 1023.78 819.35 I525.241 798.13 1088.86 607.8 的比较可以看出,从20世纪80年代以 1984 1220.2 1465.2 1026.04 869.97 1552.093 876.73 ll42.02 699.24 来.物质资本的增长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 1985 1490.8 1664 1072.3 954.87 1604.266 954.38 1228.4 726.24 要因素。那么,是不是说这种总量上的增 1986 18l0 1788.8 l131.9 1003.1 1646.437 970.3 1314.77 740.32 1987 2166.7 1982.2 1194.47 1060.6 1736.545 1032.7 1386.85 790.22 长就一定是有效率的呢?这种总量上的增 1988 2578.7 2320.9 1253.66 ll11.5 1817.426 1077.1 14l7.44 820.75 长从效率上来说。处于什么阶段?以下,笔 1989 2854.4 2367 1237.67 ll17 1888.165 1O81.2 1393.62 819.72 者将应用索洛增长模型,从资本密集度效 1990 2636.5 2070.7 1281.42 1136.6 1944.01i ll33.5 I386.47 8l3.O6 率的角度,分析物质资本增加拉动经济增 l99l 2928.6 2217.5 1356.19 i202 1966.909 l179.8 1420.97 861.91 长的机制及路径。 1992 3489.8 2757.8 1470.07 1312.5 2073.Ol1 1305.2 1488.02 911.63 1993 4338.7 3284.7 1592.91 1448.4 2234.541 1462.6 1575.53 979.34 四、资本密集度效率分析 1994 5146.1 3807.2 1738.83 1576.2 2438.047 l618.4 1648 1033.9 (一)模型设定 1995 6014.8 4371 1906.01 1706.5 2686.125 1780.4 i776.91 1121.4 所谓资本密集度.就是人均固定资本 1996 7006.4 4902.4 2l35.41 1887.5 2981.317 1956.3 1963.09 1241 的拥有量,用k=K/L表示。资本密集度的 1997 8090.6 5488.4 2357.05 2062.3 3319.67l 2149.4 2154.7 1342.6 效率,根据人均产出Y的变化率来衡量. 1998 9392.7 6090.6 2612.21 2211 3769.118 2340.3 2364.46 1419 1999 10789 6704.6 2932.54 2395.7 4223.544 2469.9 2673.17 1527.9 即用y=f'(k)=Aak一 的大小来判断资本密 2000 12187 7369.3 3303.31 2628.7 4760.08 2689.3 2986.18 1634.6 2001 i3701 8O91.2 3669.08 284】.1 5342.858 2933.2 3157.45 1621 集度效率的高低。根据稻田条件,y=f (1()越 2002 15458 8981.8 4065.42 3065.9 6036.955 3242.2 3590.53 1736.4 大,资本密集度效率越高。反之,资本密集 2003 l8113 1O179 4501.38 3314.5 6878.716 3612.4 4050.63 1877.2 度效率越低。根据这一原理.本部分将对 2004 21234 11660 5007.48 3660.4 7882.646 4064.7 4501 2052 前面所选取的四个省份的资本密集度效 江苏:lnyl=2.495+0.6671nk +sI湖南:lny ̄-0.1l+0.9881nL+e, 率进行分析,确定它们资本积累所处的阶段,以判断它们资 t=(04.9761 t=(24.366) 本密集度高低。 RL=0.98 D.W.=o.18 R2=0.96 D.W.-0.08 为了估计资本密集度效率,根据y=Ak“(幂函数形式), 四JII:lny -0.194+0。9141nk,+8。贵州:lIlyI=-o.39+09731nk,+e。 等式两边取对数,建立如下的基本回归方程式: t=(34.466)t=(18.017) lnylt=Ci+ailnklt+ui+e ̄ R .98 D.W;0.18 RL=O.93 D.W.:0.12 式中下标i代表各个省际截面单元,t代表年份,因变 从以上回归结果来看,四省的回归方程都存在正的序 量lny为人均产出的自然对数,等式右边的Cj为地区特定 列相关。因此,这里将采用模型来修正四省的人均产出方 的常数项,其含义是C。=lnA;,应变量Ink为人均资本的自然 程的残差序列的自相关性。回归估计的结果如下: 对数,u 为地区特定且不随时间变动的误差项,£; 为时变误 江苏:lny,=-0.164+0.9451nk,+k 湖南:lIl 1.905+0.7441nk,+ ̄。 差项且为一阶线性自相关 为应变量Ink系数。 t=(9.58) t=(11.17) (二)数据说明及计量结果 R_Z=0.998 D.W.:2.405 R_Z=O.999 D.W.:1.344 计量检验的研究样本为1978年~2004年间上述四省 四川:ln :14180+.771nk )'+1:lnyr=2.55+0.6111nk,+ ̄, .的数据资料.包含四个省际27年的时间序列资料,样本观 t=(10.065) t=(4.286) 察值共计108个。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 RZ=0.998 D.W.=1.09 R 0.995 D.W-:1.41 汇编》。 从以上四省的回归结果看,拟合度都比较高。自变量系 各省每年的人均产出Y 。y.=GDP.JLri ,GDPI,表示i省第 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t检验。由于D.w.值处于 t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以1978年为基准进行平减),I乩 残差序列不能确定是否存在自相关,或者是弱的白相关的 表示i省第t年的就业数。数据来源于《新中国五十五年统 区域内,且应用AR(1)模型来修正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的 计资料汇编》。各省每年人均固定资本k K;l,Lr ,K 表示i 自相关,因此,在这里我们应用LM统计量检验残差序列的 省第t年的资本存量(以1978年为基准,用物价指数进行 相关性。根据四省LM的F统计量和T×R2统计量的结果, 平减)。它的计算已在第三部分说明。 四省Y。=e-O- =0.849l(1c 修正后的回归方程的残差序 按照(一)中的回归方程式,根据上表数据,估计后得到: 列不存在序列相关性.用AR(1)模型修正后的回归方程的 口 张伟:部分省份物质资本形成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研究 估计结果是有效的。 (三)分析结论 四川和贵州分别下降32%、28%和42%。根据稻田条件,随 着人均资本的增加,人均产出增加的速度将放慢,也就是 (1)四省中,江苏、四川和贵州的资本密集度效率在改 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基本一致。这是计划经济时代,国家 追求平衡发展、平衡投资、产品统购包销、市场没有形成竞 争机制的结果。湖南的高资本密集度效率.是国家在这一 地区以高积累寻求快速发展的反映。 资本密度的效率将减小。但是,对于不同的地区来说,资本 密度效率减小的速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地区由于资本的利 用率高,资本密度效率能在资本密度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长 时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而有的地区由于资本的利用率 低.随着资本密度增长,其效率呈快速下降的趋势。对于这 样的地区.一是要优化投资结构.让资本流人产出效益高的 领域;二是要加强项目的管理,让投资的项目尽快形成产出 能力;三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 优势,实现投资的效益;四是公共投资要向建立和完善投资 环境的领域倾斜,努力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地招商引 资,使更多的生产性项目从中受益。 (2)江苏在20世纪80~90年代中期以前,与其它三省 相比.资本密集度并不高。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资本 密集度快速增长.并且,资本密集度效率并未大幅度下降。 而其它三省。与江苏相比,资本密集度并未快速增长,但是 资本密集度效率却下降较多。因此,与其它三省相比,江苏 人均资本的快速增长得益于其实际投资的快速增长。进一 步说,在储蓄率一定的条件下,是由于其在资本密集度较高 的水平上仍能保持人均产出的快速增长所决定的。 【参考文献】 (3)贵州在20世纪8O年代中期以前,其资本密集度效 率与江苏和四3fI并无差距。但是,自8O年代中期以后,资本 密集度效率逐渐与江苏和四川拉开差距,并且,自90年代 以后.这种差距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说明贵州在资本密 度增加的同时,资本密度效率并未保持高的增长率。因此, 加大投资,提高贵州人均资本占有量是提高贵州资本密度 【l1蔡唠,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J].经济 研究。200O,(10). [2】魏后凯.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J】.经济研究,2002,(4). 【31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 距IJ1.经济研究,2003,(3). 【4]樊纲等.经济开放与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J】.经济研 究,2004,(4). 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 (4)从四省的资本密度效率的变动轨迹来看,江苏比较 平稳.而湖南、四川和贵州下降趋势明显。以1978年为基 准,到2004年,江苏的资本密度效率下降l9.2%,而湖南、 【5】陈 秀山,徐瑛.中国区域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2004,(5). 【6】张军.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 济研究,2004,(10). (上接7页) 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 保障等公共服务支出,增加与改善民生相关的公共品供 给.运用财政补贴激活农村消费市场。增强群众消费信心 四、结束语 虽然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一 与合理预期,促进消费需求持续平稳增长;实施适度宽松 的货币政策,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基础上适度扩大货币供应 量和信贷规模。保持货币供应量和信贷规模的适度稳定增 长,特别是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的 系列负面影响。但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是健康的,我国 经济具有强大的抵御国际经济金融风险的能力。我们一定 要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准确判断未来走势,增强忧患 意识,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发展机遇,在逆境 中发现和培育积极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变压力为 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变经济波动期为发展机遇期,采取切 实有效的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信贷支持力度,并密切关注币值的稳定、资产价格的变化 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动,从而进行政策的相应调整;保持适 度的投资增长,合理引导资金投向,加强对新开工项目的 管理。加大对农业生产、农村建设、自主创新、生态建设、节 能减排、循环经济以及教育、医疗和文化等领域的投资力 度;加快资源要素价格改革,建立起真正体现供求状况、资 源稀缺程度和有利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价格形成机制,打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世界经济分析小组.2008年前三 季度世界经济形势及全年展望【N1.上海证券报,2008—10—19. 『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2008年第三季度 破地区封锁和贸易壁垒,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扩大对 外开放.把发挥自身优势与充分利用外部条件结合起来,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走以质取胜、集约化、多元化的发 展路子,积极应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在国际分工调整中拓 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在对外开放中不断增强我国经济的 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保持出 口稳定增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方位促进就业 增长,帮助农民工返乡创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EB/OL].人民网,2008一l1—18. 『3]许宪春.2008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初步分析[EWOL]. 财经网.2008一l2—1O. 『4]樊彩跃.2008年经济形势分析及2009年预测[EB/OL]. 中国经济信息网,2008—12—16. 『5]佚名.11月外贸进出口同比下降9%8年来首次负增 长[EB/OL],中国发展门户网,2008—12—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