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 安阳工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y.201 1 第10卷第3期(总第51期) Vo1.10 No.3(Gen.No.51) 云南方言连续变调的优选论分析 李戬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武汉410073) 摘要:首先对云南方言的单字发音特点做了分析,然后在优选论框架内,对两字组轻声变调情况做了分析研究,通过7 个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对候选项进行综合评估,得到的结论是云南方言不仅具有北方方言语言特征,还具有自身地域语言 的语音特征 。结果表明,优选论可以对云南方言轻声连读变调形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优选论:云南方言:连续变调 中图分类号:H1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28(201 1)03—0038~04 云南方言语音体系的形成 云南方言(主要是相对于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 通用汉语)的形成大约在明朝中叶。云南方言是以南 京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为基础而形成的。这主要是 在明朝时期中央政府大量从内地向西南地区迁移居 民,主要是军人及军人家眷,他们主要来自江淮地 区。当时的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其地方语言也 自然成为了官方使用的主要语言。而伴随着移民的 到来。云南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联系不断紧密,对 云南方言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清代以后,汉族移民主要来自湖广、四川、 贵州等地,云南方言也开始受到这些区语言的影 响。此时受影响最大的地区是开化府(现云南文山 一、表1西南官话区部分方言四声调值比较 Tl T2 昆明44 31 213 武汉 55 成都 55 贵阳 55 桂林44 21 21 21 注:T1、T2、T3、T4分别代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州地区)和广南府,这一时期来自川、桂、鄂等西南 官话区的汉族移民越来越多,对云南这一地区方 言的影响也特别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声调上。 例如西南官话区大多数地区的四声调值都比较的 接近,如湖北、四川I、贵州、广西和云南等省区的一 部分地区之比较: 薹 一 一早期云南方言有入声。入声逐渐消失后即与其 他声调归并。入声归人阳平,这是西南官话不同于 其他官话的主要特征。云南方言的形成是在西南 官话的影响下最终确立的 二、云南方言声调及变调情况 汉语在我国的地域分布十分广阔.不同的地域 在发音、词汇选择上会存在着一些差别,但是作为 门整体的民族语言,它们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别 的。云南方言与现行普通话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 于语音上的差别。语音上的差别可以从发音的声 调上来看。如(表二)所示: 表2云南方言与普通话单字音素比对 注:a普通话声调系统 b云南方言单字音系表征 T3一L T4 or总体上来讲,云南大部分地区的方言发音特 T4 HH/__T3 【上表(表二)关系及此特征只是为了说明云南方言与 色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在普通话里发去声的,在云南方言里就发 普通话读音之间的差别,但是在实际的发音过程中,上声 (LL)和去声(HH)依然存在。所以为了便于理解和分析,在 上声,反之亦然: —收稿日期:2011~03—29 作者简介:李 ̄(1978一),女,河南林州人,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在读研究生。 第三期 李戬云南方言连续变调的优选论分析 39 下文中依然用LL标记为T3(上声),HH标记为去声 种不变调组合方式。 (HH)。1 表3云南方言组合变调示例 2)云南方言中的阳平发音不但包括了普通话 所有的阳平字,还包括了普通话里部分读作阴平、 上声、去声的字: T2—+LH/_lLH{Tl,T3,T4} 3)普通话里读做阴平的词汇,在云南方言里 大多数也读为阴平: T1—}HI J1 or HL__+Tl/-HL 注:表中“※”标记为不变调区域。“★”标记为常规变调 以上是云南方言单字的音调读音特征。在云 区域,“≠≠”标记为特殊组合不变调区域.“☆”标记为特殊组 南方言中,两字组组合读音中的声调是基于单字 合变调区域。 读音的组合,在一般情况下不会产生变调.只有在 因此,云南方言中的组合变调方式有以下几种: 需要起到区别轻声作用的时候才会产生变调情 T2+T3— 2+T1、1'2+T4—+T2+T1、 况。总的来说,普通话中许多读作轻声的音节在云 T3+T2— 3+T1、T3+T4— 3+T1、 南方言里读作阴平,并且发生了变调,主要有以下 T4+T2— 4+T1、T4+T3— 4+T1 三种情况: 在重叠音节的变调规则中,不允许有低平调的 1)一些双音节合成词后一音节由非阴平调变 两个音节组合(如T3+T3。其组合会变成T3+T1形 读为阴平调: 式),而高调的音节组合则是合法的(如T4+T4,属 于不变调组合方式)。 一LH—。 HL —LL— HL —HH ~HL 2)一些音节重叠后,后一音节由非阴平调变读 三、云南方言组合变调优选论分析 为阴平调: 在语音生成学领域研究云南方言的理论成果 LH.LH— LH.HL LL.LL—+LL.HL 已经不少,在这个框架内有学者提出了一些普遍 但是在这里有一个特殊例外,非阴平调中多 的语法现象。优选论也承认这种普遍的语法现象, 数由去声组合成的词,右字依然保持去声读音。即 但是在优选论框架内认为,普遍的语法现象是由 HH.HH依然保留单字的声调特征,不会发生变调。 制约条件组成的。优选论的语法作用就是忠实性 3)以“子、头、下”等为词尾的,在多数词语中读 制约条件和标记性制约条件这两种相互冲突的规 作阴平,在此就不再做示例。 则交互作用的结果,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评估模式, 下表是云南方言组合变调情况。表中显示任 通过这个评估模式对语言制约条件的层级排列来 何声调与阴平调组合都不发生变调情况,即存在7 区分语言之间差异。其理论框架如下图所示: 输入项(底层形式) 生成装置 \ 候选项1 候选项2 候选项3 候选项n 评估装置(制约条件层级排列) (制约条件1>>制约条件2>>制约条件3>>……>>制约条件n) 图1优选论评估模式图 输入项(input)就是底层选项,经过生成装置 也不相等,按重要性由高至低形成一个等级序列 (GENerator)生成数个候选项(candidate),每个候 (constraint hierarchy)。评选模用制约条件和其等级 选项处于与其它候选项相互竞争优选项(optimal 序列对候选项进行筛选。违反制约条件数目最少、 candidate)的地位。评估装置(EVALuator)由若干个 所违反制约条件在等级序列中排列较低的候选项 制约条件(constraints)组成。制约条件反映相关规 即为优选项,这个优选项就是最终的输出内容。 则(rules and principles),但与传统意义上的规则有 综合上述对云南方言二字组变调的分析,对云 重大的区别。传统的规则都是绝对的,不可违反 南方言进行优选论分析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制约条 的:而制约条件则是可违反的。制约条件的重要性 件有以下几种: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l1年 1)MAX—IO(T):输入项的每一个声调特征在 输出项中都要有一个相应的声调特征。 2)DEP--IO(T):输出项的每一个声调特征在 2)云南方言中轻声组合还出现一种变调情况, 非重叠且非阴平音节组合中,后字常常变为具有 轻声作用的阴平调,即“非重叠且非阴平音节组合 输入项中都要有一个相应的声调特征。 中后字不可以是高调尾”( _L.HH)。 3)R.IDENT:非叠字两字组输入项右字的声调 表6&表7 T4+T2评估图示 在输出项中保持不变。 Candidates MAX—IO m DEP—IO(.I)R.IDENT IDENT—IO ) _L.HH 4)IDENT--IO(T):输入项每个声调特征在输 出项中保持不变。 通过观察(表3)我们发现,在与阴平调组合当 中.右字声调是不发生任何改变的.但是在非阴平 的两字组合过程中,右字的声调发生了改变。不过 也是有条件的。这里有3种情况: 1)在常规变调区域,凡高调尾左字与降调相邻 因此,:.c—L.HH在制约条件层级排列中与*HH. 的声调组合出现时,右字声调即发生了改变。如 L处于同一个层次。 T2+T3: 3)在云南方言轻声组合中还存在一个特殊组 LH.I 1 _+LH.HL 合变调区域,即重叠音节组合变调形式。在4种重 这种变调方式遵循了“不允许高调尾与降调 叠音节组合中(即:TI+T1、T2+T2、T3+T3、T4+T4), 相邻组合出现”(*HH.L)的规律,而一旦这种组合 发生变调的只有T2+T2和T3+T3两种形式。但是 方式出现,则右字声调就会发生改变。 在语言实践当中,这两种变调形式除了符合上述 表4&表5 T2+T3评估图示 两项变调原则之外,T3+T3(即LL.LL)组合形式的 变调还说明了云南方言不遵循强制性曲折原则 (Obligatory Contour Principle),即在语言实践当中 不允许两个低平调相邻出现。 Candidates MAX—IO(3 DEP-IO HH.L R.IDENT IDENT-IO∞ 综合上述三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3种标 记性制约条件: 1) HH.L不允许高调尾与降调相邻组合 出现。 按照R.IDENT>>IDENT>>*HH.L顺序得 2):I:一L.HH非重叠且非阴平音节组合中后字 出的输出项(*LH.LL)不符合语言实际,因此,*HH. 不可以是高调尾。 L在制约条件层级排列中,MAX、DEP>>*HH.L 3)*LL.LL不允许两个低平调相邻出现。 >>R.IDENT、IDENT。 下面通过一组试验在分析它们之间的排序。 表8&表9云南方言标记性制约条件排列图示 因此,*LL.LL在制约条件层级排列中的位置 即¥H H.L,:l=一L.HH,*LL.LL。 与*HH.L, 一L.HH同属一个层次,用逗号隔开, 下面,我们通过几组实例来对以上排列进行检验: 表1O HH.L层级排列评估图示 Candidates MAX-IO( DEP-IO∞ 一L.HH HH.L IDENT-IO( LH.HL ¥ LH.U HH.LL LH.HH L L_HH 第三期 李戬云南方言连续变调的优选论分析 41 表11 一L.HH层级排列评估图示 MAX-IO∞DEP-IO _L.HH HH.L LL.LL R.IDENT IDENT-IO∞ 表12 LL.LL层级排列评估图示 Candidates MAX—IO∞ DEP-IO( }L-HH HH。L LL-LL R.IDENT IDENT—IO(T) LL.HL ^ LL.LL Ⅲ }l● IJL.LH ● LL.HH H }-● ^ LH.HH ●I HH.LH u ● HH.LL 1● 1999. 以上选取了3个具有代表性的转换模式进行 H H 【21洪波.范畴、组块、材料云南普通话学习者的语音知觉和 评估。表四、表五反映的是常规变调区域的制约条 加工[J】.云南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件排列,表六反映的是特殊组合变调区域制约条 L L 件的排列情况。以上各项的优选项(符号?所指)都 【31郭巍,韩晓惠.优选理论介评【J】.山东外语教学,2002(2). 以最低违反R.IDENT及IDENT—IO(T)两个制约条 [4】李兰兰.优选论及其忠实性制约条件[J】.临沂师范学院学 件而胜出.并符合语言的实际情况,其余各项衍生 报,2007(3). 出来的候选项都因首先违反了高等级的制约条件 [5]李兆同.云南方言的形成[J】.云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而被淘汰出局。通过以上综合分析,得到的排列结果 思想战线,1999(1). 是:MAX-IO m,DEP-IO >> LLLL, 一L.HH, [61瞿润梅.太原方言声调的优选论分析【C1//第六届全国现 :IcH H_L一>>R.IDENT,IDENT-IO(T)。 四、结论 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北京:中国学术期刊(光盘 本文通过对云南方言组合变调的分析说明优 版)电子杂志社,2004. 选论能够可以用来对云南方言的组合变调,如不 [7】饶清翠.纠正方音、发好标准音[J】.云南大理学院学报, 允许高调尾与降调相邻组合出现,非重叠且非阴 2003(6). 平音节组合中后字不可以是高调尾,不允许两个 [8】赵建萍.云南方言与英语正音问题探究[J].楚雄师范学院 低平调相邻出现进行解释,确定了云南方言变调 的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次序,同时也再一次论证 学报,2004(1). 了优选论理论的普遍性。 [9】赵靖华,吴志新,胡珊.浅析云南方言的语言变异——“马 普”[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4). 参考文献: 【1】Kager.Optimality Theor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责任编辑:王念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