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在探讨心理发展实质的基础上,通过对幼儿智力发展的研究提出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指导下或在有能力的同伴合作中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必须考虑到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走在儿童发展前面。教学可以说“创造”着学生的发展,决定着学生发展的水平、速度和内容。基于此,维果茨基提出了一些教育教学理论,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给幼儿教育以很大的启示:在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教育教学工作者要树立一种动态的幼儿观和超前的教学论;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方面,基于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者要善于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法、支架式教学、情境性教学和同伴交互性教学。所以,在幼儿教育中把握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恰当的采取教育方法和措施,能更好地提高幼儿教学效果。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知道在幼儿社会性教育中,要扩大儿童社会交往的范围,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幼儿同伴交往的作用,同时要对儿童的社会交往给予一定的关注和引导,使儿童最初的这些社会交往活动更有利于他们的社会性发展。这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全面进行学前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等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将最近发展区理论运用到幼儿园教学中,是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促进幼儿智力和身心发展的有效办法。
1、树立正确的幼儿观,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两个处于同一独立行为水平的儿
童,可能具有不同的发展特征,这是因为他们的帮助行为水平是不同的。例如,有一次在观察小班刚入园不久的孩子时,有两个孩子玩滑梯,他们俩都不敢从滑梯的高处滑下来,他们两个都坐在滑梯的上面发呆。当我伸出手来帮助他们时,一个幼儿还是坐在滑梯上不动,表情紧张,另一个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却能轻松地滑下来了。这个例子说明,这两个孩子的帮助行为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现实的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必须承认幼儿存在着个体上的差异,即“现有发展水平”的高低,然后教学中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层次的“现有发展水平”采取不同方法来指导幼儿的学习,满足孩子们不同的需要。既要关心心目中的好孩子,更要关心所谓的“差生”,这样因材施教的原则才能在教学中得到有效贯彻。
2、利用“支架式教学”,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
维果茨基认为,“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是指儿童在成人指导的情况下或借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支架式教学以“最近发展区”为教师的介入点,在最近发展区内,以幼儿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探索、会话等方式把幼儿自身的努力和他人的帮助结合起来,而且,随着支架的减少,幼儿逐渐掌握教学的主动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性和循序渐进性等教学方法的应用,既适应和提高幼儿发展水平,又促进幼儿独立自主能力的发展。由此看出,我们根据这一理论实施教学时,教师能否适时给予孩子必要的、恰当的帮助或引导,才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因此,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扮演“促进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指导和帮助孩子的发展,针对孩子在活动中出现的错误动作,提供有效地纠正方法,为孩子提供一个有效地支架式教学,这样才能帮助孩子顺利突破“最近发展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提供的帮助和提示的适宜性,要适量和把握好度。这其中包括三个环节:(1)情境,教师要不断地创设一定的和适合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2)师幼共同解决问题,在教学情
境中,教师创设共同问题要给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有适当的难度,需要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合作,幼儿通过不断地自我建构和内化发展解决问题,获得发展;(3)幼儿的独立学习,教育者为幼儿的学习中提供支架的目的是为了幼儿最终能够独立的学习和发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随着幼儿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教学控制权应逐渐转移到幼儿,也就是说,支架只是辅助,幼儿自身的学习才是重点。例如,有一次,我的小侄女在进行涂色练习时,我给她买了一本动物涂色的书,最初我拿着她的手,和她一起涂色。以后,我逐渐减少对她的帮助,在她涂色时,我在一边给她一些引导和鼓励,最后让她自己独立完成。
幼儿期作为个体人生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幼儿时期所受的教育对个人性格、能力的培养、理想目标的树立,人生的发展前途,以至社会、国家的未来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给予维果茨基对幼儿的研究,尤其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
总之,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大程度地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指导教师在教学中的安排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幼儿特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