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优化中的应用分析

来源:一二三四网
以人为本在班级管理优化中的应用分析

“以人为本”是西方人性管理的重要理论思想,而今,这一思想已成为这个时代各项工作的要求,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它的目的是确立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破除“保姆式”、“裁判式”管理方式,把学生作为班级管理活动的主体,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注重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而是学生的“成长”。最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给学生“严师”的感觉,还要善于做学生的朋友,关怀和爱护学生,平等相待。多与学生交流,多倾听学生心声,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并从师长的角度给予他们关怀和引导。让学生把教师视为亲人,视为可倾吐心声、解决困惑的朋友。学生之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一种良好的关系,对教师以人为本班级管理理念的实现也起到重要作用。

1.1 班主任应该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

在班主任与学生长期的相处过程中,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不小的影响。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深情的凝视,一个甜蜜的微笑,友爱的握手,轻轻拍一下肩膀,学生都会被老师真诚的爱所感染,被真挚的温情所感动,心田会激起情感的浪花。班主任应该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与学生真挚地交流,推心置腹地沟通。这种以人文关怀为主的教育所产生的巨大动力,有时足以改变学生的一生。

1.2 倾听、交流、沟通是架起师生情感的桥梁

学生个性迥异,班主任应该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面对违纪的学生,一味硬性管理,往往事倍功半,不妨心平气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循序渐进,语重心长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并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殷切的期

望,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自我解剖,自我批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个别学生犯下的错误,不要一律采用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的方式,而应是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沟通和指导,走进他们的心灵,聆听他们的心声,做好他们的青春领路人。

2 人人参与班级管理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认为,学生人人都是副班主任,个个都是助手。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要让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班级工作。

2.1 人人参与班务管理 2.1.1 实行班干部民主选任制

学期开始,以推荐加自荐的方式,民主选举班干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做班级管理的主人。

2.1.2 实行班干部轮任制

从班长到组长、科代表实行有比例的学期轮换任职,并实行“副班主任”值日制,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在不同的岗位上锻炼,都有个性培养的活动平台,并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自主的健全的发展。

2.2 人人参与班级活的决策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和主人,所以,无论是课内活动,还是课外的活动,都应体现人本精神,在促进个性发展的总目标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此,活动前,班主任可以先抛出活动方案,让学生讨论并修正,从而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3 制定合理合情的班级规章制度

常见的规范都以“一视同仁”或“千篇一律”为根本依据。然而,“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中应因人而异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规范。除了大家遵守的共同的内容外,还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状况,又与学生分别对一些规则进行了变通,如在“对性格外向、好动的孩子提出在课堂上遵守纪律,不影响别人,发言热烈等要求;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提出上课发言过一两次即为优秀等要求。而后,师生约定既然这是我们共同制定的个人规范就应共同遵守,一个星期评定一次,凡得“优秀”则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有

了因人而异的规范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4 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人本主义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自我实现,就有机会发挥最佳作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注意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予以肯定,并且,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己的亮点的机会,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继续努力。

4.1 不放过任何一个表扬学生的机会

对于学生,精神奖励是主要的,应及时对他们进行表彰和奖励,只要表现良好,不论多么细小的琐碎之事,都要加以表扬,表扬可以带来价值感和荣誉感,可以使人更加发奋。一个曾经经常迟到的学生,有一天居然按时进了教室,当天上课,我就热情地表扬了这位同学。虽然是一个小小的赞扬,但它带来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因为,接下来的一学期,这个学生再也没有迟到过。

4.2 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来展示自己

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况且每个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希望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展示能力和才华,获得认可与成功。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和国内外大事,班级相应开展演讲赛、辩论赛、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各种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健康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扮演着导演、倡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依靠学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别人赞许的目光的机会和场合,对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塑造良好的人格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5 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多元化

人的素质及其发展是有差异性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个方面”,因此,在对班级成员综合评价时,要倡导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探索学生自主发展、自我管理的多元评价制度。通过评价,发现学生特长,评出学生自信,使他们真正成为班级评价的主体和受益者,引导其成才。

在对学生考核评价过程中,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客观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纵向比较的方式,努力发现学生的个体进步和长处,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舞台各展其能、各显其才,充分体验成功的决乐,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从而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总之,转变传统的班级管理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创建“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最终目的是构建适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班级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这是21世纪我国现代教育的一个庞大工程,仅靠班主任老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全部教育工作者都投入到这项伟大的教育实践中来,使其结出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跃.教学管理人本原则及其现实意义[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6. [2] 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

[3] 赵萍.论人本管理理念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运用[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