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D (“否则就会私欲膨胀”绝对化,应在“否则就”后加“可能”) 3、D (A项扩大范围,原文说“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思想家”,意谓这是对老子思想的一种误解,B项,“依据”错,原文为“例证”,老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文景之治”在汉代,C项,“老子„主张„”错,这是作者的观点,是作者认为理政者应该从老子思想中得到的启示,而非老子的主张。 4.C 5 D 6.C 7.
8.主客宴足之后,在璀璨的灯火指引下走下楼台,笙歌的余音散落在庭院。颔联通过这两个镜头,生动地表现了主客兴尽而散的情景。
9.急切的“蝉鸣”催促“残暑”而去,结队的“群雁”引来“新秋”季节。颈联意象生动,诗人抓住时令和物候的特征,把夏去秋来的变化写得富有诗意,透露出诗人的惬意与闲适。 10.
11.【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有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答案解析】A项“在战火中挣扎、在文学中磨砺、在绘画中提高”程度重;D项“详细研究这些记录的历史背景”说法不完全正确;E项“虽不能身体力行参与创作”错误。
【参考答案】(5分) B(3分)、 C(2分)、 A (1分) 12.【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传主事迹的概括理解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要从原文找到题干涉及的信息区域,然后分析概括出传主的相关事迹。每点2分。 【参考答案】(6分)
①18岁完成了父亲的遗作《潮州艺文志》,震动了当时的中国学术界,对后来的各地方志编撰产生了深远影响。
②29岁写下《楚辞地理考》,开辟了《楚辞》研究的新天地。
③提出“三重证据法”,最终扩充为“五重证据法”,推动了当代国际汉学领域甲骨学、敦煌学、简帛学的创建和深化。
13.【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作用的理解能力。
【答案解析】解答本题需要从行文结构与文段作用两方面入手。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答案】(6分)
①从绘画等学术角度评价饶宗颐在当代学术界的地位与影响。 ②为下文对饶宗颐取得成就的叙述作了铺垫。
③照应题目,表达了对饶宗颐的高度赞扬之情。(答对一点给2分,意 思对即可)
14.【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主要思想的理解、探究能力。 【答案解析】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6分。 【参考答案】(8分)
观点一:“推陈出新”与他能够在绘画领域有所建树关系密切。
①饶宗颐针对明清以来书画理论中的视野局限,提出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指出传统“三远”的不足,并提出了新“三远”的艺术理论;在继承传统绘画技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皴法。
②只有推陈出新,保持独立精神,才能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取得成功。 观点二:“涉猎广泛”与他能够在绘画领域有所建树关系密切。
①饶宗颐从古代中国、印度地理知识的交汇融合出发,确定了“西北宗”论的艺术地理区域;从汉唐以来的文化脉络,梳理了传统诗歌和书画领域中的相关内容,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山水画“西北宗”论。
②只有涉猎广泛,视野广阔,才能在此基础上取得成功。
15.(3分)B作壁上观:比喻置身事外,袖手旁观。A. 外延错误。一家之言: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术论著。C. 不合语境。风言风语:私下议论、暗中流传的没有根据或恶意中伤的话。D. 望文生义。春风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和深入,也用以称颂师长潜移
默化的谆谆教诲。
16. (3分)B A. 逻辑错误。“消失的玛雅文明”无法再“蒙上了阴影”。C. 表意不明(有歧义)。或“观众能预测出/牵手的难度越来越大”,或“观众能预测出牵手的难度/越来越大”。D. 语序不当。应为“承诺永远 放弃……”。
17. (5分)答案示例:成功就是睿智加上勇敢,并秉持如山的坚实信念;平庸就是糊涂加上苟且,并依附如风的虚幻追求。
18.(6分)①直接取法自然(环境、生活) ②在于是否胸有成竹 ③
构思与技巧相互结合(或:既有构思,又有技巧) 结合材料有关内容,注意语意关联,符合题意。六、(60分) 19.立意示例: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精心而周密的准备很重要,清醒地认识和利用自身条件,把握和利用好外在条件,即使失败也要自信和积极,任何开始都要全力以赴,生活没有预演。等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