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4页例4、例5,完成练习二十二第4、5、7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几分之几,知道几分之几这样的数也是分数,并能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几的含义。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明确几分之几的实际含义。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认识分数”的生活价值和数学价值,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正确书写与作图的习惯。 教学重点:几分之几的含义 教学难点:渗透单位“1”的组成
教具准备:自制电脑课件、正方形纸、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在同学们的桌上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请你们把它平均分成四份,并且要求能够让大家很清楚地看出你是怎样分的。 2、学生操作,师巡视。
3、师:你们都分好了吗?(拿出一幅作品)老师这有一位同学的作品,我看到他的作品非常整洁、漂亮,所以拿上来给大家欣赏一下。老师希望其他同学以后在画图的时候也能像他学习。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不是平均分成了四份?(指着划斜线的部分)这一份我们可以用个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逐个问每一份)
4、评价:同学们以前的知识掌握的可真扎实。 二、探究新知。 (一) 认识四分之几
1、、师:(手指着正方形的纸)现在请你们在你的那张正方形的纸上划斜线,想划几份就划几份。划完以后,想一想:你所划斜线的部分可以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有意识的收集涂了2份、3份、4份的作品。
3、师:(贴出涂了2份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同学的作品,请他来说说:你划斜线的部分是几份?你用什么分数来表示?(生答)你能说说理由吗?(教师评价)
6、师:还有谁能像他这样来说一说?(生答)
7、师:这个正方形的划斜线部分我们可以用来表示。(板书:)8、师:还有谁想来说说这里为什么用来表示?(再指名一个同学) 9、师:老师这还有两幅作品(贴出作品)想一想:这两幅作品的划斜线的部分分别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为什么?想好以后,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14、师:谁想把你的想法和大家交流交流。学生反馈:指名3-4名同学说一说。(学生说完以后板书:、)
15、师:(手指着、、)请同学们看着这3个分数,它和我们前面学过的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吗?(指名学生回答) 16、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不错。其实,四分之几就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们与四分之一相比,因为取得份数不同,所以分数也
142434443444242424不相同。
(二)认识十分之几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四分之几的分数,老师这还带来了一条1分米长的彩纸,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从图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2、(课件显示:其中的一份闪动)师:看看这一份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生答)说说理由。
3、(课件显示:其中的三份闪动)师:再来看看这一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生答)你也说说理由。(板书:
3) 104、(课件显示:其中的七份闪动)师:那这一部分又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4,看到例题5,请你把他填一填。(板书:
7) 10(三)揭示课题,并板书。
师:(手指着分数)这些数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是几分之几。板书课题:几分之几。
(四)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么多的分数,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把书翻到94页看一看。
2、(以为例)师:请一位同学来说说,短横是什么?短横下面的4是什么?短横上面的3呢?(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分数线、分母、分子) 3、师:
7哪是它的分子,哪是它的分母?请你选择一个分数和同桌1034小朋友说说,它的分子、分母各是什么?
4、这个分母4表示什么意思呢?分子3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看图写分数。
1、师:老师看到你们学得这么好,忍不住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有信心接受挑战吗?(有)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分数表示图中涂色部分。请你们拿出答题纸,完成这道题。开始。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反馈:指着其中的一个提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分数表示? (二)完成看分数涂色。
1、师:我们来看看下一题:看分数涂色。有困难吗?请你们在答题纸上完成这道题。开始。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师:谁想上来说说你是怎样画的。(指名同学到展示台上说明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是这样的吗?为自己的成功来点掌声。 (三)完成写出合适的分数。
1、师:老师这还有一道题需要你们来解决,请你们看大屏幕,有信心完成吗?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反馈。
(四)完成“分蛋糕的图”
1、师:现在老师带你去生活中看看,小红他们一家在干什么?(电脑显示:分蛋糕的图)
2、师: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
老师想请你们用一句话来分别说一说这几个部分。这句话中必须带有
一个分数。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吗? 设计思路说明:
“几分之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中的一个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分数——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的编写意图是通过学生的折纸、合作交流来认识四分之几,使学生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接着通过把1分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来说明十分之几的含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然后,以为例,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分数”是一个较难理解的内容,在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认识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的几分之几的知识获取过程,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去认识“几分之几”。因此,我在这节课的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以活动为基础,在活动中探索新知。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四分之几”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说一说每一份可以用什么分数来表示,帮助学
34生回忆“几分之一”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在这张正方形的纸上划斜线,想划几份就划几份,划完以后思考:自己所划斜线的部分可以用什么样的分数来表示。通过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得出2份是这个正方形的
2。然后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自己探讨出43份、4份是它的四分之
几。最后通过观察、比较使学生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2、从机械走向灵活,使练习更加新颖有趣。
机械重复的练习,常常会使学生感觉无精打采,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我在基本练习之后,设计了一个到生活中去看看的环节,让学生用一句话来分别说一说“分蛋糕”图中的每一个部分,并且这句话中必须有一个分数。这样即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调解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为学生搭设自主探究的舞台,尊重学生的需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空间,从而使他们获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 [评析:本节课的教学非常成功,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细心分析教材内容,在重、难点上花功夫。
①建构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几分之几‘是数与代数中的概念教学。它是在几分之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教学是扣住几分之一,认识几分之几,然后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②确定本节课的知识点:认识几分之几及各部分的名称。③确定知识的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几分之几的含义。难点是渗透单位”1“的组成。 2、教学过程逻辑简朴有效,突显数学思维的本质特征。
整个课堂上洋溢着数学味的芳香,让人感到轻松,这是因为教学过程、逻辑简朴有效,突显数学思维的本质特征。①本节课从活动、从已知开始。先复习,然后在教师半扶半放中引出,接着全放手学习、
241。由过度到,问题提的到位,体现了数学味。接着教学十分之
444142434几,始终扣着旧知来学习新知。通过四分之几和十分之几这几个分数,定含义。最后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②练习充分利用了教科书上的资源。③充分运用了对比、关系、联系。找出与、、相同点与不同点。运用了简单的推理,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四分之几就是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在学完了分子、分母、分数线后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3、围绕主体发展目标,设计适宜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设计了学生自主获取新知的教学活动。①课一开始,就让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平均分成四份,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入新知。②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开展活动,接受新知。 4、具有良好的驾驭教材,课堂教学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
教学艺术是遗憾的艺术。同样,本节课也存在值得探讨的地方: 1、加强对教学细节的研讨。
细节决定成败。“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那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那就不平凡。”教学的成败,落在教学细节上。如:练习三是一道综合应用题,可以渗透单位“1”的组成。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理解单位“1”,为例6的教学作简单的铺垫。我们教师应该长期
14243444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教学细节进行思考。 2、加强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个行为。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个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书写习惯的培养不容忽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自己注意了书写,但对学生的关注不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