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开展临床实践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从单一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的转变,药师在医疗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充分发挥药师的职能与作用,单向的用药循环体系必须向双向循环体系转变,即患者向医生提供病情,医生经过诊断为患者开具处方,患者从药师处得到药品,药师从患者身上得到药物作用的结果,医生把患者的用药方案提供给药师,药师向医生提供药物在患者体内代谢、分布和作用结果。在新的体系中,药师在患者与医生之间既建立了桥梁,又起到了监控作用。医生的用药方案是否合理有效,由药师参与评价,医生根据药师评价意见,维持或修改用药方案。使药师的工作由原来的被动参与治疗转变为主动的指导治疗,从而为用药的合理、安全、经济提供科学的依据。
1 临床药师职能的转变
1.1 由单纯的药品供应向提供合理用药服务转变:以保障用药安全,提高药学水平,提供优质服务为重点。GPP要求药师最主要的贡献在于推进合理用药。合理用药(rational use of drugs)是指以当代、系统的医学和药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指导社会人群的用药。在发达国家,药师已走出药房进入病房,为病人的合理用药提供临床药学服务。在我国,随着OTC及医药分别管理等医疗制度的推行,门诊药房调剂工作量将相应减少,使处方药的临床应用、科学管理更趋于规范,为临床合理用药,用药个体化,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强临床药物的评价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和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创造了条件,使药师深入病房,参与查房跟踪、咨询、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制度化成为可能。
1.2 专业知识由“博”向“精”转变:医院药学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的基础,它和临床医学一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药师专业水平的高低是医院药学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我国大多数医院中,由于旧的医疗模式的影响,为了培养药师在各个专业方面的工作能力,药师长期处于一种专业“轮转”状态,长则3~4年,短则1~2年,最后导致的结果是药师专业不精,学科不明,造就的全是博而不精的药师。为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确实做好临床医生在药物应用方面的好帮手,药师的传统技能必须为医药科学所带来的精细分工所代替,药师在岗位制定上实行配备专业化,从而使药师有针对性的钻研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临床提供更加优良的服务。特别是在临床药学方面,临床药师应根据自己所承担的病种认真钻研临床知识,以便更好的与临床交流,尽快提高工作水平,促进临床药学的进一步发展。所以,药师定岗专业化,不仅可实现药师水平由“博而不精”向“精”的方向转化,也是现代医药学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
1.3 药物应用由经营型向经济型转变:随着病人用药观念的转变,药师的职能也应改变,即由临床用药“经营”型向“经济”型的转变。药师应利用药物经济学方法,为病人提供安全、高效、经济的药物治疗方案。特别是在新药管理过程中,药师应根据药品的STEP特性(Safety、Tolerability、Effectiveness、Price),与同类药品进行比较,通过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和最小成本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药物治疗方案,为临床合理用药、药品资源的优化配置、临床药学、药政管理和医疗保障提供决策依据,使药物治疗达到最好的价值效应。
2 目前药师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面临的困难
2.1 临床药学工作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我国医院药房的工作重心在“药品供应”上。有些医院虽然早在十几年前就成立了临床药学研究室,但其工作仅限于对临床治疗药物的浓度进行监测,绝大多数的药师都要承担或者偏重于制剂及相关的研究工作,临床药学工作未真正开展。此外,医院临床科室没有药师编制,临床药师进入临床科室的角色无法定位。医院药学工作的模式、药师的职能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
2.2 缺乏硬件:开展药学服务,需要一定的检测仪器和设备,资料收集、整理需要办公设备支持。在我国,不谈高、精、尖的设施,即使是低档次的仪器设备一般医院也不具备或者说很难备齐。
2.3 法规不健全:我国的《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对药师、医师的职权范围、责任都有明确的规定,药师只能在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开展工作,无权改变处方,而药学服务的实施将与其相悖。对此,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2002年1月24日,联合发布了《医疗机构药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要“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和会诊,参与危重病人的救治和病案讨论,对药物治疗提出建议”等。相信药学监护工作会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
3 今后药师在临床实践中的地位及作用
3.1 “以病人为中心”的模式:一直将药剂科的功能定位在制剂配方这一原始的药学工作范围内,人们对药师在医疗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概念模糊。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医院90%左右的药学人员仍在从事制剂生产、处方调配、收发的供应管理上,只有不足10%的药学人员从事与临床治疗有关的血药浓度监测、药物咨询等工作,直接参与临床治疗的临床药师更是凤毛麟角。今后我国临床药学工作必须从收集ADR、开设药物咨询窗口、提供最新药物信息着手,随着药师职能的
改变,药剂科任务要从单纯的提供药品转为提供药品及用药说明,提供用药咨询,参与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评价等。药师的职责转变为对病人用药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病人的经济利益全面负责。
3.2 提供用药咨询服务,指导病人正确选用药物:选用药物是医生的职责,但是常有病人拿着许多药或同时挂两科以上,处方药开同一种,或两种处方上所开药物具有拮抗作用等,临床药师的职责是协助医生对病人进行合理用药的正确指导。药物的存放关系到患者的用药是否安全。对低温、干燥、易折易碎等贮存保管要点及时告诉病人;对毒性大及有镇静作用的药物使用应及时提醒,交代清楚。药师还可以通过深入社区提供药物咨询服务,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向公众宣传和普及合理用药知识,加强公众的合理用药意识。尤其注意多宣传儿童和老人这两类特殊人群的安全用药问题。多渠道收集用药信息,宣传医药知识。临床药师要利用互联网、专业期刊、专著等多种渠道做好药学情报的收集、整理和评价工作,广泛收集各方面资料和文献,向广大医护人员介绍医院用药信息和权威的用药资料,宣传用药知识和药物的合理应用,介绍新药和药物不良反应等信息。
3.3 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药物经济学研究是以分析药物治疗模式对整个医疗系统及社会成本和效益的影响为主,药师要会利用医院丰富的临床数据和费用分析、最低费用分析、效益分析、效果分析、生命质量分析等多种方法,在相同疗效的情况下,选择最经济的给药方案,优化卫生资源的利用,积极制定和推荐各种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扭转医师处方无法监督的局面,促进合理用药。安全、高效、经济、合理用药是今后药学工作的重点。随着国内外药学监护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强调药师在药学服务方面的作用,而不再仅仅强调药师的调配职能,从保障药品供应到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的观念转变,药师要置身于药物治疗全过程,对病人用药结果负责。
3.4 深入临床参与合理用药:临床药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是顺利开展医院药学和临床药物治疗工作的关键。医疗模式的转变使得药师工作不再局限于药房,而是要深入临床、参与药物治疗,直接面对病人和临床医务人员,提供药学情报咨询与合理用药等有关方面的药学技术服务。所以,药师深入临床实施PC是基本工作方式之一。通过药师下临床,认真参与用药的全部过程,才能沟通医药间的联系,做好医师合理用药的参谋,可以改变以往医生凭经验用药的习惯,帮助临床医生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争取最科学的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药师只有深入临床,才能正确评价药物,发现并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用药能力和病人用药的依从性。临床药师作为药物治疗的监督管理者,可以用自己独有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来善于发现和解决病人的用药问题,并要求参与治疗会诊和拟订用药方案,了解和掌握每个病人的用药史,对治疗药物进行不良反应和血药浓度监测,实现个体化给药,从而保证药物使用获得满意的结果。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和临床合理用药意识和素质,使药师真正成为利用所掌握的药学专业知识,解释、解决病人用药的特殊问题,指导病人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用药的专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