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中听到熟人说话可区分对方是谁,是靠区分对方发出的声音的 A.音色 B.频率 C.音调 D.响度
2.摄影师抓拍了一个有趣的场面:一只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鸦是静止的
3.假如游码没有放在零刻度处就将天平的横梁调节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所得到数据比物体的实际质量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4.一个人走近挂在墙上的平面镜时
A.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B.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大 C.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D.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先不变,后变大
5. 图1是远视眼成像的示意图,要使发光点S发出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S,下面哪种方法能达到目的? A.在眼睛前放一块适宜的凸透镜B.在眼睛前放一块适宜的凹透镜 C.发光点的位置向右移D.发光点的位置向上移 6.下面哪一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A.小孔成像B.平静的湖面上看到桥的倒影
'
S S
图
C.水池中的水看上去比实际的浅
D.斜插在盛水的玻璃杯中的筷子看上去好似在水面折断了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A.温度升高 B.温度降低 C.温度不变 D.无法确定 8. 下面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
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B.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
C.早上草地上的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D.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细
9.汽车的发动机工作时温度很高,因此汽车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用循环流动的冷却液来吸热降低发动机的温度,冷却液是用水和特殊的添加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由于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泠却液本身还要有防冻结的特性,因此汽车的冷却液应该是A.凝固点较高 B.凝固点较低 C.凝固点和纯水一样 D.无法确定
10.一金属密度为ρ,质量为m,把它分割成三等份,那每一块的密度和质分别是( ) A、ρ/3,m B、ρ/3,m/3 C、ρ,m D、ρ,m/3
1 / 18
word 11.彩色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用哪三种色条组成?
A.红、蓝、黄 B.红、绿、蓝 C.红、橙、黄 D.绿、紫、橙
12.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2 / 18
word
(第3题)
1.如下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3 / 5cm B
18 .人步行速度约4km/h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word C.洗澡水的温度是100℃
2.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春天,雾绕群峰B.夏天,雨笼山峦C.秋天,霜打枝头D.冬天,檐上冰凌
3.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下列图.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如下说法错误的答案是 ......
A.听到铃声又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B.听到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要借助介质才能传播C.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能穿透玻璃等透明物质D.看到电铃在振动,说明光的传播一定要借助于介质
4 / 18
word
5 / 18
(第5题)
4.如下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word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5.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 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下列图.他将手指头放于哪一点才可能承受到红色的亮点 A.放于S点 B.放于A点C.放于B点 D.无论哪一点都可以
6.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 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局部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答案是: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7.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图乙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
关系的是
甲 乙 8.如下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A.镜面反射与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C.太阳光中的红外线有很好的杀菌作用D.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9.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
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现象相似的是
6 / 18
word
1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
(第10题)
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下列图,如此该物体的质量为
11.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看到乙车向西运动.由此可判断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B.甲车向东运动,乙车向西运动 C.甲、乙两车都向西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东运动 12. kgkgkg×10 kg/m×10 kg/m
3
3
3
3
×10 kg/m×10 kg/m
3333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D.教室内的空气质量约为200g
2.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答案是〔 〕 A.在城市禁鸣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B.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戴耳罩,这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歌剧院内墙采用蜂窝状的材料来装饰是为了吸声 D.住宅安装双层玻璃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3.如下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冬天雪的形成B.夏天露的形成 C.春天雪的融化D.秋天雾的形成 4.以下现象中,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中国的皮影 B.高楼外的玻璃幕墙很刺眼 C.美丽的彩虹 D.湖光倒影
7 / 18
word
5.如图,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近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放大的图象,假如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只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如此〔 〕
A.光屏上会出现等大的实像B.光屏上会出现缩小的实像 C.光屏上会出现放大的实像D.光屏上不会出现像
6.密度是物质的根本性质之一,关于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答案是〔 〕 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因此可以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B.用塑料泡沫做表演场景中倒塌的“墙壁〞,这样不会砸伤演员,这主要从密度的角度来考虑的
C.机器底座用巩固密度大的材料制成,这主要从密度角度考虑的
D.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下降,热空气下降后,温度低的冷空气从四周流过来形成风 7.汽车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如下关于汽车的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汽车的导航仪是利用接收卫星发射的超声波工作的 B.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工作的
C.汽车的防冻液的熔点较高,可以保持在低温天气时冷却系统不凝固 D.汽车的后视镜相当于凹面镜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来扩大司机的观察视野
8.关于如下图象,解释正确的答案是〔 〕①说明了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变化特点②说明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③说明了非晶体融化的温度变化特点④说明了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
9.如下关于光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老花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B.近视镜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 C.照相机利用凸透镜成正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D.放大镜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10.如下是使用刻度尺的几点做法,其中不正确的答案是〔 〕 A.首先要了解它的量程和分度值B.不能使用零刻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 C.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平行,不能歪斜 D.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记录时要有数值和单位
8 / 18
word
11.下面的光路图中正确的答案是〔 〕
A.B.C.D.
12.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李教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唐的 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展了屡次测量,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 “m-V〞图象,如下列图.由图象并通过计算查表对照,知道该液体可能 是 〔 〕
一些物质的密度 物质 硫酸 水 煤油 盐水 密度〔kg•m〕 -3×10 3×10 3×10 3×10 3
A.硫酸B.水C.煤油D.盐水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分〕
1.在日常生活中,如下估算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自行车轮子的直径为2米B.一瓶矿泉水的质量为500克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千克D.正常人步行的速度为5米/秒
2.吉他是一种弦乐器,有6根粗细不同的弦.用一样的力拨动不同粗细的琴弦,主要是改变声音的〔 〕 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
3.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经过四个步骤,实现刚性连接,那么,对接后的“神舟八号〞飞船相对如下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月球B.地球C.太阳D.“天宫一号〞飞行器
4.如下列图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倒影B.水面“折〞枝C.手影D.盛水玻璃杯后的字变大了
9 / 18
word
5.小雯推铅球时,推出的铅球在空中沿一条弧线运动,并最终落向地面,关于铅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如下判断中正确的答案是〔 〕
A.大小不变,方向在改变B.大小和方向均在改C.大小在改变,方向不变D.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
6.某同学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把高3厘米的蜡烛立于焦距为5厘米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8厘米的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最接近〔 〕 A.7cmB.18cmC.2cmD.20cm
7.一个物体受到同一直线上两个力F1和F2的作用,它们的合力为F,如此〔 〕 A.如果F1≠F2,那么F的方向总是跟较大的那个力一样B.如果F1=F2,那么F=0 C.如果F1>F2,那么F=F1﹣F2D.F总大于F1和 F2的任意一个
8.PQ两点相距3.6米,甲、乙两小车同时由P点向Q点沿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下列图三条线中的两条,两车先后经过PQ间中点的时间间隔大于3秒,如此到达Q点的时间间隔〔 〕
A.一定为5秒B.可能为3秒C.不可能大于8秒D.不可能小于6秒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如下关于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答案是〔 〕 .......
A.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人们可用灵敏声学仪器接收超声波以确定台风的方位和强度 C.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紧按在桌边的钢尺能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超声导盲仪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
2、如下列图,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小明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他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如下说法错误的答案是 〔 〕 ......
v/c333
30 20 15 10 15 20 10 / 10 18 30 u/cword
A.小明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是以旁边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B.小明感觉自己乘坐的列车前进了是以旁边的列车为参照物
C.小明感觉旁边的列车向相反方向开去了是以自己乘坐的列车为参照物 D.小明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而造成的
3、如图2所示是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像。分析图像中有关数据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当物距u=30cm时,像距v=30cm C.物距增大时,像距也增大 D.当物距u=15cm时,成的是放大的像 4、如下估测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C.教室课桌的高度约0.8m D.中学生跑完50 m用时约3s 5、为了测出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了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②将烧杯中的一局部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①②③④⑥ B.⑤①②③⑥ C. ①②④③⑤⑥ D.⑤①②④③⑥
6、如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11 / 18
word 7、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如此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0.8m/s B. 1.0m/s C. 0.96m/s D. 1.2m/s 8、 在河岸上用手电筒照向平静的河面,进入水中的光〔 〕
A. 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 B. 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 C. 速度大小,传播方向都不变。 D. 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
9、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的距离要求为5m,由于医务室房间太小,医生首先将视力表贴在一面墙上,然后在对面墙上正对着视力表挂一大平面镜,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m,检查视力时〔 〕
A.人应面对镜而坐,人与镜的距离为2m
C.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2m D.人应面对视力表而坐,人与视力表的距离为3m 10、体积和质量都相等的铁球、铜球和铅球,铅铜铁,如此如下说法中正确的答案是〔 〕
A. 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如此铜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B. 如果铅球是实心的,如此铜球和铁球一定是空心的 C. 如果铜球是实心的,如此铁球和铅球一定是空心的 D. 铅球、铜球和铁球都一定是空心的
11、如下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冬天,天上纷纷飘落的雪花 B、秋天,草上晶莹的露珠
C、春天,冰雪融化汇成小流 D、夏天,冰箱门口飘出的“白气〞 12、“镜中花,水中月〞的现象说明了〔 〕 A、光的传播速度太快 B、光发生了反射现象
C、光发生了折射现象 D、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13、物体在凸透镜前20cm处,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现将物体向透镜移近10cm后,得到的像是〔 〕
A. 倒立放大的实像 B. 倒立等大的实像 C. 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条件不足,无法判定。
12 / 18
word
×10kg/m的实心木质材料制成,质量为1.2kg,用密度为6×10kg/m的合金浇铸20个这样的铸件需合金的总质量是〔 〕
15、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g酒精.假如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如此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 〕
A.大于10g B. 小于10g C.等于10g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
13.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过程是:发声体的产生声音,声音在中传播,到人耳中引起 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与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将信号传给大脑,从而产生听觉
城市中的高架路的汽车流量很大,产生的的噪音影响附近民居的市民休息,即使将窗户关上,噪音还是传到屋内,如果窗户用双层玻璃做,而且两块玻璃中间是的,可以大大减少噪声的影响。
14.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是常用的三种光学仪器,放大镜是一块凸透镜,照相机和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它们之中能成缩小倒立实像的是,能成放大倒立实像的是。
15.五一假期,小明与父母乘长途汽车外出旅游,小明看见前面的小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卡车离他越来越远.如果以长途汽车为参照物,小车是______的,卡车是______的(前两空选填“静止〞或“运动〞)。小明爸爸说小明没有动,他所选的参照物是________。
16.一个瓶子最多能盛1000g水,用这个瓶子盛煤油,最多可盛______g。〔ρ煤油×10kg/m〕
17、量筒中有50mL的水,把质量为565g的某种金属块全部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水面处刻度恰好是100mL,那么金属块的体积是
______ cm,此金属的密度是_______ g /cm。
18、2012年7月10日中国海军有南海时行实弹军演以彰现我国维护国家主权的实力,军演中导弹追打一飞机,导弹的速度为830m/s,飞机的速度为800km/h,假如导弹发射时,飞机离导弹发射处的距离为10km,如此从导弹发射到击落飞机只需________秒。
19、质量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体积较大的是_____;体积相等的实心木球和实心铁球,质量较大的是
_____。
20、如下列图的光路示意图中,MN是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PQ为法线,根据图示,MN下方的物质是____,折射角是____,反射角是____.
二、填空题(此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28分)
13.如下列图, 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不同的音叉来研究音叉发声特点,发现第一次甲音叉旁的乒乓球弹得远,第二次乙音叉旁的乒
乓球弹得快,这说明第次的音调低,第次敲得重;如果音叉的振动小于Hz,人耳将听不到这个声音.
3
3
3
3
3
3
3
3
13 / 18
word
(第13题)
(第14题)
(第15题)
14 / 18
word
14.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可以看出它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它的熔点是℃,其中整个熔化过程经历了min
的时间,熔化过程中它处于状态.
15.X西(某某一某某)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全长505km,承当运行任务的“和谐号〞动车组,最高车速可达350km/h.某次列车下午17:10
从某某发车,l9:10到达某某,如此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约为km/h,合m/s (保存一位小数) .为了确保行车安全,列车上的监控系统,通过对高速运转车轮的热辐射产生的一种不可见光进展检测,实现对车轮温度的实时监控.这种不可见光是.
16.身高为1.7 m的小华站在大穿衣镜前l m处,通过看自己在镜中的像整理自己的服饰,如此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m;假如她
以0.5m/s的速度沿着与镜子平行方向行走了3s后,如此她与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m.,此时的像高m.
17.近视眼是因为物体经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之(选填“前〞或“后〞).为了能看某某处物体,可佩戴用(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还可. 18.小明在厨房中发现:
(1)壶里的水烧开以后,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这“白气〞实质上是. (2)小明仔细观察又发现:“白气〞从喷出到消失要经历三个物理过程.
①靠近壶嘴的地方,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因为在壶嘴附近由于温度比拟,壶内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不能. ②水蒸气离开壶嘴一段距离以后,,形成“白气〞。
③“白气〞再上升分散到枯燥的空气中,发生现象,我们又什么也看不见了.
19.如图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X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摄像头(选填:“靠近〞、“远离〞).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
20.如下列出由实验测定的几种物质的密度 单位:kg/m
3
15 / 18
)
(第19
word 铜 铁 铝 冰 ×10 ×10 ×10 ×10 3333水银 纯水 煤油 酒精 ×10 ×10 ×10 ×10 3333氧气 空气 水蒸气 氮气 认真阅读上表,你一定能从中发现物质密度的一些规律,请写出三点 〔1〕;〔2〕;〔3〕.
13.一位同学身高1.8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身高是_______m,他到像的距离是 _________m.
14.小明乘坐公交车去学校,他看到窗外的电线杆向后运动,这是以 _______为参照物的结果;下车后看到公交车向前行驶去,这是以 ___________为参照物的结果.
15.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 _________很小;当今很流行模仿秀,“小某某〞模仿刀郎的歌曲惟妙惟肖,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声音的 __________十分接近.
16.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水蒸气 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 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在此过程中需要 _____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小水珠会出现在车窗 _____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
17.瓶装啤酒放入冰柜内冷却时,不要放置时间过长,防止由于玻璃瓶内的啤酒凝固而引起酒瓶炸裂,在此过程中,啤酒的质量 __________,密度 __________.〔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新 课 标 第 一 网
18.课堂上教师给同学们变了一个小魔术:起初茶碗看起来是空的,但是慢慢往碗内倒水时,会发现碗中原来还藏着一枚硬币,这种现象是由于 ________造成的,人眼看到的硬币比真实的硬币位置要 __________ 二、填空题〔共32分,每空1分〕
9.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打点计时器是测量的工具;质量为60千克的航天员乘飞船到月球上,他的质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0.悠扬的琴声是靠琴弦的而产生的,水中将要上钩的鱼儿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明确空气和都能传声,上课时,同学们凭听到的声音就能辩明身后是哪位同学在发言,这主要是依据声音的特征,城市高架道路两旁,一般都安装隔音板,这主要是通过控制噪声的减弱噪声危害.
16 / 18
word
11.17世纪,由发现了日光色散现象,它是由于三棱镜对各种色光的程度不同而形成的;在各种色光中,我们把红、叫做光的三原色光.
12.身高1.70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1米处,像高〔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米,人向镜面前进0.5米,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像与镜之间的距离为米. 二、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3
,质量是6750kg,如此它的密度是,假如将金属块截去2/3,剩余局部的密度是。
17、空瓶质量为5kg,瓶内装满水后为17kg,假如换上酒精,整个瓶子可装的酒精比装水少 kg。
18、靠近北极圈的挪威中部小镇留坎镇四面环山,由于高山阻挡,每年的9月到第二年的3月太阳光都照射不到小镇,这种情况维持了100多年。现在,当地人在附近一座450米高的山顶上竖起了三块巨大的平面镜,如图甲所示。这些平面镜由电脑控制,能跟踪太阳自动调整角度,确保太阳光被反射到镇中心广场,这样小镇的三千多居民就能在镇中心广场感受到温暖的太阳光。如图乙所示,MN表示置于山顶的一块平面镜,B点表示广场上被照亮的某一位置。
MON B
甲
〔1〕一束太阳光经平面镜上的O点反射后到达B点,请在图乙中画出该入射光〔保存作图痕迹〕。
〔2〕假如入射光在纸面内绕O点转过6度,如此平面镜MN需绕O点转过度,才能使反射光仍然照射到B点。
19、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水温接近90C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绘制了如下列图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0
17 / 18
word
温度100 95 0 1 2 3 4 5 6 7 8 9 时间
〔1〕水沸腾时看到大量的“白气〞不断地从烧杯上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而形成的。
〔2〕由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C。此时烧杯内水面上方的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20、如上图所示,光在空气和水的分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其中__________ 是入射角,__________是折射角。
0
18 /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