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园音乐课程教案9篇

来源:一二三四网
 音乐课程 小班《欢迎歌》教案

活动目标

1.在三只熊请客的情景中熟悉旋律,理解歌词,并初步学唱《欢迎歌》。 2.尝试听辨不同的音色与动物形象进行匹配,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三只熊》flash 3.音乐带。 活动过程

一、听听说说:这是谁的家? 重点:听赏沉重的音乐。

1.(说说画面上的房子)猜猜这间美丽的房子是谁的家。(播放三只熊ppt文件) 2.听听音乐,猜猜是谁的家?

3.演示课件,“我们走近一点看看,噢,真的是熊的家,数一数有几只熊?他们是谁?

二、听听唱唱:朋友来做客

重点:听辨不同音色与动物形象进行匹配,愿意参加歌唱游戏。 1.“今天小熊要过生日了,他请了好多朋友到家里来做客。“ 2.听听哪位小客人来了?”(兔跳音乐——模仿兔跳) 3.是谁唱着歌高高兴兴地来开门了?(播放熊妈妈唱的歌曲)

4.听,又有哪个朋友来了?(教师学小鸡叫,幼儿模仿节奏,并跟着音乐哼唱小鸡叫声,熟悉旋律)

5.是谁唱着歌高高兴兴地来开门了?(播放熊宝宝唱的歌曲——幼儿学唱) 6.又有朋友来了,是谁呀?(ppt显示全部小猪的形象)

7.是谁唱着歌高高兴兴地来开门了?(播放熊爸爸唱的歌曲——幼儿学习改变音色唱)

8.怎么又有客人来了?是谁啊?“叮咚、叮咚”(ppt显示一半小狗的形象)

9.熊爸爸、熊妈妈和小熊都去开门了,这次会是谁去开门呢?一起来听听。(播放熊一家的歌曲)

10.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唱的这首《欢迎歌》你们会唱吗?把自己变成熊爸爸、熊妈妈、熊宝宝,我们也来唱唱吧!(要求:听清楚前奏。)

11.瞧,三只熊和客人们围在生日蛋糕旁边多快乐啊!(出现ppt,音乐起) 三、玩玩乐乐---快乐一家熊

重点:感受与三只熊一同游戏的快乐。

我们也跟着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一起做游戏吧!(观看《三只熊》flash)

反馈表: 园所名称: 园所类别:示范园□ 一级园□ 二级园□ 其他 填表人职位:一线教师□ 年级组长□ 教研组长□ 保教主任□ 园长□ 其他 填表人: 1、活动是否达到了目标?是□ 否 □ 2、 教师是否运用了合作的形式?是 □ 否□ 3、 本活动共分为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分别是怎样的? 4、教师采用的什么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的? 5、如果您来上本节课你会怎么设计活动?

音乐课程 中班《这就是我》教案

活动目标:

1、在猜猜、说说、玩玩的情景中,跟唱歌曲《这就是我》。 2、愿意在集体前大声地演唱,体会歌唱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这就是我》的音乐伴奏带。 3、照片墙。 活动过程:

一、来到动物园,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1、去动物园,感受旋律。

二、讲讲动物园里的小动物,学唱歌曲。 1、看看河马的大嘴巴,熟悉歌词。 (1)河马缺了什么? (2)河马的嘴巴张得怎么样。 (3)介绍一下河马的大嘴巴。 2、猜猜胖胖的小动物,跟唱歌曲。 (1)猜猜胖胖的小动物。 (2)做做胖胖的小动物。 (3)帮大胖猪介绍自己。 3、说说小白兔的特征,完整演唱。 (1)认识小白兔。 (2)唱唱小白兔。 (3)和小兔打招呼

三、介绍自己,简单创编歌词。 1、照片墙。

拿照片,找找自己可爱的地方。

2、介绍自己。(这是我的眼睛大大的、这是我的头发长长的……)

四、活动延伸。

反馈表: 园所名称: 园所类别:示范园□ 一级园□ 二级园□ 其他 填表人职位:一线教师□ 年级组长□ 教研组长□ 保教主任□ 园长□ 其他 填表人: 1、活动是否达到了目标?是□ 否 □ 4、 教师是否运用了合作的形式?是 □ 否□ 5、 本活动共分为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分别是怎样的? 4、教师采用的什么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的? 5、如果您来上本节课你会怎么设计活动? 音乐课程 大班《小黄鸭》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欢快的情景中学唱歌曲《小黄鸭》,并初步尝试用分三组的形式进行歌唱。 2.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和朋友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分组标志、多媒体课件等 活动过程: 一、水中游来小黄鸭 重点:根据提示猜测

1.今天我请来的是一位喜欢水的动物朋友,猜猜可能会是谁?(根据画面和提示音猜测)

二、小小黄鸭呷呷叫 重点:倾听旋律,理解歌词

1.他是我喜欢的小黄鸭。你们喜欢小黄鸭吗?为什么?

2.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小黄鸭吗?请你来听一听。(倾听歌曲a段)

3.请你们来做我的小黄鸭,把这里当成一个大浴缸来玩玩好不好?(感受音乐) 4.我的小黄鸭连叫声都特别动听,你们知道他是怎样叫的吗?

5.请你来听一听,找一找,这两种叫声中哪一种是我的小黄鸭的?他们听上去有什么不一样?(辨析叫声)

6.我的小黄鸭不仅叫声好听,还有三个本领呢? (倾听歌曲b段)

7.在“它会游**,它会唱**,它会吹许多泡泡*******”的地方可不可以加上一些有趣的声音呢?(添加象声词)

8.这样一来这首歌更加好听了,一齐来唱唱吧!(共同练习) 9.你们这么一唱,更多小黄鸭都来了,来了几只? 三、小小黄鸭合唱队

重点:用分组的方法进行合作歌唱。

1.这是一个小小黄鸭合唱组,想要请你们一齐来唱这首歌好不好?

2.小小黄鸭合唱队今天要去沙滩上演出了,瞧!他们还打扮了一下,他们怎么打扮的呀!帅不帅?

3.可是观众提要求了,要请小小黄鸭合唱队分成泡泡队、游泳队和嘎嘎队三组来唱这首歌。这可怎么分三组呢?(尝试分组)

4.谢谢你们帮忙,他们总算分好了!请赶快站到你想去的队伍中。(分组歌唱) 5.怎么唱呢?“我会游”哪组唱?“我会唱”哪组唱?“我会吹许多泡泡”哪组唱?分组前面一段谁唱? (商量规则) 6.演出正式开始了!(分组歌唱)

反馈表:

园所名称: 园所类别:示范园□ 一级园□ 二级园□ 其他 填表人职位:一线教师□ 年级组长□ 教研组长□ 保教主任□ 园长□ 其他 填表人: 1、活动是否达到了目标?是□ 否 □ 6、 教师是否运用了合作的形式?是 □ 否□ 7、 本活动共分为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分别是怎样的? 4、教师采用的什么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的? 5、如果您来上本节课你会怎么设计活动?

音乐课程 中班《快乐鞋匠》教案

活动目标:

1.在修鞋、玩鞋的情境中,感受乐曲ABB’的曲式风格。 2.尝试用有节奏的动作和小乐器表现鞋匠的工作和快乐的心情。 活动准备:

活动课件、小乐器若干:铃鼓、三角铁、双响筒 活动过程:

一、做做玩玩、感受乐曲。

1.回忆经验,用肢体动作有表情地表现。 ——“鞋匠是怎样修鞋的?” 2.欣赏音乐,理解乐曲。

——“你看见老鞋匠是怎么修鞋的?”“老鞋匠修了几双鞋?” 3.在音乐的伴随下,跟着老师一起表现不同的修鞋动作。 二、敲打乐器、学做游戏 1.选择与动作相匹配的小乐器。

——“这是什么乐器?”“你觉得这个声音像老鞋匠在干什么?” 2.出示图谱,感知节奏。

3.听音乐,和老师一起看着图谱敲打小乐器。 ——要求:“看清图谱,轮到你的小乐器时进行表演。” 4.小结和提升:

——“我们不仅可以用手,还可以用不同的小乐器来表演修鞋的动作。” 三、玩鞋子、拓展方法

用自己的小鞋子做乐器,跟着音乐表演。

——“用鞋子做小乐器可以怎么玩?想试一试吗?”(幼儿用自己的一只鞋子尝试敲打音乐节奏)

——“今天玩得高兴么?我们刚才听了一首好听的音乐叫‘鞋匠之舞’”

反馈表:

园所名称: 园所类别:示范园□ 一级园□ 二级园□ 其他 填表人职位:一线教师□ 年级组长□ 教研组长□ 保教主任□ 园长□ 其他 填表人: 1、活动是否达到了目标?是□ 否 □ 8、 教师是否运用了合作的形式?是 □ 否□ 9、 本活动共分为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分别是怎样的? 4、教师采用的什么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的? 5、如果您来上本节课你会怎么设计活动? 音乐课程 大班《树叶飘飘》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乐曲“树叶飘飘”,大胆创编肢体动作表现乐曲的不同旋律。 2..感知秋天季节特征,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在活动前老师可带幼儿到小花园中观察树叶飘落的场景;看过《叶子鸟》的故事。

2. 材料准备:“树叶飘飘”音乐;小树叶头饰若干、小书包等 活动过程:

1. 音乐欣赏“树叶飘飘” ●欣赏音乐第一遍

——秋天太美了,我带你们听着音乐看看风景吧,请你们听完之后,告诉我们乐曲中听到 看到了什么?

●幼儿讲述:我在乐曲中听到了……,看到了……(提示脚步声……小树叶从树上飘落下 来等)

2. 欣赏“树叶飘飘”第二遍 ●区分走路声与树叶飘落的乐段

——听听哪一段音乐是走路声,哪一段音乐是树叶飘落下来。 3. 简单体态表现乐曲

●欣赏当听到走路声的乐曲时请拍手,当听到树叶飘下来我们用一个动作表示 ●个别幼儿演示树叶飘落的动作 4. 树叶飘飘(中间场地表现)

幼儿边欣赏音乐边做相应动作。(表现走路和秋叶飘) 5. 教师画乐曲图谱

——说说你从舞谱上看到了什么? 6. 再次表现树叶飘飘

●幼儿表现秋叶的变化 7. 角色扮演“数叶飘飘”

●个别幼儿扮演小树叶(教师拿出小树叶头饰)

提示幼儿:当听到小树叶飘落音乐时小树叶离开大树妈妈跳舞

●增加角色——个别幼儿扮演小朋友(背上小书包);部分幼儿扮演小树叶 活动建议:

● 活动之后可带幼儿到室外捡树叶、唱唱《树叶飘呀飘》的歌曲;音乐区域中还可提供幼儿自编的树叶飘飘的舞蹈动作,请其他幼儿一起学学跳跳。

反馈表:

园所名称: 园所类别:示范园□ 一级园□ 二级园□ 其他 填表人职位:一线教师□ 年级组长□ 教研组长□ 保教主任□ 园长□ 其他 填表人: 1、活动是否达到了目标?是□ 否 □ 10、 教师是否运用了合作的形式?是 □ 否□ 11、 本活动共分为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分别是怎样的? 4、教师采用的什么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的? 5、如果您来上本节课你会怎么设计活动?

音乐课程 小班《米奇的音乐盒》教案

活动目标:

1.感受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在有趣的音乐情景中,尝试用动作表 达对音乐的感受。

2.体验与小动物做游戏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背景音乐等 活动流程: 一.引发兴趣

——看看他是谁?米奇说了什么?(出示PPT) ——米奇带着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 二.米奇的音乐盒

●和蝴蝶游戏 (音乐一) 1.欣赏蝴蝶飞音乐

——听一听,我们好像来到了哪里?为什么?

教师小结:这段音乐听上去连连的很优美,好像蝴蝶在飞一样。 2.看看什么地方到啦?(花园、蝴蝶家……) ——米奇带我们来到了美丽的蝴蝶园,蝴蝶在干吗? 3.幼儿再次欣赏音乐。

——它是怎么飞的?他们在玩什么好玩的游戏呀? 4.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教师简单剖析动作。 5.幼儿听音乐和蝴蝶游戏

——我们听着音乐和小蝴蝶一起做游戏吧! ●和小兔游戏(音乐二) 1.倾听音乐二

——听听这次米奇把我们带到什么地方了? ——你觉得和刚才的地方一样吗?

教师小结:这次的音乐有点跳跳的,活泼轻快的,有点像小动物在跳。 2.再次听音乐

——原来真的是小兔子的家,他们在干什么呀? 3.幼儿尝试学小兔跳。(重点分析小兔的动作和节奏) ——让我们听着音乐,跟着小兔子去做游戏吧。 4.小兔一起游戏 三.小兔和蝴蝶的游戏

尝试区分不同音乐性质的音乐,并用肢体动作来大胆的表现音乐。 反馈表: 园所名称: 园所类别:示范园□ 一级园□ 二级园□ 其他 填表人职位:一线教师□ 年级组长□ 教研组长□ 保教主任□ 园长□ 其他 填表人: 1、活动是否达到了目标?是□ 否 □ 12、 教师是否运用了合作的形式?是 □ 否□ 13、 本活动共分为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分别是怎样的? 4、教师采用的什么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的? 5、如果您来上本节课你会怎么设计活动?

音乐课程 中班《逛动物园》教案

活动目标:

1、听辨两段音乐的不同性质,感受回旋曲的结构特点。 2、能用肢体动作表现逛动物园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有关动物的知识经验 材料准备:PPT图谱、音乐等 教学过程: 一、我喜爱的小动物 

说说讲讲。 1、自由讲述喜欢的动物 ——你最喜欢什么动物?

2、有节奏的讲述“我最喜欢某某动物”

——老师会做导游这样介绍我喜欢的动物“我最喜欢长鼻子大象”(介绍到大象时教师用动作表现动物形象)

——幼儿尝试做导游介绍自己喜欢的动物,并用动作表现动物。 二、动物园的故事 

初步感知。(播放AB结构的乐曲)

——你怎么去动物园的?看到了什么?(幼儿欣赏后自由讲述是如何去动物园的,看到了什么动物。如何用动作表现骑自行车、走路、乘小火车等,如果是怎么骑?) 

再次欣赏。(分辨行进音乐和看动物的音乐。)

——听一听音乐有变化吗?哪一段是小朋友们在去动物园的路上,哪一段是在看到动物?(幼儿在座位上听到在路途中的音乐做骑车、乘小火车、走路等动作;听到看动物的音乐时,模仿动物的动作。)

——自由讲述两段音乐有什么不同,哪段是在途中、哪段是看动物。

小结:原来第一段欢快的音乐是小朋友们快乐的去动物园的路上,第二段抒情音乐是看到了各种动物朋友。

 

幼儿跟着音乐完整表现。 出示图谱。(播放PPT1) 1、幼儿看图谱欣赏音乐

——听听看看我是怎么去动物园的?看到了哪些动物呢?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出示回旋图谱PPT1。 2、自由讲述并表现

——幼儿欣赏后自由讲述并表现(教师辅助节奏语言帮助幼儿想象动物动作:孔雀开屏真美丽;小哞哞叫得欢;兔子蹦蹦跳跳跳;老虎威武称大王。) 3、幼儿完整表现图谱1

 出示图谱。(播放PPT2) 1)、找不同

——这次有什么不同了呢?你是怎么去动物园的?看到了哪些动物?(播放PPT2)

小结:原来这段音乐比刚才走的路线要长了,而且看到的动物也比原先要多了。 2)、表现图谱2

三、想像表演——表现逛动物园。(播放PPT3)

1.

引导幼儿根据曲式结构,想像表现逛动物园的情景。

反馈表:

园所名称: 园所类别:示范园□ 一级园□ 二级园□ 其他 填表人职位:一线教师□ 年级组长□ 教研组长□ 保教主任□ 园长□ 其他 填表人: 1、活动是否达到了目标?是□ 否 □ 14、 教师是否运用了合作的形式?是 □ 否□ 15、 本活动共分为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分别是怎样的? 4、教师采用的什么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的? 5、如果您来上本节课你会怎么设计活动?

音乐课程 大班《胖国王减肥》教案

设计意图:

绘本介绍:

《胖国王》是以一个胖国王减肥的幽默故事,此书阐述了胖国王在减肥过程中,数次想要放弃,幸好皇后、公主、厨师、医生群策群力,温柔相待,让胖国王能撑到最后一刻,享受减肥成功的胜利滋味。孩子们非常喜欢这则故事,本次音乐欣赏活动通过引导幼儿倾听音乐、对音乐感受、体验、理解、创造与表现的过程,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幼儿音乐兴趣与美的情操。 一、挖掘凸显音乐要素

孩子在“胖国王”这个音乐活动中,并没有使用过多的教具,围绕绘本情节展开将音乐由始至终的贯穿在里面的,各个角色的特征在音乐中显得格外明显,突出了每个人物的形象性,也可以说音乐形象鲜明。比如,国王,又笨又重,走也走不动,音乐也是缓慢而沉重的;厨师瘦而繁忙,选用欢快的音乐;公主是优雅而美丽的,选用了三拍子的华尔兹来突显;王后选用急促的音乐,四者既突出了人物,又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因此孩子们能很快的找到与人物对应的音乐,并乐于操作,投入的表达与表现,活动开展既简单又有趣。 二、合理改编故事

《胖国王减肥》这个故事人物繁多(国王、大臣、医生、三个王子、皇后等),篇幅较长。过多的角色不易幼儿开展活动。为此,教师对故事人物和情节进行了以下调整:

1.删除不易表现的大臣和医生,改为幼儿熟悉的厨师(幼儿已经熟练掌握表现厨师的动作)。

2.删除较为雷同的三个王子,改为一位公主。

3.将原来六天的锻炼改为多吃蔬菜、做操和爬楼梯三件事。

经过改编后,角色从原来的七个减少为四个,锻炼的故事情节从六件事变为三件事,大大降低了本次音乐活动的难度。

三、适时引导和推进

活动中中各个环节紧紧相扣,通过倾听乐曲,和幼儿一起确定胖国王的音乐形象,然后比较不同的音乐性质,相继确定其他三个角色的音乐形象。然后确定故事角色的音乐形象后,引导幼儿探索不同角色的动作表现,在模仿动作的过程中掌握音乐节奏。最后表现音乐这一环节,采取先分段表现、后分角色表现的方式。通过三个环节的安排,做到了适时引导、适度推进,将活动的难点一一化解,增强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注意倾听,分辨不同乐曲的特征,创造性地表现角色形象。

2.运用已有经验,尝试学习用三拍子乐曲表现动作,再现故事情境,激发幼儿共同参与音乐表演的情感。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听过《胖国王》的故事,了解故事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

2.音乐准备:分别为胖国王、厨师、公主、皇后准备角色乐曲。 3.材料准备:制作绘本故事《胖国王》的部分画面材料。 活动过程:

一、回忆绘本“胖国王”故事内容

-----还记得胖国王的故事吗?(幼儿自由讲述,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PPT) 二、听音乐分辨角色形象 ●分辨音乐角色

---听!这段音乐是谁来了?(幼儿讨论)再仔细听听是谁来了? ●个别幼儿演示胖国王的动作形象 ●集体尝试表现胖国王(听音乐表现)

重点指导: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出胖国王太胖了,缓慢的行走。 ●听音乐区分各个角色

----最近王宫里又出状况了,国王他一称又胖了,急坏了他身边的哪些人?(引导幼儿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讲述。)

(1)

倾听“厨师”形象表现音乐继续让幼儿分辨角色 (引导幼儿说说,我感觉是谁?为什么?)

厨师动作表现:洗菜、切菜、炒菜等(重点引导:厨师可以用哪些动作表现,切菜的方法有哪些。)

(2)

倾听“公主”形象表现音乐继续让幼儿分辨角色 ----还有谁来了?(幼儿讲述公主形象:拉着裙子。) 个别幼儿表现

●集体尝试表现公主形象

---除了可以转动腰部瘦腰,还可以瘦哪里?你想帮国王瘦哪里?

重点引导:发散思维引导幼儿转动不同的部位,有顺序的瘦身从上肢到下肢。还可以转手臂、转手指、转脖子等。(配以儿歌提示:转动腰部腰儿苗条、转动手臂手变细,转动手指手细长——)

教师小结:公主确实为国王瘦身帮了许多忙,国王确实瘦了些。 ●公主动作表现:扭动身体转动呼啦圈。

(3)

再次倾听“王后”形象表现音乐继续让幼儿分辨角色 ---你觉得这是谁来帮忙了?(幼儿自由讲述) ----到底是不是王后再听听。

----爬楼梯最好是怎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启发幼儿要加快爬的速度。) ---一幼儿尝试用动作表现爬楼梯(幼儿跑步,教师在一旁数:一层楼、二层楼等)

----经过一番练习,国王又瘦了些。 ●王后动作表现:快速走楼梯。 三、分角色扮演角色 ● 自主选择角色

----想扮演厨师的围个圈,想扮演公主的围个圈,想扮演王后的也围个圈。 ● 熟悉角色动作

---第一个谁出场?第二个谁出场?第三第四个又是谁出场?他们分别给的是什么减肥建议?(引导幼儿再次回忆角色出场的先后顺序) ●单一角色表现

---看看都准备好了吗?厨师出场。(配以儿歌:炒小菜炒炒炒——;公主来了扭呀扭,扭呀扭,越扭越苗条——;王后带着国王爬楼梯,跑跑跑。低跑、仰跑转

跑、快跑、慢跑。) ●完整表现

---幼儿听音乐分角色完整表现《胖国王的故事》。 ●教师根据幼儿的角色表现进行讲评 ●交换角色

反馈表:

园所名称: 园所类别:示范园□ 一级园□ 二级园□ 其他 填表人职位:一线教师□ 年级组长□ 教研组长□ 保教主任□ 园长□ 其他 填表人: 1、活动是否达到了目标?是□ 否 □ 16、 教师是否运用了合作的形式?是 □ 否□ 17、 本活动共分为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分别是怎样的? 4、教师采用的什么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的? 5、如果您来上本节课你会怎么设计活动? 音乐课程 小班《小熊醒来了》教案

活动目标:

在故事情节中,倾听、感受不同的音乐形象并能愉快地表演,体会互助、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媒体课件、爆米花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引入

●猜猜看看小熊的家。

----“小熊在干吗呀?”(在睡觉)怪不得没人来开门。 二、

感受不同音乐形象

●倾听、表演,快乐的小鸟。

-----“咦,好像有客人来了,看看是谁?”

----“小鸟是用什么飞?小鸟的翅膀是怎么样的?我们也来学小鸟飞到小熊家”。 (教师和幼儿跟着音乐一起飞) ●倾听、感受小猫的脚步声。

----“又有一位客人要来了,仔细听一听,是谁呢?” -----肢体表演大猫和小猫,并学学唱唱大猫和小猫的声音。 ●倾听音乐,想象动物形象。

-----“听一听可能是谁又来了”, “你觉得这音乐是快快的还是慢慢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动作暗示)

●听着音乐和鼓声,模仿表演大象走路的样子。

-----“看看到底是谁?” (语言提示:一群大象但是走路很整齐哦!) ●“大象看小熊在睡觉,会说什么?”,幼儿用大象粗粗的重重的声音说说聊聊。 三、

情感迁移

●幼儿迁移经验说说自己妈妈是怎样叫宝宝起床的。 ●教师扮演熊妈妈,用香香的爆米花把小熊叫醒啦。 反馈表:

园所名称: 园所类别:示范园□ 一级园□ 二级园□ 其他 填表人: 填表人职位:一线教师□ 年级组长□ 教研组长□ 保教主任□ 园长□ 其他 1、活动是否达到了目标?是□ 否 □ 18、 教师是否运用了合作的形式?是 □ 否□ 19、 本活动共分为几个环节?每个环节分别是怎样的? 4、教师采用的什么方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的? 5、如果您来上本节课你会怎么设计活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