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秀清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1年第5期
文/西宁市图书馆 杨秀清
【摘要】信息时代,智慧图书馆逐渐走向大众视野,目前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多应用于国内公共图书馆。我国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发展已成为社会大趋势,本文探究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具体建设,旨在为公众提供更全面、更智慧、更贴心的文化服务,促进我国公共教育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
Brian??T.Sullivan学者在《2050年高校图书馆尸检报告》中提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图书馆20年内必消失。但图书馆作为人们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升教育的重要场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促进图书馆蓬勃发展成为社会各界人士不断思考的问题,而智慧化理念的推广为图书馆提供了全新发展之路,构建智慧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对打造特色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平台具有极强的实践作用。
一、智慧图书馆与公共文化服务理念综述
智慧图书馆是其依托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基于数字图书馆和“智慧”概念发展起来的集智慧服务、管理、产品、文化于一体的新型图书馆。智慧图书馆服务理念是以人为本,旨在满足读者阅读需求,提供更贴心、个性化的精神需求和教育需求。公共文化机构是由国家出资和社会支持建立起来的,为公众提供文化、活动、设施、精神需求的机构,最为重要的是图书馆。目前我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已有一定成效,各个省份也陆续建起智慧图书馆。探究智慧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有助于吸引读者,为读者提供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提升用户对于智慧图书馆信任度和图书资料利用率,推动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发展。
二、智慧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主要困难
(一)基础服务资源总量较少。目前我国智慧图书馆基础服务资源总量较少,例如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资源、计算机硬件等资源只能满足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服务资源总量较少,西部地区智慧图书馆资源尤为缺乏。我国人口基数较大,除一线城市外的图书用户因基础服务资源总量缺乏,与个性化的智慧图书需求有很大差距。基础服务资源总量较少,读者无法借阅浏览独特、个性的书籍,无法查阅全面、完善的资料,降低了读者对图书馆图书利用率的期望值,也降低了智慧图书馆的吸引力,整体影响图书馆的地位。
(二)图书馆智慧服务经费不足。通过查询文献、浏览图书机构每年图书报告等,笔者了解到我国部分城市公共图书馆在智慧服务投入经费较少,尤其青海省在智慧服务经费更低,如上海图书馆在2019年经费支出中只有30%用于智慧图书馆,湖北图书馆在2019年经费支出中只有25%用于智慧服务项目。根据图书文献和报告记载,绝大部分图书馆智慧服务建设拨款低于35%,甚至西安等地图书馆只有少量的18%经费用于智慧服务。目前大部分图书馆的经费支出主要用于文献购置、整理保护、信息项目维护与建设、图书馆设备维修、人员保障经费和图书馆展览推广等活动。经费不足导致智慧图书馆建设只能满足于图书服务或者管理等1-2个方面,无法提供全方位、多维度、个性化服务,致使读者体验不足,降低了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三)基础智慧服务功能较少。我国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起点低、发展不成熟,只能提供基础服务,大部分地区只有简单的借阅、推广、咨询等服务,而较为智慧化、个性化、技
术化、便捷化的服务还处于建设中。如上海图书馆是我国目前唯一拥有机器人服务的智慧图书馆。各地区图书馆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上的阅读服务还处于开发、研究状态,并未落实到位。单一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只能满足学生的基础查阅、学习需求,无法提升读者的阅读满意度和满足个性化需求。
三、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
(一)服务管理智慧化,提升服务效能。《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改善公共文化服务发展不均衡、不同人群读书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状。”智慧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首先考虑服务管理,在智慧化服务管理中提升读者满意度,使读者在便捷、高效的服务中获得阅读体验。1.馆设服务科学化。即智慧图书馆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如安保监控、光控、水控、温控等,基础的指纹识别技术、体感技术、无线射频技术等,以此实现人书相连、书书相连。2.读者服务个性化。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图书馆可为读者制定智慧阅读需求,比如借助于智能手环、大数据来掌握读者信息,了解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地理位置,便于提供阅读推荐,满足读者阅读需求。3.读者需求人性化。图书馆的读者类型不同,有幼儿、学生、白领、工人、老年人等不同工种、不同年龄的群体,为使各类人群得到贴心服务,智慧图书馆还可提供预约座位、幼儿读者区、老年人休闲区、4D放映区、机器人导读等多维度智慧服务,满足各类读者的个性化阅读需求。4.自助服务智慧化。智慧图书馆要考虑读者不同时间段的需求和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特点,建立智慧自助站点,利用网络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为读者提供24小时借阅、查询、下载、推送等服务,最大程度上为不方便出行的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条件,使读者享受到智能化的智慧图书服务。
(二)图书推荐智慧化,满足精神需求。《意见》指出:“智慧图书馆旨在贴合全民阅读需求,全面提供个性化、贴心化服务。”信息时代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要牢牢把握住图书推荐智慧化板块,通过信息技术使图书馆随时随地了解读者阅读需求,充分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和教育需求。1.畅销图书推荐广泛化。智慧图书馆要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也需寻找潜在读者,这就需要图书馆能运用智能技术、大数据等提取微博、QQ、微信、抖音等平台用户发表与图书相关的信息,进而汇总图书信息,定期向潜在用户和图书馆的忠实读者推荐图书馆的畅销书籍和最新图书,以此帮助图书馆留住用户。2.个性图书推荐定制化。智慧图书馆可利用地理位置、数据整理、GPS和无线射频等,了解图书馆用户所处地理环境,同时与用户所在地的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通过检索用户的图书借阅信息,捕捉用户在网络上发表的图书言论,了解用户的图书需求,进而利用短信、微信、微博、抖音等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图书需求。
(三)服务设施智慧化,提供便利需求。《意见》指出:“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中要把握建筑、服务、管理的智慧化、智能化,强化资源供给能力。”在信息时代,现代传媒受到人们的追捧,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仍有大部分读者选择到图书馆去借阅、阅读书籍,这足以证明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通过智慧图书馆的服务、设施实现智慧化、科技化,有助于为用户提供更便利、更休闲的教育、阅读需求。
图书馆作为人们阅读的重要场所,需要全面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这需要借助科技为读者打造舒适、安全、便捷、绿色的图书环境。如配备全套的智慧桌椅,其智能桌椅可移动、可折叠等,配备全套的视听空间、有声阅读场所,提供打印、智能机器人等服务。只有与时俱进满足信息时代读者群的各类阅读需求,及时更新硬件设施和提升软件服务,满足读者的便利化,才能留住读者,贴心化阅读需求。
(四)服务人才智慧化,提供人才保障。《意见》指出:“智慧图书馆中人才是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动力,人才的综合素养决定着智慧图书馆建设的最终成效。”智慧图书馆的建设离不开人才保障,若人才能力不足、服务态度不好、综合素养较差等,读者将得不到贴
心的服务,极易因智慧图书馆馆员的服务态度和能力而放弃图书馆。因此在信息时代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中,最为关键的要素即为服务人才的智慧化。
智慧图书馆服务人才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基本的学习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的终身学习态度,能及时捕捉图书资料最新动态,为读者提供相关咨询;强烈的灵活性、敏锐性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能及时了解读者需要;高质量的服务态度,能使读者如沐春风。二是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即图书馆馆员需要充分了解网络安全知识,掌握图书馆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和整理技术,掌握网络设备调控和用户定位等技术,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便利、更贴心、更精致、更新颖、更个性的阅读服务,全面推动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
信息时代,公共图书馆满足服务管理、图书推荐、服务设施、工作人员的智慧化,能满足
图书用户大部分需求,可规避Brian??T.Sullivan学者提出的“图书馆20年内必消失”的风险。
四、结语
综上所述,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旨在为读者提供更便利、更贴心、更精致、更新颖、更个性化的阅读需求,提升用户的阅读体验,全面推进图书馆的智慧化发展。为此智慧图书馆即可从服务管理智慧化、图书推荐智慧化、服务设施智慧化、服务人才智慧化等入手,通过提升服务效能、满足用户阅读需求、提供便利服务、促进人才保障等方式,进一步推动智慧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景竹,王政.智慧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表达与特征分析[J].情报资料工作,2020,41(4):11-21.
[2]郑建明,孙红蕾.智慧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战略[J].图书馆论坛,2020,40(9):13-19.
[3]马岩,郑建明,王翠姣.媒体融合视角下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务策略[J].图书馆论坛,2020,40(9):20-27.
[4]张玉斌.我国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D].山西:山西财经大学,20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