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
doi:10.3969/j.issn.1674 ̄6341.2018.02.032
JournalofHeilongjiangVocationalInstituteofEcologicalEngineering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Vol.31No.2
Mar.2018
工匠文化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的培育研究
余 淼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ꎬ辽宁大连116622)
摘 要:阐述“工匠文化”的内涵及构建“工匠文化”的意义ꎬ分析高职院校“工匠文化”培育存在的问题ꎬ并且阐述“工匠文化”建设的途径ꎮ
关键词:工匠文化ꎻ高职院校ꎻ内涵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 ̄6341(2018)02 ̄0085 ̄02
StudyoftheCultivationofCraftsmenCultureintheHigherVocational
ConnotationConstruction
(DalianVocationalTechnicalCollegeꎬDalian116622ꎬChina)
YUMiao
Abstract:DiscusstheconnotationandtheconstructionofCraftsmenCulture.AnalyzetheproblemsexistingintheCraftsmenCultureinhighervocationalcollegescultivateꎬandelaboratesthewayoftheconstructionoftheCraftsmenCulture.
Keywords:CraftsmenCultureꎻHighervocationalcollegeꎻConnotationconstruction
1 “工匠文化”的时代内涵
一切文化最终都沉淀为人格ꎬ“工匠文化”也不例外ꎬ它是精神价值和工作方式养成了习惯并形成的一种人格ꎬ是集体人格的表现形式ꎮ古代的中国曾经涌现出各种能工巧匠ꎬ他们的成就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的灿烂文化ꎬ也为当今时代的我们传承了爱岗敬业、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ꎮ“工匠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爱岗敬业、守正创新四个方面ꎮ[1]涵养工匠精神ꎬ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工匠文化”ꎮ[2]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ꎬ想要完成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就必须大力弘扬“工匠文化”ꎮ2 “工匠文化”在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的意义
2.1 弘扬“工匠文化”是提高文化自信、弘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
以“工匠文化”为媒介和抓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ꎬ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ꎬ通过坚定文化自信ꎬ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ꎬ形成强大的爱国主义凝聚力和向心力ꎮ同时ꎬ也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素质ꎬ增强其人生自信ꎬ展现当代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和时代风采ꎮ 收稿日期:2018 ̄02 ̄24
基金项目:大连市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研究院2017年度
科研课题“工匠文化在高职内涵建设中的培育研究”研究成果(DZKY2017B34)ꎻ大连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度青年专项重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对推进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研究”研究成果(DZ2018A-04)
作者简介:余淼(1983—)ꎬ男ꎬ辽宁北镇人ꎬ硕士ꎬ助理研究员ꎮ研究方向:教育管理ꎮ
2.2 “工匠文化”的培育可以增强高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培育“工匠文化”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ꎬ促进专业技能的提升ꎬ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社会地位和声誉ꎬ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ꎮ
2.3 培养“工匠文化”是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现实需要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ꎬ高职院校成为企业获得高技能人才的主渠道ꎬ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想在企业不断成长ꎬ除了具备专业的职业技能ꎬ还要具备良好的“工匠文化”ꎬ通过不断磨炼ꎬ进而成长为“国之大器”的新时代中国工匠ꎮ有人说“为自己的工作骄傲是工匠精神的核心所在”ꎮ[3]只有这样ꎬ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ꎬ实现个人的可持续发展ꎮ2.4 “工匠文化”是促进教师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
只有将职业视为追求才会干好本职工作ꎬ拥有这种职业观的高职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教师也获得满足感ꎬ实现人生价值ꎮ在“工匠文化”的熏陶下ꎬ教师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ꎬ以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胸怀潜心教学ꎬ以“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发挥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ꎮ3 高职院校“工匠文化”培育存在的问题3.1 缺少对“工匠文化”的尊重
高职院校并不缺少“工匠精神”ꎬ缺少的是对“工匠文化”的尊重ꎬ缺少鼓励工匠精神的文化体系ꎮ很多家长受传统思想的束缚ꎬ一提到“工匠”就觉着还是工人ꎬ充其量是高级工人ꎬ社会地位低ꎬ不受重视ꎬ所以不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学习专业技术ꎬ学生在择业期间同样面临着来自用人单位的学历歧视ꎮ
—85—
3.2 没有文化的工匠只是普通的匠人“工匠文化”教育手段匮乏
ꎮ高职院校一般将专业建设放在首位ꎬ虽然也在课程建设中加强文化教育ꎬ但是对“工匠文化”的培育手段仍显单一ꎬ缺少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3.3 ꎮ
目前缺少对ꎬ高职院校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广泛开展各类社会服“工匠文化”的实践
务项目“ꎬ神工匠文化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往往侧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实践推动还不够ꎬ没有将职业技能和“工匠精ꎬ对3.4 ”进行有机结合ꎮ
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撑就不会产生没有形成浓厚的“工匠文化”氛围
“工匠精神”ꎮ很多高职院校组建时间都较短ꎬ尚未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ꎬ缺少独树一帜的理念ꎬ校企文化交流少ꎬ孕育“工匠精神”的文化氛围不浓4 ꎮ
4.1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职业院校在本质上应该将坚定文化自信ꎬ弘扬““工匠文化工匠精神”建设的途径“工匠精神”
”作为自己的价值根本和导向ꎮ[4]高职院校真正缺乏和必须重构的东西是能够支撑“工匠精神”的文化ꎬ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ꎬ通过挖掘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准则ꎬ坚定文化自信ꎬ提升文化自觉ꎬ实现文化自强ꎬ营造适合“工匠精神”成长的文化氛围ꎮ要充分认识“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意义和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和强大动力ꎬ明确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培养并重的人才培养方向ꎮ让“工匠精神”的培育成为学校的一种文化自觉ꎬ成为广大师生的精神追求ꎮ同时学校还要积极为学生争取合法权益ꎬ不断提高其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ꎬ让高素质技能人才得到应有的认可ꎬ让其劳动价值得到应有的尊重ꎬ使学生享受到体面劳动的荣誉感4.2 程
加强素质教育ꎮ
ꎬ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学全过学校要依托第一课堂搭建知性育人平台ꎬ将人文情怀和职业素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ꎮ依托第二课堂搭建养成教育和实践育人平台ꎬ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和课程开发ꎮ建设学生感兴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ꎬ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ꎬ加强基础课程和文化课程创新ꎬ让专业课与公共基础课之间互相促进ꎬ拓宽选修课覆盖面ꎮ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ꎬ加强创新创业教育ꎬ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ꎮ开展与企业员工管理相接轨的行为养成教育、职业价值观内化教育、职业情怀培养教育、职业心理素质提升教育ꎬ使之成为培养4.3 “工匠文化”的有效平台ꎮ
和实践教育
突出社会实践ꎬ加强“工匠文化”的养成教育、体验教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学法ꎬ教学做是一件事ꎬ事怎样做就怎样学ꎬ怎样学就怎样做ꎬ做是学的中心ꎬ也是教的中心ꎮ”[5]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工匠文化”培育的最好办法是实践活动ꎬ只有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动脑动手ꎬ才能让学生在行动中感受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意义ꎮ通过专业进社区将课堂所学转化成实际行动ꎬ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身带来的价值ꎮ通
—86—
过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ꎬ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教学模式ꎬ提升学生学习兴趣ꎬ实现学以致用ꎬ达到实践效果ꎮ在实践教学过程中ꎬ通过整合学校大师工作室、创新创业工作室等资源ꎬ推进社会实践项目化ꎮ通过项目立项、审批、结题等程序ꎬ提高社会实践的规范化、制度化ꎮ在实践过程中ꎬ逐步完成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ꎬ由注重专业学习向注重人文素养转变ꎬ由注重考试成绩向提高综合能力转变4.4 ꎬ由注重理论学习向注重创新思考转变高职院校要加强工匠典范的宣传营造孕育“工匠文化”的良好校园文化
ꎮꎮ古今中外有很多从事专业技术的大师和专家ꎬ要广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ꎬ展示他们爱国忧民的精神、追求卓越的品质、甘于奉献的境界ꎮ他们的精彩故事是高职院校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工匠精神”培育的宝贵素材ꎬ可以让广大学生感受到大国工匠的自豪感ꎬ看到未来的光明前景ꎮ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ꎬ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ꎬ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ꎬ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ꎮ要营造职业氛围ꎬ突出职业精神ꎬ优化校内实训基地的文化环境ꎬ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ꎬ加强行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宣传ꎬ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等活动ꎬ举办企业家、知名校友上讲台活动ꎬ营造浓厚的职业氛围ꎮ通过放映反映大国工匠富有正能量的电影ꎬ开展微电影、微课评比、职业技能竞赛ꎬ大力表彰优秀获奖选手ꎬ设立获奖作品展览区ꎬ让学生的职业技能取得的成绩得到充分认可ꎬ营造崇尚技能的文化氛围ꎬ鼓励更多优秀学生坚定职业操守和职业信仰ꎮ结合学校实际建设一批惠及师生的企业文化设施ꎬ创建优美的人文与自然环境ꎬ使校园成为提高学生修养5 结语
、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摇篮ꎮ备的一种精神“工匠精神ꎬ是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是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必须具ꎮ“工匠精神”的形成ꎬ离不开整个社会的“工匠文化”ꎮ“文化”要比“精神”的含义更宽泛ꎬ也更深刻ꎮ“中国制造2025”吁求“工匠精神”的回归ꎬ“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ꎬ更是职业教育安身立命的根本ꎮ随着国家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ꎬ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ꎬ职业教育承担着培育大量能工巧匠的重要历史使命ꎮ“工匠文化”的培育也必将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宗旨、人才培养模式及人才培养质量产生巨大的作用和不可估量的影响ꎮ
参考文献:
[1]胡静静.用工匠文化涵养工匠精神[N].北京日报ꎬ2016-
[2]10baidu.com百-度19百[8]科.
.工匠精神(理念)[EB/OL].https://[3][王小茉10]_19294904.
/item/工匠精神/3993110?fr=alad-dinbaike.
#ref_ꎬ王卫平.论工业化背景下的工匠精神[J].装饰ꎬ
[4]2016李小鲁(5):107.
[5]2016周洪宇-5..-“陶行知教育名篇精选13工匠精神[5].
”ꎬ职业教育的灵魂[N].中国教育报ꎬ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
社ꎬ2013:51.
责任编辑:李增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