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教案 教材内容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杨氏之子》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时和量的保证。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教学重难点:
参考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聪颖机智,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感受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一些文言文你还记得吗?你能说说文言文与我们现在学的白话文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可能说:很难读通顺;有些字不好认;意思不容易理解;句子很短……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板书课题 :杨氏之子 3、解题,你能试着说说题目的意思吗?介于同学们已经学过几篇文言文,题目的意思会很轻易地说出来:杨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杨的人家的儿子。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自做上记号。
2、指名读课文。着重强调以下字的读音:惠 曰 禽 诣 为(wèi)、应(yìng)
3、师范读,同时出示文字课件: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读准停顿,读好古文的节奏。) 4、自由练读后再指学生读,力求达到熟读。
5、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他们谈了些什么?(学生能感知多少就感知多少,先不强求正确,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意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