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 煌 市 情 简 介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青、新三省交界处,隶属于酒泉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平均海拔1139米,年降水量42.2毫米,年蒸发量2505毫米,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63.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3亿元,财政总收入实现4.47亿元,旅游接待2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完成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9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8703元。
文化底蕴深厚 旅游资源独特
“敦,大也;煌,盛也。”盛大辉煌的敦煌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从新石器时代的刀耕火种到西汉时期的归汉设郡,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几易其主到隋唐时期的闾阎相望,从吐蕃时期的大力弘佛到归义军时期的苦心经营、西夏元明清时期的日渐衰落,敦煌展现出了中国各个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具有近4000多年的文明历史。历史上的敦煌,是塞种、月氏、乌孙、匈奴等民族集散的大舞台,是世界四大古老文明的集结地,是丝路边塞文化、两关长城文化和东西方文明交融汇聚的结点。著名敦煌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2000多年前,张骞凿空西域,打开了中国通向西域、中亚乃至欧洲的门户,汉代设置张掖、酒泉、武威、敦煌四郡,进一步从军事和设施上保障了这条横跨亚欧贸易通道的畅通,这时的敦煌已经是华戎交汇的大都会和举世无双的“佛教艺术圣地”。进入七世纪后,大唐王朝的富庶和开放,使“丝绸之路”贸易达到了鼎盛。千百年来,由于地理位置重要和佛教文化昌盛,敦煌成为这条亚欧大通道上最闪亮的一颗明珠。闻名于世的古丝绸之路就起源于这片圣土,汉唐丝绸之路的兴盛,使敦煌成为中国历史上率先向西方开放的地区,东西方文明在这里交融汇聚,佛教文化由这里西传东渐,使敦煌长期以来吸收了古丝绸之路上荟萃的各种文明精华,形成了它开明开放、兼容并蓄的历史传统,创造了举世仰慕的敦煌文化。敦煌市1979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对外开放城市,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立敦煌市,1992年经甘肃省委、省政府批准建立“敦煌旅游经济开发区”,1998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先后荣获中国29个“感动世界品牌城市”之一、全国8个“国家旅游名片”城市之一、“市民最满意城市”之一、“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建国六十周年——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城市”、“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2010年十条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优秀城市”、“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和“全省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县级市第一名”等荣誉称号。
敦煌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风光奇特迷人。境内现存各类文物景点24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4A级景点3处(鸣沙山·月牙泉、阳关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3A级景点2处(敦煌影视城、三危山景区)。特别是被称为“文化瑰宝”的莫高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被国家列为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奇观鸣沙山·月牙泉,著名的古关遗存玉门关、阳关,保存完整的汉长城、河仓城和大自然神工鬼斧、妙造天成的雅丹地貌(魔鬼城)等等,这一切无不令人心驰神往,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寻秘探幽、观光揽胜,使敦煌成为“丝绸之路”旅游热线上的黄金旅游点。近年来,敦煌市大力实施“旅游立市”战略,加快旅游景点景区开发,已形成了莫高窟艺术观赏区、鸣沙山·月牙泉自然风光旅游区、阳关渥洼池绿洲旅游区、玉门关汉长城古战场观光区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等五大风景名胜旅游区,其中,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被评为中国最美旅游胜地,鸣沙山·月牙泉景区被评为“中国旅游品牌十强景区”。
光热资源充足 矿产资源丰富
敦煌地处内陆,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为3257.9小时,年平均气温9.9℃,太阳年辐射总量6882.57兆焦耳/平方米,无霜期150天左右,为发展太阳能产业、优质林果业、旅游观光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敦煌是甘肃省瓜果、棉花、蔬菜主要产地之一,特别是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已达到10万亩,敦煌红地球葡萄、敦煌无核白葡萄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评为“中华名果”,敦煌葡萄生产基地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称号。
敦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钒、铁、磷、硫、石棉、芒硝等4大类(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26个品种,品位高、贮量大、易开采。其中位于方山口的钒资源,属大型矿床,探明储量153.86万吨,占全国总量的5%,位居全国第四,平均品位0.86%,最高达3%,潜在经济价值28.24亿元。
基础条件完善 发展环境优越
交通通讯优越便捷。敦煌铁路已建成运营,开通了敦煌到西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酒泉五对客运列车,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已经国家批复立项,即将开工;境内公路是通往新疆、西藏、青海的交通纽带,省道314线高等级公路已全线贯通,国道215线已完成改扩建工程;敦煌机场即将由4C级扩建为4D级,现已开通了直飞北京、上海、西安、成都、西宁、乌鲁木齐、兰州等大中城市的航班。敦煌机场国际联检大厅建成并投入使用,敦煌航空口岸实行临时开放,成为全国第二个开放航空口岸的县级城市。邮电通讯发展迅速,开通了万门程控电话,引入了广播电视光纤宽带网络,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全国各地及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全面完成城乡数字电视入户工程。能源供应优质充足。已建成党河等六个总装机容量1.65万千瓦、年发电量5871万千瓦时的水电站。太阳能产业区建设已全面启动,全国首个2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已建成投产,在建95兆瓦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即将建成。城市功能和特色日益完善凸显,充分运用敦煌文化元素包装城市,使城市形象和品位不断提升。投资47.2亿元的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项目已启动实施。同时,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套的接待服务设施已具规模,全市共有宾馆饭店137家,其中星级宾馆30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7家、三星级13家、二星级9家),总床位1.6万张。经营国际国内业务的旅行社达到62家,导游1063人,涵盖英、法、德、意、日、韩、俄等8个语种。招商引资政策优惠灵活,制定了《敦煌市关于招商引资合作贸易的优惠政策规定》,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税费征收等投资环境宽松优越。社会发展环境优秀一流。敦煌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全国节水示范县市和第二批全国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市,先后建成了“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全国两基教育先进市”、“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市”、“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省级“文明市”、“全省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和“全省综合治理模范市”、“全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城”、“全省广播电影电视先进县”、“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推动科学跨越 加快富民强市
在国家进一步加大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力度和制定出台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新形势下,敦煌再次成为一块充满商机和希望的热土,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美好。敦煌市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酒泉市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科学跨越、富民强市为主题,以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一抓四融合”即:坚持发展抓项目,大力推进资源与新型工业融合,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主城与两翼城镇融合,生态与现代农业融合,全面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创新社会管理,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努力把敦煌打造成为宜游宜业宜居的国际旅游名城、飞天艺术之都、风光能源基地、葡萄瓜果之乡和次区域中心城市。力争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四翻番、两同步、一优化、一提升”,即:到2016年,工业增加值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两番,突破40亿元,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
收入、旅游总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分别突破120亿元、10亿元和35亿元,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力争到2016年分别达到26000元和13000元以上,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全市一二三产比重由2011年的19.5:28.7:51.8优化调整为12.3:44.7:43,经济结构更趋合理,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生态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市文明开放、和谐幸福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形成。
景点景区简介 莫 高 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区东南25公里处三危山与鸣沙山接壤处的宕泉河岸断崖砾岩上。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集石窟建筑、彩塑和壁画三者合一的佛教文化遗存。窟区全长1600米,现存洞窟735个,保存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吐蕃、五代、宋、回鹘、西夏、元、清、民国等时期的壁画45000多平方米,历代彩塑2400余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艺术宝窟。1961年,莫高窟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被发现,出土了公元4至11世纪的各种写本文书即敦煌遗书五万余件,震惊中外学界,逐渐形成了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世界显学——“敦煌学”,至今方兴未艾。
鸣沙山·月牙泉
鸣沙山和月牙泉地处敦煌城南5公里处,是敦煌一处风格独特、令人神往的“沙漠奇景”。 鸣沙山古称沙角山、神沙山,东西绵延40多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最高处海拔1715米。鸣沙山山形峻美,山峰陡峭,远远望去,峰峦起伏,蜿蜒回环,山体由红、黄、绿、黑、白五色沙积聚而成,晶莹闪亮,干爽绝尘,如遇磨擦振动,便会发出雷鸣般的轰响,故名鸣沙山。关于鸣沙山的声音记载,最早见于辛氏《三秦记》:“人欲登峰,必步入下穴,即有鼓角声,震动人足”。
月牙泉古名沙井,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乃祁连山雪水潜流涌出所成,泉内七星草丛生,铁背鱼畅游,湖光山色,清幽雅致。月牙泉四面环沙,“绵历古今,沙填不满”,实属奇观。
鸣沙山奇在沙鸣,月牙泉妙在泉清。历经沧海桑田,山泉共处,沙水共生,泉水不枯,沙不进泉。当地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传奇故事,更为鸣沙山·月牙泉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成为游览观光的胜地。1994年元月,鸣沙山·月牙泉被公布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评为4A级景区。
阳 关
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处的阳关镇,始建于公元前二世纪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时期。它与玉门关南北呼应,为汉王朝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重要关隘,也是中原通往西域及中亚等地的重要门户。及至唐代,大诗人王维以一首《渭城曲》的千古绝唱更使阳关名闻遐迩,声震四海。
阳关周围名胜古迹荟萃,是敦煌市文物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之一。有被称为阳关耳目的龙首山残燧,南侧的古董滩则有阳关遗址,东有唐代的寿昌古城,西南有龙勒山及出天马的汉渥洼池故址。
阳关博物馆充分运用建筑、雕塑、文物陈列、刻石等多种手法,系统展现了汉唐盛世时期中央政权对丝绸之路的开拓维护及对河西进行早期开发的骄人业绩,突出表现丝绸之路开通后对我国封建社会盛世局面的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敦煌、阳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该馆占地面积10万㎡,建筑面积1.6万㎡,主题展览面积1500㎡,是目前敦煌旅游景点功能最全的博物馆。2006年9月,阳关文物景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玉 门 关
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位于敦煌市城西北约90公里处的戈壁滩上,现存玉门关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米,城墙残高9.7米,西北两墙各开一门,总面积630余平方米。
玉门关因西域于阗国的特产“和田玉”经此运往内地而得名,玉门关的设立,始自西汉武帝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秦汉以来,好战的匈奴对汉民族威胁很大。汉初,匈奴东败东胡,西逐大月氏,占据河西,并以河西为基地,屡犯汉境。汉王朝开始曾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希图换取暂时的安宁。汉武帝时,放弃了和亲政策,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反击。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击了匈奴右部。同年,汉分河西为武威、酒泉两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增设张掖、敦煌两郡,同时建玉门关和阳关。从此,玉门关和阳关就成为西汉王朝设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关隘。
雅丹国家地质公园
“雅丹”,维吾尔语意思为具有陡壁的土丘,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敦煌雅丹地貌群落,位于敦煌西北170公里处,其布局有序、造型奇特,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奇妙无穷的天然杰作,堪称敦煌的又一奇观,其面积约400平方公里,俗称雅丹为“魔鬼城”,像一座中世纪的古城堡,整个雅丹地貌群高低不同、错落有致、布局有序。城堡内城墙、街道、大楼,广场、雕塑,千奇百怪,造型生动,惟妙惟肖。
敦煌的雅丹地貌面积大,造型奇特,堪称世界仅有的大漠地质博物馆。2001年5月敦煌雅丹地貌被国家批准为国家雅丹地貌地质公园。2003年8月20日,敦煌雅丹地质公园正式揭牌开园。2006年11月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敦煌夜市
敦煌夜市地处敦煌黄金地段,仿唐建筑,包括商业步行街、沙州市场、风情城,总占地面积108亩,总资产3.5亿元,共有文化主题区、特色餐饮区、民俗市井区、西域风情区、宾馆酒吧区、烧烤区、敦煌特产区、商贸购物区、农副产品区、星光夜市区等十大功能区,是集文化、旅游、休闲、购物、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市场和人文景观。被国家旅游局定为“中国民俗风情游”项目之一,并多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市场”、“AAA级市场”、省级“诚信市场”、“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市场。
商业步行街南北长560米,有烧烤区、工艺品区、敦煌特产区三大功能区,北半街是敦煌土特产交易区,有李广杏干、鸣山大枣、桃皮、杏脯、果仁、葡萄干等干鲜果;南半街是敦煌工艺品交易区,有临摹壁画、根雕、玉器、彩塑、铜器、蜡染、挂毯、夜光杯、工艺骆驼以及各种画册、图书、名家字画等敦煌特色旅游工艺品,是中外游客理想的购物场所。沙州市场是敦煌商业街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0平方米,内设农副产品区、服装商贸区、星光夜市区三大功能区,是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餐饮、购物于一体的人文景观,院内的名优小吃广场屋,上下水、天然气、壁挂炉供暖设施一应俱全,小吃南北风味荟萃,价廉物美,风味独特,有风味砂锅、过桥米线、敦煌酿皮、臊子面、浆水面、拉条子、驴肉黄面、泡儿油糕、烤羊肉串、张掖搓鱼子等近百种风味小吃,是中外游客餐饮、娱乐、休闲的高档“会客厅”。总投资2亿元的敦煌风情城与商业街、沙州市场错位发展,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商铺510间,设有文化主题区、特色餐饮区、民俗市井区、西域风情区、宾馆酒吧区等五大功能区,其引水入城、小桥流水的独特设计理念,以“双城醉月”为主题的阳关古道,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典雅舒适的场所,填补了我市吃、住、行、游、购、娱的空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