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融教亏与研究 2010年第6期(总第134期) 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 刘瑞波 ,马冉 (1.山东财政学院,济南250014;2.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潍坊监管分局,山东潍坊261000) 摘要:课程设置在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 量的关键。目前我国金融学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已经朝着科学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实践当中也对原有课程体系 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但需更加重视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应合理设置具有层次的梯度专业课程体系并适 当增加实践性课程。 关键词: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分析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0)06—0064—05 中图分类号:G642_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在我国国民 经济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需要高校不断增加 题进行了研究,从课程层次、课程内容、课程时数和 任课教师四个方面阐述了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规范 化问题[2J。邓杉等(2001)从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 问题、优化原则及优化实践几个方面,以拓宽基础、 突出创新、强化实践、严格管理为原则,对硕士研 金融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金融人才的培养。 ̄U2009 年,我国已有87所高校设有金融学专业硕士生课 程。然而,目前各高校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 体系设置中存在着课程设置缺乏基本标准、课程设 置随意性、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以及忽视跨学科课 究生课程设置问题进行了探索[31。谢安邦(2003)指 出了我国现行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特点及面临的 问题,构建出合理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的原则性框 架:完整性、前沿性、层次性和个性化 。罗尧成 (2006)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研究生课程体系存在“本科 化”、“统一化”和“学科化”等问题圈。翟凤勇(2007)针 对当前两年制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问题,提出了 程等问题,这对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带 来了较大的不利影响。因此,对我国金融专业硕士 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需要深入研究和改革,通过构 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以求能够培养出既具有宏观金 融理论分析能力,又具备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的复 合型高层次金融专业人才。 一、文献综述 优化课程设置、适当降低学分要求及采用多元课时 方案等建议闸。 还有一些文献对国外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进行 了考察及中外比较研究。王一涓(2002)从研究生课 近几年,我国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受到重视, 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薛天祥(2001)系统 研究了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依据和基本原则等问题, 并分析了国外几个典型国家的研究生课程设置状 况及问题[1 F。王燕玉(2000)对学位课程的规范化问 收稿日期:2010-04—25 基金项目: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SDYY08097) 作者简介:刘瑞波(1963一),男,山东胶南市人,山东财政学院科研处 程的内容安排、学分规定、开设制度、开设时间、开设 方式、课程改革六个方面,对内地与香港学校的研究 生课程建设进行了比较,认为内地的研究生教育应 硕博课程通盘考虑,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川。张 三强(2006)则分析了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 指出借鉴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做法有助于我国研 究生学术能力的培养阎。 处长,教授,管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金 融机构管理与创新、投融资理论与创新等;马冉(1984一), 女,tl1东潍坊市人,现供职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潍坊监管分局。 以上文献多是从共性上探讨硕士研究生课程体 系设置,单独从金融学专业角度考虑研究生课程体 舍融教学与研宓 系设置的研究则较少。主要成果有:李庚寅(2001)认 为我国当前金融基础理论研究、金融基础理论课的 2010年第6期(总第134期) 高校开设课程门数差别较大,专业课开设门数最多 的是中国人民大学,为141 ̄],最少的是北京大学、南 京大学和中山大学,均为4门。当然课程门数并不是 一教学和金融高级研究人才的培养之间存在一种非良 性循环,建议选择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作为突破口, 采取一定的改革措施,提高金融专业研究生基础理 论的教学水平,打破这种非良性循环[91。彭建刚、周 个重要的参量,更不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衡量指 标。薛天祥认为,由于研究生教育要求的特殊性,应 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用于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研 鸿卫、周行健(2006)提出金融学教育要创新教育理 念,提倡研究性学习,合理调整培养计划,更新课程 设置体系,注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改进,以达到 究,如进行资料搜集、文献阅读、实验或调查等。因 此,课程门数不宜过多『l_。 4.选修课的设置。主要指高等学校中学习某一 强化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知识整合能力的目的 。这 些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了目前金融硕士生课程设置存 在的问题以及需要改进的方面,而没有进行系统的 实证研究。 二、调查分析 本文采用以武书连为组长的“中国大学评价课 题组”评出的2008年中国大学经济学排行榜中的前 14所学校中的l0所高校的课程设置作为研究对象 (因缺少其余4所学校的资料),以此来分析和考察我 国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 1O所高校金融专业研究生课程的设置,见表1。 (--)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分析 就目前我国金融学专业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体 系而言,一般由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 选修课四大部分组成。10所高校金融学专业研究生 教育的课程结构如表2所示。 1.公共基础课的设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 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硕士学位的课程要求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一fq ̄'t-国语、基础理论课和 专业课。通常,我们将前两项称为公共基础课程。从 表1中可以看出,10所高校都开设了公共基础课,门 数为2~4门不等,但都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外 语课。 2.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专业基础课是指同专业 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它包括专业理论基 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1O所高校对专业基础课的 设置大有不同,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仅设置了2l'q专 业基础课,而中国人民大学设置了11门,但不论哪个 学校在专业基础课中都包括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 济学这两门课,因为这两门课是经济学的基础。 3.专业课的设置。专业课是指高等学校根据培 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10所 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它分限制性 选修课程(某些特定专业指定选修课程,对该专业来 说可视为必修课)和非限制性选修课程(任意专业选 修课程)两种,在教学计划中一般不作硬性规定。在 选修课的设置上,l0所高校的差距最大,复旦大学开 设了多达1201"]的选修课,而最少的武汉大学,仅开 设了7门。选修课课程门数根据学校各自办学定位、 目标等不同情况而定,主要体现出学校的专业研究 特色,但保持一定量的选修课可以提供给学生选择 的空间,为研究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 (三)开设课程的集中度分析 从这10所高校的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可 以看出,各自都选择了不同的课程组合来支撑其研 究方向,以保证其在各专业领域的研究特长与领先 地位。在这10所高校的金融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 体系中,相同课程在各校开设的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发现如下基本规律: 1.基础理论课受到各大学的高度重视。宏微观 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机构管理、国际 金融学、投资学、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金融风险 管理、保险学等排在前十名的课程都是金融学专业 的基础理论课,说明基础理论仍然是金融硕士生的 重点课程。可以说,我国金融硕士生教育目前还非常 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而基础理论研究也是硕士生 的首要学习任务。 2.研究方法与工具的课程摆到了一个更加重要 的位置。各高校对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进 行有针对性的调整,改变了以往的纯金融学理论的 课程设置模式,更加重视研究方法与工具的课程,并 增设了很多相关课程,其中包括随机过程、统计分 析、金融经济学、保险精算、实证金融分析等课程。设 置这些课程对学生运用数理模型分析金融问题很有 帮助,并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复合型、应 用型人才。 畲触旌 与研宓 2010年第6期(总第134期) 复旦大学 南京大学 武汉大学 181"]:时间序列分析;动态资产定价理论; 金融工程学;金融机构 zs 资本鎏 公司重组及并购;管理;银行经济学;货币经济学;行为金融 学;金融风险管理等 27门:电子支付与网络银行;企业兼并与 收购;企业投融资理论与案例分析;时间 茎 序列分析方法及其应用;投资分析与估 值;信用风险量化研究;资产评估;资产证 券化理论与实务;金融工程;金融计量经 济学;金融市场分析;金融信息化;企业家 融资;商业银行理论与经营等 4门:科学社会主 7门:货币银行学专题;国际金融 1201']:金融风险管理;实证金融学专题; 义理论与实践;马 6门:中级宏、微观经济学;学专题;金融市场学专题;金融 金融学文献导读;投资学专题;统计与计 137 克思主义经典著 高级宏、微观经济学;计量工程学;货币理论与政策;投资 量分析软件应用;固定收益证券及其衍生 作选读;第一外国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研究 风险分析理论方法;国际保险研 产品;兼并、收购与公司控制;金融时间序 语;专业外语 究 列分析与软件等 3门:英语;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与实 41"1:现代经济学;现代财41'1:国际金融研究;金融市场与81"1:商业银行管理研究;保险研究;金融文 l9 践;马克思主义经 务管理;金融经济学;计量机构研究;金融风险管理研究;献选读;金融工程学;精算理论研究;国际 典著作选读 经济学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研究 经济学;企业组织理论;商用软件与网络 3f1:科学社会主 13f1:现代金融理论;国际金融 义理论与实践;马 克思主义经典著 作选读;第一外国 …; 囊 簧 语  ̄7111: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比较金 浙 31"-1:英语;自然辩3门:中级宏观经济学;中5门:中级国际金融学;金融学专 融制度;保险精算;中级金融工程;投资银 28 证法;科学社会主级微观经济学;中级计量题;中级货币银行学;中级证券 行学;个人理财规划;博弈论和信息经济 学 义理论与实践 经济学 学;中级保险学 学专题;应用统计分析软件;行为金融学; 金融经济学等 8ot1:国际货币与金融;中级金融工程;现 薹安大 兰 语92 N义 理;1 论:科与学实社践会;主4外中业门级经: 济中级量学 宏经济、微学观;经中济级学产; 攀6一'1 :代货币金融理论;时间序列分析;金融统 计分析;随机过程及经济应用;高级金融 ~………市场学;国际经济与投资;应用统计学;公 .鬃 茑=盖 司兼并重组理论与实务;证券组合投资分 析;SAS金融计算等 17门:计量经济学;投资学;公司财务;金 类:肇 诊 … 观…飙经 融机构管理;金融工程;金融市场研究;金 融市场;计量经济学;国际金融管理;风险 绨济举 管理研究;实证金融研究;金融学前沿专 题等 一 一 西 3门:科学社会主61'1:中级微观经济学;中 361" ]:博弈理论与应用;微观经济学中的 亩 义理论与实践;社级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专51'1:金融经济学;金融资产定数学方法;泛函分析;微分方程;随机过程; 50 会主义市场经济题研究;计量经济学分析; 价;金融风险管理;公司金融理货币政策比较研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 大 理论与实践;高级会计理论与实务;经济法论与实务;国际金融专题研究 究;行为金融学;国际金融市场;金融危机 予 英语 专题研究 模型管理;金融工程;现代金融理论等 舍融教学与研宓 表2 1 0所高校金融专业研究生课程集中度 3.主要研究方向的课程设置日趋一致。课程设 置应与研究方向的设置相适应。从表2可以看出,排 名前十二名的课程都是各研究方向的主要课程。例 如金融工程是金融工程研究方向的主修课程,10所 高校都设有这门课;国际金融学是国际金融研究方 向的主修课程,1O所高校有九所设有这门课。 4.微观金融课程的设置得到各高校的追捧。过 去我国金融学研究生教育较侧重于经济学特别是宏 观经济学方面的研究,目前各所高校积极借鉴西方 发达国家金融学研究生教育的内容安排,结合当前 金融改革的实践,更加关注微观金融活动,增设了个 人理财、金融风险管理、公司重组及并购等微观金融 课程。 另外,部分大学增设了一些全新的课程。这些课 程是金融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如金融学 与数学、外语、心理学等的结合,主要包括行为金融 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等课程。 三、现有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及改进建议 (一)现有课程体系设置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金融学研究生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已经 朝着科学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实践当中也对原有课 程体系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但仍然存在这样 或那样的问题。概括地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课程分类标准不够明确。从上文的分析中可 以看出,目前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体 系,一般由四大部分组成: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 2010年第6期(总第134期) 专业课和选修课。但各高校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了不 同的课程分类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多样 化的分类标准给研究生培养工作带来一些弊端,不 利于课程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 2.专业课设置不尽合理。一是专业基础课程与 专业课程的比例失调。我国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的专 业基础课程所占比例过小,课程单~,主要是宏观经 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容易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 学术视野太狭窄,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和社会适应性的培养与发展。二是课程设置偏重宏 观金融理论。我国的金融学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仍偏 重于以货币银行学为核心主干课程的宏观金融理 论,偏重于对宏观金融政策提供理论指导的解释。这 不仅和国外金融学科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且也不 适应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改革的需要。 3.实践能力培养尚欠缺。我国金融学专业硕士 生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关门办学”的倾向。有些课 程虽然设置了实践环节,但却流于形式,学生的实际 工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得不到培养与提高。 (二)改进建议 作为教育者为教育对象设计的知识结构,课程 设置体系的建构不仅要考虑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 求,同时还要立足于未来,要有利于受教育者将来随 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实现知识的自我更新。目前应 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金融学硕士研究生课 程体系的改进: 1.要更加重视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现代 科技的发展已呈现出知识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 态势,这就要求研究生课程的设置必须关注交叉性、 边缘性学科课程及跨学科的综合化课程的设置问 题。金融学研究生进行课程学习时,除了具备一定的 经济学、管理学专业基础外,也需要跨学科的、非专 业性知识作为其研究所必需的知识背景,以扩展研 究生的思维视野。因此,金融学课程体系的设置除注 重考虑专业课程外,还要科学地考虑系统的基础理 论、跨学科前沿理论等等。同时,还要建立合理的课 程分类体系,在各高校实行统一的分类标准,有利于 课程的建设和规范化管理,有利于建立不同培养单 位课程共享的平台。 2.要合理设置具有层次的梯度专业课程体系。 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要在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 基础上,特别注重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突出 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交叉性和启发性。金融学专业硕 67 畲融教 与研宓 士研究生课程设计,首先要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金 融学专业基础,以及计量经济学、统计学方法知识; 其次要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的变化, 了解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和金融机构业务发展趋 势,并学会用一些基本适宜的工具和方法来分析、研 究金融领域的新问题『11]。 3.要适当增加实践性课程。强化金融学专业实 践性教学,可通过学生自学、课堂讨论、教授释疑的 2010年第6期(总第134期) (社会科学版),2000(4):47. [3]邓杉,赵茜,杜嘉.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探讨 [J].交通高教研究,2001(3):96—98. [4]谢安邦.构建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Jj_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3(9):68—72. [5]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学位 与研究生教育,2006(6):43—46. [6]翟凤勇.对两年制硕士生课程设置的探讨[Jj_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7(增刊):51. 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 性和独立性,加强课堂教学的双边互动,尤其可以广 [7]王一涓.内地与香港高校研究生课程建设比较[J].扬州教育学院 学报,2oo2(1):56—6O. [8]张三强.美国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对我国研究生学术能力培 泛采用专题研讨、案例教学、实地(证)研究等教学, 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要充分挖掘可能的资源,让金 融学专业研究生在实践中体验、研究和成长。例如要 求研究生到金融机构或其他部门进行针对性的调 研,最终递交与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相关的社会实践 报告。 参考文献: [1]薛天祥.研究生教育学[M J.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燕玉.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规范化问题初探[J_1.福州师专学报 养的启示[J].辽宁教育研究,2006(1):92—94. [9]李庚寅.金融专业研究生基础理论课教学改革浅议[J3.学位与研 究生教育,2001(4):27—29. [10]彭建刚,周鸿卫,周行健.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探索[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2):26—28. [1 1]李红英.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问题及改进[JI.煤炭 高等教育,2006(2):76—78. (责任编辑、校对:卢艳茹) (上接第43页)财政支出压力大,减免税若没有相应 征点,纳税人纳税频繁的做法,适当延长纳税期限, 以降低征管成本和遵从成本,提高征管效率。 参考文献: [1]Internal revenue service.tax information for business[EB/OL]. http://www.irs.gov/businesses/display/O,,i1%3d2%26generieid% 3d15019,O0.html,2002—04—20/2002—04—20. 的转移支付政策相配套,地方财政难以承受。因此, 在呼吁执行税收优惠政策、减少地方财政收入时要 考虑地方的承受能力,与财政政策相配套。如调高营 业税起征点,导致乡镇财政收入锐减,但乡镇党政机 构改革滞后,人员没有相应精简,财政负担依旧,因 财政转移支付跟不上,乡镇级党政机构缺乏稳定的 财力支撑,一些乡镇财政举步维艰。 [2]The federal government.small business policy[EB/OL].http://www. bmwi.de/hnmepage/smal1%20business%20policy/small-business— 4.提高营业税征管水平。营业税征税范围广,涉 及的行业和项目较多,征管的难度较大,特别是随着 poli—cy.jsp,2002—04—20/2002—04—20. [3]程丹.中英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制比较EN].中国税务报,2009— 08一O5. 电子商务的发展,贸易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国际贸 易日趋全球化、智能化、简易化。为了堵塞税收征管 漏洞,我们应尽快完善相应的管理措施,加强源头控 [4]外国税制[EB/OL].国家税务总局网站,http:llwww.ehinatax.gov. Cn. [5]彭志华.新旧营业税条例的11个变化_J].国际商务财会,2009(5): 70 制,提高税收管理水平。在具体管理上,可改变现行 营业税纳税期限大部分按一个月、按次或月规定起 (责任编辑、校对:龙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