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的药理概述及副作用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黄芪的药理概述及副作用 【关键词】黄芪;药理作用;副作用 黄芪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为豆科植物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Bge ),蒙古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 Bge )的干燥根,是一种常用的补益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李时珍谓
耆,长也。黄耆色黄,
为补药之长,故名 。其性微温,味甘,具有补气固表、益气活血、升阳止汗、利水消肿、托毒排脓等功效。主要成分为黄芪皂苷、黄芪多糖、氨基丁酸、微量元素(硒、锰、铁、锌、铜)和钙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黄芪具有保护心脏及肾脏、双向调节血糖及血压、抗缺氧、抗自由基氧化、抗衰老、抗肿瘤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近年来
1
[键入文字]
对黄芪及其制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日益深入,并取得了十分显著的进展,就此概述如下。 1增强免疫力和抗病毒 黄芪对正常机体的抗体生成功能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使抗体形成细胞数即溶血空斑数和溶血素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可使免疫后早期抗原结合细胞数明显升高。 黄芪有促进病毒诱生和自身诱生干扰素的能力,且黄芪能使脾脏内浆细胞增生,促进抗体合成。黄芪皂甙甲也能明显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浆细胞抗体合成,经电镜观察发现不仅浆细胞数量增多,而且胞质内扩张的粗面内质网腔中含有大量的抗体蛋白质。 2对干扰素的作用 黄芪具有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易感冒者在感冒流行季节服用黄芪,不仅可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可使感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 3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 2
[键入文字]
黄芪多糖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能显著延长氢化可的松耗竭小鼠的游泳时间和增加肾上腺素重量,对小鼠多种缺氧模型均具有显著的耐受能力,可明显减少全身性耗氧以及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黄芪多糖有明显的耐低温作用,能使正常以及虚损鼠的抗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4促进机体代谢 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增强,这可能是通过细胞内cAMP, cGMP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黄芪还能促进血清和肝脏的蛋白质更新,对蛋白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黄芪扶正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5 强心作用 黄芪总皂苷小剂量(2mg)可加重心力衰竭,而中等剂量(4mg)和大剂量(8mg)则有抗心力衰竭作用
.黄芪苷Ⅳ是黄芪正性肌力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在质量浓度为20~
,其机理是黄芪抑制心肌细胞
50g/mL时对可离体豚鼠乳头肌标本产生正性肌力作用
内磷酸二酯酶(PDE)的活性剂钙调蛋白,从而抑制PDE活性。 3
[键入文字]
6双向调节血压作用 黄芪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具有利尿降压,降低肺动脉压及右心前负荷,扩张周围血管,降低动脉压,从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同时对冠状动脉有直接扩张作用 .黄芪可增加人体总蛋白和白蛋白量,降低尿蛋白,并通过强心增加心脏搏出量或扩张血管而达到升高血压或降低血压的作用. 7降低血糖作用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仅供参阅! 【编者按】医药论文是科技论文的一种是用来进行医药科学研究和描述研究成果的论说性文章。论文网为您提供医药论文范文参考,以及论文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论文写作中的难题。 4
[键入文字]
怎样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药理教学 【摘要】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在药理教学中,把多种教学方法互相渗透,有机结
合,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方法;运用 药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一门桥梁科学,它对临床治疗、预防、甚至诊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药理学各章节间缺少相关联系,而且药物的种类繁多,同类药物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极易混淆,学生普遍觉得抽象、深奥、枯燥乏味,所以在教学当中,应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1]。 1直观教学法的运用
在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实物、挂图、幻灯、录像等直观手段进行教
学,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讲到具体药物时,要尽量准备好药品实物让学生观察,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药物的性状、剂型、规格等方面的印象,为进一步的理论教学打下良好的开端。如讲解热镇痛抗炎药时,鼓励学生把家中的此类
5
[键入文字]
药物拿到课堂上来,其中有 白加黑 、 感康 、 泰诺 、 APC 、 去痛片 等多种多样,这时有同学提出疑问: 书上讲的药生活中用不上,而日常用药书中又没讲? 做为教师,要提醒学生认真阅读说明书,注意每种药物的成分组成,并把商品名与学名对号入座,如: 百服宁 ,也就是扑热息痛,也叫对乙酰氨基酚,并适时提出问题:APC是不是阿司匹林?速效感冒胶囊由哪些成分组成?与单方制剂比复方制剂有哪些优势?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深入,极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更能专注于教师的授课,以便寻求答案。再如,讲到有机磷中毒时,给学生放一段有机磷中毒及抢救过程的录像片,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及兴趣,再因势利导,讲述有机磷中毒的原理、症状及治疗,学生就不再觉得枯燥难懂了[2]。所以说运用直观教学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2反馈法的运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机械的知识传授,同时也是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互动,教师可以依靠视听不断地收集和掌握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并对此作出分析和判断,随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课程进度,以适应学生的要求。比如,学生面露疑惑、目光充满探询或与其他同学一起商量时,表明所讲的内容未被理解和接受,需放慢速度再次讲解,举一反三,直到学生能够理解。如发现学生屏息静气地聆听教师的讲解,表情轻松并时常会意的点头时,说明学生能跟上教师的思路,明白了所学的内容并感兴趣。再有课外作业、小测验都能反馈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可根据反馈情况对自己的教学做出调整。 3比喻法的运用 6
[键入文字]
由于药理学的内容复杂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记忆,如果能运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来解释诲涩难懂的道理,学生学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如讲到血液系统用药时,提问学生如何理解抗凝系统、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设置疑问来引导他们开动脑筋,主动思考,有的同学回答说: 抗凝系统就是起不让血液凝固的作用,使血液保持流动状态,而凝血系统就是使血液凝固。 进而因势利导问: 抗凝系统象不象水的状态,凝血系统是不是象把水冻成冰,纤溶系统则是使刚刚凝固的血液溶解,就象使冰融化? 此时学生已得出结论,抗凝系统-凝血系统-纤溶系统的关系就象 水-冻冰-冰融化 的关系。通过这样一个简单恰当的比喻,很好的解决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4病例法的运用 传统的药理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很少使用病例法教学,将病例分析引入课堂,有效的缓解了学生对千篇一律、平铺直叙的教学方式的厌倦情绪,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在讲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时,讲完强心甙的作用机制、作用、临床应用及给药方法后,适时的穿插一病例:某患者,男,60岁,因呼吸困难,胸骨后疼痛前来就医。体格检查:肝脏增大,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X线检查:心脏显著增大,心胸比为0.7。诊断结果:充血性心力衰竭。此时请一位同学模拟医生给病人开方用药,请其他同学指出其不足,并给予提醒和补充,因为是正在学习的内容,学生处理起来得心应手。病例分析可以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药理学的自信心,消除了畏难心理,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4]。 5比较法的运用 比较法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对比鉴别,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异同的思维
7
[键入文字]
过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认识客观事物的重要方法。因药理学中需要记忆的内容非常多,往往会造成混淆,为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记得 少、准、精 ,为此教师要力求将教材中多种记忆信息加以 浓缩 ,做到简明扼要,比较法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如讲头孢菌素时,把第一代到第四代头孢分别从对革兰氏阳性菌、对革兰氏阴性菌、对
-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及对肾脏的毒性等方面进行列表比较,使复杂的
内容条理化、系统化,即方便了学生的记忆,又利于发展学生的横纵思维,而学生通过比较,弄懂了各种药的特点,理清了彼此间的差异,从而保证了临床的正确用药。 6实验教学法的运用 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电化教学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现以 链霉素毒性反应及钙剂的对抗作用 这一实验为例,实验中重点强调 三观察、两动手、一假设 , 三观察 是指用药前观察家兔的正常活动情况,用链霉素后观察家兔的中毒情况,中毒后用钙剂解救后观察家兔的恢复情况; 两动手 是分别练习家兔的后肢肌内注射和耳静脉注射; 一假设 是请学生设想,如果把肌内注射链霉素改为耳静脉注射链霉素,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注射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为什么?考虑好后,按设想的思路实际操作一遍,以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实验教学不仅使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发挥,还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并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7多媒体课件的应用 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与一身,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容易接受等特点,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比有很多优势。首先,多媒体通过适宜的背景图片和音乐的设置,
8
[键入文字]
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弥补了单色调、单说教给学生带来的感官不适,使他们能够在轻松自然、有利于理解和接受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其次,多媒体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了解药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教材中陈旧过时的内容予以补充,并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解决教学难题。如讲利尿药时,利用动画版的利尿药作用原理示意图,使学生能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各药在作用原理上的区别,对各种成分在肾小管各段的含量变化及走势一目了然,降低了学习难度,使学生乐于学习。再次,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大大的减少了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容量,扩人了学生的知识面,还能留下一定的时间供师生互动,以解决个别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未能理解的问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不能把个别方法绝对化。教师要在教学原则指导下,从学科特点出发,在充分考虑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将多种教学方法巧妙结合,使其互相渗透,相互补充,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莫羽蓉,刘英,谈药理学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0):43 [2]何志军,在药理学教学中加强人文思想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5):71 [3]史主宏,王琳,赵延坤,等.应用案例教学法改进《药理学》教学[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3):71 [4]何志军,临床病案讨论教学法在药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应用医学.2008,3(5).114-115
9
[键入文字]
医药卫生栏目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仅供参阅!据报道,黄芪可降低正常大鼠血糖,改善糖耐量,促进血清胰岛素释放,但对正常小鼠血糖无降低作用,对链脲霉素所致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有明显的降低血糖作用,可改善糖耐量,提高血清胰岛素含量,并可调节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代谢 . 8对肾脏、肝脏的影响 黄芪通过调节肾小球疾病蛋白质代谢紊乱,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尿蛋白量,在肾小球疾病中发挥积极作用。黄芪可保护并增加肝脏粗面内质网,增加细胞内rRNA和mRNA的含量,抑制核糖核酸的活性,促进蛋白合成。 9抗癌作用 黄芪有对抗毒素B1诱发癌变的作用,可增强环磷酰胺(CT X) 的抗癌活性,并促进因CTX所致机体造血功能损伤的恢复。 10抗氧化、抗衰老及免疫调节作用 10
[键入文字]
金若敏等通过口服给药,观察了黄芪毛状根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记忆力的影响及抗氧化作用;制备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黄芪毛状根对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测定CTX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口服黄芪毛状根后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表明,黄芪毛状根能改善衰老小鼠记忆力,提高脑、肝细胞SOD活性并降低肝脏MDA含量,能降低缺血-再灌注大鼠肾MDA含量及血肌酐浓度,还能提高免疫功能低下小鼠NK细胞活性。说明黄芪毛状根具有抗衰老、抗氧化及免疫调节作用。 11美容作用 添加黄芪提取物的化妆品因含有甜菜碱,故性质柔和,又含有微量元素,适合儿童和婴幼儿使用.将黄芪提取物制成沐浴露,可营养皮肤,增强皮肤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与蒲公英提取物合用,可治疗儿童及婴幼儿的湿疹及尿布疹. 从中医临床看,黄芪是一味好药,作用强大且独特,一般临床使用数十克后患者的脉象马上就会有反应,精神和体力会有改善,正确合理地使用则收效明显。但必须注意的是,它的副作用同样强大。 对三种肾虚,必须慎用黄芪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
11
[键入文字]
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 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医药卫生栏目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仅供参阅!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