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聊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来源:一二三四网
第2卷第1期 长 安 学 刊 2011年3月 Vo1.2,No.1 CH ANG’AN Science Periodical Mar.,2011 浅谈聊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刘 晓 冉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650031) 摘要:聊斋文化旅游是淄博地区在整个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中迅速成长起来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随着 淄博市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聊斋文化旅游作为一项有着巨大影响力和长久生命力的 旅游项目,如今正逐步成为了淄博市特色突出的旅游精品。 关键词:聊斋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0)04—124-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目前物质文化生活 有一眼清泉,名日柳泉,泉清澈见底,道路两旁杨柳 在曰益提高,这样就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 依依。在这儿,蒲松龄摆下茶摊要路人喝茶歇脚,聊 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就显得 家乡人情并记录下来作为创作素材。 非常的重要。 如今,进一步探讨关于聊斋文化旅游资源的开 对于文化旅游的认识,我们还应从旅游文化的 发,对于促进当地经济特别是第三产业快速的发展 概念开始。旅游文化是指在旅游特征的活动中所产 是非常有意义的。 生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诸关系的意 一、聊斋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 识形态和意识观念及其物化物的总称。而文化旅游 “聊斋文化”资源是指以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是旅游文化中的组成部分,是一种类型形态,主要指 等作品为核心而形成的一种独具淄博特色的地方文 以人类文化遗迹或某些特定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 化资源。聊斋文化资源的表现形态主要包括以下四 为审美对象而引发的旅游活动。中国文化旅游可分 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蒲松龄的生平与思想;二是与蒲 为以下四个层面,即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 松龄相关的故里、故居及仙迹游踪等;三是以《聊斋 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现代文化、艺术、技术成果为 志异》为代表的系列作品,以及衍生出的电影、电视 代表的现代文化层:以居民日常生活习俗、节日庆 剧、戏曲、纪念品等:四是长期以来,前者对于具有地 典、祭祀、婚丧、体育活动和衣着服饰等为代表的民 方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取向及风俗民情的影响等。 俗文化层;以人际交流为表象的道德伦理文化层。在 概而言之,与“文化”的形态相对应,“聊斋文化”资源 我国,发展旅游业、开展文化旅游是相当重要的,它 可分为两个系统,一是非物质文化系统,二是物质文 不仅可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大 化系统。前者包括《聊斋志异》、文集、诗集、戏曲、通 力弘扬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可改变目 俗俚曲及杂著《省身语 、世怀刑 等多种读物;后 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懂中国文化这一状况。 者包括蒲松龄故居、故里、柳泉、蒲翁墓园以及因蒲 聊斋文化旅游是淄博地区在整个旅游发展大环 翁而建设、命名的街道、园林、馆舍、艺术品,还有蒲 境中迅速成长起来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产业。随 翁长期坐馆的王村等物化遗迹。可以这样说,一部 着淄博市城市环境的综合整治和旅游基础设施的逐 《聊斋志异》使蒲松龄享有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美誉, 步完善,聊斋文化旅游作为一项有着巨大影响力和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书中 长久生命力的旅游项目,如今逐步成为了淄博市特 描写的鬼妖神怪的故事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深受广 色突出的旅游精品。在今天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 大人民喜欢,有着广泛的心理客源市场,使众多的游 山镇的蒲家庄风景优美,古木岑天,幽僻而静谧,是 人渴望到蒲松龄生活、写作过的地方凭吊寻踪。如 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的诞生地。而向东约一箭之地 今,聊斋文化成为了淄博市最具影响力的旅游资源。 收稿日期:2011-12—08 作者简介:刘晓冉(1984—),女,山东鄄城人,云南民族大学专门史专业2009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史。 ・124・ 二、对于聊斋文化旅游资源的品质度的 评价 (一)比较优势 1.地域性。即文化的地域差异性,或称为是文化 的地方性。我们知道,人类的活动必须是在一定的空 间上进行的,文化也就很自然地具有地域性的特点。 聊斋文化具有比较典型的北方文化特色,无论从《聊 斋志异》等文本所透露出的思想情感,还是聊斋俚曲 所散发出的浓郁的地方特色,以及蒲家庄村落的围 墙、四门、满井寺、柳泉、古井等留下的清代历史的遗 迹,都是其他文化所没有的。可以这样说,以蒲家庄 蒲松龄故居、聊斋园为实体的聊斋文化旅游资源是 淄博旅游业的一个重要龙头。 2.奇幻性。奇幻性可以说是“聊斋文化”的另一 个显著特点。因为 ‘聊斋文化”的核心文本《聊斋志 异》来看,它表现的题材大部分为神仙狐鬼故其材料 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构成。其一,是古代神话及由 此演变而来的历代奇闻异事,例如神、仙、鬼、怪、奇 人、异行等,这些怪异现象,构成了《聊斋志异》的主 要部分;其二,是先秦时代的寓言,以及后来的托物 于事,因物喻志的素材;其三,是从街谈巷议、探异搜 奇中采集而来的民间故事。 (二)唯一优势 不论是从全国还是从全省、甚至仅从淄博的范 围来看,聊斋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与其他 地区、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相比,其独特性是任何一 种旅游资源所无法企及的。这种鲜明的独特性主要 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蒲松龄这个作家的独特性:二 是聊斋文化所呈现内容的独特性:三是影响范围的 独特性。 三、聊斋文化旅游应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寻古访旧,探究历史是现代人旅游一种爱好,也 是一种需要。天天生活在车流、人流中的现代人,喜 欢进入古村落,探寻倒流的时光。带着孩子,寻访古 旧的大屋、深巷、宅院,长满青苔的古井,听着悠远的 故事,是人们神往的旅游形式。如今,中国“古村落” 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旅游fir"值正越来越为人们 所认识。在全国各地,都很注重对古村落的保护和开 发,古村落旅游长盛不衰,其独特的魅力正吸引现代 人不断向往。独特的东西才能吸引人,聊斋文化离不 开清代古村落,开发清代古村落会进一步渲染气氛, 增强吸引力。所以对于蒲松龄故居的保护开发尤为 重要。 古村落那种原始质朴的感觉不能破坏,要对村 庄中的主要街道和建筑物进行认真规划,清理不符 合清代风格的建筑,严禁在村庄建设现代建筑,村落 中的树木、街景、招牌等必须突出“清代”风格。要好 好保护、大力研究开发具有清代风格的民俗,如服 装、生活用品、婚丧礼仪、生活方式等等,并用一定的 方式展示给游人,使游人在游玩的同时,能感受清代 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建立清代 科举考试展览馆。科举制的确立,为出身门的下层知 识分子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并为朝廷选拔了大 量人才。但自明代以后,特别是到了清代,科举考试 内容陈腐、形式僵化,形成了“八股’,之风。蒲松龄一 生在科考中长期蹭蹬不遇,在《叶生》、《司文郎》等作 品中,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和黑暗进行了有力的鞭 挞。可以在蒲家庄开辟古院落,用一些现代的科技手 段,再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历史,让人们身临当年 乡试、会试和殿试其境,同时了解科举制度的有关知识。 在聊斋文化的无形资源方面,我们需要下大力 气研究、挖掘、提炼、开发,将无形文化资源转化为有 形的旅游资源,以达到创新旅游产品,提高景区文化 品味,增加文化魅力,以吸引更多游客的目的。我们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深入挖掘《聊斋志异》中凄婉的爱情故事, 通过一定形式加以表现,以吸引青年游客。爱情作为 人类精神最深沉的冲动,是人类社会中最高、最完美 的境界,也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 (二)挖掘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形象,使游客感受 中国女性的真、善、美和聪明才智。“女性化”的旅游 目的地更能吸引游客。美丽的景色和美丽的女性更 能使人流连忘返。《聊斋志异》中就有许多美丽、善良 的女性形象。她们非鬼既妖,热情奔放,开朗活泼,单 纯善良,魅力非凡。因此,在聊斋旅游景点的开发、环 境的营造、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上,如果在集真善美和 聪明才智于一身的聊斋女性形象上下功夫,肯定会 增加聊斋旅游的浪漫的吸引力。 (三)将聊斋故事中的神仙、鬼狐形象加以提炼, 使之具体化,让游客体会神秘奇幻。保持神秘的形 象,会有更大的吸引力。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用 浓墨重彩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神仙、鬼狐形象,讲述 了奇趣百出的遇仙故事特具神秘色彩。在蒲松龄笔 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就像我们邻居家可爱的女 孩,一个个年轻貌美、真诚善良而又带些顽皮,极富 诱惑力和吸引力。虽然现代人多数人不信鬼神的存 在,但鬼神的观念还是有的。在旅游中,我们如果能 够将聊斋神仙加以形象化、具体化,能够开发一些惩 恶扬善的鬼狐形象,打造一个“仙乡”的品牌,广为宣 传,必将对各层次的群众产生极大的吸引力。 (四)进一步挖掘聊斋俚曲的内涵,扩大其影响。 聊斋俚曲已于2006年4月入选文化部首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蒲松龄创作的独具特色 的地方小曲,自清代至今一直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 见。每逢正月十五扮玩,耍龙灯、踩高跷、跑旱船,蒲 家庄一带的村民便将俚曲的片段作为扮玩的唱词。 我们要将聊斋俚曲发扬光大,从演唱个别唱段为主, 发展到表演系列的俚曲故事;要扩大聊斋俚曲的研 究与表演队伍,克服表演人员老龄化现象,逐步扩大 聊斋俚曲在民间的影响,并积极向更高层次推介宣 传,真正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光大,并赋予现 代意义的形式与内涵,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聊斋文化旅游的有利因素 (一)各级政府高度重视 ・ 125 ・ 淄博市委、市府为落实省及国家的相关政策法 规,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淄 金丝鸭蛋、西河煎饼等为代表的旅游商品,地域特色 浓厚,文化内涵丰富,无论其观赏性、纪念性,还是收 藏性、实用性,都具有鲜明的淄博特色,广大游客爱 不释手、赞不绝口,充分凸显了淄博市旅游商品资源 的优势。 (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淄博市生态环境形象的改善为聊斋文化旅游业 及整个淄博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博市旅游业管理办法》,分别于2001年、2005年拟 定了《山东省淄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及《淄博市 旅游产业行动计划》。在《淄博市旅游产业行动计划》 中,“蒲文化’被定位为与“齐文化 鲁商文化 陶琉 文化 体育文化~工业旅游~休闲度假 城市旅 游”相并列的淄博八大旅游产品之一,并进一步被打 造为 齐文化 鲁商文化 陶琉文化”并列的全省 保障。从历史上来说,淄博市是一个重工业城市,在 过去重经济、轻生态、无环保的时代里,淄博的大气、 乃至全国的旅游精品。作为市政府政策的落实者,淄 川区于1999年成立了旅游局,于2000年出台了 水质、噪音、城市环境都极大地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 《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把蒲文化当作淄川 量,也极大地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 旅游产业的“金字招牌”。 展,淄博市委、市府越来越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 (二)聊斋文化研究不断深化 性,本着依法行政、科学发展、“环境立市,环保先行” 《聊斋志异》自问世以来,就有一批文人如王士 的原则,把“绿色城市、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终 祯、但明伦、冯镇峦等品评、赏鉴、著文研究,后代有 极目标。 学人探索,积淀起来,渐渐形成一门学问。早期的研 总之,聊斋文化旅游在全省的旅游版图中有不 究多以传统的评点方式体现出来。“五・四,键倡白话 可取代的地位,格局上虽然不大,但人有我有,人无 文学,对《聊斋志异》的研究冷落了一段时间,但二十 我亦有,是最经济的旅游。 年代鲁迅著《中国小说史l苦》却把它放在中国小说发 展的历史长河中与其它许多小说加以比较考察研 参考文献: 究,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和精彩论断,把对此书的 【1]盛伟.蒲松龄全集(第1版)[ .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 研究提到了一新水平。进入改革开放期以来,蒲学研 [2]袁世硕主编.蒲松龄志 1版)[蝴.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 究进入了旺盛期。在国内蒲学研究专家与日俱增;在 [3]田广林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一(第l版)[ .北京:高等 国外,蒲学研究更是风靡当今,尤其是在美国、俄罗 教育出版社,1999. 斯、法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蒲学研究 [4]马瑞芳著.谈狐说鬼第—书(第1版)咖.上海:中华书局,2006. 正处于鼎盛期。学术界对聊斋文化的高度关注与全 [5]马波著.现代旅游文化学G蒋2版) .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面研究,使得聊斋文化的影响由单纯的象牙塔波及 [6]韩晓呤.文化资源管理及旅游经营问题初探叫.南方文物,21)115. 到了全社会,而且影响越来越广泛。 [7]王京龙著.齐文化旅游概论(第1版)[砌.济南:山东人民出 (三)旅游资源环境日益优化 版社,2o04. 淄博是一个人文景观纵览古今、自然景观涵盖 [8]毛瑞谦,田勇,冯淑华著.旅游景观开发(第l版)[ .北京: 全市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的城市。东部的临淄作为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春秋五霸之首——弈国的首都长达800年之久,是 [9]林南枝,陶汉军著.旅游经济学(第2版)[M].南开:南开大学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齐文化旅游区。这里文物 出版社,2000. 古迹浩繁,有“地下博物馆’,之称,淄博市的旅游商品 [10]王旭.贵州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 资源也得到了开发与创新。独具淄博特色的旅游纪 究,2oo5.. 念品、民族工艺品、收藏品、赠品、饰品、休闲用品、旅 游食品等不胜枚举,以淄砚、剪纸、面人、陶瓷、琉璃、 (责任编校:田静) 丝绸、内画、刻瓷、黑陶、周村烧饼、博山酥锅、马踏湖 (上接第112页)醒我们,我们的终极目标不在于制 [3]刘禾.跨语际实践[ .北京:三联书店,2008. 造“女尊男卑”的状态,绝不是要故意扼杀男性意识 [4]荒林.花朵的勇气[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和男性主体,而要制造双性和谐的视角来阐释人生, [5]乔以钢.多彩的旋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在个体和他人的关照中既确定对于自身而言的自我 [6]孙桂荣.经验的匮乏与阐释的过剩——评周蕾‘姐女与中国 存在,同时也要确认他人的自我存在,这才是对女性 现代性——西方与东方之间的阅读政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精神性别的深刻认知,只有这样,女性才能更好的开 丛刊,2010(114). 拓和利用女子“自己的房间”。 [7】赵稀方.中国女性主义的困境【J].文艺争鸣,201)1(04). [8]傅书华.女性文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J].文艺争鸣,2010(19). 参考文献: [9]弗吉尼亚・伍尔夫.一问自己的房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1]周蕾.妇女与中国现代性[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社,2008. [2]盂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责任编校:田静) 社,2010. ・12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