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师说》中说:从师与年纪无关,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比自己年纪大的人,闻道在自己之前,要以之为师;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一致的。
(3)韩愈在《师说》明确地指出了老师的职责是“师者, ”,同时又提出了对老师与学生关系的看法。
(4)《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5)韩愈在《师说》中用“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表现出当时的士大夫以地位为标准,耻于从师的心理。
(6)韩愈在《师说》中强调在求学过程中应做到及时解惑,体现教师解惑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7)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圣明之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 “ ____________”,而今之众人却“耻学于师”,所以更加愚笨。
(8)韩愈在《师说》里认为当时的一些士大夫看不起技师、工匠等下层百姓,但“ ”,这岂不是咄咄怪事。 (9)韩愈在《师说》中强调自己所说的老师不是指童子的启蒙老师的句子是: “ , , 。”
(10)《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11) 《师说》中,韩愈认为一般人由于疼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们,反过来 “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糊涂的。
(12)韩愈《师说》中指出,选择老师时不要管他的地位和年龄,并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自己的老师。
(13)韩愈《师说》中用孔子曾拜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的例子来说明了一个观点:“ ”。 (14)韩愈在文章结尾说自己作《师说》以赠李蟠的原因是“ 。”
(15)《师说》中,韩愈认为只跟从老师学习断句等基本知识,有了疑难问题却不去请教老师,这种“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 (1) (2)
生乎吾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吾从而师之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3) (4) (5) (6)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闻道有先后 , 术业有专攻 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 (7) (犹且)从师而问焉。 (8)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9)
彼童子之师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0)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11) 于其身 则耻师焉 (12)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3) 圣人无常师 (14) 余嘉其能行古道。 (15) 小学而大遗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