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来源:一二三四网


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摘要] 近年来,我国居民可支配财富不断增长,富裕人口快速增加,个人理财需求也日益旺盛。商业银行自1996年涉足个人理财业务以来,发展非常迅速,其中以商业银行理财发展成果尤为显著。从2004年商业银行开始发行理财产品以来,其理财业务就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产品规模也快速提升。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作为银行业的新兴市场,发展速度十分迅速。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一些问题以及及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分析。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现状;理财产品;趋势;

一、引言

回眸过去几年,虽然世界经济的复苏一波三折,但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由于经济的回暖,许多国家纷纷退出经济刺激计划。2010年以来,我国两次加息、六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市场及大宗商品市场强劲反弹,这都表明我国经济复苏情况良好,基本摆脱了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的阴影。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在逐步恢复后展现出了勃勃生机,无论是理财产品的发行设计、理财产品的销售服务、还是银行间合作都在飞速发展。而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就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2010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超过一万款之巨,发行规模更是达到了空前的7万个亿。然而与此同时,伴随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一些问题也越来越被社会重视。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分析

自2004年11月,光大银行推出“阳光理财B计划”,我国国内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正式起步。2005年,四大国有商业一行开始发展人民币理财业务。到2006年结构性理财产品兴盛。到了2007年已有39家商业银行发行个人理财产品,总数达到了2400多款。200年则有53家商业银行推出了4456款理财产品。到了2009年,银行理财产品更是达到了6518款。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不断扩大,发展迅速,尤其是2010年,2010年全年发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1万多款,发行规模达到了空前了7万亿元。

(一)理财产品市场不断扩大,股份制商业银行仍是发行主力

2010年共有102家金融机构参与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其中包括:6家国有银行、1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0家外资银行、50家城商行18家农商行和3家农信社。2010年,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继续高速发展,全年累计发行银行理财产品一万多款,同比增长25%。

图1 2010年不同类型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比

数据来源:http://data.bank.hexun.com/lccp/Fsbd.aspx

在发行数量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依然是发行主力,全年共计发行4188款,占比42.19%。在所有银行中,国有银行仍是发行的主力,在2010年,国有银行发行数量超过3500款,占全部发行量的35.71%。而城商行和农村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发行产品1701款,只占17.14%。外资行则延续了以结构性产品、QDII产品为主打产品的总体风格,全年发行产品近500款。

(二)人民币理财产品已然成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主导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端于外币理财产品。直到2004年9月光大银行率先发行“阳光理财B计划”,才拉开人民币理财产品序幕。此后几年人民币理财产品迅速发展,到了2008年,人民币理财产品从数量上第一次超过了外币理财产品,并且发行数量达到了3343款,占当年理财产品市场的比例达到75%,成为我国个人理财产品市场的主导。到了2009年,由于人民币的升值趋势和潜力,人民币理财产品发行量再次大幅增加。在全年发行的7500多款理财产品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到达5100多款,占全部理财产品的86%,再次位居各币种理财产品之首。

图2 银行理财产品币种结构图

数据来源:http://data.bank.hexun.com/lccp/Fsbd.aspx

(二)保本型理财产品占比不断下降,与此同时,一些降低风险的限制性条款也不段出现

图3 银行理财产品各特定类型发行数量对比

数据来源:http://bank.jrj.com.cn/product/trend1.shtml

银行为降低自身的本金兜底风险,从2009年开始逐步降低保本类型理财产品的发型规模。在过去一年中,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类型发行量也在慢慢变化,非保本类型理财产品发行增长速度显著,在2010年发行了一万多款理财产品中,非保本理财产品的数量达到了

53%,而保本类型的理财产品则只有47%。非保本类型的理财产品发行量占比成不断逐渐上升之势。

由于在2010年全年通货膨胀高居不下,人民币加息预期强烈,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在2010年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主角”。在2010年,商业银行发行的一万多款理财中,浮动收益类型的理财产品达到了64%,占据了理财产品市场的大半江山。

(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种类继续增加,结构性理财产品不断增长 自2004年以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样式和种类开始快速增长。到2010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以包括了保险理财产品、公募基金、信托理财产品、券商理财产品、挂钩外汇、期货、现货、黄金等等类型的理财产品。

在2010年银信合作理财业务尤其是信贷类理财产品监管从严的情况下,债券和货币市场类型的产品逐渐成为信贷类产品的替代品,在2010年12月,债券和货币市场产品已占据市场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已然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绝对主力。2010年,国家多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对于银行理财市场,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将直接促进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涨,特别是债券与货币市场类稳健性产品将体现得更加显著。从以前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对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来看,这些稳健性产品均会呈现出跟随效应。

(四)短期理财产品已成市场主流

短期理财产品数量巨大,占各银行理财产品中的绝大部分且长期发展趋势向上。这很大程度上与去年通货膨胀高踞不下,市场加息预期强烈有关系。

表1 2008年-2010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同期限发行量 单位(款)

3个月以下 理财期限 上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4570 2323 832 2061 1517 794 1688 1498 737 1098 644 486 137 147 96 3-6个月 6-12个月 12-24个月 24个月以 数据来源:http://bank.jrj.com.cn/product/trend6.shtml

统计发现,在2010年发行的一万多款理财产品中,期限在三个月以内的银行理财产品达到了45%,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理财产品达到了90%,并且这一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去年的12个月,通

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期限发行量分析对比:短期理财产品占比出现不断

上升趋势。 (六)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呈现上升趋势

大多数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看重的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性和期限。在2010年发行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中,有80%以上的银行理财产品的的预期年华收益率都站在了4%以上。

专家表示,多家银行同时上调理财产品收益率与此前央行加息有直接关系。银率网理财产品分析人士认为,对于银行理财市场,存贷款基准利率的上调将直接促进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的上涨,特别是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信贷类、票据资产类等稳健型产品将体现得尤为显著。从历次存贷款基准利率调整对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来看,这些稳健型产品均会呈现出跟随效应。所以,2011年在市场加息声中,以债券与货币市场类为主的稳健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预期收益率有望进一步上涨,同时这也将增强此类产品对投资者的吸引力。

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在最近几年发展速度非常快,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日渐凹显出来。

(一)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层次不高

国外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大多面向高端的私人银行理财服务产品,涵盖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税收筹划以及遗产管理甚至医疗保障等众多领域,并且是以一对一的方式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而国内的商业银行对于私人高端理财市场才刚刚涉足,私人银行也才刚刚起步,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定位也是大众客户,银行理财产品也还停留在咨询和建议层次上,相关理财产品也多是低收益低风险的保本产品。显然,高端私人银行理财产品所带来的利润率肯定高于大众理财产品。我国的私人理财产品市场还有待开发和发展。

(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品牌效应不明显,同质化现象严重

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申购起点为5到10万元,主要是针对大众群体,一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门槛还更低,而针对高端理财市场的理财产品还比较少。并且国内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差别也不大,多

数产品的平均收益率适当高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国内的银行理财产品是风险较低收益也较低,缺乏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

我国的银行理财产品销售模式和销售渠道差异性也不大,主要是依靠柜台销售了电话营销,缺少专业的营销人员以及理财经理推介产品。

(三)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问题

尽管国内一些商业银行率先提高理财产品的透明度,但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问题仍然严重。

在国内,很多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都只是看到了预期收益率,对产品存在的风险根本不了解。银行的理财产品宣传资料也很少见到相关产品的风险提示。投资者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是,银行员工也仅仅是讲产品的优势、收益率,很少提及风险,有些银行员工还以理财产品收益无须交税误导投资者;投资者在理财产品存续期中也无法了解产品运作、产品价值和收益的变化。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导致业务运作透明度低。虽然银监会要求各家银行及时披露理财产品的经营、收益情况,但在现实中更常见的是银行仅在其营业网点不定期简单通报理财产品的收益变动情况和张贴到期兑付的通知,基本不涉及运作情况。而且就理财产品的运作看,各商业银行总行设计出理财产品后,由各分支行负责宣传与销售,各分支行待产品募集期满或完成销售任务后将所有委托资金上划总行,由总行根据协议统一运作。因此,各分支行并不完全清楚产品的具体经营运作情况,更谈不上向客户详细地解释说明,导致业务运作透明度偏低。

(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缺乏统一标准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缺乏统一标准。尽管监管机构多次强调理财产品的销售适用性原则,但对于如何衡量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却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产品销售人员的主观判断往往存在一定道德风险,而以投资门槛的高低来评判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是简单直观但非最有效的方式。避免理财产品风险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的错配,完善分级销售制度是当前我国银行理财业务亟须解决的问题。

四、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趋势的几点预测

在我国银行理财业务时间不长的发展过程中,产品规模迅速发展壮大,产品认知度迅速提升,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的选择之一。在未来几年,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还将成倍增长,发行银行也会大幅增加,发行主体结构将日趋完善。而2011年又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控制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将是“调结构”和“稳物价”。与此同时,监管不门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开发创新、销售管理的规定将渐渐明朗,这些都必将推动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一)在未来几年,国内理财产品市场仍将继续高速增长

在继连续四年多的快速增长以后,2011年境内理财市场仍将延续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这主要是基于四方面的因素:一是受宏观紧缩政策影响。二是在中国股市一、二级市场巨大价差的刺激下,赚取差价的打新股产品将可能再度升温。三是外汇普通型理财产品仍能吸引持有外币的客户。四是通过货币、票据和银行间债券市场或利用货币互换、利率互换赚取无风险超额收益的理财产品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外币产品市场占比将上升

外币理财产品的走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各家商业银行外汇头寸紧张,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外币理财产品争夺外币存款,且作用明显。二是受到银信合作业务叫停的影响,商业银行多发外币产品来填补人民币理财产品减少留下的空当。尽管银信合作业务重启了,但新颁布的通知限定较多,在银信合作理财产品没有实质性增长空间的情况下,人民币理财产品将难以重现2010年上半年的繁荣景象。

(三)稳健收益型理财产品将是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热点

尽管目前从数量上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居多,但由于浮动收益型产品中包含了大量投资于信贷与票据资产、债券与货币市场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实质上风险很低,因此,可以与保证收益型产品、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合称为稳健型产品。由于目前资本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发生了较大的波动,运行的不确定性增加,因此,2011年稳健型产品将继续成为市场的热点,市场占比将有所扩大。

(四)短期理财产品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2010年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期限为319天,比2009年缩短69天,降低幅度为17.78%。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化是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发展的必然。首先,根据以往业绩看,长期理财产品收益的不佳造成了其在2010年发行比例下降。其次,通货膨胀的上升也会使投资者更青睐于流动性较好的短期产品,银行也必须考虑投资者这种需求。再次,就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理财产品的收益结构而言,产品期限越长,挂钩标的波动越大,越可能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造成不利影响,而短期产品由于挂钩标的波动相对较小,产品获得较高收益的可能性更大。

普益财富认为,产品短期化的趋势将延续。从客户需求来看,CPI高企的情况下,短期化资产配置将成为主流,从到期情况看,短期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收益高于长期产品,在这样的背景下,产品短期化将成为必然,投资期限缩短、置入其他终止条款、采用开放式结构都是短期化的方式。

(五)结构型理财产品品种将更加丰富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指固定收益证券的特征与衍生交易特征融为一体的理财产品,是介于股票、基金和定期存款之间的投资工具。结构性理财产品可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得投资需求。由于结构性理财产品挂钩产品的范围十分广泛,结构型理财产品也具有广阔的创新空间。2010年以来,该类产品的品种不断增加,除挂钩股票、指数、利率、汇率、价格、基金等常规型产品外,还出现将出现其他若干新型的产品。2011年,随着金融创新的继续深入,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品种将更加丰富。

(六)银行信息将越来透明,披露程度将越来越深

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这么多年,而在2010年最受关注的竟然是零、负收益产品和一些投资者状告银行的新闻。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存在弊病。产品信息要么不全面,要么就是错误连连,加之一些客户经理对于产品的理解不到位,最终是纠纷频出。

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问题,一直都银行和监管层的难题。投资者投诉不断,主要集中在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模糊,存在误导倾向。对此,管理层的态度很明确,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应该比照基金信息披露的标准。

中国银监会向各商业银行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报告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信息披露提出了最重要的六个字:全面、完整、充分。

信息披露方面出现的问题,对于银行来讲,属于低级失误,而且会影响到银行理财产品品牌的建设。所以国内商业银行对于理财产品信息披露问题的解决,只是需要时间。相信2011年,这方面的进步会很明显。

(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日趋复杂,产品开发将更具创新意识 银行理财产品在类型上,不同于基金和股票,由于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完全确定产品类型结构。这也就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留下了更多的空间。从2010年发行的理财产品来看,挂钩标的更丰富,出了常见的产品挂钩对象有股票、汇率、利率、期货等的理财产品外,还有一些银行发行了艺术品、红酒等概念的投资品。统计发现,去年出现了大量的组合投资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发展迅速,并且去年商业银行还引入了保本、部分保本等理财产品的概念,借以吸引一些对于风险持规避态度的投资者,购买这样的投资产品,付出的仅仅是机会成本,却可以保证本金的安全,甚至还可有得到高收益的机会。。

这些种类的理财产品产品投资模式比较复杂,它把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这些元素,集中在一款产品中体现。这种类型的产品,不仅可以平衡高风险投资标的的风险性,也使收益整体高于单一的债券类产品。

未来一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会更加配合投资者多样化的需求,设计出更多具有创新性的产品,逐渐打破银行理财产品只是高息储单的形象。

(八)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将更加重视高端市场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一直都在努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基于二八黄金法则,80%的利润来自于20%的用户。未来银行业务发展的竞争,很有可能将针对高端客户而进行。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很多具备创新性、收益良好、风险适中的理财产品,标明仅对高端客户销售,投资的起点金额一半都在数百万元以上。而在收益率上,一些理财产品也区分了高端客户和个人普通客户,表现在预期收益率上的就是高端客户的产品预期收益率一般高于普通客户。

银行合作类产品被叫停后,大多数银行剩余的信贷类产品,被通知仅对高端客户发行。一般的个人普通客户甚至都看不到此类产品的发行信息。有招行的私人银行客户经理曾说道,“该行对于高端用户非常重视,信贷类产品数量少,收益高,被允许在高端客户购买之后,有剩余配额才会向普通客户销售。”

银行理财产品起点为最低是5万元,对于一些普通投资者来讲,已经不低了。银行希望借助理财产品市场来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的关注,也是无可厚非。

这也预示着,在2011年银行将更加重视高端理财产品的开发和发行。

参考文献:

[1]徐淑红.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面临的风险与监管对策[J].上海证券报,2010,(11). [2]李学宾.银行理财主打稳健牌[N].中国经营报,2011,(1).

[3]《2010年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年度研究报告》,北京银联信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发布.

[4]《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月度分析报告》第一、四、九、十一期. [5] 李雅琪.2011年银行理财将呈现四大新趋势[N],投资者报,2010-12-27.

[6]孟艳菊.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0,(12). [7]朱静芬.2011年银行理财热点展望[J].检察风云,2011,(3). [8]薛亮.透视银行理财合规经营中不合规问题[N].金融时报,2011.

English

WU Lin

(Economics School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40112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isposable wealth of our country's residents is growing constantly and the affluent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rapidly, so the demands for pers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growing stronger. As commercial banks have been involved in personal financial services since 1996, they develop very rapidly, and the achiev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management development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Since commercial banks began to issue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ducts in 2004, its financial management services has been adored by investors and the scale of products has been improved fast as well. Pers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ducts' market of commercial banks, as a newly born market, its development speed is very fast. This paper will present the situ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ducts, and analysis problems which commercial banks'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ducts meet during their developing progress and their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status;Financial products;tren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