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移动模架施工安全作业技术

来源:一二三四网
移动模架施工安全作业技术

1 一般要求

1.1 设备限制风速:设备推进时风速≤12m/s(六级风力),混凝土浇筑时风速≤22m/s(九级风力),需要采取安全措施风速≤30m/s(十一级风力)。

1。2 人员上下设置通道,要专门的人行爬梯,爬梯踏步两边设置1。1m高栏杆并围设钢板网,栏杆涂红白油漆。

1.3 翼模的边缘设人行通道,沿通道的外边缘设防护栏杆并围设安全防护网,栏杆高度不小于1.2m。

1.4 移动模架纵向沿横梁中心线设一条人行通道;横向沿横梁设三条通道,通道两边设栏杆。

1.5 夜间施工,要有足够的照明设施.

1。6 主梁沿外侧设栏杆并设安全防护网,在牛腿和鼻梁的位置设上下牛腿和鼻梁的通道,要求通道外围设圆形防护栏杆。

1。7 模架移动、混凝土浇注及支撑托架安装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未进行检查、无记录和责任人签字的,不得进行作业。

1.8 人员站在托架上操作时必须先将安全带(长度不够时增设安全绳)系扣于主梁上,同时安全带必须高挂低用和系拉紧密,不得随意解开(或松开)系带。

1。9 在移动模架托架安(拆)、底模横梁联(拆)承重销作业等高空临边处作业人员必须系扣安全带、穿好救生衣;模架横移、前移过程中除模架操作相关人员,禁止其他人员逗留站立模架上.

1.10 移动模架横移分模后,及时对墩位处底模缺口设置人行通道和牢固的防护栏杆,通道用5公分厚的脚手板组成走道板。

1.11 箱梁施工下方的安全警示牌应随移动模架向前移动(绑扎箱梁钢筋之前必须移到位),托架及模架施工中,其下方禁止人员通行。

1.12 施工材料等不得堆放在移动模架两侧翼缘板通道上,模架前端平台施工材料不得堆放过多,保持通道畅通;箱梁上的施工人孔在砼终凝后设置安全防护栏杆。

1。13 在高空临边2米范围内不得堆放零散的施工材料,临边处易坠物(钢筋头、砼残渣等)要及时清理,防止高空掉物伤人;作业过程中,严禁高空抛物,防止伤及行人、车辆或船舶等.

1.14 箱梁顶前端高空临边处设临时防护拦杆。箱梁顶端头与模架翼缘板应设斜坡通道,防止箱梁预留钢筋伤人。

1.15 模架每施工10跨时,应对模架系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1.16 模架分模或前移中箱梁前端隔墙入孔位置,人员不得出入隔墙,严防发生意外。

2 模架前移

2。1 模架前移准备及检查

2。1。1 模架前移前,要先清理移动模架两侧(端头)人行道的工具及杂物,防止坠物伤人;

2。1.2 非模架操作人员禁止站立或逗留在移动模架上;

2.1。3 拆除施工接缝处锚固模板的精轧螺纹钢筋和横梁间的连接精轧螺纹钢时,将精轧螺纹钢提出并放到安全位置,避免精轧螺纹钢筋损伤,尤其注意防止电弧焊损伤;

2。1.4 按照移动模架专业厂家公司提供的检查表对移动模架系统的液压油路、电线、结构安全及保护措施等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液压系统完好,液压泵站处于通电状态。

①检查液压系统。移动模架横移前,必须对所有的液压系统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有:液压油是否足够、油路是否准确通畅、有无漏油、控制阀是否正常;线路是否连通、是否漏电、开关是否完好。

②检查托架。检查两个托架之间的精扎螺纹钢是否有松动、托架与小车的滑移面的平面度,清除滑移面上的杂物及焊渣,并涂抹黄油;检查四氟滑板是否完好,如有损伤应立即更换。

③电路检查。模架移动之前检查油泵机电路是否连接正确、油泵机能否启动、配电箱是否完好、电线有无损坏之处、有无漏电现象以及电线、电缆长度是否足够,有无拉扯之处.

2。2 卸载脱模 2。2.1 卸载脱模

①脱模前,先检查前鼻梁横梁之间连接的精轧螺纹钢和横梁下的螺旋支撑顶是否拆除。 ②卸载支撑在门型吊架下的两个主千斤顶时,要注意先激活两个主千斤顶,确保两侧顶升千斤顶同步顶升,直到安全锁环能松开为止,然后将安全锁环松开30mm,降低千斤顶至

安全锁环。

③在降低门型吊架下和后托架上的千斤顶时,当降至主梁轨道接近滑板时连接推进油缸,主梁落到推进小车上后,必须锁定后托架上主千斤顶的控制阀,防止误操作造成移动模架侧翻。

④门型吊架下的千斤顶降至还有50mm时要停止降落,便于转换受力体系。拆除门型吊架与主梁连接的精轧螺纹钢时,安全锁环每次松开不要超过30mm,防止发生的油缸故障。 2。2。2 安装后推进吊架

①安装后推进吊架时严禁将推进绞车直接对准推进钢轨,以免碰伤绞车,在推进绞车与推进钢管连接后,要及时插进安全螺栓。

② 配齐对讲机,四个托架及后推进吊架推进绞车上各一个,指挥人员一部,确保信息畅通.

③ 由专人对横向推进油缸控制柜进行操作,严禁不熟练的人员上岗操作,以避免误操作引发事故。 2.3 模架横移

2。3。1 模架横移前,清理干净模架翼缘模板边缘、横梁、主梁上易坠易落物。 2。3。2 横移模架时,除模架组及监督人员外其他人一律不得在模架上逗留。 2.3。3 横移模架时如发生异常抖动及声响,应立即停止横移,待找到原因并解决后,方可继续横移。

2.3。4 托架横移轨道上要随时涂抹润滑油,防止行走小车与托架轨道摩擦力过大. 2。3.5 横移模架时,先横移10~20cm,确定未发生拉扯、绷挂、抖动等现象后,方可继续横移,横移千斤顶的行程不得超过50cm。

2.3。6 待前后两个托架上的横移小车及后推进吊架上的推进绞车都换完行程后,再同时横移到位。

2。3.7 混凝土修补

① 模架横移约2米,停止横移,进行混凝土修补;严禁在横移或纵移过程中进行修补作业。

②修补作业前,要先检查修补架有无变形、焊缝开裂等现象,确定无上述现象后方可进

行作业。

③ 在修补过程中,混凝土打磨人员应佩戴护目镜和口罩。

④ 在底板墩身开口处应用5cm厚脚手板铺设通道,一侧贴紧腹板,另一侧焊设栏杆,确保作业人员行走安全。

2.3。8 横移到位后要对前后两个托架上的横移小车及推进绞车进行微调,确保前后托架横移小车与推进绞车在同一直线上.

2。3.9 模架横移到位后关闭所有横移千斤顶的控制阀,防止在纵移中误操作. 2。4 模架纵移

2。4。1 模架纵移准备及检查

① 纵移前,要先检查托架上的油路是否处于纵移状态.

②检查后推进吊架上的推进绞车是否正常工作,安全螺栓是否安装。

②检查推动架与推动板有无弯曲、变形、焊缝开裂等现象,推动架与推动板之间的连接销是否完好,有无变形。

④检查推动架与推动板间,有无焊渣、杂物等,如有障碍及时清理。 ⑤ 行走小车上的四氟滑板是否完好,润滑油是否准备充足。 2。4.2 模架纵移

① 纵移行程要控制在50~100cm范围内,不得超过100cm,防止千斤顶伸出油缸过长而损坏,从而发生事故。

② 遇暴雨或6级以上的大风等恶劣天气时禁止模架横移和纵移。如在横移或纵移过程中遇到上述恶劣天气应使模架还原至横移前的状态,待天气好转后在继续横移或纵移。 ③ 纵移过程中如模架发生大的摇晃、颤动应停止操作,经检查无问题后,方可继续前移.

④ 上下游模架纵移速度尽可能一致,拉开距离不得超过5米,防止距离过大造成托架受力不平衡而发生意外.

⑤ 主梁轨道上应均匀涂抹润滑油,不得少涂、漏涂,防止纵移过程中滑板滑出。如有滑板出位,应立即停止模架前移,经检查、分析后,在模架处于稳定安全状态下采取纠正措施。

⑥ 模架脱离推进绞车时,一定要调整后推进吊架的高度,解除推进绞车对推进钢管的约束,才能继续前移,并打保险。

⑦ 当推进钢管将要脱离推进绞车时,利用后推进吊架上四个垂直油缸调节后推进吊架的高度,直至推进绞车不再约束推进钢管。防止在推进钢管脱离绞车瞬间,后鼻梁突然失去约束而上翘引起整个模架的晃动,引发事故.

⑧ 模架前移,在推进钢管脱离推进绞车后第一次换行程时,取下连接纵向推进油缸与推进板的连接销前,必须先给主梁打好保险,防止整个模架下滑。 ⑨ 停止纵移后,必须关闭纵向千斤顶控制阀,以免误操作。 2.5 模架合拢

2.5。1 模架合拢之前检查横移轨道有无杂物;行走小车与托架轨道间的四氟滑板滑板,是否完好;油路是否处于横移状态。

2。5.2 模架合拢前,必须确定竖向千斤顶、纵移千斤顶已锁定. 2.5。3 在托架轨道上涂抹润滑油.

2。5。4 移动时,要先取出前、后托架连接横向油缸与横向推进连接板的销栓,启动横向油缸控制柜,使横向油缸活塞杆回缩到油缸内。

2.5.5 用销栓将活塞杆自由端连接在横向推进连接钢板上。开动油泵机油缸进油,活塞杆伸长,推动横移小车向墩身靠拢.

2。5.6 横移过程中,为了保证两片横梁间能正确对接,应先穿定位销,所有定位销都穿完毕后,再穿设横梁间的连接精轧螺纹钢.

2。5。7 如横梁的连接板有缝隙,可将千斤顶布置在底座下,顶起主梁外侧以消除缝隙。操作时必须前后同时进行.

2.5。8 安装前鼻梁支撑横梁时,两片横梁必须用精轧螺纹钢连接,并通过机械螺旋顶撑到前墩顶上。

2。6 门型吊架转运安装

2.6.1 门型吊架转运之前对卷扬机、钢丝绳及手拉葫芦进行认真检查。 2.6.2 将门型吊架放到转运小车上后即对其加斜撑,防止吊架倾覆。 2.6。3 千斤顶顶升门型吊架时,每升高3~5cm就拧紧安全锁环一次。

2。6。4 千斤顶伸长不得超过40cm。

2。6.5 确保门型吊架安装在支撑钢板上,支撑钢板400x400x30mm 用高强灰浆固定在桥面上,并调整标高以消除横坡,保证其处于绝对水平位置。

2。6.6 门型吊架安装时要用水平尺进行测量,保证门型吊架水平 2。6。7 门型吊架调整到位后安全锁环必须拧紧,油压释放。

2.6。8 确保穿设的精轧螺纹钢竖直,不得弯曲,且20根精轧螺纹钢受力基本均匀.穿设完毕后用模板围护精轧螺纹钢,避免损伤。

2。7 模板标高调整

2.7。1 主千斤顶最高顶升高度不得超过40cm,以防千斤顶损坏引发事故。如果模架需顶升40cm以上才能调到设计标高,可以在主千斤顶上平面居中垫钢板,直至调到设计高度.

2.7。2 底板标高调整到位后,及时拧紧主梁下的竖向千斤顶的安全锁环.

2。7。3 在调整翼缘板标高时,应先将安全带系在翼缘模板的撑杆上,然后再进行调整

2。8 施工缝处拉拢底板和翼缘模板的精轧螺纹钢的安装

2.8。1 检查精轧螺纹钢是否完好,如有损伤必须更换。

2.8.2 对穿心千斤顶、油泵机、油管等液压系统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及时修理,不得拖延。

2.8。3 检查钢凳、工25工字钢和钢板等是否完好,有无变形,如有问题立即更换.

2。8.4 精轧螺纹钢张拉时不得超过或低于设计张拉值。

3 托架前移

托架前移工序:中挂架安装→前托架解除→前托架前移→前托架安装→后托架解除→后托架前移→后托架安装→中挂架拆除。

3.1 中挂架安装

3。1.1 安装前检查

① 检查主梁联结构件筋板焊缝是否存在裂纹,联结面是否变形异常,限位卡是否变形;挂架筋板焊缝是否存在开裂、限位槽是否变形;张拉用钢板凳是否变形异常,焊缝是否开裂;

② 张拉千斤顶、液压系统是否完好;

③ 高强螺栓与垫圈数量、规格是否满足施工要求,禁止型号、规格及等级不同的高强螺栓混用;

④ 检查精轧螺纹钢是否变形或损伤异常需要更换;

⑤ 连接器规格是否相符,质量是否合格,禁止使用质量未经检验合格的产品;

⑥ 螺帽与锚梁接触处必须保证平顺,对焊渣、焊鼻处必须磨平;

⑦ 支垫挂架用的钢板型号是否齐全,橡胶支座是否损坏。

⑧ 提升用鼻绳、葫芦是否完好、规格是否满足施工要求(鼻绳直径大于7。2mm,葫芦承重吨位大于1吨),检查葫芦是否滑链、断链;

3.1.2 中挂架安装

① 中挂架提升操作中注意观察组合梁的稳定情况,挂架上升是否与其他构件相抵触;

② 操作中,禁止身体部位置于挂架下方;根据各支撑点与受力点的间距不同,分别垫设厚度不同的钢板,并准备2mm、4mm、6mm、10mm、15mm等厚度不同的调节钢板。

③ 高强螺栓上不得进行任何焊接、切割等作业,螺栓施工前检查螺栓是否完好(包括外观、直径、螺栓长度等),如果不满足要求必须更换;

④ 安装螺栓时应用光头撬棍及冲钉对正上下(或前后)连接板的螺孔,使螺栓能自由进入螺栓孔,不得敲打强行进入,螺栓孔不得随意扩大;

⑤按照10%数量用扭距扳手任意抽查螺栓拧紧情况,扭距扳手施拧时有响声表示该处螺

栓已经拧紧;如果检查时没有拧紧的螺栓数量出现1处,必须加倍抽检频率检查,如果检查不满足要求则全部重新拧紧直至检查合格为止;

⑥ 张拉前,螺帽必须拧紧。禁止敲打高强钢筋或螺帽,防止损伤;

⑦ 张拉中,人员注意避开钢板凳的侧面和精轧螺纹钢的对面,并注意观察钢板凳是否变形以及焊缝开裂;

⑧ 注意观察精轧螺纹钢是否受力异常(如局部变形,异常声音)。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张拉并检查,直至查出原因后方可继续张拉;

⑨ 张拉完毕后必须卸压后方可解除高压油管,同时注意包裹油管口,防止油污染; 3。2 托架解除

3。2。1 操作人员在托架平台上操作,主顶卸载时所有人员不得站在托架上,同时注意观察中挂架受力情况(筋板是否开裂、高强螺栓有无剪裂现象、精轧螺纹钢受力是否正常,连接器有无异常、四个支点处的钢垫板受力是否正常,有无垫空现象)

3。2。2 操作人员必须由安全通道上下,作业过程中其安全带必须系挂在箱梁或墩顶的可靠之处;

3.2。3 零散物件必须使用工具箱收集后统一吊放;

3。2.4 托架解除时,人员禁止站在高强钢筋的对面,防止螺帽或钢板凳崩裂伤人;

3。2.5 两侧托架间设人行通道,必须安装安全栏杆,并保证焊接可靠;

3。2.6 在托架下方标识危险区域,禁止施工人员进入。

3.3 托架前移及安装

3。3。1 托架前移运动状态下,人员严禁站立在托架上;

3.3.2 人员上托架操作必须仔细观察两侧的吊架滑轮是否完全处于滑轨上、托架是否完

全停止前移并稳定下来、安全带是否系挂到主梁上的可靠之处、托架前后侧的葫芦紧固是否异常。

3.3。3 托架前移时,要注意缓慢进行,对牵引设备实施点动,对滑轮进行全过程观察;

3。3.4 托架在前移中若有较大摆动,必须暂停并查明原因,待其稳定后再继续前移;

3。3.5 前移中,牵引钢丝绳不得有缠绕现象,否则必须予以理清;

3。3。6 前移中注意观察托架的部位与主梁、墩身是否存在冲突

3.3。7 前移操作必须确保过程中的信息通畅,加强观察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协作。

3.3.8 安装托架时,要先检查精轧螺纹钢是否变形或损伤,如出现异常要进行更换;

3.3。9 精轧螺纹穿过的孔位要打磨光滑以防止起吊时过孔困难,甚至受阻;

3。3。10 螺帽与锚梁、上锚梁与千斤顶接触处必须保证平顺,对存有焊渣、焊鼻处必须磨平;

3.3。11 张拉完毕后必须卸压后方可解除高压油管,同时注意包裹油管口,防止油污染;

4 砼施工

4。1 浇筑前准备及检查

4。1.1 检查所有液压件、千斤顶、油管、控制阀等有无泄漏现象;检查四个托架千斤顶安全锁环是否处于自锁状态;千斤顶顶伸高度是否超过40cm;其顶伸面上的钢垫板中心与千斤顶中心是否严格居中;所有液压系统是否断电。

4.1。2 检查横梁间的连接销、连接栓是否上紧,有无松动,有无遗漏.横梁间的对拉丝杆是否连接紧密,有无松动。

4.1。3 检查托架施工平台上的爬梯、通道、栏杆是否安全,有无焊缝开裂、栏杆晃动等现象,安全网是否安装。

4.1.4 检查预留后吊点空洞位置是否正确,后门架吊杆有无松动.

4。1。5 确认横梁与主梁间拉压撑杆已紧固,外模顶伸螺杆已受力。

4。1。6 确认所有精轧螺纹钢完好(托架对拉精轧螺纹钢筋、施工缝处提底板、翼缘模板的精轧螺纹钢筋)。

4。1。7 确认模板分配梁间的连接板及连接螺栓已安装并紧固好。

4。1。8 检查电路、电线、开关、控制柜有无损坏、漏电等现象。

4.1。9 确认内模支架系统支撑牢固,尤其是墩顶加厚段部分。

4.2 浇筑中的检查及要求

4.2.1 砼浇筑由墩顶隔墙位置左右对称分层进行,分层厚度30cm~50cm;

4。2。2 待浇注层厚达到1m左右后,由前端(悬臂端)向后对称分层依次浇筑;

4。2.3 严格控制左右侧的砼的浇筑段差在1。5米以内(底板、腹板及顶板砼浇筑完成后的施工长度差),防止模架左右侧主梁及下横梁受力不均。

4。2。4 注意对主梁、门形吊架和托架的观察,关键结构处有无异常变形、焊缝开裂现象,遇异常现象时,及时组织人员撤离模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