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思考

来源:一二三四网
学科园地 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 2O14—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思考 阮惠玉 (南靖县“非遗”保护传承展演中心,福建漳州363600)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口传心授的活态文化,具备无形性和传承性。在保护与传承中,只有提高全民的保护 认识,加强研究,并建立灵活多样、科学有效的传承机制,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发展、推陈出新。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思考 中图分类号:G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30—0244—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它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征,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 为一种口传心授的活态文化,具备无形性和传承性。保护非物质 产保护工作的关键是传承和发展,而传承和发展的前提,是要加 文化遗产,对于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促进经济、社会、文 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在研究中保护,在保护中传承。 化的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起到积极的促 (一)深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 进作用。近年来,国家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显 系列政策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在研究方面却 著成效。但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 相对薄弱和滞后,使保护缺少科学和理性的观照,给保护工作带 化遗产也受到巨大冲击,主要体现在认识偏差,存在重利用轻保 来了不足和失误。各级政府要加大研究方面的投入,成立研究机 护以及传承不力、对传承人的扶持不够等现象,导致一些非物质 构,整合大专院校、科研机构、非遗保护单位、社会民问团体的专 文化遗产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逝。因此,要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 家学者资源,为他们搭建一个平台, 的传承和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灵活、高效的保护工作机制,推进 以便他们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研究,为非物质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落到实处。 化遗产有序传承和科学保护提供有力的决策参考和专业指导。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 同时要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工作,挖掘其深厚 前提 的文化底蕴,组织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鉴别、 我国“非物质遗产”概念的出现,到现在不过30多年时间, 分类,以利于对一些重要的保护项目进行深人研究,延伸和深化 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和韩国就提出了“无形文化财”的保 保护工作。 护。2004年8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才批准我 (二)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一是确定传承项日。 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正式成为联合国教 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力度,组织专家对非物质文化遗 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缔约国。应该说,我国的 产进行评估、判断、筛选,把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地方特色,具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起步较晚,但可喜的是,2005年3月26 世代相承特点,具有独特的知识、出色的技能和高超的技艺,保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_T 护和传承它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的,确定为非物质文 作的意见》,并出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 化遗产重点传承项目,并根据其类别、特点、濒危程度,申报不同 暂行办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 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此推动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虽然如此,在现实保护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重申报、 保护。二是确定传承人。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的承 轻保护。一些地方热衷于申报,把申报进入名录看成终极目标, 载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方式就是保护其传承人。各级 不是关心申报项目的研究。而是看重申报成功带来的名声以及 政府要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利益, 利益,把文化保护行为变成商业经济活动。二是重开发,轻传承。 保证他们的合理收入和应享有的荣誉。特别是对老艺人和年轻 被列入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自然会被地方政府视为生利 的传承人,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必要的资助和支持,使他们 发财的资源,而进行过度的开发,一些传统的手工艺、表演等也 从中得到实惠,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要把后备人才的培养作为 成了当地政府揽财的手段。对此,我们一是要从国家文化安全的 一件大事来抓,加强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人才的培养,解 高度来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 决传承人青黄不接问题。 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要充分认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还有很长一段路耍走, 识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充分认识 只有提高全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推进非物质文化 到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繁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先 遗产的研究,并建立灵活多样、科学有效的机制,才能促进非物 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发展、推陈出 二是要明确保护的目的。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要理清保护与 新。 利用的关系,不片面追求经济价值,不在没有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的情况下盲目开发,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保护的目的,才不会造 参考文献: 成开发一个破坏一个的恶果。 [1】杨晓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贵州非物质文 二、深入研究,加大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 化遗产网,2012—4—28. 关键 2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