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 BaUia 求知导刊 Joumal of Seeking Knowledge Guide 2018年6月 Jun.201 8 文章编号:2095—624X(2018)16一O160—01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实践属性研究 朱 燕 (南京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文学批判与现实世界发展的过程相融合的特别实践中,批评家的一切人生阅历,均应该配合当前历史的进程和实际 语言环境的需要,重新规划批判的价值和实际目标,从而体现出不同发展时期中批判性文学在实际生活中所含有的历史价值性。 因此可以说,中国现代文学批判的本质肯定是具有实际践行属性的。 关键词:现代文学批评;实践属一I#-;社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120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5-10 作者简介:朱 燕(198 ),女,江苏南通入,助教,本科,教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现代文学批评主体的 实际践行属性 一的本质不仅让实际存在的人类获得了改 变。而且让主体本身得到了实际活动意 义的提升。 在。文学批判要真实地实现自己所需要 的人身价值,无时无刻保证批判的活力 性与现实性。活力性关系到人的现实。 、马克思提出:“人类的存在本该 是他实际生活进程中”“社会生活的全 部本质建立在以实践为基础上的”。换 二、现代文学批评实践属 性的社会价值性 我国现代文学批判的根本属性是 在作者的作品精神层面中,不可以为了 批判而批判又或是为了理解而批判。而 是要正视人类的实际生活,考虑人内心 句话说,就是人的实际属性是实际践行 性的。实际践行就是人的全部社会关系 的概括,只有在与世界本源建立起实际 关系的进程中,人才可以切实地生活在 层面的复杂内在,持续探究和建造人类 的精神层面。现实性是文学批判要紧随 历史进程的变化而调节本身,必须怀揣 程中,面对实际存在的人生,在实际的 社会生活中进行精神挖掘与自身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批判实际践行的本 质是历史与现代的共同抉择,其在中国 实质性,中国现代文学批判实际践行 属性的根本特性是其独特的社会价值 程,尤其是在那段跌宕起伏、混乱不堪 的社会背景下,我国现代文学批判实际 践行的必要性包含着历史性、目标性、 性。放眼我国历史实践的现代性变化过 着实际践行的目的融人到历史发展的进 现实的世界当中,任何地点、时间都在 与世界构成某种关系。这类关系的构建 是人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而来的。 每个人每日进行的工作学习、思想品德、 艺术创作这些现实活动均是实际践行活 动的构成部分,每个人都在这多种多样 的实际践行活动中生活和成长,人的存 利益性、创造性、利用性、当代性等诸 多与实际践行本质相关的特点。 因为作者地位和主观活动的实际 当代性追求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历 史作用,可以认为,中国当代社会改革 和发展的大部分可以在现代文学批判之 中所体现出来。中国现代文学批判所取 转变,现代文学批判必定在某种意义上 在实质就是生存在实践的进程中。人利 用自己的实践创造出适合自己生存需要 的成果,在创造过程中也间接地改变了 是根据作者地位和主观行为的发生实际 义上出现由“知”到“行”的实际转变。 转变。现代文学批判同样也会在某种意 得的文学成就的历史地位都来源于其所 含有的实践性精神,其一直面对社会存 在。为了满足改革历史进程的积极要 求,积极融人到社会的构造中,逐渐变 自然界。伴随实际践行活动的扩大与深 挖,除了人本身的连续改变,自然界也 随之发生着变化。 三、实际性与现代文学批 判的永久魅力 当代社会当中,在批判文学朝着商 业化与理论化目标开发的同时,针对人 为推进当代社会成长的关键力量。如 今,社会正处于历史转变的重要时期,文 马克思实践观的原则性方向是迈向 实际生活的人和人的实际生活,对于实 际生活含有切实深刻的实际意义。在当 前的意义下,按照实践方法论的探究思 学批评能够怎样开启实践属性,全面并 程中去,已经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阿 英.现代十六家小品[M].上 海:光明书局,1935. [2]巴 金.巴金论创作[H].上海:上 海文艺出版社,1983. 类的内心精神、人类的实际生活与本真 且深刻地融人到历史转变的伟大实践进 的世界慢慢地偏向于批判文体,从而削 弱了对人类本性的理解与对实际社会的 路,人类的实际践行是实际存在与实践 活动的统一的基础,客观存在是人类生 存和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根据和源 人类内心精神的关心,打消了人们对文 学解释的冲动和获取价值的热情。在面 人心理的深切关怀。所以,文学批判的 头,人类依靠实际条件、规律、需要而 对自身心灵遭遇到创伤时,特别需要对 存在并且生活的活动。就这样,就人类 参与的实际活动的具体进程当中,换句 话说,实际活动的过程当中,实际活动 160 评价的实际践行性的自身构架变为现代 文学批判规划出全新道路的重要节点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