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范围:第4、6单元
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序 得分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狼藉(jiè) 殷勤 长途跋涉(shè) 坦荡如低 ..B.濒临(bīn) 蹒珊 旁逸斜出(yì) 力争上游 ..C.阻塞(sè) 马褂 触目伤怀(chù) 聚室而谋 ..D.主宰(zhǎi) 迂回 潜滋暗长(qián) 张目结舌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
B.女子的父亲患癌,她的丈夫又遭遇了车祸,这个家庭真是祸不单行。 ....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苦心孤诣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考试接连失利,又与好友闹了别扭,我心里极度难受,情郁于中,便选择了独自出门....走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这次研讨会,大家对如何提高复习效率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B.通过开展“拆墙透绿”活动,使九江市城市品位有了很大的提升。 C.漫长的人生中,谁也不可能不一帆风顺,谁也难免要经历挫折。
D.他表示要以“感动中国”人物为榜样,从他们身上汲取正能量,将感动变成行动。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荻花、芦花陪伴着雁的家族,享受它们的太平生活,成就了鄱阳湖冬日的风景。 ②雁群在我的想象中好似一个家族,他们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湖中安家。 ③秋雁南行的“人”字队形是我和儿时伙伴在滩头渔船边效仿的童音谣歌。 ④每年在这里“做窝”,无忧无虑地度过寒冷的冬季。 ⑤鄱阳湖四季皆美,最让我心仪的是鄱阳湖的冬景。 A.⑤③②④① B.⑤①②④③ C.③②④①⑤ D.⑤③①②④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2分) A.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
B.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 C.一眨眼的工夫麦子就由青变黄了,收割的日子到了。
D.天边几颗调皮的星星,时隐时现,似乎在不知疲倦地和月亮捉着迷藏。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面古词,完成第6-7题。(4分)
清平乐
晏 殊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 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
6.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的上片是写酒醉以后的浓睡,起首二句在写景中点明时间,渲染环境。 B.“初”“易”二字,让人觉得词人的酒量不大。
C.下片是写次日薄暮酒醒时的感觉。词人一睡就睡了整整一个昼夜,浓睡中无愁无忧,酒醒后状态如何呢?他直接表明心情悠闲,神态慵怠。
D.本词以精细的笔触,描写细细的秋风,衰残的紫薇、木槿,斜阳照耀下的庭院等意象,通过精致的小轩窗下目睹双燕归去,感到银屏微寒这一情景,营造了一种冷清寂寞的意境。
7.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首词的特点是风格闲雅,气象华贵,二者本有些矛盾,但词人却把它们统一起来,形成表现自己个性的特殊风格。
B.“细细”“叶叶”两组叠词,用“细细”形容金风,就没有秋风惯有的那种萧飒之感,而显得平静、悠闲。
C.“双燕欲归”,为下句“银屏昨夜微寒”起了一个铺垫和烘托作用。双双燕子即将南归,这个景象使词人想到昨夜醉后独自一个人,一种凄凉情绪,落寞情怀,不禁油然而生。
D.因节序更替、岁月流逝而引发的一丝闲愁,使这首词里,弥漫着萧瑟伤感的悲秋情绪。 (二)阅读下面文言短文,完成第8-11题。(12分)
纯孝之报
①②
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①铛:平底浅锅。②贮录:储存,收存。③遗(wèi):给予。④袁府君:袁山松。晋朝吴郡太守,孙恩攻沪渎,袁山松固守,城陷而死。⑤未展:来不及。
8.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遗作/郡主簿 B.袁府君/即日便征 C.遂/带以从军 D.军人/溃散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食____________ (2)征____________ (3)遂____________ 10.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
(1)每煮食,辄贮录焦饭,归以遗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完此文,你有什么感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2.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每空1分)
(1)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_____,威武不能屈。 (2)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3)角声满天秋色里,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④
⑤
(4)________________?心远地自偏。 (5)感时花溅泪,________________。 (6)常记溪亭日暮,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出入之迂也。
(8)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3-16题。(15分)
麦与镰的季节 屈绍龙
①时光,以镰刀的脚步,一步一步走近。阳光的移动,河水的流逝,月亮的圆缺,燕去雁归,土地在河水中移动,这就是时间的脚步。在收割着地面的一切,不知不觉间,夏季来了。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②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麦地里就多了一层淡雅的粉白。粉白不起眼,只是很温情,像乡村的少女,匆匆赶路,总是散着一绺头发,低着眉,红着脸,青春的气息,舒畅而又细腻。
③麦子是土地的女儿,也是养育乡村的母亲。就像乡村的女孩儿有一天也会感到受孕的幸福,以生命创造生命,在痛苦的幸福中祈福。
④初夏,楝子花开,是麦子逐渐成熟的标志。羽状的复叶是苦的,粗糙的树皮是苦的,椭圆的果实是苦的,深埋的根须也是苦的,苦心的苦楝树,淡紫色的小花朵浓郁地开满整个灌浆时节,一种独特的苦香四处弥漫。麦子的成熟,是和石榴花开相应和的,饱满的麦粒,堆满我们的院落,火红的花朵,摇曳在我们的每一段岁月。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
⑤我曾在柔和的春夜漫步田间,微朦的月光下,小麦,在风中摇曳,显示出努力生长的模样,土地是软绵绵的,踏上去有一种舒服的感觉,新翻的泥土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气息,与小麦散发的清香味糅合在一起,有一种给人向上的力量的感觉。月光如水,静静地泻在田野作物的叶面之上,像洁白的乳汁。作物在春的时节,努力地拔节生长,似乎能听到生长的声音,一种向上的音响。
⑥麦子是温柔的女子,在召唤阳刚的镰刀。初夏时节,麦子成了待阁的少女。
⑦我手握镰刀,弯腰低头,向麦子致敬。或许是她们太矮小,不,是她们太牵挂母亲。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⑧一分神,手指被锋利的镰刀轻轻划破,殷红的血液,在光洁的镰刀上留下斑斑痕迹。不知是麦子柔弱,还是土壤疏松,镰刀时而割断麦子,时而又将麦子连根拔起,麦芒刺伤我的手指和手背,隐隐作痛。
⑨远方的养牛院子里,牛的尾巴在不停地摇摆,驱赶着身边的蚊蝇,姿态很甜美,旋律也很优雅。或许,牛儿们知道麦子成熟,收割后,被轧扁的麦秸是它们最好的食粮,麦田就是它们天然的谷场和食料厂。
⑩有些植物追求肥沃,有些植物则追求空间,而麦子,是既追求肥沃,又追求空间的农作物。当冬日万物沉睡时,麦子则在广袤的土地之上苏醒,绿色在田野间镶上了边框,她们是那么纤细,是那么弱小,是那么新绿。此刻面对金色麦田,她们过往的绿色身影,在我们的眼前不停地晃动。绿色,是最感人,最有情的。她们不像红色那样热,不像蓝色那样冷,她们柔和美好,给人安慰,使人安静,叫人思索。
11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使她们显得更加美好柔和,给人安慰,给人安○
静,让人增添无限的思索„„
13.第④段写麦子成熟季节时,还写到了楝子花开和石榴花开,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面两个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1)麦子在逐日褪去身上的绿色外衣,披上淡黄色的衣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只好蹲下,与她们近距离接触。我再一次对她们感念,我单膝跪下,进一步向她们致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你谈谈对本文最后一段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①岁月,让人的感情发生着变化,就像葡萄在时间的催化下变成美酒一样,浓郁芳香醉人。(屈绍龙《麦与镰的季节》)
②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冯骥才《日历》)
以上两段文字都感悟岁月,请根据你的理解,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7-20题。(15分)
内心,长一朵小野菊
①小野菊开了,纯正的黄色开得雅致,开得惹人心动。像极了乡下女子,十七八岁的样子,见人有些害羞,躲在帘子后面张望,却掩饰不住眉目里透出的风情。
②每年秋后,野菊一丛一丛开在坡崖上。秋收刚完,地里光秃秃的,它的开放惊艳了整个晚秋。一丛小花,簇拥着,在叶子的交相处,躲躲藏藏,最后羞答答地登场。姿态一点都不张扬,山沟里,崖坡上,最寂静的角落,才是它最怡心的别墅。
③野菊花,不像其他秋菊那样,花朵很大,被供养在室内,给一些文雅之士消遣。它,别致,不为众人观光取乐,留一份清欢寄予岁月的暗处,独自风雅。懂它的人,都去乡间寻找,决计不会躲在闹市区品评。因为,它不会被搬上花卉展,更不会被人供养于温室。它热爱自然,热爱自由自在的生活,独自清欢。
④中医上讲究野菊花入药,清热解毒。每到秋忙结束,一帮妇女,提上篮子,去沟里,去坡上,采摘野菊,回来蒸熟,晾干,卖到药铺。如今,这样的采菊妇女,在乡间还会碰上,只是已经寥寥无几了,大都是在家带孩子的“闲人”,很少见到少女的曼妙姿态。小野菊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初闻,一股浓浓的药香,在你的鼻尖蔓延。
⑤采摘野菊,怕是秋天里最浪漫的事了。一群丫丫们,一早起来,带上干粮,上坡下沟,到了黄昏才回家。有的时候,篮子太满了,就装进预备好的塑料袋子去,背在脊背后面,大人忙完也会到村口来接孩子们。那时候,不觉得累,采摘一天,自己仿佛都快变成小菊花了。发梢上,衣襟里,手臂,脚踝,无不散发着野菊花的清香。很浓,很浓„„
⑥毕竟是乡间小野花,除了中医,几乎没人注意到它。它是孤独的,或许还有些寂寞。作为药,它的作用斐然却不名贵;作为花,它开得自然却没有人欣赏。可偏偏我是看重了它。
我喜欢它那份自信,不卑不亢;不与他花争艳,不择地点开放,谦虚,和蔼;还有一点点的羞涩,懂得含蓄。
⑦她们长在山沟乡下,有一颗纯净的心。不被世俗所污染,不懂得攀附权贵,纯真,自然,保持着女子最初的清澈。没有时尚的装扮,没有高档的化妆品,素颜,在蓝天和白云下无忧无虑地成长。这样的小菊花,你不向往吗?
⑧小野菊开着,不等它败落,就已经有了归宿。被人们捧在茶杯里,或者入药中,它是珍贵的,不养神便治病。不像他花,供人赏玩,取乐,终究成了俗物。在这浑浊的世俗里,灵魂有多样性,特别是都市里那些游走的灵魂居无定所,她们是否该羡慕这样安静而清澈的灵魂在一方水土中养息?至少,我羡慕。
⑨喜欢看那些悠然开放的小野菊,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抛开世俗的唯一办法,似乎唯有修篱种菊。现实中,很多人不是在追求修篱种菊的境界吗?何不,我们也做一朵清清然然的小野菊呢?
⑩日子烦琐,内心留一角,长满小野菊。在秋风里,散发着药香。
17.文章开篇说小野菊开得惹人心动,细读全文说说惹人心动的原因有哪些?(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引用古诗文名句,仿照第⑨段画线部分写两句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本文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两种并举出例句。(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一)综合性学习(6分)
21.根据下列材料,写一段介绍“筷子”的说明性文字。 要求:(1)符合说明文的特点;(2)不超过100字。
①筷子是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地普遍使用的餐具。
②筷子古称“箸”,古籍《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③纣王为商代末期的国君,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中国已出现由象牙精工制造的筷子,也就是说中国有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
④筷子是由汉族发明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餐具。
⑤民间关于筷子的传说不少,一说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明丝竹筷,一说妲己为讨纣王欢心而发明用玉簪作筷,还有大禹治水时为节约时间以树枝捞取熟食而发明筷子的传说。
⑥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形条棍,多用作餐具。其材料或竹木或牙、骨、金属等,形制或方或圆各异。
⑦筷子材质五花八门,有纯竹的、彩漆的、象牙的、银质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写作(50分)
22.守望一树花开,守望亲情,守望梦想,守望成功,守望团圆,守望幸福„„守望是
一种渴求,守望更是一种期待。一路走来,我们自己有太多的守望,也承载了太多亲人与师长对我们的守望,正是有了这每一份守望,才使得成长精彩纷呈。
请以《守望__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C(A.jiè—jí,低—砥;B.珊—跚;D.zhǎi—zǎi)
2.C(“苦心孤诣”指对某事用心,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地步。褒义词,形容玩游戏不恰当)
3.D(A.语序不对,“广泛”“交换”互换位置,并去掉“的”;B.缺少主语,“通过”“使”删掉其一;C.否定不当,删掉后一个“不”)
4.A(⑤句为总起句,写“最让我心仪的是鄱阳湖的冬景”,之后分述原因。大雁南飞到鄱阳湖,才有之后的冬日风景,所以③句应排在⑤句后,从①句中“成就了鄱阳湖冬日的风景”可以看出这句为总结句,再梳理其他语句,不难得出答案)
5.B(A.反问;B.虽有“好像”一词,但并未将一物比作另一物,不构成比喻;C.夸张;D.拟人)
6.C(不是直接表明,而是通过所见之景表明)
7.D(没有弥漫着萧瑟伤感的悲秋情绪,而是平静、悠闲) 8.A(应是“遗/作郡主簿”) 9.(1)吃 (2)出征 (3)于是
10.(1)每次煮饭,(陈遗)就把锅巴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2)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淳厚的孝心的报答。
11.示例:焦饭有情,孝心无价。至孝的故事就像故乡的小河永远流淌在我的心中。 【译文】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次煮饭,(陈遗)就把锅巴收存起来,带回家给母亲吃。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太守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被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淳厚的孝心的报答。
12.(1)贫贱不能移 (2)东风不与周郎便 (3)塞上燕脂凝夜紫 (4)问君何能尔 (5)恨别鸟惊心 (6)沉醉不知归路 (7)惩山北之塞 (8)学诗谩有惊人句 13.写“楝子花开”衬托小麦“灌浆时节”的艰苦;写“石榴花开”衬托小麦成熟后丰收的喜悦;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旨,升华了文章情感。
14.(1)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小麦不断成长,逐渐成熟的情态。(2)收割小麦的动作描写,“蹲下”“单膝跪下”这两个带有递进关系的动词,充分表现了对小麦虔诚的“感念”与“致敬”。
15.“手指的鲜血,给她们配上热烈的色彩”,是对小麦的真挚感恩,并使小麦显得更加美好柔和。因为敬畏与感恩,更加能够感受到小麦赠予的“安慰”与“安静”,并增加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思考。
16.示例:只有奋斗的岁月和成长的生命才有醉人的芳香和永恒的价值。就像我们的青春,岁月流逝,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成长,以辛勤的耕耘去获取人生的精彩,才能将岁月的“葡萄”酿成生命的“美酒”,并永存为人生的“诗篇”或“画卷”。(围绕“珍惜岁月、辛勤耕耘、努力奋斗、创造价值”等主题谈,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17.①纯正的黄色,雅致,羞涩,花期长;②热爱自由自在的生活,独自清欢;③不张扬,不与他花争艳,不择地点开放;④不名贵,自信,不卑不亢,懂得含蓄;⑤纯净,不被世俗污染;⑥可以入药,散发药香。(答对四点即可)
18.示例:在世俗的人世间,人总会受到很多东西的诱惑、干扰,而失去了内心最本真的一面,我们如果能像小野菊一样始终保持纯净、自然、朴实,一样能绽放生命的美丽。
19.示例:看那些傲然怒放的梅花,想起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看那些苍翠挺拔的松柏,想起刘桢的“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0.①对比。不像他花,供人赏玩,取乐,终究成了俗物。②象征。日子烦琐,内心留一角,长满小野菊。③引用。喜欢看那些悠然开放的小野菊,想起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④拟人。一丛小花,簇拥着,在叶子的交相处,躲躲藏藏,最后羞答答地登场。
21.示例:筷子由汉族发明,在古代叫作“箸”,是持放在手指中夹取食物或其他东西的细长形条棍,有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3000多年,是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人民饭桌上不可缺少的餐具。它的材质有很多,有纯竹的、彩漆的、象牙的、银质的„„
22.例文
守望从容
不知从何时起,国人在告别了婉约、细腻和含蓄之后,又告别了从容„„ 于是,没有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丽,没有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清新,没有了愚公移山的大气„„从容的文化不再;没有了一生只走一条路的大游客徐霞客,没有了一生只写一部书的史学家司马迁„„从容的大师不再。
当今时代,很难看到从容了。到处都是辛苦辗转,到处都是辛苦忙碌。感慨一声“忙兮忙兮奈若何?”转过身,又投入忙碌中。今人欲望太多,学历、文凭、官位、职称、名利、声誉„„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不想丢弃。十个指头按二十只跳蚤,一双眼睛盯着满河滩的卵石,种种欲望,满箱满柜,满抱满怀,乱花迷眼,急火攻心。而为欲望所付出的努力又显得太少,均摊到每个欲望上,收获怎么会丰厚呢?别说是累累硕果了,可能连喜悦的花朵都采摘不到,因为享受喜悦的前提正是对从容的守望。
华山的险峻、庐山的清秀,需要从容地漫步;泰山的石刻、黄山的怪松,需要从容地欣赏;《新月集》中的温情需要从容地品味„„
可事实如何呢?远去了,举酒邀月的李白;远去了,蕴藉端庄的印章;远去了,优美雅致的信笺。剩下的似乎只有冷冰冰的红头文件,只有噼里啪啦的打字声,只有成千上万的都市人拥在一条路上按喇叭,只剩下辛苦、忙碌和疲惫„„心态中少了那么一点存放自己的空间,少了那么一点守望从容的时间。
在溽热难挨的七月去蒙古大草原,像一片风中的三叶草,一只咩咩叫唤的绵羊,一朵蓝天上的闲云,让清爽的风吹净都市的浊尘,对着无边旷野说点什么,或什么都不说。躺在草地上,闭上眼睛,让精神放飞远方„„
于是,境由心生。倒上一杯清茶,我们守望从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