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谈文学 文史纵横 沈从文谈文学 苏卫平 (吉首大学 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 本文分析了沈从文的文学观点。认为沈从文并没有专门谈文学的学说,但从其创作的文学作品、随笔杂记、序跋书信中可以 窥见其别具匠心的文学意识观念与文学审美趣味、倾向。可以把沈从文的文学观归结为三种:一种是独立的文学,一种是神性的文学,另一种 是想象的文学。 【关键词】 独立的文学;神性的文学;想象的文学 一、文学是独立的 然事物,自然创作心态,自然的语言,同时传达出一种自然清新的独特创 沈从文的文学观在中国特殊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背景下是别具一格 作风格。沈从文是一个喜好自然,歌颂自然,沉迷于自然的作家,除了自 的,是中华民族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他在偏离主流文艺观的轨道上,始 然的伟大神奇、丰富多变、奇趣无穷等特性,还在于沈从文所享受的那份 终坚守着只属于文学自身的前进方向。 自由和洒脱,船种不加雕饰、不受束缚的创作状态。 坚持文学的独立、自由和尊严是沈从文文学观的核心。中国近现 3、自由的创作 代的变迁,尤其是 五四 文化运动的欣然而至,使中国的面貌焕然一 沈从文主张 创作原是自己的事,在一切形式上要求自由,在作者方 新,在文学领域表现的尤为突出和壮烈。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独立的艺 面是应该缺少拘束的。 作者应当从拘束中解放出来,沈从文甚至把这 术创作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开始走向了自觉,然而文学与政治的关 种神性文学的自由当作 糟蹋自己卑视自己 ,因为 一切道德标准在我 系却一直处于热烈的讨论和模糊的定型中。直至1942年7月毛泽东 面前皆失去了拘束,一切尊敬皆完全无用,一切爱憎皆与人相反,所以从 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文学为政治服务,文学是政治的工具, 无一时满足过我的世界同我的文章。在我一切作品上,因为产生的动机 文学是政治的点缀物和附属品,才使文学有了基本的定位,但是文学却 与结果完全没有了自己,我总不让那机会给我自己作第二次阅读。 从此披上了政治的外衣。改革开放以后,打开了中国封闭已久的国门, 沈从文正是在神性召唤的自由中完成了他的创作。他说 从材料 不经意间文学与商品经济扯上了关系。 方面而言,天然限制永远存在,从形式方面而言,又有社会习惯限制。 正是在这样非常的社会条件下,沈从文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对当 然而优秀的作家,却能够于限制中运用‘巧思’,见出‘风格’和‘性格’, 时的文学命运进行了一番剖析和展望。他始终坚持着作家的纯粹品质 ……即作者的人格,作者在任何情形下,都永远具有上帝造物的大胆与 和立场,提出了自己的文学观点,主要从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两方面进 自由,却又极端小心,从不滥用那点,大胆与自由超过需要。 行阐释。 三、文学是想象的 二、文学是神性的 1、思索与想象的重要性 1、永恒的神性 沈从文的一生是思考的一生,孩童时从私塾逃学去思考大自然赋 沈从文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创作原则就是建构一座希腊JJ\ 予的神奇;从军生时思索着人生的价值;奔波流离的战乱中思考着民族 庙,里面住着神化的人性。在神性的文学里,神居高临下,神性贯穿始 的命运;在他的墓碑上也留下了“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 终、亘古不变。 美固无所不在,凡属造型,如用泛神情感去接近,即无 识人”。 不可见其精巧处和完整处,生命之最高意义,即此种‘神在生命中’的认 在文学漫谈中他时刻强调思索的重要性和关键作用。思索是可以 识。札 当然,神话传说,神灵异变形式,不仅在文学上,在其他领域也不 放飞所有的思绪,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深化创作内涵的最理想的思 缺失其根源性, 这些神话传说的影响及于一切,宗教、艺术,源于这些 维方式。在一度进行过热烈讨论的 差不多”问题中,沈从文把 差不 传说而发展,在文章上,则有了史家的称誉,三皇五帝之事业,有诸子述 多 现象批判得体无完肤,因为 差不多”是一种不思考的懒惰心态,只 人类的化进,有诗人为神痕迹作无数美丽的诗歌。 所以,把神话提 有思索中的作家才有独创性。思索也是一种 情绪的体操 ,沈从文谈 高到文学本体的位置上来强调文学中的神性特征是沈从文先生的创作 论自己的创作时说: 我文章并无何等哲学,不过是一堆习作,一种‘情 理念和理想追求的基石,而在此基石上建筑了他的神性文学大厦,即神 绪体操’罢了……一种使情感‘凝聚成为渊潭,平铺成湖泊’的体操。一 蕴寓生命中的生命最高意义形式。 种扭曲文字实验它的任性,重摔文字实验它的‘硬性’的体操。 这也 关于文学中生命的最高意义形式,沈从文宣称文学要。表现到一种 是一种“思索的体操 。 最高的德性 ,要 从皈依中见到神 。这种“神性 是沈从文湘西小说 2、感官创作 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创作者对生活的爱,对美的发现,对神的迷狂是 当然这种思索与想象并不是漫无边际、盲目的胡思乱想。在创作 文学德性的基本特征。 态度上,沈从文认为,作者还应当以 虔敬倾心来处理”,要 静”,要 凝 2、自然的题材 眸”,要“安详地注意 ,要 沉默地努力 ,从而 咯见矜持的感情 。在 沈从文的作品给每位读者印象最深刻的是湘西那块神秘土地上的 创作过程中,作者他必须牵动身体的全部器官去想象、思索,甚至你的 风俗人情和自然风光。毋庸质疑,沈从文的神性文学创作既根源于自 手,你的眼睛,你的鼻子都可以想象、思索, 一个创作者却不单是有兴 然,同时又丰富美化了自然。 味去看,他还有用鼻子去分别气味,用手抚触感觉坚弱,用辨别音响高 沈从文对自然可以说达到了盲目的崇拜,认为自然中的一切皆成文 低的种种事情可作。……创作不是描写‘眼见’的状态,是当前‘一切官 学,认为文学要在一切有生中去发现美。譬如他对徐志摩的诗就给予高 能’的感觉的回忆。 度的评价: 一切的动,一切的静,青天,白水,一声佛号,一声钟,冲突与和 这是沈从文独特而深邃的地方,他认为文学还应当有所承担,而这 谐,庄严与悲惨,作者无不以一颗青春的心,去鉴赏,感受而加以微带矜持 种承担任务的完成实现是在想象中、思索中、感官中,如涓涓细流,潜移 的注意去说明的。 甚至于把自然扩大为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只缘 默化,像魔术般地侵润每位读者的心田。 于创作源泉的应有尽有,文学还可以描写最细微,最平凡的事物,如 肮脏 3、文字的德行与效率 的愚蠢的兵,狡猾坏透了的小偷,一匹马疲惫了的姿势,一个蜂子受伤后 在思索想象的驰骋中,可以见出创作的独特性,付诸实践时,则又 的悲剧,一片鸟羽,一个破墨水瓶。 于是在创作日寸一切皆自然而然,自 (下转第8O页) 《新西部)2010.14期 一93— 文化与文化建设 3、加强学生会工作团队建设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 5、汇编文书指南与理论材料作为文化传承载体 干部队伍是学生会组织文化的核心载体。结合学生会核心理念,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 ,在文化的构建、发展、弘扬的过程中,积累 努力深化学生会干部考核机制、学生会激励机制与学生会评优制度,加 是关键。 组织文化相关文书指南与理论材料是学生会组织文化沉淀、 强学生干部行为规范与能力导向,促使学生干部素质的整体提升。应 升华、传承和推广的有效形式。学生会可以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研究、 该把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学生会管理与服务能力的基础,通 整合与汇编学生会的理念文化、工作制度、文书样本、工作流程等理论 过各种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干部的素质与能力,特别是提高干部个人与 类与实践类内容,形成可供学生会系统干部参考与使用的文书成果,减 学生会组织核心价值、文化理念的统一度,使之成为学生会组织文化建 轻工作负担与减少沟通误差。要将较为完整完善的学生会文书成果通 设的中流砥柱。 过各种渠道,包括干部干事培训l、会议文件、网站纸质等多种渠道形式, 4、建立学生会组织识别系统 在学生会系统推行与实践,促成学生会工作的规范与便捷。 建立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视觉识别系 6、加强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对内对外的沟通与交流 统(VIS)在内的学生会组织识别系统,是加强自身组织文化建设的有效 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上级主管领导、各单位部门、兄弟社团、广大 手段。理念识别系统是组织识别系统的核心与原动力,属于思想文化 同学对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的意见与建议,结合实际进行误解澄清、错 的意识层面。工作理念是由内向外扩散,经由这种内蕴动力的贯彻,最 误纠正与优势优化。增加与其他兄弟院校的交流合作,认真学习各家 后达成认知识别的目的,塑造独特的学生会形象。要结合学校、学生与 所长,严谨总结吸收,不断优化自身组织文化建设。 学生会三方的发展需求,探索提炼学生会的使命、宗旨、原则、工作宗 7、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与宣传推动机制 旨、工作原则、工作哲学、活动定位、生存与发展理念、组织原则与定位、 组织文化建设所需经费应该纳入学生会年度经费之中,特别是要 人才理念、育才理念、用人标准等意识文化。行为识别系统是理念识别 纳入各项工作、活动的实际开展之中,争取赞助与上级支持。要把宣传 系统的外化和表现,是一种动态的识别形式,通过各种行为、工作或活 学生会的组织文化作为宣传学校和学生良好形象的重要手段,拓宽宣 动将组织理念进行观测、执行、实施。要科学构建学生会组织行为主 传渠道,重点开拓网络平台与全员公关,把学生会组织文化有组织、有 体,包括组织形式、组织机构、部门划分等,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与科学 步骤地对外推广。 授权。在组织理念的指导下,对内要对干部干事选聘、考评、培训I、激 励、领导、决策、协调、沟通、执行、反馈等行为形成规范与统一,增强学 【参考文献】 生干部干事综合素质;对外要对沟通、履约、竞争、合作、管理、服务、公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 关、宣传等行为形成规范与特色,从而被公众识别认知、接受认可。视 教育的意见[R].2004—8—26. 觉识别系统是理念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在视觉上的具体化、形象化。 [2] 彭小盂,龚利明.文化视角下的高校学生自治组织文化建设 学生会可以通过形象系统的视觉识别符号将学生会管理与服务信息传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0.总174. 达给公众,从而树立良好的学生组织形象。具体要求是做好组织部门 [3] 谷昆鹏,赵俊石.浅议新时期高校学生会组织文化的内涵及 名称、标志字体、公文样本、网站建设、标准色等的规范统一,做好品牌 构建途径[J].中国林业教育,2008.4. 活动的形象设计与创意维护,展示良好的学生会组织文化形象。 [4] 彭小盂,万睛.论高校学生自治组织文化建设[J].中国农业 在建设学生会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协调处理好三大识别 教育[双月刊],2008.2. 系统的关系。组织识另U系统包括MIS、BIS、VIS三部分,三看分别是组 织识别系统之树的根、干、叶,缺一不可,统一于一体。要防止错把VIS 【作者简介】 当做MIS,防止三者脱节不平衡,防止有设计无实施,形成学习、理解、适 卢文延,华南师范大学教师 用、纠正组织识别系统的氛围。 彭志尚,华南师范大学学生 (上接第84页)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1] 王吉鹏.企业文化建设.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05. 冯大龙,男,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政工师职称,陕西延长石油 [2] 张坚民,陈乐洋.基层工会工作手册.辽宁人民出版社,20O5一O5 集团油气勘探公司工会干部. (上接第93页) 不得不回归于思索传媒,即文字。作者除了要有 清明合用的脑子 以 【参考文献】 外,还得有 自由运用的笔”,也就是沈从文提到的“不羁的笔”,即要了 [1] 美与爱.沈从文全集.17. 解、认识、利用 文字的德性和效率”, 理解文字的性质,明白它的轻重, [2] 神话的传说.沈从文全集.16. 习惯于运用他们,这工作很简单,落实,并无神秘,不需天才,好像得看 [3] 论徐志摩的诗.沈从文全集.16. 大堆‘作品’方有结论的。“ [4] 连萃创作一集序.沈从文全集.16. 文字的。德性和效率 是沈从文的创作策略,即在笔之所到之处,文 [5] 论冯文炳.沈从文全集.16. 字传达之时,还得忠实于其 德性 ,讲究其“功用 ,而并非盲从地做无 [6] (生命的沫)题记.沈从文全集.1 6. 用功,也就是要 用得其当 ,所以“尽文字德性的作者,必懂文字,理会 [7]短篇小说.沈从文全集.16. 文字;因之不过分吝啬文字,也不过分挥霍文字。 也就是“最经济的 [8][9] 论中国创作小说.沈从文全集.16 文字 。恰当还包含着 以约见著,用少量文字求多样效果 运用技巧, [10] 给一个读者.沈从文全集.17. 从而使作品中的“悬注 无所不及,这就是沈从文十分欣赏纪昀的《阅微 草堂笔记》的那种 冲容诙趣有余 与冰心有 兴味 的散文的原因。 【作者简介】 从沈从文的创作畅游和思想漫谈中沉思回眸,我们不得不赞服和 苏卫平(1980.8一)女,汉族,湖南省冷水江市人,吉首大学校报编 惊讶他的才华。赞服他的深思熟虑,严密谨慎;惊讶他的大胆与放纵。 辑部编辑、记者. 一8O一 《新西部)2OLO.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