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 诗 三 首
《惠崇春江晚景》 【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读写古诗中的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借助插图理解古诗大意。感受画中春天的美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赏画,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春江晚景》图。
师:看到这样一幅画,你能感觉到哪个季节的气息扑面而来呢? (根据生的回答板书:春) 2.认识画家,引出全诗。
(1)关于这幅画,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引导质疑:这幅画是谁画的?
(3)(板书:惠崇)你能响亮地念出他的名字吗?全班读,正音。 (4)课件出示:惠崇简介。
惠崇是北宋名僧,能诗善画,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5)过渡:苏轼就以“惠崇春江晚景”为题目作了一首题画诗。
课件出示苏轼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所写的题画诗。
设计意图:
通过看图片、认识画家,激发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出示自读要求: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自悟,小组合作,整体感知诗意。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这首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用笔圈出来。 (板书:桃花 水 鸭 蒌蒿 芦芽) 3.这首诗再现了画中怎样的景象?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来。 设计意图: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交流中感受景物的特点,进而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
四、课堂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交流后小结: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交流后小结:从画面上是看不到的,这是作者通过观察画中岸上和水面上的景物引发的联想,诗人由满地蒌蒿和几个芦芽联想到“河豚欲上”,写出了画中无、情理中有的事物,引人遐想。
设计意图:
说感受,体会想象的力量。
五、总结学法。
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水乡春景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