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隧道风险评估实施细则

来源:一二三四网
隧道风险评估实施细则

第一条 总则

1.本实施细则主要适用于***隧道工程。

2.风险评估对推进技术进步,保证工程安全、质量,降低工程成本都起着重要作用。为加强隧道风险评估工作,提高工程管理水平,特制订本细则。

3.本细则所指的风险评估是指在工程实施直至竣工验收和工程缺陷责任期的全过程中,根据设计、施工技术要求、技术标准和有关规程、规范对工程的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是安全、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之一。

4.风险评估的对象及目标任务。

评估对象:本标段所有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对安全、环境、投资、工期及第三方等各方面的风险。

评估目标:通过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提出风险因素等级,采取合理的措施将风险因素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第二条 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及评估方法 (一)评估程序 1.风险评估的基本程序

①对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目标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风险概率难以取得时,可采用风险频率代替。

②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权重),并进行多风险因素综合影响分析;

③提出风险等级;

④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方案和措施; ⑤对风险进行再评价,提出残留风险。

风险评估和评价可采用专家调查法、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故障树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蒙特卡罗法和敏感分析法等。

2.风险评估报告内容、格式执行铁建设[2007]200号文件的规定。其中,隧道纵断面风险评估图增加以下三项内容:

①分段标注降低极高和高度初始风险的措施和方案。 ②分段标注残留中度以上等级风险的检测手段和方案。 ③文字说明本隧道应急措施和启动应急预案的准则。 (二)风险处理四种基本措施

1.接受风险:也称风险自留,是指项目参与方自己承担风险带来的损失,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减轻风险:是指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控制风险的损失,或者增加风险承担者,将风险各个部分分配给不同的参与方。

3.转移风险:是指当有些风险无法回避、必须直接面对,而自己的承受能力又无法有效地承担时,采用某种方式将某些风险的后果连同对风险应对的权力和责任转移给他人。转移风险的方法很多,主要包括非保险转移和保险转移两大类。

4.规避风险:是指风险评估后,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很高,而且可能的损失也很大,又没有其他有效的对策来降低该风险,这时应采取放弃项目、放弃原有行动计划或改变目标的方法。

(三)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和评价可采用专家调查法、风险矩阵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估法、蒙特卡罗法、敏感分析法等办法。本标段主要使用核对表法。

核对表法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然后以提问的方式将这些风险因素列成表格进行核对的一种方法,一般步骤为:

将工程风险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

运用事故树,找出引起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作为检查表的基本检查项目;

针对风险因素,查找有关控制标准或规范; 根据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依次列出风险清单。

核对表一般应包括序号栏、检查项目栏、判断栏(以“是”或“否”来回答)和备注栏(与检查项目有关的需说明的事项)四个项目,本标段隧道施工阶段的风险因素核对表参见表2.22.1

由于在项目过程中风险因素会发生变化,在应用中应定期检查风险清单的内容是否齐全。

表2.22.1 矿山法施工阶段风险因素核对表 风险事件 风险因素 预注浆 隔离措施 气密性混凝土 塌方 突水 大变(泥、石) 形 ★ ★ ★ ★ ★ ★ ★ ★ ★ ★ ★ 岩爆 其他 ★ ★ 施工缝沉降缝处理 支护及衬地层与加固与改良 砌情支护时机 况 支护方法 支护质量 闭合成环周期 其他 机械设备防护 防护情况 人员防护 其他 电缆选型 电器设备与作业机械 设备选型 ★ ★ ★ ★ ★ 电器与保护情况 风电闭锁 其他 水量 水质 水压 掌子面稳定情况 监控量测器材及布置 量测 量测频率 规范要求监测项目 监控量测制度 信息反馈及处理 施工 管理 隧道 特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其中“★”表示该风险因素对风险事件有影响(以下各表同)。

表2.22.2 洞口段隧道施工风险因素核对表 风险事件 风险因素 施工准备情 况 工程地质勘 察 施工组织 施工顺序 开挖速度 开挖情况 地下水处理 爆破方法 山体开裂变形 ★ ★ ★ ★ ★ ★ 坍塌 ★ ★ ★ ★ ★ ★ 其他 爆破器材检查和落实 弃碴堆放 其他 排水措施 施工期防排水 降水措施 其他 支护强度 支护情况 支护形式 其他 量测器材及布置 量测频率 规范要求监测项目 监控量测制度 信息反馈及处理 其他 施工管理 开挖跨度 隧道特征 开挖深度 风险事件 风险因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监控量测 ★ ★ ★ 表2.22.3 施工准备情况风险因素核对表 塌突岩大变形 方 水 爆 其他 气象调查 施工准备情况 与施工有关法令调查 设计文件的核对情况 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其他 风险事塌方 件 风险因素 资料收集 情况 常规地质施工法情况(地 地质质素描) 勘察 超前地质 预报情况 其他 大变形 表2.22.4 施工地质勘察情况风险因素核对表 突水 (泥、石) 岩爆 其他 表2.22.5 施工管理风险因素核对表 突水 风险事大变塌方 (泥、件 风险因素 形 石) 培训情况 检测情况 应急预案情况 施工人员管理情况 管理 施工队伍状况 机械装备程度 岩爆 其他 施工质量 施工经验辅助工法的掌 握与应用 监理情况 其他 突水 塌大变(泥、方 形 石) 表2.22.6 隧道特征风险因素核对表 风险事件 风险因素 埋深 断面大小 长度 隧道特征 坡度 辅助坑道 其他 风险事件 风险因素 司机 运输设备 交通管理 交通事故 道路状况 岩其他 爆 大变形 表2.22.7 其他风险因素核对表 塌方 突水(泥、石) 岩爆 其他 通风照明情况 洞外天气 其他 用电事故 用电设计 施工组织 设备状况 用电管理 其他 火源及传播途径 消防教育 火灾事故 消防措施 消防器材 人员管理 其他 其他 第三条 风险等级标准和接受标准 1.事故发生概率的等级标准

表2.22.8 概率等级标准 概率范围 > ~ ~ ~ < 中心值 1 概率等级描述 很可能 可能 偶然 不可能 很不可能 概率等级 5 4 3 2 1 2.事故发生后果的等级标准 表2.22.9 经济损失等级标准 后果定性描述 后果等级 灾难性的 5 很严重的 严重的 较大的 4 3 2 轻微的 1 经济损失(万元) 后果定性描述 后果等级 >1000 300~1000 很严重的 4 100~300 30~100 <30 表2.22.10 人员伤亡等级标准

3 2 1 1≤F≤22<F≤9SI=1或 人员伤亡数或 F>9 或 1<MI≤MI=1 量(人) 1<SI≤SI>10 10 10 注:F=死亡人数 SI=重伤 MI=轻伤 表2.22.11 工期延误等级标准 灾难性的 5 严重的 较大的 轻微的 后果定性描述 后果等级 延误时间1(控制工期工程)(月/单一事故) 延误时间2(非控制工期工程)(月/单一事故) 后果定性描述 灾难性很严重严重的 的 的 5 4 3 >10 1~10 ~1 较大的 轻微的 2 ~ 1 < >24 6~24 2~6 ~2 < 表2.22.12 相对等级标准 灾难性的 相对经济损失(‰) >10 相对工期延误时间>10 (%) 第三方相对经济损>10 失(%) 后果定性描述 后果等级 环境影响描述 很严重严重的 的 3~10 1~3 4~10 3~10 ~4 1~3 较大的 ~1 ~ ~1 轻微的 < < < 表2.22.13 环境影响等级标准 灾难性很严重严重的 较大的 轻微的 的 的 5 4 3 2 1 永久的 永久的 临时的 临时的 且严重但轻微长期的 但严重且轻微的 的 的 的 注:“临时的”含义为在施工工期内可以消除;

“长期的”含义在施工工期以内不能消除,但不会是永久的; “永久的”含义为不可逆转或不可恢复的。

3.风险等级标准

表2.22.14 风险等级标准

后果等级 概率等级 很可能 5 可能 4 偶然 3 不可能 2 很不可1 能 4.风险接受准则

轻微的 较大的 严重的 1 高度 中度 中度 低度 低度 2 高度 高度 中度 中度 低度 3 极高 高度 高度 中度 中度 很严重的 4 极高 极高 高度 高度 中度 灾难性的 5 极高 极高 极高 高度 高度 表2.22.15 风险接受准则

风险等级 低度 中度 接受准则 可忽略 处理措施 高度 极高

此类风险较小,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和监测 此类风险次之,不需采取风险处理措施,可接受 但需予以监测 此类风险较大,必须采取风险处理措施降低风险并加强监测,且满足降低风险不期望 的成本不高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ALARP准则)。 此类风险最大,必须高度重视,一般应不可接受 规避,否则要不惜代价将降低风险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