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策略——以某国有商业银行

来源:一二三四网
经营管理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策略——以某国有商业银行S分行为例

□  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

摘要:本文选取某国有商业银行S分行2014-2018年度财务数据,对其资产负债管理情况进行实证研究,在对该行资产负债管理现状剖析的基础上,从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两方面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从而探究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优化策略。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经济新常态使得市场和经济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与状态,利率市场化的加速推进、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普及和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得银行在各方面都面临冲击与挑战,同时也对其未来经营管理的走向带来巨大影响。作为保证商业银行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三者矛盾统一而存在的经营管理方法之一,资产负债管理在银行的经营管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对商业银行未来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进行了理论性数据化的分析与探讨,以更好地适应新常态经济和利率市场化,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一、S分行资产负债管理现状

(一)S分行资产负债管理基本情况。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该行2014-2016年资产总量和负债总量都在稳步提升,而图3、图4则表明该行近5年的存款和贷款总量都在平稳上升,由于对于银行而言,贷款是其最传统及主要的资产形态之一,而存款则是其最重要的一项负债,因此可以得出,该行近5年来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应该都在稳步提升之中,该行发展势头良好。

图1 2014-2016年本外币资产总量(单位:万元)

󰀕󰀕󰀑󰀑󰀑󰀑󰀑󰀑󰀕󰀔󰀑󰀑󰀑󰀑󰀑󰀑󰀕󰀓󰀑󰀑󰀑󰀑󰀑󰀑󰀕󰀒󰀑󰀑󰀑󰀑󰀑󰀑󰀕󰀑󰀑󰀑󰀑󰀑󰀑󰀑󰀔󰀚󰀑󰀑󰀑󰀑󰀑󰀑󰀔󰀙󰀑󰀑󰀑󰀑󰀑󰀑󰀔󰀘󰀑󰀑󰀑󰀑󰀑󰀑󰀔󰀗󰀑󰀑󰀑󰀑󰀑󰀑󰀕󰀓󰀙󰀖󰀓󰀕󰀕󰀖󰀕󰀑󰀙󰀘󰀕󰀖󰀖󰀗󰀔󰀙󰀗󰀓󰀓󰀓󰀓󰀚图2 2014-2016年本外币负债总量(单位:万元)

󰀕󰀕󰀑󰀑󰀑󰀑󰀑󰀑󰀕󰀔󰀑󰀑󰀑󰀑󰀑󰀑󰀕󰀓󰀑󰀑󰀑󰀑󰀑󰀑󰀕󰀒󰀑󰀑󰀑󰀑󰀑󰀑󰀕󰀑󰀑󰀑󰀑󰀑󰀑󰀑󰀔󰀚󰀑󰀑󰀑󰀑󰀑󰀑󰀔󰀙󰀑󰀑󰀑󰀑󰀑󰀑󰀔󰀘󰀑󰀑󰀑󰀑󰀑󰀑󰀔󰀗󰀑󰀑󰀑󰀑󰀑󰀑󰀔󰀖󰀑󰀑󰀑󰀑󰀑󰀑󰀕󰀓󰀗󰀖󰀓󰀑󰀑󰀔󰀕󰀑󰀔󰀓󰀒󰀒󰀓󰀗󰀔󰀘󰀚󰀙󰀗󰀔󰀒󰀑󰀓󰀑󰀒󰀕󱎠󰀓󰀑󰀒󰀖󱎠󰀓󰀑󰀒󰀗󱎠图3 2014-2018年本外币贷款总量(单位:万元)󰀕󰀑󰀑󰀑󰀑󰀑󰀑󰀑󰀔󰀖󰀑󰀑󰀑󰀑󰀑󰀑󰀔󰀑󰀑󰀑󰀑󰀑󰀑󰀑󰀓󰀖󰀑󰀑󰀑󰀑󰀑󰀑󰀓󰀑󰀑󰀑󰀑󰀑󰀑󰀑󰀒󰀖󰀑󰀑󰀑󰀑󰀑󰀑󰀒󰀑󰀑󰀑󰀑󰀑󰀑󰀑󰀖󰀑󰀑󰀑󰀑󰀑󰀑󰀑󰀓󰀑󰀒󰀕󱎠󰀓󰀑󰀒󰀖󱎠󰀓󰀑󰀒󰀗󱎠󰀓󰀑󰀒󰀘󱎠󰀓󰀑󰀒󰀙󱎠󰀓󰀙󰀕󰀑󰀘󰀔󰀑󰀘󰀔󰀑󰀒󰀙󰀖󰀘󰀒󰀑󰀔󰀓󰀙󰀓󰀕󰀖󰀚󰀚󰀔󰀖󰀒󰀚󰀚󰀓󰀕󰀔󰀔󰀗󰀑󰀒󰀚󰀓󰀖󰀖图4 2014-2018年本外币存款总量(单位:万元)󰀖󰀑󰀑󰀑󰀑󰀑󰀑󰀑󰀕󰀖󰀑󰀑󰀑󰀑󰀑󰀑󰀕󰀑󰀑󰀑󰀑󰀑󰀑󰀑󰀔󰀖󰀑󰀑󰀑󰀑󰀑󰀑󰀔󰀑󰀑󰀑󰀑󰀑󰀑󰀑󰀓󰀖󰀑󰀑󰀑󰀑󰀑󰀑󰀓󰀑󰀑󰀑󰀑󰀑󰀑󰀑󰀒󰀖󰀑󰀑󰀑󰀑󰀑󰀑󰀒󰀑󰀑󰀑󰀑󰀑󰀑󰀑󰀖󰀑󰀑󰀑󰀑󰀑󰀑󰀑󰀕󰀑󰀘󰀙󰀙󰀗󰀘󰀗󰀕󰀓󰀓󰀙󰀕󰀘󰀙󰀘󰀕󰀕󰀙󰀓󰀕󰀔󰀔󰀘󰀔󰀗󰀚󰀒󰀔󰀗󰀓󰀘󰀔󰀙󰀘󰀔󰀕󰀕󰀙󰀑󰀓󰀑󰀒󰀕󱎠󰀓󰀑󰀒󰀖󱎠󰀓󰀑󰀒󰀗󱎠󰀓󰀑󰀒󰀘󱎠󰀓󰀑󰀒󰀙󱎠(二)S分行资产负债管理盈利性分析。从2016-2018年的净利润和营业利润率来看,净利润仍在增

󰀓󰀑󰀒󰀖󱎠󰀓󰀑󰀒󰀗󱎠󰀓󰀑󰀒󰀕󱎠加,但增速有所放缓。

10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20年第2期 总第444期

图5 2016-2018年净利润及营业利润率(单位:万元、%)

󰀘󰀑󰀑󰀑󰀑󰀑󰀗󰀗󰀕󰀓󰀗󰀕󰀗󰀑󰀑󰀑󰀑󰀑󰀔󰀓󰀏󰀓󰀗󰀔󰀖󰀔󰀑󰀖󰀑󰀑󰀑󰀑󰀑󰀕󰀗󰀔󰀗󰀒󰀚󰀓󰀕󰀏󰀕󰀖󰀓󰀖󰀕󰀑󰀑󰀑󰀑󰀑󰀔󰀓󰀑󰀒󰀖󰀑󰀓󰀑󰀔󰀑󰀑󰀑󰀑󰀑󰀒󰀖󰀓󰀑󰀑󰀑󰀑󰀑󰀒󰀑󰀏󰀕󰀒󰀒󰀑󰀒󰀑󰀑󰀑󰀑󰀑󰀖󰀑󰀓󰀑󰀒󰀗󱎠󰀓󰀑󰀒󰀘󱎠󰀓󰀑󰀒󰀙󱎠󰀑󰛬󰝕⋒㥑͆󰝕⋒⢳存贷利差收入是银行传统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其存贷款业务盈利能力的重要体现,结合表1及图6,可以看出近5年来,该行的存贷利差出现断崖式下跌,尤其是2015-2016年度,从3.14%骤降至2.60%,此后2年虽然略有回升,但效果甚微,这表明该行通过存贷利差来获取利润的能力降低,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受当时连续降息及“营改增”影响;贴现贷款日均同比增长;个人类贷款投放比例提高,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执行比例有所下降;协议存款同比减少,付息率同比上升等。

表1 2014-2018年本外币存款付息率、贷款收息率(单位:%)

2014年

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本外币各存款付息率2.392.321.81.621.73本外币各项贷款收息率

5.91

5.46

4.4

4.26

4.39

在现今经济新常态下,单纯依靠存贷利差收入已经愈来愈不能满足商业银行的盈利需求,该行应在尽力扩大存贷利差的基础上,寻求其他新型盈利模式。

图6 2014-2018年本外币存贷利差(单位:%)

󰀕󰀔󰀏󰀖󰀔󰀏󰀖󰀓󰀔󰀏󰀒󰀕󰀔󰀓󰀏󰀗󰀕󰀓󰀏󰀗󰀗󰀓󰀏󰀖󰀓󰀏󰀗󰀓󰀒󰀏󰀖󰀒󰀑󰀏󰀖󰀑󰀓󰀑󰀒󰀕󱎠󰀓󰀑󰀒󰀖󱎠󰀓󰀑󰀒󰀗󱎠󰀓󰀑󰀒󰀘󱎠󰀓󰀑󰀒󰀙󱎠表2是该行2014-2018年中间业务收入的大致来源结构,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年来的中间业务总收入和净收入虽然略有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别是2018年的净收入,跌至近年来新低。

表2 2014-2018年中间业务收入(单位:万元)

2014年

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公司类中间

业务收入

82329

——

91243

60108

44803

经营管理

个人类中间业务收入3308439579413923730336478个贷中间业务收入43434517458847115291国际业务中间业务收入6328958625510105432859870电子银行业务收入3208633334348523618528603信用卡业务中间业务收入2855631862276962424129786单位人民币结算收入1149312771

11130

12101

——现金管理业务收入706——

代理及委托业务收入21725240383308632269——代理财政部委托资产处置收入143623710244613661金融市场类中间业务收入——90233

————24771机构业务中间业务收入————

——31775中间业务总收入277753295583295707263691275038中间业务净收入

266736

284022

277366

244565

233800

图7表明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呈下跌趋势,中间业务收入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图7 2014-2018年中间业务净收入占比(单位:%)

󰀓󰀖󰀓󰀒󰀏󰀓󰀔󰀓󰀓󰀏󰀗󰀙󰀓󰀑󰀓󰀑󰀏󰀓󰀚󰀒󰀙󰀏󰀖󰀖󰀒󰀖󰀒󰀑󰀖󰀑󰀓󰀑󰀒󰀕󱎠󰀓󰀑󰀒󰀖󱎠󰀓󰀑󰀒󰀗󱎠󰀓󰀑󰀒󰀘󱎠󰀓󰀑󰀒󰀙󱎠图8显示的是该行近年来的成本收入比情况,从图中可以得出,最近5年的成本收入比基本稳定在22%左右,趋于相对稳定。

图8 2014-2018年成本收入比(单位:%)

󰀓󰀓󰀏󰀙󰀓󰀓󰀏󰀗󰀓󰀓󰀏󰀖󰀙󰀓󰀓󰀏󰀖󰀗󰀓󰀓󰀏󰀕󰀓󰀓󰀏󰀔󰀒󰀓󰀓󰀏󰀓󰀓󰀓󰀓󰀒󰀏󰀙󰀓󰀓󰀒󰀏󰀙󰀓󰀒󰀏󰀘󰀚󰀓󰀒󰀏󰀗󰀓󰀒󰀏󰀕󰀓󰀒󰀏󰀓󰀓󰀑󰀒󰀕󱎠󰀓󰀑󰀒󰀖󱎠󰀓󰀑󰀒󰀗󱎠󰀓󰀑󰀒󰀘󱎠󰀓󰀑󰀒󰀙󱎠(三)S分行资产负债管理安全性分析。从2014年至2015年,该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陡然提升,增幅逾1倍,达到峰值,此后3年则逐年递减,至2018年底大约恢复至2014年水准,这表明该行在资产质量的管理上,把控波动较大,但总体趋紧。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20年第2期 总第444期

11

经营管理

图9 2014-2018年不良贷款余额及不良贷款率(单位:万元、%)

󰀘󰀑󰀑󰀑󰀑󰀑󰀓󰀏󰀖󰀗󰀑󰀑󰀑󰀑󰀑󰀖󰀚󰀙󰀑󰀑󰀑󰀒󰀏󰀚󰀙󰀖󰀓󰀘󰀙󰀑󰀑󰀓󰀖󰀑󰀑󰀑󰀑󰀑󰀕󰀑󰀑󰀑󰀑󰀑󰀒󰀏󰀗󰀒󰀔󰀖󰀗󰀚󰀑󰀑󰀒󰀏󰀖󰀔󰀑󰀑󰀑󰀑󰀑󰀓󰀖󰀔󰀑󰀑󰀑󰀓󰀑󰀑󰀑󰀑󰀑󰀑󰀏󰀙󰀚󰀒󰀏󰀑󰀒󰀓󰀙󰀕󰀗󰀑󰀑󰀒󰀑󰀏󰀘󰀚󰀒󰀑󰀑󰀑󰀑󰀑󰀑󰀏󰀖󰀑󰀓󰀑󰀒󰀕󱎠󰀓󰀑󰀒󰀖󱎠󰀓󰀑󰀒󰀗󱎠󰀓󰀑󰀒󰀘󱎠󰀓󰀑󰀒󰀙󱎠󰀑̹㞛䉣҅䷉̹㞛䉣⢳根据《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规定,拨备覆盖率的基本标准是150%,从该行近5年的数据来看,除2015年因为不良贷款余额的激增未达到底线标准外,其余年份基本满足要求,尤其是近2年来,该行对自身弥补贷款损失的能力及防范不良贷款风险的能力尤为重视。

图10 2014-2018年拨备覆盖率(单位:%)

󰀔󰀑󰀑󰀓󰀖󰀗󰀏󰀚󰀓󰀓󰀖󰀑󰀓󰀒󰀔󰀏󰀖󰀔󰀓󰀑󰀕󰀏󰀒󰀗󰀓󰀑󰀑󰀒󰀖󰀑󰀒󰀓󰀘󰀏󰀔󰀗󰀒󰀕󰀓󰀒󰀑󰀑󰀖󰀑󰀑󰀓󰀑󰀒󰀕󱎠󰀓󰀑󰀒󰀖󱎠󰀓󰀑󰀒󰀗󱎠󰀓󰀑󰀒󰀘󱎠󰀓󰀑󰀒󰀙󱎠(四)S分行资产负债管理流动性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2014-2018年该行的本币存贷比基本维持在74.13%-84%这一稳定区间,且此区间也基本满足监管机构的指标倾向,而外币的存贷比则从2014年起不断下跌,从2014年的113.55%跌至2018年的63.52%,下跌了50.03%,跌幅达44.06%,表明近5年来,该行外币的利润获取能力持续下跌。

表3 2014-2018年存贷比(单位:%)

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本币存贷比

74.1377.1881.2484.0081.73外币存贷比113.5586.9171.9374.5163.52本外币存贷比

76.96

77.93

80.47

83.24

80.36

该行近5年来的应付利息备付率基本呈不断下跌趋势。

图11 2014-2018年应付利息备付率(单位:%)

󰀓󰀑󰀒󰀙󱎠󰀒󰀏󰀕󰀚󰀓󰀑󰀒󰀘󱎠󰀒󰀏󰀖󰀓󰀓󰀑󰀒󰀗󱎠󰀒󰀏󰀖󰀗󰀓󰀑󰀒󰀖󱎠󰀒󰀏󰀘󰀓󰀓󰀑󰀒󰀕󱎠󰀒󰀏󰀗󰀕󰀒󰀏󰀔󰀖󰀁󰀁󰀁󰀁󰀁󰀁󰀒󰀏󰀕󰀁󰀁󰀁󰀁󰀁󰀁󰀁󰀒󰀏󰀕󰀖󰀁󰀁󰀁󰀁󰀁󰀁󰀒󰀏󰀖󰀁󰀁󰀁󰀁󰀁󰀁󰀁󰀒󰀏󰀖󰀖󰀁󰀁󰀁󰀁󰀁󰀁󰀁󰀒󰀏󰀗󰀁󰀁󰀁󰀁󰀁󰀁󰀁󰀒󰀏󰀗󰀖󰀁󰀁󰀁󰀁󰀁󰀁󰀒󰀏󰀘󰀁󰀁󰀁󰀁󰀁󰀁󰀁󰀒󰀏󰀘󰀖12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20年第2期 总第444期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机遇

(一)经济重心偏向第三产业。资产负债组合要求商业银行实现对资产和负债结构及比例的优化分配组合,自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状态后,政府不断加大对惠及民生领域的第三产业的引导,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性优惠,引导投资者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商业银行要在把控好存贷款流动性的基础上,适当加大对小微创新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既响应了国家政策,实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又能提升自身盈利性,为战略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二)经济新常态催生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一方面,银行等金融企业目前普遍面临风控压力上升、利润空间受限挑战,内部审计需从结合自身经营策略和市场定位的角度出发,这样有助于提升资产负

债管理效能,达到降低风险和管理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另一方面,当前各大银行相继调整了存款保险制度,承认市场调节的主导地位,随着利率市场化不断纵向推进,利率波动程度加大,潜藏的风险也随之而来,银行对单位内部的资产负债审计就势在必行,这也给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提供了助力。

(三)金融脱媒加深银行资产的理财化程度。当前各行的投资途径逐渐拓宽,自身资金除了原来传统的发放贷款以外,开发新型理财产品也是主要手段之一,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迅速发展,在发行质量和数量上都实现了质的飞跃。当前银行的存款资金逐渐转化以理财产品的资金形态而存在,顺应了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资产的理财化程度加深,有助于扩宽银行的资产业务盈利能力,提升利润。

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加大银行负债成本及运营风险。一是银行负债成本增加。理性经济人在进行投资的时候都具有“逐利性”,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间价格竞争行为加剧,有部分银行会采取存款利率上浮到顶的策略,这不仅使得银行间的搬家行为加

剧,也给其他银行带来维持市场和客户,以及考核的压力,倒逼各银行被动提高负债产品利润率。此外,利率上升也使得银行的负债成本提升,最终形成金融市场上的不良竞争现象。二是利率市场化给

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带来挑战。在利率市场化下,由于银行规模、资产结构、融资能力以及应急机制的制约,银行负债中的大比例是存款,可以说负债的结构中以活期存款的被动型负债为主,而资产中却是以长期贷款为主,这样容易使资产和负债结构存在长短期错配,无法较好地防范流动性风险。

(二)存款保险制度影响银行资产管理效率。《存款保险条例》中规定投保机构需要按照保险基金机构规定缴纳保费,但是对于不同机构而言,存款保险费率的标准并不相同,它是由基准费率和风险差别费率两部分组成。从中长期来看,存款保险制度的存在使得市场的竞争加剧,这更进一步加剧了存款搬家行为,为应对存款搬家吸引储户,银行可能会提高存款利率,致使存款资金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来说,存款保险的保费支出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三)“互联网+”助力催生新型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金融资源配置多元化也走向利好,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各银行都受到了互联网金融的冲击。究其原因,其一是经营情况较好的大型公司可以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等方式融资,因此对银行的依赖程度降低,尤其是自2012年8月证监会宣布国务院批准新三板扩容,大量优质的创新型中小企业不需要贷款就可以进行股权融资,这对企业而言降低了融资成本,且融资迅速,但对银行而言,则制约了其资产投放质量和投放空间。其二是在整个社会融资中,依赖银行贷款所占比例有所降低,自2001年至2018年,银行贷款占总社会融资的比例从95.50%降至54.84%,超过四成的融资渠道不再是银行融资。其三是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金融的发展对银行带来很大的冲击。各类小贷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公司提供的贷款融资虽然成本更高,但审批流程简化、手续方便,包括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微众银行等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网贷业务正值井喷之际,早已打破银行的传统信贷垄断地位。从负债的角度来看,余额宝、理财通中的网络理财产品将互联网与传统的理财产品相结合,能为客户提供更高的利率和更方便的投资手续,这些都对银行的盈利造成了巨大冲击。

四、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策略

经营管理

(一)创新资产负债管理模式,优化负债结构配置。调整思路,实现从“被动型资产负债管理”到“主动型资产负债管理”的创新模式。资产端来看,以资产配置为中心统筹表内外资产管理,加大非信贷业务的开发,在其他投资业务中抢占一定市场份额,提高投资业务比重,增加同业持股比例,提升贷款审核以及授信要求;对于负债而言,应该摒弃传统的单纯“拉存款”的思路,积极探索“以资定债”的新路径,可通过加强对客户的细分,依托实体网点众多的优势,同时结合互联网营销模式,将线上线下相结合,根据客户风险偏好,为客户量身定做投资产品,以此来主动资金募集,实现主动性负债。针对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错配问题,主动负债比被动负债更能较好地应对这一流动性风险,可以采用适当长期的负债以保证目标客户的中长期资产业务,或是在面临短期流动性压力时,更多地释放短期负债来缓解压力。

(二)严守资产质量底线,降低不良贷款。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商业银行在不良贷款的把控上虽然整体趋紧,但是仍有波动,因此资产负债质量管理任重而道远。必须继续将资产质量管控作为一把手工程,按月组织风险排查,实现对风险客户名单的动态管理,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始终把握资产质量的底线,做到识别精准、预警及时、处置有力,打好不良贷款处置攻坚战。抓好信贷防假治假,加强信贷管理。具体措施包括加大信用筛选,减少对低信用企业的放贷,降低不良贷款率;加大对个人的贷款力度,实现个人贷款产品多样化,如车贷、房贷、消费贷、家装贷、助学贷等,提高轻资产业务比例;推动资产证券化、不良资产处置等进程。

(三)搭建“互联网+资产负债管理”。运用互联网思维,将传统资产负债管理与互联网相结合,搭建起“互联网+资产负债管理”脉络。商业银行要积极主动把握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发展机遇,推进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例如在面对三农小额贷款时,可以借助芝麻信用、腾讯信用或者京东信用等互联网信用系统,了解客户的信用情况。此外,消费升级下,生鲜电商也在蓬勃发展中,在积极介入优质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满足这些企业的贷款需求时,除本身授信程序外,也可学习优秀互联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20年第2期 总第444期

13

经营管理

网企业,与相关农产品电商平台合作,了解农户真实交易数据,消除信息不对称,提高授信效率同时降低坏账率。

(四)促进中间业务增收创效,扩大利润来源。各商业银行竞相采用新的业务发展模式,提高中间业务收入为主的非利息收入在商业收入的占比。应积极提升中间业务收入的贡献度,扩大收入来源。一是盯住目标任务,采取措施,全行动员,努力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对标同业和系统内先进行,拿出切实措施,缩小短板项目差距,全力拓展中间业务。二是坚持创新,实现突破。积极借鉴同业及系统内先进经验,努力向上级行争取相关业务审批权限,开拓创新,尽快实现创新业务的突破和成效,培育中间业务主要的增长点。三是深入挖潜,加强精细化管理,扩大传统中间业务收入来源。要围绕收费标准,梳理收费项目,逐项明确发展和管理要求。要努力开拓新的收入来源,能收费的项目都要尽量开展收费,能拓展的产品都要尽可能营销拓展,要改变原来过度依赖少数项目的收入增长方式,推动中间业务的全面发展和均衡发展。四是坚持合规经营,加强收费管理,实现中间业务可持续发展。严格执行监管规定,贯彻落实银保监会要求,把专项治理和持续经营有机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提高中收减免标准,严格控制各项收费减免,推动中间业务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结构中,轻资本、高附加值的投行业务应成为业务拓展的重点。据悉,在不少国际知名银行中,其投行收入的比重基本超过30%。与之相比,国内银行投行收入占比普遍不高,其中最高的兴业银行也仅8.08%,由此可见,在投行业务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应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和金融监管形势,更加关注对企业的债券承销、并购融资、银团贷款、顾问咨询、资产管理等新兴投行业务,通过作为客户金融顾问的身份,继续挖掘企业重组、财务方案提供等后续潜在业务的利润收入。

(五)推动国际业务发展,把控外币存贷比。存贷比的管理对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性调整有着重要意义,自2015年存贷比指标退出法定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体系以来,银行的风险控制,尤其是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能力的要求变得比以往更高。从资产负债流动性分析中可以看出,近几年S分行本币

14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金融2020年第2期 总第444期

存贷比比较稳定,而外币存贷比波动很大,处于较不稳定的状态,由此可见当前形势下应尽快建立细致、全面覆盖各种风险的管理体系,在把控住外币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国际业务。为此,要加快发展跨境金融业务,抓住外贸回稳向好、企业“走出去”步伐提速的有利时机,巩固国际业务传统领域优势,主动对接跨境金融新业态。

【参考文献】

[1]闵敏.利率市场化下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17.

[2]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会计财务处课题组,蒋烈.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基于兰州银行与招商银行的比较分析[J].甘肃金融,2017(09):19-24+14.

[3]刘志晶. 新常态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转型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

[4]陶丽.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工行海南省分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研究[D].海南大学,2017.

[5]张兴荣,熊启跃.优化银行资产负债管理[J].中国金融,2017(20):57-59.

[6]谌维.浅论利率市场化下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J].金融会计,2016(07):68-70.

[7] 周颖,柳煦.基于多组最优解的银行资产负债多目标优化模型构建[J].管理评论,2018,30(06):13-27.

[8] 陈晟. 基于利率风险的政策性银行资产负债管理[D].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18.

[9]范红娟. 金融脱媒下中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7.

[10] 苏州市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张忞娴.关于金融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探究[J].现代金融,2018(10):40-42.

[11]李三亮,张凯.供给侧改革下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改进措施及建议——基于对广饶县银行业的分析[J].中国商论,2016(19):73-74.

[12]蔡震. PS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13]李方赟.金融市场化改革中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J].时代金融,2017(30):50+63.

[14]王艺. 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6.

(课题组长:吴国兵  成员:张忞娴、吴寅珠、屈忆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