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研究

来源:一二三四网
社会博览 我国商业银行中问业务发展研究 魏 勇 (中国建设银行六安分行中图分类号:F279.14 文献标识码:A 安徽・六安237000)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17—0202—02 摘要本文从阐述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构成出发,分析 并提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系列 问题。笔者针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出科学管理与 运作、创新业务渠道与人才培养的对策,以期对未来的应用 研究工作提供实践基础。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对策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Wei Yong Abstract From the view of the composition of intermediary busi— ness of commercial bank。this paper anal,/zes and presents a se— ries of problems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of current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As to the develop— ment of intermediary business of commercial bank,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innovation of business channel and cultivation of talent in order to pravide practical basis for future application research. 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intermediate business;counter— n】e丑Sl】re 1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构成 1.1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实质 近年来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正逐步提高商业银行的报 酬率,成为银行性金融机构共同关注的另一重要业务活动。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具有少用或不用自己的资金、代表性的委 托业务、风险小,收益高的典型特征,以中间人的身份代客户 办理收付以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相关 的手续等费用。在1988年《巴塞尔协议》将中间业务称为表 外业务m,表外业务是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 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不涉及资产负债表内金额的变动,但 构成银行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交易的业务活动 。 1.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 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关于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分类方法 是以美国为标准的分类方法。该方法是将中间业务分为五 种:手续费收入、存款相关的如维护等服务费用、投行业务及 信托收入,另外就是除上述四种以外的所有收入。 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基本涵 盖了商业银行业务活动领域的方方面面,从广义的角度,商 业银行中间业务一般分为:支付结算类的、银行卡类的、代 理类的、担保类的、承诺类的、交易类的、基金托管类的、咨 询顾问类的以及其他类的九大中间业务。 业务的需求也日新月异。而我国商业银行自身虽然也在不 断地进行一些中间业务方面的创新,但是从总体看仍然无 法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纵观目前,多数商业银行的中间业 务多是集中在传统的如银行卡、结算以及代收代付等,其他 如衍生金融工具等方面的中间业务非常少,因此我国商业 银行中间业务虽然发展迅速,从总体来看仍然处于较低的 层次上I引。 2.2中间业务收入权重较低 现代金融改革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虽然取 得较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商业银行自身仍然过重地关注资 产及负债业务,导致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总体收入比例较 低。有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从2005年 的平均占比7%左右发展到2011年的平均占比18%左右, 增长近三倍,其中中国工商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 22.95%,但与国际上50%以上的收入占比水平相比来看仍 然处于较低水平。 2.3中间业务的运作和管理落后 首先,从中间业务的运作来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大 多只是下达中间业务收入的完成计划,而对于中间业务的 运作及中间业务收入的实现,甚至更具体的涉及银行体系 内的中间业务微观管理的组织和发展水平等方面,没有较 为系统的、完善的及可操作的运行程序;其次,国内众多的 商业银行并没有对中间业务进行深层次的开发和运作,金 融管理上缺乏长远的规划、组织协调与配合,导致中间业务 的发展整体上难以推进。商业银行各部门之间的优劣难以 调剂、资源无法共享,对竞争市场的反应较为迟缓目。此外, 商业银行的管理层对于其中问业务的发展激励也不够,甚 至有部分银行将中间业务当做完成存款的一种手段,认为 只要是存款完成了,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2.4专业人才及科技支持力度不够 不可否认,我国商业银行的科技实力在不断攀升,业务 中的电子信息化水平也有较大的提升,各大商业银行开发 的网上银行系统也在逐渐地完善升级,使其不但能满足客 户基本的金融需求,甚至还可以实现申请贷款等较高端需 求。但是,其电子信息化水平与西方金融相比还是有很大的 差距,尤其在中间业务开发过程中需要的科技水平方面存 在较大的差距。至此,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也较为 缓慢。人才和科技是相辅相成的,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缺 失,导致中间业务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中间业务收入创收渠 道较为单一,这也是造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缓慢 的重要原因。 2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中间业务产品层次较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受国际影响也逐步加 大,加之我国进行了一系列金融体制改革,国民对银行中间 3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对策 3.1完善科学管理机制 , 科学的管理机制的建立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人手:第 关于协调管理。协调与各个部门之间、与客户之间、与社 一,作者信息:魏勇,男,安徽寿县人,中国建设银行六安分行经济师,安徽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 202 总第245期 Tota1.245 2013年6月(中) June 2013(B) 会公众之间的关系,负责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并 3.3创新创收渠道的运营 且能适时提出新的创意,保障银行与客户间的关系密切;第 商业银行的产品好比是金针,也是行业间的竞争利器, 二,关于营销管理。营销团队需要关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 需要以客户为中心来设计金融产品,引导客户的需求变动; 产品推介,包括市场的细分、营销的策略、操作的流程等,及 需要以适应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新产品开发的总体思路, 时跟踪其中问业务的进展状况,解决业务开发中碰到的实 最终实现中间业务的产层次的提高;同时,在创新产品及细 际问题;第三,关于考核管理。商业银行需要将中间业务产 分客户的基础上,商业银行利用自身的优势拓展其中间业 品的投入与产出等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中,配以适当的业务 务产品,实现其中间业务创收渠道的拓展,进而实现中间业 考核奖惩措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第四,关于风险管理。是 务收入占比水平质的提升。 商业银行中问业务金融产品的风险预防和处置。中间业务 3.4培养人才创新能力 金融产品伴随的风险较低,尽管如此也不可忽视,一方面,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属智力密集型业务,涉及经济学 风险本身的确不能忽视,另一方面,有些产品的风险如若处 和管理学等诸多学科,需要从业人员保持持久的创新动力。 置不当,势必会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因此风险管理 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上应充分考虑金融人才的市场价值,确 刻不容缓。 定其分配标准,促使人力资源成本与收益相对称,激发投行 3.2建立科学运作机制 业务金融人才的工作潜能,吸引具有现代金融工程技术和 西方银行的中间业务之所以成熟,主要是其具有科学 具备丰富金融市场经验的创新型人才。 的运作机制,包括从产品研发到推向市场的一系列运作。市 场调研阶段,商业银行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作出 参考文献 市场的细分规划,充分发掘国内市场的潜在需求,把控市场 [1]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89). 趋势;接着是在第一阶段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产品设计, [2]洪钱宝,柴俊,王晓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现状研究[J1.当 根据调研及市场细分的结果,相关部门人员提出各自的看 代经济,2010(10). 法和创意,通过这种头脑风暴的形式来形成一个产品的创 【3】倪旭.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相关问题探讨【JJ.改革与开放, 意或者是创意组合,然后设计出产品;产品设计完成后,需 201 lf9、. 要进行定价、收益及风险等各个方面的分析,并且根据分析 【4】张建群,潘鹏飞,杨志雷,鲁祥.中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创新过 的结果制定策略;再进行试销阶段的新产品少量推广,观察 程中的相关问题探析lJJ.经济研究导刊,2012(9). 目标市场反应,根据市场的反应对产品的设计以及营销策 [5]王雯.金融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 略做出调整上市。 编辑张德福 业 } r—奎 r 》 r毒妇宣 § 音 r毫 夸 窜 -童妇 § ’窜 r 窜 r 叠妇毫治 r妇 奎 垂治专 妇童妇 奎冶 夸妊 窜 r -夸;拿毫 -业 } }船 (上接第201页) 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二,人民群众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 政府下到普通群众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和危机意识,意识 者。第三,人民群众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那么作为人 的强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政府长效引导。 民群众的普通劳动群众的我们,在生产和再生产自身生活 第三,引导人民大众在学会发展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 所需的物质资料的同时,也将会由于自身的行为关系和行 建设生态文明。因为我们所谓的态文明,不是要提倡回到远 为结果,形成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及其整体面貌,所以生态 古的低生产力状态,人不能不改造,而是提倡以先进和发达 文明建设关键在于人民大众。政府发挥的作用绝不是主力 的科技为本的生态文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发展 军的作用,而仅仅是引导的作用。因此,实现生态文明的目 也决不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关键是公众是否能够协调 标终究要靠人民群众来完成,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充当 人和自然的关系,并且进一步合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来利 的角色应为“引导人”的角色,而非其他。 用自然资源创造GDP、生态绿色能源的利用就很好地证明 3从马克思主义原理观点解读政府“引导人”角色 了这一点。人,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通过科学研究技术 的合理性 的发展来有效利用自然资源,这需要政府提前引导。 运用马克思主历史观、唯物史、认识论等相关理论,以 以上所述的马克思的唯物论、历史观、认识论至少给我 国生态文明建设以下几点启示: 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视角解读当前政府“引导人”角色的理论 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府角色理论的创新型发展,同 第一,引导人民大众按照客观自然规律行事,不能逆势 时把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与当前时代热点和政府角色理论 而行。生态环境有着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我们只能去认识并 有机地结合起来,探究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体现了马克 掌握这种规律,并按照遵循规律办事,这样生态环境才会专 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 向有利于我们人类的方向发展。相反,大自然将会惩罚我们 的不当行为,这是历史证明了的。马克思说:“不以自然规律 参考文献 为依据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而不是幸福。”因此,政府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需要对大众进行事前疏通和引导。 236. ・ 第二,引导人民大众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及其认识利 [2]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用规律为自己服务的能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社 2004:222. 人民群众同时也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加强公众这一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方面的意识,使每一个公民都自觉地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 105-107. 者,因为生态文明的实现归根到底是靠人民群众实现的。一 [4】俞可平.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28— 29. 直以来,由于公众缺少对于生态文明重要性的意识,忽视对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9— 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的甚至为了经济利益破坏环境,导致 6O. 我国环境问题越发严重。想要改善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 [6]付春华.节约友好型社会中政府角色分析【JJ.才智,2008:11. 峻现状,就必须要强化对于公众的教育引导工作,增强上到 编辑张德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