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27 No.2
Apr.2009
=经管索微>
近年来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
王镜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洛阳471003)
摘 要: 近年来,国际遗产旅游研究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的阶段,内容全面,视角多样。我国遗产旅游研究
自1999年开始,10年来紧密追踪实践,初步具有了多学科、综合性特点。国外学者在研究专题上突出了市场营销和旅游业行业研究的特色,而国内的研究突出了遗产旅游立法与管理研究的特色。这不仅表现出了不同的研究特色,还从深层次上反映了遗产旅游发展的不同政策背景和当前关注的主要问题。对21世纪国内外的遗产旅游研究的内容、特点进行比较研究,可对我国遗产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 旅游;遗产旅游;世界遗产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10(2009)02-0064-05
近年来,我国世界遗产数量快速增长,已经傲居世界第三。在国内蓬勃发展的大众旅游背景下,世界遗产地无一例外都成了旅游的热点,以世界遗产为焦点的遗产旅游活动已经成为遗产价值
[1]
展示和遗产经济产业的重要内容。与快速发展的遗产旅游实践相比,我国的遗产旅游研究则显得十分薄弱和滞后,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理念、理论和深入的实践指导性研究尤其匮乏。系统整理国内外遗产旅游的近期研究成果,学习国外的遗产旅游研究经验,有利于发现我国遗产旅游的薄弱环节,探索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克罗地亚、瑞士、伊朗、挪威、南非、埃及、法国、肯尼亚、以色列、土耳其等12国,约占文献总数的14%。2000-2007年国际遗产旅游研究的内容如表1所示。
综观2000年以来的国际遗产旅游研究,可以发现以下特点:第一,关注实践,重视基本理论,研究内容全面。较多的研究文献关注了遗产旅游吸引物/遗产旅游地、遗产旅游营销、遗产旅游基本理论和遗产旅游管理,另外对遗产旅游相关行业、旅游者、遗产教育和数字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涉及。基本理论的研究已经较为广泛地涉及到遗产旅游的概念本质、影响、关系和旅游系统,基本理论的深度和广度已经基本接近理论的成熟。第二,研究中既有热点,又不片面追逐热点,研究视角多样。其中的热点专题有:遗产旅游吸引物的产品化开发和产品营销、旅游地开发、利益相关者社区参与、遗产保护与其它旅游活动的关系、主题旅游产品开发和遗产旅游形象等。同时,热点内容分布广,研究总量占总研究主题内容的55%。第三,研究方法既有定性研究,又有定量研究,二者紧密结合运用,增加了案例研究的实用性和深度。具体研究方法有案例研究法、市场调查和访问法、统计和数学方法、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各种模式分析方法等,相对来说,属于市场营销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应用更为普遍。其
[5]
[2-4]
一、国外的遗产旅游研究
通过国际权威的检索系统ELSEVIER以/题目、摘要、关键词0检索/遗产旅游0,得到1973-2007年8月的期刊论文、书籍、会议论文共186篇。其中2000年至2007年8年期间的期刊论文、书籍、会议论文共有88篇(剔除1篇重复书籍后),占35年来遗产旅游文献总量的4713%。这个数据说明,近年来国际上遗产旅游的研究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的阶段。
遗产旅游研究者的国度可以划分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英国和美国,占总文献数近49%;第二梯队是澳大利亚、加拿大、中国、印度、意大利和西班牙,占总文献数约37%;第三梯队是韩国、朝鲜、
收稿日期: 2008-10-09
作者简介: 王镜(1973-),女,陕西宝鸡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市场。
第2期王镜: 近年来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
#65#
中,案例研究法是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在所有论文中几乎每一篇中都有相应的案例研究作为支撑。
研究专题
国外研究对于实证研究的重视和实证研究的精准、深入,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
研究内容
文献数量
3227292110932449323632
表1 2000-2007年国际遗产旅游研究的内容
遗产旅游概念定义
遗产旅游基本理论
遗产旅游系统理论遗产旅游的影响遗产旅游的关系吸引物本体的研究环境监控保护
遗产旅游吸引物/遗产旅游地
遗产解说旅游地开发主题旅游开发
遗产旅游者遗产旅游业遗产旅游管理
旅游者心理行为研究旅游者体验研究与遗产旅游相关的行业政府管理
利益相关者社区参与市场
遗产旅游营销遗产旅游高技术遗产旅游教育
产品形象
数字和网络技术的应用遗产保护教育与专业学习教学
二、我国的遗产旅游研究
我国研究界最早提出/遗产旅游0的王大悟,
在5巴拿马旅游业TCR行动计划述评)))兼析生态旅游和遗产旅游概念的内涵6中指出,遗产的概念是涵盖人类有文明史以来的一切创造物,遗产旅游囊括了人文和自然两方面的遗产资源,包含了生态旅游概念在内。文章预言,这些珍贵的遗产不只是简单的休闲度假产品,大自然的馈赠和人类文化的创造物将成为未来旅游业的核心,同时也将成为体现人类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此后,我国遗产旅游研究拉开了序幕。
在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期刊、硕士论文、博士论文和重要会议论文中,以/遗产旅游0为字符串检索,得到1980年至2007年7月总的文献总量215篇,其中2000年至2007年7月期间的文献有212篇,约占文献总量的99%。这说明我国遗产旅游研究从21世纪刚开始起步,目前只是处于起步成长期。
分布于25个省市的我国遗产旅游研究者,大致可分成三个研究梯队:第一梯队是北京、江苏、四川和上海,占文献总量的约49%;第二梯队是辽[6]
宁、湖北、福建、湖南、陕西、广东、安徽、云南和山东,占文献总量的约41%;第三研究梯队是浙江、
吉林、河北、河南、天津、贵州、黑龙江、西藏、广西、甘肃、澳门和台湾等,占文献总量的约10%。
我国遗产旅游的研究内容如表2所示。
由表2可见,2000年以来我国遗产旅游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基本理论、遗产与遗产地、遗产管理、营销、遗产旅游者以及教育和技术等方面,内容比较广泛,基本涵盖了遗产旅游的主要方面。其主要特点有:第一,热点研究占的比重较大。从研究文献的数量来看,研究的最热点在各种类型遗产价值与旅游开发,占到1/3左右的比重;其次是旅游地开发与保护、研究综述和管理体制,总共占到1/3左右的比重。由此看来,我国遗产旅游的研究内容基本上还属于实践导向,热点内容占到总文献的2/3左右,比重过大。第二,研究紧密追踪实践,富有中国特色。例如,对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探讨,对世界遗产景点门票价格上涨的讨论,对不同类型遗产的价值探讨和旅游开发的建议,对旅游地出现的由于游客拥挤带来的环境污染遗产破坏问题,对旅游开发带来的旅游地过度商品化、社区居民的利益矛盾及旅游规划等现[7]
#66#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实问题,研究者都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尤其是对
[8]
于旅游地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的探讨,符合发展中国家旅游开发的实际;对于遗产旅游管理体制
[9]
国遗产旅游研究涉及的学科专业有:旅游管理、人文地理、城市规划、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和外国语言学等。从期刊论文的研究背景看,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规划学、哲学、传播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原理和方法都被运用于遗产旅游研究中。
的探讨,切合国情和历史传统,极富中国特
色,对坚持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三,从不同角度出发,研究具有多学科性和综合性。从硕士论文的学科背景看,我
表2 2000-2007年我国遗产旅游研究的内容
研究专题
遗产旅游基本理论研究
不同类型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开发研究
研究综述遗产保护
不同类型遗产价值与旅游开发遗产真实性问题遗产地开发与保护
遗产旅游地的开发与保护
遗产地旅游资源研究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遗产旅游地规划遗产旅游管理政府行为管理体制
遗产旅游立法与管理研究
世界遗产申报
社区参与与利益相关者遗产旅游法律问题
遗产旅游者研究
旅游者感知调查游客管理
遗产旅游解说系统
遗产旅游市场营销研究
产品定价形象
市场及营销策略
遗产旅游技术遗产旅游教育
数字化技术世界遗产旅游教育
研究内容
概念与基本问题
文献数量
31786964448261228252332612
三、国内外研究之比较
在研究方法方面,2000年以来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方法上的共同点是对案例研究的重视,研究中都大量使用了案例研究的方法,但是,在研究深度和研究技术手段上有明显的差异。国外学者在案例研究的同时还运用了市场调查、统计分析、数学和地理学等定量化技术方法,使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较好地结合,将案例研究向深度推进。而国内研究中虽然重视案例研究,但案例调查不深入不系统,定性研究视野狭窄;定量的技术方法如地理学、经济学、统计学方法,虽然也得到运用,但是在数据来源和分析检验等环节上不够严密,又缺乏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紧密结合,缺乏持续、系统、深入的跟踪研究。
在研究方法的学科背景上,国外的研究涉及的学科背景广泛,尤其是地理学、环境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等,其中对遗产旅游真实性问题的研究深刻
地涉及社会学、人类学和生态学领域;我国的研究涉及的学科背景也很广,但相对侧重于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和历史学等。
研究的内容方面如表3所示,按照文献数量在总文献量中的比重排序,国外研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遗产旅游吸引物/遗产旅游地,其次是遗产旅游营销,再次是遗产旅游基本理论和遗产旅游管理比重相当,比重最小的是遗产旅游者、遗产旅游业、高技术和遗产旅游教育四项。而在国第2期王镜: 近年来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
#67#
表3 2000-2007年间国际、国内遗产旅游研究内容的比较国际研究专题遗产旅游基本理论
遗产旅游吸引物/遗产旅游地遗产旅游者遗产旅游业遗产旅游管理遗产旅游营销遗产旅游高技术遗产旅游教育
遗产旅游基本理论研究
不同类型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开发研究遗产旅游地的开发与保护遗产旅游立法与管理研究遗产旅游者研究遗产旅游市场营销研究遗产旅游技术遗产旅游教育
占总文献的比重(%)
11.540.54310.5262.52103926.513.536.50.51
规范等问题,而国际上更关注市场营销和相关行
业协调发展问题。从当前的研究热点看,表1中,国际遗产旅游的研究热点是遗产旅游吸引物研究和遗产旅游产品的研究;表2中,我国遗产旅游的研究热点是不同类型遗产的价值与旅游开发和遗产地开发与保护,这表明我国在遗产旅游发展中关于遗产资源与遗产旅游资源开发还有许多基础层次的问题没有认识和规范,所以立法和管理受到关注。
其三,通过比较发现,我国遗产旅游的基本理论研究严重不足。从基本理论研究在总文献中所占的比重上看,我国与国际上相差不大。但是结合表2就会发现,我国的遗产旅游基本理论研究中,文献综述的比重过大占到85%。这样,剔出文献综述后,我国真正的遗产旅游理论研究占不到总文献数的2%。
其四,国际与国内相比,各专题下的研究视角也多有不同。例如,在遗产旅游者的研究专题下,国际研究多从市场营销视角出发,重视研究遗产旅游者的行为、态度等心理和体验研究,而国内的研究关注的是游客管理。又如,在遗产旅游技术研究专题下,国际上研究视野较广,涉及网络旅游、旅游网站和数字图书馆等,国内关注数字化技术应用与虚拟旅游。再如,在遗产旅游教育研究专题下,我国的研究缺乏对遗产旅游专门人才的培养教育的研究。
内研究内容上,比重最大的是遗产资源,其次是遗产旅游地,再次是遗产旅游立法与管理、基本理论研究两项,第四位的是遗产旅游营销,最后是遗产旅游者、教育和高技术。比较国内外遗产旅游研究的内容,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其一,从各研究专题的比重看,国外的研究表现出既有热点,又不过分追逐热点,各专题都有相当比例的涉及,表现出研究中实践驱动和学术驱动并行;而国内的研究过于追逐实践热点,表现出学术发展和研究心态的不成熟。例如,国际遗产旅游的研究专题中,遗产旅游吸引物/遗产旅游地的研究是最热的专题,其次是遗产旅游营销,再次是遗产旅游基本理论和遗产旅游管理,最后遗产旅游者、遗产旅游业、遗产旅游高技术和遗产旅游教育四个专题比重相当,各自分别占到2%-4%的比例。而国内研究中,不同类型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开发研究和遗产旅游地的开发与保护两个专题是最热的,总共占6515%,而实际上在国际遗产旅游研究中它们被合成一类,总共占到4015%。
其二,国外学者在研究专题上突出了市场营销和旅游业行业研究的特色,而国内的研究突出了遗产旅游立法与管理研究的特色。这不仅表现出了不同的研究特色,还从深层次上反映出遗产旅游发展的不同政策背景和当前关注的主要问题的不同。我国由于特定的社会背景,加上遗产旅游发展的时间短,所以关注的是管理体制和法律四、对我国遗产旅游研究的建议
第一,加强遗产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在研究
综述的基础上,要深入思考,结合我国遗产实践特点,提出创新性的遗产概念理论,加强遗产旅游开发的理论创新。
第二,加强研究方法的深度运用,尤其是案例研究法、定性研究法、定量研究法的深化和结合。其中,案例研究要深化案例调查,体现案例的规律性;定量研究要加强数据的来源和分析的科学性;而最重要的是定性研究要加强不同学科,尤其是生态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文类学科对遗产旅游研究的参与扩展研究视野,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国际的研究中对遗产旅游真实性的研究、对遗产旅游产品化的研究等研究热点,在管理和营销等实践视角之外,注入了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生态学问题的深层关注,作为一个新的研究#68#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方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三,加强对遗产旅游市场营销的研究,尤其是与市场相适应的遗产旅游产品开发和创新的研究。如何将对遗产旅游资源的研究引向市场化、产品化的方向,适应当前和未来旅游市场的需要,是需要我国遗产旅游实践和理论界共同努力来解决的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对于我国遗产旅游开发来说也是迫不容缓的。
第四,逐步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遗产旅游研究。至于我国的遗产旅游研究重立法与管理,而国际研究重行业和营销的不同研究特色,相信是不同社会背景和遗产旅游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不应强求同一,以发扬特色、积极创新的态度,促进研究与实践的深度结合,并发挥研究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
[1]顾军,苑利.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
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YanivPoria,RichardButlerandDavidAirey.Thecoreof
heritagetourism[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3,30(1):238-254.[3]YanivPoria,RichardButlerandDavidAirey.ClarifyingHeritageTourism[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1,28(4):1047-1049.
[4]BrianGarrodandAlanFyal.lHeritageTourism:A
QuestionofDefinition[J].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1,28(4):1049-1052.
[5]EstebanRuizBallesterosandMacarenaHernndez
Ramrez.Identityandcommunity)ReflectionsonthedevelopmentofminingheritagetourisminSouthernSpain[J].TourismManagement,2007,28(3):677-687.[6]王大悟.巴拿马旅游业TCR行动计划述评)))兼析生态旅游和遗产旅游概念的内涵[J].社会科学,1999,(7):12-15,11.
[7]张朝枝.辨析世界遗产地门票涨价[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5,(4):15-16.
[8]吴必虎,李咪咪,黄国平.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J].地理研究,2002,(5):617-626.
[9]徐嵩龄.中国文化与自然遗产的管理体制改革[J].管理世界,2003,(6):63-73.
InternationalHeritageTourisminRecentYears
WANGJing
(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HenanUniversityofScience&Technology,Luoyang471003,China)Abstract:Researchersflocktotheresearchofheritagetourismworldwide.Theresearcheshavebeencarriedout
fromvariousanglesandaspects.ButChineseresearchesaboutheritagetourismturnedupin1999,andperusedpracticeclosely.Theformerresearcheslayparticularemphasisonmarketing&tourism,incontras,tthelatteronesarekeenonmanagement&legislation.Comparingthefeaturesoftwokindsofresearchesofheritagetourismwillprovideguidancetoourtourismindustry.Keywords:tourism;heritagetourism;worldheritag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