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

来源:一二三四网
建筑工程中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

摘要:装配式建筑工程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可以保障建筑物更符合现代居民的需求。在施工环节中,需要重点对装配式施工工艺灵活运用。相比于传统施工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不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影响,能够帮助企业提升施工效率。在诸多优势的帮助下,建筑企业纷纷选择引入装配式建筑形式,在绿色建筑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尤为突出。

关键字:建筑工程;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 1装配式建筑的管理要求

为了更好的规避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监督管理程序设定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想要将装配式建筑整体完整性特点发挥出来,工作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建设决策部署,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之前的施工工艺进行合理调整,强化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设计人员还要根据行业整体的施工质量要求,对之前的施工方案进行合理调整,维护施工工程建设的有效性及合理性。企业管理者还要做好各部门人员之间的协调工作,为其建立更多的沟通渠道,通过各项预案设定,让所有施工环节均能稳定运转。从实际施工角度来说,想要保证装配式建筑建设工作顺利进行,安全管理必不可少。在施工初期,装配式建筑施工难度并不高,只要做到施工步骤优化即可。到了施工建设中后期,应重点检查施工环节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保证预制构件的正确处理。最后,强化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以精细化施工理念为基础,按照预定目标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2绿色装配式施工技术的积极作用 2.1提高建筑施工质量

预制施工技术主要使用预制混凝土结构并且预先组装建筑物的基本构件,这不仅利于防止后续工作出现隐患问题,还有效的将整体施工与局部施工结合起来,进而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在施工的结构组装中,严格遵照工厂生产标准,加强基

本结构参数的准确程度,有效规避传统施工过程中人工作业的误差值,有效提高了建筑施工质量。

2.2提高施工管理效率

先进的绿色装配式施工技术比原先的装配式施工技术拥有很多的优点,传统的组装过程是由人工手动组装,其组装步骤还要在项目施工现场完成,不仅容易导致项目施工的组装操作失误,还会给现场施工人员带来较大的压力,从而为后续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带来更多隐藏的安全隐患。然而对于目前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来说,其可以运用机械设备组装构件,大幅提高构件组装的效率和精确性,还可以完善建筑物主体构件的组装方式。

2.3减少施工成本费用

传统的建筑施工因其多次进行计划规范、难以预料的因素多以及费用控制参考范围大,导致其实际成本容易超出预算,然而装配式施工技术可以减少施工种类,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施工效率,有效减少现场工作人员的负荷量,同时其采购价格体量化、建筑产品标准化,进而有利于建筑项目企业节约物力与人力,提升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

2.4贯彻绿色施工理念

传统建筑施工传统施工作业项目中存在混凝土浇筑不足和混凝土超量等问题。然而混凝土材料超量,肯定会造成大量的浪费,危害施工建设和施工地环境,与绿色施工理念背道而驰。反观装配式建筑施工,其很多工作是提前在工厂完成预制组装,同时工厂的自动化加工方式能够规避浪费材料与资源,还不容易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利于施工现场保持整洁干净,进而加强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理念。

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3.1装配式卫生间、楼梯、阳台、钢筋桁架楼承板

楼梯、飘窗等构件现浇时费时、费力、费工,所以应尽量采用工厂预制。建筑的中楼梯作为独立的结构构件多作为滑动支座计算,装配式楼梯与结构的计算

模型较为契合;阳台一般是建筑的悬挑构件,悬挑构件对施工要求较高,虽然在装配式建筑阳台建造速度和成本上有优势,但一旦装配式建筑阳台施工质量把控不好,很容易造成阳台整体倾覆,因此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装配式阳台要慎重。钢筋桁架楼承板将钢筋混凝土楼板中的钢筋与施工模板组合为一体,施工中承受混凝土自重及施工荷载,在使用阶段钢筋桁架与现场现浇混凝土共同工作,承受使用荷载。钢筋桁架楼承板钢筋和模板工程在工厂施工,后浇混凝土采用预拌和泵送,模板通过连接件与钢筋桁架连接,可拆装、重复使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钢结构框架结构,采用栓钉可使楼板和钢梁成为整体结构,由于其具有免支撑的特点且应用灵活,可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与多种结构形式组合使用,减少模板支撑和现场钢筋绑扎的工作量,而且便于检查,质量可靠,免于搭设内模架的特点使桁架楼承板的施工速度快,桁架楼承板虽然其本身造价相较常规形式较高,但综合考虑工期、人工及安全等因素,桁架楼承板整体经济效益可行。因此,钢筋桁架楼承板是装配式建中较为成熟的一种结构形式,能较好体现楼板装配化。

3.2预制柱、梁的应用

预制柱的安装需确保垂直度调整工作的展开科学性,这就需要强调型钢设置在端部位置的要点,强化预制梁安装流程的管控过程,确保所安装的吊装梁的受力均匀性,从而避免在实际吊装过程中出现开裂现象。建议在这一环节配合使用型钢辅助方案,确保所使用各个构建之间的连接紧密性与科学性,其也是将构件整体受力性能基于型钢予以提升的关键因素。此外,实际施工过程中还应针对具体的受力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做好预制柱固定相关工作,以避免形成安全隐患影响到最终建设效果。建议在预制梁的两端设置合适的钢板与钢筋等结构,以保证所建设梁的受剪与受弯能力进一步提升。对现浇梁模板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四点:第一是需依据设定楼板面梁定位线与柱上标高线做好对龙骨与钢管支撑架等结构的布设工作,且需对底模位置进行固定;第二是在布置梁底支撑完成后,铺设底模时依据2%跨度标准起拱,需边拉边通线进行校正;第三是确认轴线与底模标高数据无误后对侧模进行安装,在梁高大于600毫米以上的情况下需首先设立单边侧模,并做好对梁钢筋安装后结构的封闭加固工作。沿着梁板侧模版方向的顶部安装长度为200毫米的板条带,并需要在叠合板接缝与板条面之间粘贴双面胶,以避免出现漏浆现象;第四是在吊装叠合板前,需对板带进行复核与调整,确保

拼装叠合板后的误差被控制在在合理范围内,并需要在叠合板拆分图纸中标记各个板块的定位方向。

3.3装配式剪力墙套筒连接

装配式剪力墙预制构件的连接通常采用钢筋套筒灌浆,将伸出2个构件的钢筋共同锚固在现浇混凝土中,装配式剪力墙中纵向分布钢筋数量较多,装配过程中数量较多的纵筋套筒连接对接难度大。构件连接部位是结构的薄弱环节,处理不好会形成安全隐患及渗漏问题;此外,剪力墙结构竖向受力墙体被人为分割为预制段和现浇段,增加了连接工作量和施工难度,门窗洞口处情况更复杂,因此当剪力墙结构竖向受力墙体构件拆分后现场连接施工难度增加较大时,宜采用现浇结构。

结束语:装配式建筑施工操作,会对技术、组织设计等内容提出新的要求,相关施工单位应做好管理措施的全面更新。受该类变化影响,施工管理同样出现了一些新的标准和要求。为此,相关企业和工作人员应做好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分析,为装配式建筑行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程越,周双虎.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2(10):49-51.

[2]晏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安徽建筑,2022,29(09):188-190.

[3]拓文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陶瓷,2022(08):161-163.

[4]吴红弟.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2(21):72-7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