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关兔的古诗词

来源:一二三四网
有关兔的古诗词

兔,是一种生活在草原和山地的小型哺乳动物。在古代文学中,兔常常被用来象征灵敏和敏捷,也被作为诗词中的主题之一。下面是有关兔的古诗词,以飨读者。

唐代

1.《唐诗三百首》之《静夜思》

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中,李白用到了“兔走草露”的词语,形象地描绘了静夜中的草地,兔子飞快地跑过草地,在露水中留下清晰的脚印,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赋得古原草送别》

作者:***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这首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循环变化,兔子作为草原上的一个重要生物,也自然地成为了诗人描绘的对象。

3.《长安晚秋》

作者:***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兔丝细草微雨, \\\\梦入长安月。 \\\\散花洛水前, \\\\流水行云南。

这首诗通过抒发思乡之情,描绘了长安秋景。兔丝细草微雨一句中,兔的形象被描绘得特别细腻。

宋代

4.《唐多令·送王徽之越中》

作者:陆游

兔厌若罢兔厌, 一行树色千重爱。 本曲末抛青琐,怕花飞。 万缕光中送蹄迈, 青山独带南风在。 勿更怪,黄兰何处有?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人用兔像征自己的离去,表达了别离时的思乡之情。

5.《元夕》

作者:辛弃疾

水调数声持酒听, 楼上帘开,共舞阳春。 嘶笛已散关山月, 吟鞭东指即天津。

此时目送故人去, 泪灭罗衣,霜满别院。 白首为功名老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首词是辛弃疾经典之作,其中的“兔丝细雨”一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表现出元夕的美好与温馨。

明代

6.《冬夜读书示戴天山序》

作者:冯梦龙

兔乍见井中尘,马惊又送岸头人。 二十年来闻夜读,未尝如此夜寒心。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在寒冷的冬天夜晚读书的情景。把兔子放在井中和马送别的想象中,艺术地表现了作者冬夜的孤独和寂寞。

清代

7.《山行》

作者:辜鸿铭

晚来小坞坡, 兔迹黄粱老。 一寸明苞上, 裁开缀白毫。

这是一首写山野风景的诗,兔子的形象被利用得恰到好处,展现出山林的静谧和生命的气息。

8.《卜算子·咏梅》

作者:陆游

风柔日薄春犹早, \\\\夹衫乍着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 \\\\梅花鬓上残。 \\\\笑问客从何处来, \\\\压枝啼鸟傍前山。 \\\\\\\\山路今宵难度, \\\\咽泪向千行。

这首词中的“兔丝梅影”一句,将兔和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盛开的梅花和谐自然的生态环境。

总之,兔子在古代诗词中的形象千姿百态,有的象征着善良与可爱,有的则是代表着生命的坚韧和张扬。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也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了生命的生动和美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