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来源:一二三四网
 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浅谈

一、 架起信任的桥梁

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习惯。

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班主任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班主任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

我最喜欢看的一本书是薛瑞萍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这本书我看过不止十次,每次看完之后,心中泛起阵阵涟漪。也许我无法再向小朋友们承诺什么,因为我不能老做那个言而无信的老师。我只能用行动来证明,用行动表明我能行,让他们知道他们有一个愿意为他们付出的老师,让他们感受到当我的学生会很幸福。

二、建立良好的班风和思想品德教育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离不开全班同学,本学期开学伊始,我就与全班孩子一起商量本学期的奖励制度,利用孩子的上进心鞭策他们。我想利用班会课与大家一起讨论班风建设,利用读书的机会慢慢把学风树立起来。但对小孩子来说,班风建设是很空洞的东西,直接进行班风建设的讨论无异于“瞎子骑盲马”。万事开头难,我得找个好的契入点。

想了很久都没有主意。有天,有个孩子突然给我说“老师,您再给我们讲讲上学期您送给我们的八个字吧!”。“勤学好问,独立思考”?嘿,这个可以有,这帮孩子还真聪明。

有了好的学风,班风不会太差,但只会学习的一群孩子并不会自然而然的组成一个好的班级体。我得让孩子们明白,除了学习外,大家还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去养成,比如诚实,比如礼让,比如为他人着想等等。后来我将班风建设的关键词确定为“儒雅文明,友爱团结”。

我给孩子们讲了“南辕北辙”的故事。很多孩子对这个故事都很熟悉,但他

们不知道我要利用这个故事来达到我的目的: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绩就像好的马车,但前进的方向不对,可能会离目标越走越远。我们只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好的学习成绩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让这些习惯来为我们的前进把握方向。

我对孩子们说:以后我们都是有知识的文化人,所以我们班的所有人从现在开始都要有礼貌,要说话算话,要有气质,有风度,要为他人着想,树立“儒雅文明,友爱团结”的习惯。这八字班风具有儒家文化的内涵:和谐包容,与人为善;待人以礼,举止文明。

我利用好的学风和班风来进行习惯的培养,重视思想品德和静心教育,建设具有凝聚力的班集体。结合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教育;配合学校进行每周一次的“静心教育”,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不打闹,不喧哗,讲究卫生,爱护校园和公物。经过师生的不断努力,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卫生习惯,学会了轻声细语,懂得在公众场合要讲文明懂礼貌,班级凝聚力增强。

三、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跟小朋友们讲:老师为什么要强调“勤”?因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是勤奋的,秀才队伍里没有懒人,谁没有“十年寒窗苦”?做学问只有“勤”还不够,常言道:学问学问又学又问。欲求甚解,必须质疑发问。只学不问,知其一,不知其二,必然浅薄。不会独立思考的读书人是可悲的,沦为学习上的应声虫,难为天下先。

对“勤学好问,独立思考”认真作了解读后,我又让大家以此为主题展开了“漫无边际”的讨论,并让大家从现在开始要慢慢养成“勤学好问,独立思考”的习惯。如果每位同学都能做到这八个字,良好的学风无疑已然形成。

为了让孩子们静下心来,我还在班上进行了“我为读书狂”活动,鼓励孩子们养成阅读的习惯。我们班孩子说,“我们要让‘我为读书狂’的‘狂’字绽放出来。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们慢慢养成了会听、会看和举手发言的习惯。 四、常规习惯,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节课、一两天说说就行的,它必须贯穿在整个管理过程中。由于低年级学生自觉性和自控力都比较差,避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因此这就需要班主任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操之过急。

于是,我经常利用班会、晨会、课前、课下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及时教育,给他们讲明道理及危害性,从而使学生做到自觉遵守纪律。 五、具体要求,指导到位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能熟知轮廓,但不注重细节。我在任一年级班主任开始,就常听一些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听不懂大人说的话。”我在工作中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教师没讲清或学生没听明白的情况下,就让学生去完成某项任务,学生们只能是瞪着眼睛看着你,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或者其行为往往事与愿违。这样做的结果,不但使学生产生挫败感,而且不利于他们掌握做事情的技能。为此,我常常思考,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老师的要求并根据要求去出色地完成任务呢? 我认为,首先要蹲下来,以孩子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孩子能听懂的话和他们交流。

其次,要注重细节教育,把该做的事指导到位。比如洗抹布,我通过观察发现,小孩子洗抹布的方法是,把抹布扔到水里,涮一下,一捏就行了,抹布根本没洗干净,因此,用这样的抹布擦过的地方还是那么脏。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吗?是孩子有意糊弄吗?我认为都不是。这只是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使然。因为他们很想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很想把事情做好,但是,不知道怎样才能做好。针对这种情况,我专门找一个时间,教他们洗抹布。我先打来一盆水,然后教他们怎样搓,怎么拧,告诉他们只有拧出的水清了才算干净。这样的身教非常成功。现在再看看他们洗抹布,一个个可认真了,都洗得特别干净。同样的道理,打扫卫生、物品摆放等工作,只要把要求的细节说到位,小孩子就能听得懂、做得到。

再来说说我怎样使学生学会收作业吧,我让他们同桌的作业摞到一起,从后往前传,自己的作业放在下面。每组的传上来后,教他们怎样摆放,一组正,一组反,组组分明,便于批改,便于发放。学生通过观察、模仿很快就领悟了要领,这样,哪一个孩子还能做错呢?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的教育、管理和约束,使学生的观察力、生活技能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给大家留下

了反应迅速、能力超常的印象。现在,班级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如晨读、自习课的纪律,中午的古诗词诵读等,都有学生组织,管理效果特别好。

总之,小学低年级新生处于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

要阶段,在此期间,良好习惯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的言传身教,爱的付出,耐心细致的工作对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