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栽培学实验报告

来源:一二三四网
不同播期小麦幼苗的生长分析

姓名:江艳苹 班级:种子科学与工程2011级1班 学号:20116479

摘要:生长分析是指通过定量测定来分析生长过程。作物的干物质生产和积累是通过作物的生长过程实现的。生长既能描述植物大小的不可逆性,还能描述数量的变化,如用重量表示,干物重即是干物质生产量的指标,作物生长过程中,植株个体和群体生物产量的增长与增长速度、光合器官生产的干物质能力等有关。对作物进行生长分析时,主要通过相对生长率(RGR)、净同化率(NAR)、叶面积比率(LAR)、比叶面积(SLA)等数据的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最终结论。

关键词:生长分析、干物质、光合器官、生长率、净同化率、叶面积比率、比叶面积、作物生长率、叶干重比

一、目的意义

运用生物观察法和作物生长分析法分析植株的物质积累、转运、分配情况及其与叶片、株高、叶面积等植物学形态特征的关系。

通过本实验,要求既要掌握作物生长分析方法,了解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2·1 光合器官性状

2·1·1叶面积指数(LAI)

2·1·2叶面积比率(Leaf Area Rate,LAR):表示作物单位干重的叶面积,

即叶面积对植株干重之比。

LARL2L1L1nw21nw1 Ww2w11nL21nL1单位为米2/克。

2·1·3比叶面积(Specific Leaf Area,SLA): 表示单位叶重的叶面积,可

反映出叶片的厚度

L (LW 为叶片干重) SLALw

2·2干物质生长指标

2·2·1干物质积累动态 2·2·2干物质分配特征

2·2·3相对生长率(Relative Growth Rate.RGR): 表示单位重量干物质在

单位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作物干物质的增长是在原有物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原来株体越大,其生产的效能就越高,形成的干物质就越多。RGR反映干物质在原有基础上的增长速度,其计算公式为:

1dw1nw21nw1 RGRWdtt2t1

其中,W为干物重,t为时间,即W2为t2时间的干物重,W1为

t1时间的干物重。单位为克/克·天或克/克·周。

2·2·4净同化率(Net Assimilation Rate,NAR): 表示单位叶面积在单位

时间内的干物质增长量。NAR反映作物叶片的净光合效率,大体上相当于用气相分析法测定的单位叶面积净同化效率的数值。计算公式为:

1dw1nL21nL1w2w1 NAR其中L为叶面积LdtLLtt 2121

2·2·5作物生长率(Crop Growth Rate,CGR): 又叫群体生长率,表示 单位时间内,单位土地面积上增加的干物重。计算公式为:

yy2y1 CGRtt2t1

2

单位为克/米·天或克/公顷·天等。

其中y2为t2时间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干物重(产量),y1为t1时间单位土地面积干物重。

三、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早播小麦幼苗10株、晚播小麦幼苗10株 2、实验用具:剪刀、直尺、电子天平、作物烘干设备、纸袋 3、实验操作:

(1) 分别将早播小麦幼苗编号1-10,用剪刀将每一株的功能叶剪

下,用直尺量出每一片功能叶的叶长、叶宽,然后再量取小麦幼苗株高、主茎叶数并记录好数据;

(2) 将早播小麦幼苗的黄叶、功能叶,茎剪取下来,将根剪下扔掉,

用纸袋分别将黄叶、功能叶、茎装在不同纸袋内并标记好;

(3) 用同样的方法将晚播小麦幼苗作同样的而处理;

(4) 将两者置于105摄氏度下杀青1h,然后再80摄氏度烘箱里烘干到恒重;

二、实验数据处理

表1 测定结果记载表①

项目 株株号 1 2 3 4 5 6 高主茎叶数 3.6 4.8 4.5 4.0 4.9 4.8 分蘖数 叶面积(cm) 叶片 2干物重(g) 茎(鞘) 0.868 0.358 黄心叶 3.196 全株 (cm) 49.2 39.0 43.3 50.5 41.1 45.2 2 0 2 2 0 0 130.38 89.03 168.01 199.3 73.12 86.98 *0.8 1.979 7 8 9 10 合计 平均 37.8 45.6 45.6 47.8 445.1 44.51 5.3 4.8 3.7 5.1 45.5 4.55 0 0 0 0 6 0.6 80.92 100.21 127.22 118.43 938.8 93.88 0.3196 0.1979 0.0868 0.0358

测定日期:2013年11月14号 作物:早播小麦

表2 测定结果记载表②

测定日期:2013年11月14号 作物:晚播小麦

项目 株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株高(cm) 31.527.2 32.6 31.6 28.5 31.5 26.3 25.5 22.3 25.8 主茎叶数 3.6 3.7 3.5 3.3 3.5 3.1 3.3 3.3 3.9 3.5 0 0 0 0 0 0 0 0 0 0 35.43 42.63 34.65 42.03 36.39 32.69 24.44 23.21 27.7 合计 平均

282.8 28.28 34.7 3.47 0 0 264.852 26.485 0.0702 0.0272 0.0175 0.1149 分蘖数 叶面积(cm) 叶片 0.702 2干物重(g) 茎(鞘) 0.272 黄心叶 0.175 1.149 全株 37.47 *0.8

表3 测定结果记载表③

测定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作物:早播小麦

项目 株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平均 53.8 46.7 43.1 47.7 46.8 47.7 42.1 46.4 50.4 49.9 474.6 47.46 4.3 5.5 4.4 3.5 5.0 5.6 4.8 3.6 3.6 4.0 44.3 4.43 0 2 0 0 0 2 1 1 0 2 8 0.8 118.03 277.89 122.43 105.45 104.23 210.14 114.73 138,49 151.24 211.43 1243.3 124.33 0.2877 0.1693 0.0543 0.5115 *0.8 2.877 1.693 0.545 5.115 株高(cm) 主茎叶数 分蘖数 叶面积(cm) 叶片 2干物重 茎(鞘) 黄心叶 全株

表4 测定结果记载表④

测定日期:2013年11月21日 作物:晚播小麦

项目 株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合计 平均 株高(cm) 31.6 37.4 33.1 31.7 33.6 34.7 33.7 31.2 36.0 34.3 337.3 33.73 主茎叶数 2.9 4.1 4.3 4.9 4.5 4.9 4.9 1.9 4.5 4.7 41.6 4.16 0 2 2 2 2 0 2 0 0 2 12 1.2 47.43 52.53 96.82 81.99 75.51 86.74 28.75 67.2 58.31 565.76 56.58 0.1383 0.0711 0.0273 0.2367 分蘖数 叶面积(cm) 叶片 2干物重 茎(鞘) 黄心叶 0.711 0.273 2.367 全株 111.92 *0.8 1.383

表5 计算结果记载表

(注意:此次计算叶面积统一换算成m2来计算) 项 目 作 物 时 或 栽 培 措 施 RGR NAR LAR SLA CGR(g/m·d) 2期 小麦 早播 晚播 0.067 0.103 2.53 4.39 0.0265 0.0236 0.0474 0.0432 0.0377 0.0409 0.274 0.174

三、 结果分析讨论

本实验通过对早晚播小麦幼苗的相对生长率(RGR)、净同化率(NAR)、叶面积比率(LAR)、比叶面积(SLA)、作物生长(CGR)等数据的分析处理。可以看出,第二次测量与第一次相比,各项指标都有所增加,说明小麦在进行营养生长。早播小麦除了作物生长的数据其余的都比晚播小麦小,早播小麦的相对生长率为0.067低于晚播小麦的0.103,早播小麦的净同化率为2.53低于晚播小麦的4.39,早播小麦的叶面积比率为0.0265低于晚播小麦的0.0236,说明早播小麦的生长速率较晚播小麦慢,这与理论值不符。造成这个结论可能的原因一是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对小麦的影响,造成早播小麦生长缓慢,二是在取材时随机性不够,实验材料中生长不好的早播小麦苗所占比例较大,不能代表整体早播小麦。

参考文献:《作物栽培学总论》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技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