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总结】网络技术教学总结_年终总结计算机

来源:一二三四网
【计算机网络技术总结】网络技术教学总结_年终总结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技术总结】网络技术教学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看完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记得(CTRL+D)收藏本页。 网络技术教学综述

时间如流水,一的工作已经结束,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关心下,自己无论在政治思想、工作上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这学期,我在主板11班教网络技术。在这方面我不太了解。有些学生能力差,尤其是理论能力差。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多困难。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部分学生掌握了一些技术知识,部分学生学习刻苦,对技术掌握扎实,如李良军、陈立军、谢峰、佘莉等。 本学期针对社会的需求,教材的特点,采用引导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对于网络技术学的更愉快掌握更加牢固,从而保质保量的完成学习任务。

本学期主要学习:结构化布线系统、网络电缆水晶头的生产、光纤和冷连接器的生产以及一些网络设备。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本学期的技术知识,能够独立完成一个局域网建设项目,对各种网络设施和设备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 蒋昱2022年6月6日

以上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网络技术教学概述范文的全部内容,涉及网络技术、学习、学生、学期、掌握、技术、部分等。我希望网民们能有所收获。 1.三网是指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络。 2.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了第一个真正的网络:ARPA

阿帕网把网络划分为子网(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和资源子网(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标准协议:TCp/Ip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4.制定因特网的正式标准要经过一下的四个阶段:因特网草案、建议标准、草案标准、因特网标准

5.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6.按范围划分的几类网络: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个人区域网 7.1b=8位KB 2的第10次幂

8.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传播时延=信道长度/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处理时延、排队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发生在设备中)

9.OSI架构:自下而上: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传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

10.TCp/Ip的体系结构:由下到上: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运输层(TCp或UDp)、应用层(各种应用层协议如果TELNET、FTp)

11.网络层对应于(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互联网层IP对应于(网络层),传输层对应于(传输层),应用层对应于(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12.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由下到上: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运输层5应用层

13.在物理层,数据以比特流的形式存在;在数据链路层,数据的形式是数据帧,在网络层,数据的形式是数据包

14.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协议是“水平的”,服务是“垂直的”。

15.在同一系统中,两个相邻层的实体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通常是服务接入点。 16.信号可以分为两类: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17.三种通信方式: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18.导向传输媒体(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单模光纤:传输距离远,造价高,激光二极管;多模光纤:传输距离近,造价低,发光二极管);非导向传输媒体(无线传输介质):短波通信、无线电微波、

19.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码分多址(CMD)公共秩码分多址(CDMA)

20.ADSL调制解调器;把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为调制,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为解调。 第三章

21.数据链路层的信道主要以下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

数据链路层协议有很多种,常见的三个基本问题是:帧封装、透明传输、错误检测(循环冗余校验CRC)和冗余码计算

22.点对点协议ppp,即ppp over Ethernet pppOE 23.局域网拓扑:星型网络、环形网络、总线网络、树形网络

24.网络接口卡又称为网卡,它是进行数据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转换。

25、CSMA/CD协议:载波监控多点接入/冲突检测的缩写;载波监控为“发送前监控”,冲突检测为“发送时发送”

26.复用:多个用户使用一条路;频分:把一条路分成几个小段;时分:在某一时段把整条路分给某一用户;统计时分:

27.虚拟局域网VLAN:虚拟局域网是由一些独立于物理位置的局域网段组成的逻辑组,这些网段有一些共同的要求。每个VLAN帧都有一个明确的标识符,指示发送此帧的工作站所属的VLAN。

29.ARp 工作在网络层 把Ip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DNS 工作在应用层 把Ip地址转换为域名。

30.物理层中使用的中间设备称为中继器;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中间设备用作桥接器或桥接器;网络层使用的中间设备称为路由器;网络层上使用的中间设备称为网关。 31.Ip地址的分类:A、B、C、D、E类 a类地址:0 | 8位网络号| 24位主机号 B类地址:10| 16位网络号| 16位主机号 C类地址:110 | 24位网络号| 8位主机号 D类地址:1110|多播地址 E类地址:1111 |保留供将来使用 32.计算路由下一跳地址 p126 33.计算,IP子网p128,p131-133

34.无分类编址CIDR(构造超网)CIDR两个主要特点:消除了传统的A类B类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块” 35.传输层需要不同的传输协议,即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UDP;传输层屏蔽高级用户的以下网络核心细节(如网络拓扑、采用的路由协议等)

36.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熟知端口号(系统端口号):数值为1-1023;登记端口号:1024-49151;客户端使用的端口号:49152-65535

37、UDP特性:无连接,发送前无需建立连接;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信息导向;无拥塞控制;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互动交流;UDP的报头开销较小;

38.TCp的特点: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每一条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连接只能是点对点;提供可交付的服务;提供全双工通信;面向字节流 39.TCP连接的端口称为套接字或套接字。

40.TCp的运输连接管理有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达和连接释放。 41.三次握手p214

42.因特网的域名结构:mail.cctv.com :mail为三级域名,cctv为二级域名,com为顶级域名;DNS:域名系统;net提供互联网络服务的机构;mil中国的国防机构;gov中国的政府机构;org非营利性的组织;com工商金融等企业

43.在文件传输过程中,FTP的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应建立两个并行TCP连接: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

44.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基于UDp,端口号67;

45.802.11是无线以太网的标准。它使用星形拓扑,中心点称为接入点AP。安装AP时,网络管理员必须为AP分配服务集标识符SSID和不超过32字节的通道。

46.Ap分为胖Ap和瘦Ap,胖Ap可以智能管理,瘦Ap可以通过交换机控制,通常使用瘦Ap+AC的模式;

47.802.11局域网MAC层协议:CSMA/Ca协议已成功应用于有线局域网。在WLAN环境下,CSMA/CD协议不能简单地使用。有两个原因:1.在无限局域网的适配器上,接收信号的强度通常远小于发送信号的强度。因此,如果要实现碰撞检测,硬件成本将过大。2在WLAN中,并非所有站点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音,“所有站点都能听到对方的声音”是实现CSMA/CD协议的必要基础。

48.Ipv4:使用点分十进制法,Ipv6:使用冒号十六进制记法,一共128位。 49.0压缩p360

50.在传输的时候Ipv6的数据要进入Ipv4的网络的时候,将Ipv6的数据封装成为Ipv4,当离开Ipv4网络的时候,再打会Ipv6数据。这个技术称为隧道技术。p365 51.协议的三个要素:语法、语义和同步

52.数据链路层下分两个子层:LLC(逻辑链路控制)和MAC(媒体接入控制)

53.物理层设备:集线器(内部总线)、中继器、调制解调器

54.数据链路层中的设备:交换机和网桥,交换机中有缓存,缓存中有栈表,栈表中记录的是物理地址,记录过程成为学习。

55.网络层设备:路由器。路由器中有路由表和转发表。转发表根据路由表和基于IP地址的路由进行转发

56.常用的网络命令:ipconfig,ping 返回4个包,每个包大小32位,

ipconfig/all,trast 网络追踪,追踪数据经过的网关。在思科的交换机管理软件中,用户权限由低到高获得需要的命令:enable、config

57.NAT网络地址转换,内部网络连接到外部网络,可以保存IP地址 58.VpN虚拟专用网

59.802.1---桥接/架构802.3---CSMA/CD 802.11---WLAN 802.15---无线个人局域网802.4---令牌总线网络802.5---令牌环网

60.电子邮件(SMTp),远程终端接入(TELNET),万维网(HTTp),文件传送(FTp)使用TCp协议.名字转换(DNS),文件传送(TFTp),Ip电话,网络管理(SNMp)使用UDp协议.

篇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汇总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知识综述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它们是平行关系):主机阶段(四个小阶段,即替代关系)、小型机阶段、微型计算机阶段、,客户机/服务器阶段(对等网络和非对等网络的概念)和互联网阶段(ARPANET在1983年首次使用TCP/IP协议)。 在1991年6月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在1994年实现4大主干网互连(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 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 Cst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 ChinaGBN)) 2.电脑类型:

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计算机可以分为6大类: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小巨型机。

根据实用分类方法:计算机可分为五类: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电脑和手持设备。

3、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

4.计算机指标:位是指CPU寄存器中可以保存数据的位数,速度(MIPs,MFLOPS)是指CPU每秒处理的指令数,主频常用来表示处理速度、容量(B,KB,MB,GB,TB)、数据传输速率(BPS),CPU的版本和可靠性(MTBF、MTTR)。

5、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应用。(补充实例)

6.计算机系统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设备、网络)和软件系统 有比特特性。且它们具有同步性。

7、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奔腾采用RISC和CISC技术(10项技术特性,请阅读第8页)

8、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术 9.主板和插件的组成:

(1) 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由5部分组成(CpU、存储器、总线、插槽和电源)与主板的分类

(2) 网卡也称为适配器卡代码NIC,其功能如下:(参见第11页)

10、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由程序(功能实现部分)与文档(功能说明部分)组成。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桥梁。

11.应用软件包括桌面应用软件、演示发布软件、浏览工具软件、管理效率软件、通讯协作软件、系统维护软件。

12、程序与文档:程序是由指令序列组成的,告诉计算计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文档是软件开发、使用和维护中的必备资料。

13.软件开发:在软件生命周期中,通常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分为几个子阶段:⑴ 策划阶段:分为问题定义和可行性研究(这是决定软件项目是否开发的关键)。(2) 开发阶段:开发初期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三个子阶段,开发后期分为编码和测试两个子阶段。早期必须形成的文件包括:软件需求说明书和软件设计说明书。

⑶ 运行阶段:主要任务是软件维护。为了排除软件系统中仍然可能隐含的错误,扩充软件功能。

14.编程语言:(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都依赖于特定的机器,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都需要编译)

⑴ 机器语言:能被计算机直接理解和执行,速度快,但该种语言难记、难学、难懂。⑵ 汇编语言:用英文助记符和十进制数代替二进制码,使机器语言变成了汇编语言。汇编语言属于低级语言。汇编语言要通过汇编程序把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计算机才能执行。

(3) 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面向问题或过程的语言。这是一种类似于日常会话的语言。它不仅直观易学,而且具有很强的通用性。高级语言只能通过编译(或解释)成机器语言来执行。

15、媒体的概念与分类: (1) 媒介概念:信息的载体

(2)媒体的分类:传输媒体、表现媒体、表示媒体、感觉媒体

16.多媒体的基本概念:指声音和颜色信息的处理和利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分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两部分。

17、MpC的组成:具有CD-ROM、具有A/D和D/A转换功能、具有高清晰的彩色显示器、具有数据压缩与解压缩的硬件支持

18.多媒体关键技术: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芯片与卡技术、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多媒体数据管理技术。

19、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概念:

(1) 超文本是非线性和非顺序的,而传统文本是线性和顺序的。

(2)超文本概念:超文本是收集、存储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现信息之间关系的技术。

(3) 超媒体合成:当信息载体不限于文本时,称为超媒体。超媒体技术是一种典型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是由节点和节点之间的链接组成的有向图(网络)。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浏览、查询和修改。

(4)超媒体系统的组成:编辑器、导航工具、超媒体语言 第二章是网络的基本概念

1、信息技术涉及内容: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传输与利用。 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

(2) 第二个阶段是1960年代美国的appanet和分组交换技术。 (3) 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 (4) 第四阶段始于20世纪90年代。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资源共享。

4.计算机网络定义: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自治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协议互连,实现共享资源信息的传输。

5、早期计算机网络结构实质上是广域网的结构。广域网的功能:数据处理与数据通信。逻辑功能上可分为: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向网络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主要包括主机和终端。主机通过高速通信线路与通信子网的通信控制处理机相连接。终端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通信控制处理机在网络拓扑结构中被称为网络节点。通信线路为通信处理机之间以及通信处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

6.现代网络组织的特点:微机通过局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与广域网连接到广域网

域网的互联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

7.根据传输技术分为:广播网络(通过公共信道实现)点对点网络(通过存储转发实现)。使用分组存储转发和路由是点到点网络和广播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8、按规模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bps表示,有时也用BpS、KBpS和MBpS表示。

? 网络的互连方式称为网络的拓扑结构。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有:总线结构、环形结构和星形结构。

?总线型拓朴结构是最简单的局域网结构,因为其中不需要插入任何其他的连接设备。网络中任何一台计算机发送的信号都沿一条共同的总线传播,而且能被其他所有计算机接收。有时又称这种网络结构为点对点拓朴结构。

? 在环形拓扑结构中,每台计算机与两台相邻的计算机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环。整个网络结构既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在星型拓朴结构中,每个节点都由一个单独的通信线路连接到中心节点上。中心节点控制全网的通信,任何两个节点的相互通信,都必须经过中心节点。因些,中心节点是网络的瓶颈,这种拓朴结构又称为集中控制式网络结构。?OSI七层模型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 TCP/IP协议由四层组成:应用层、传输层、Internet层和网络接口层。每一层还包括几个小协议。

?双绞线有非屏蔽双绞线( UTp)和屏蔽双绞线(STp)两种,双绞线两端头通过RJ-45水晶头连接网卡和集线器。制作双绞线时,需使用专用卡线钳在双绞线两端压制RJ-45水晶头,操作步骤依次为:剥线→理线→插线→压线→压制电缆另一端的水晶头→检查。 ? 当使用双绞线连接两台计算机形成对等网络时,您可以直接用双绞线而不是集线器连接两台计算机,但必须改变双绞线的按压方式(水晶头一端的按压线保持不变,另一端的1和3、2和6交换)。

?在 1000M局域网中,服务器网卡具有光纤插口,交换机也有相应的光纤插口,连接时只要将光纤跳线进行相应的连接即可。在没有专用仪器的情况下,可通过观察让交换机有光亮的一端连接网卡没有光亮的一端,让交换机没有光亮的一端连接网卡有光亮的一端。 ? 常见的网卡接口包括BNC接口和RJ-45接口(类似于电话接口),以及具有这两种接口的双端口网卡。接口的选择与网络布线的形式有关。在小型共享局域网中,BNC接口网卡通过同轴电缆直接与其他计算机和服务器连接;RJ-45端口网卡通过双绞线连接集线器,然后通过集线器连接其他计算机和服务器。

?交换技术是一个具有简化、低价、高性能和高端口密集特点的交换产品,体现了桥接技术的复杂交换技术,在 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操作。

? 与网桥一样,交换机根据每个数据包中的MAC地址做出转发信息的相对简单的决定。这种转发决策一般不考虑隐藏在包中的更深的信息。与网桥不同的是,交换机的转发延迟非常小,操作性能接近单个局域网,远远超过普通网桥Internet网络之间的转发性能。 ?Ip地址提供统一的地址格式即由32Bit位组成,由于二进制使用起来不方便,用户使用“点分十进制”方式表示。Ip地址唯一地标识出主机所在的网络和网络中位置的编号,按照网络规模的大小,常用Ip地址分为三类。

? a类地址的特征是以0开头。第一个字节表示网络号,第二、第三和第四个字节表示网络中的主机号。网络的数量很少。最多可以表示126个网络号,每个网络最多可以有16777214个主机号。

?B类地址的特点是以l0开头,第一、二字节表示网络号,第二、三字节表示网络中的主机号,最多可以表示16384个网络号,每一网络中最多可以有66534个主机号。

? C类地址的特点是以110开头。第一、第二和第三个字节表示网络号,第四个字节表示网络中的主机号。有大量的网络。可以有2097152个网络号,每个网络中最多可以有254个主机号(主机地址均为0且均为1的地址为保留地址)。?IP地址指定网络号不能以127开头,第一个字节不能全部为0或全部为L。主机号不能全部为0或全部为L。 ?用子网掩码判断 Ip地址的网络号与主机号的方法是用Ip地址与相应的子网掩码 进行与运算,可以区分出网络号部分和主机号部分。子网掩码的另一功能是用来划分子网。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遇到网络号不够的问题,需要把某类网络划分出多个子网,采用的方法就是将主机号标识部分的一些二进制位划分出来用来标识子网。

? 当两台计算机可以分别与其IP地址通信时,它们可以使用ping命令ping对方的IP地址

Ip地址,如果回答正确,说明双机已经连通。

? 组和工作组为windodb=纤维长度×损耗系数+每个接头的损耗值×数量+每个熔合接头的损耗值×数量

?大约 80%的网络故障发生在OSI七层协议的下三层。这些故障包括线缆问题、网卡问题、集线器问题、服务器以及路由器问题等。另外,20%左右的故障发生在应用层,应用层的故障主要是网络设置问题。

? 默认情况下,Windows 2000 server允许用户每天24小时随时登录网络。设置用户登录时间,限制用户登录网络的时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Windows 2000 Server定义了许多特殊的 权限 和 用户权利,可用于委派或限制管理控制权。通过组织单位、组和权限的组合,可以为特定的人定义最合适的有效管理范围:整个域、域中的所有组织单位甚至一个组织单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点总结》是一本很好的范本参考书,涉及网络、通信、使用、计算机、数据、地址、协议、连接等内容,阅读后请记住(Ctrl+D)集合。 计算机组网与网络技术

为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为今后学习计算机原理和计算机网络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计算机网络和网络技术的实践。

我,王斌、张涵、任艳艳、欧阳天石、王子超被分在第一组,张涵任组长。

第一步是拆机子。前端带有磁铁的改锥在拆装机箱螺丝钉时很容易上手,拆机子这一步没有太大的麻烦。

拆下电脑后,我摆弄了所有的硬件:网卡很容易识别,即使你不看它的“D-Link”标志,只要看一下带有水晶头的插座就可以了;内存模块也很容易识别。这是一个长的绿色条尺大小;鼠标是两个按钮的鼠标,有两个飞燕,感觉自然不如三个按钮的鼠标;CD-ROM驱动器是nec的VCD驱动器(不幸的是,它不是DVD驱动器,否则你可以在业余时间偷偷看DVD电影);硬盘采用马来西亚的“西方数据”;至于底盘,我们的是水平的,有些是塔式的。

在弄清楚硬件之后,是时候重新安装它们了。首先,我将安装AMD的CPU。用“零插拔力”拉起插座的横杆,然后将CPU的无针三角形与插座的无孔三角形对齐并放下。拉下横杆以完成此操作。接下来,安装风扇夹风扇底座的簧片并固定CPU插槽的侧端。只是因为我们要拆卸的机器是早期的计算机,风扇接线不像传统的连接方式那样连接到主板,而是连接到电源线,这让我思考了一会儿。

很轻松地将显卡和网卡插在(白色的)pCI插槽上、内存条插在黑色的插槽后,便要开始数据线的安装了。软驱的数据线最为明显,是分叉的,不用费劲就可以找出并装好。接下来是光驱、硬盘的数据线,因为我在家中安装过刻录机,安装它们自然不在话下。当然,这里有一个诀窍:将数据线的红色边缘朝向电源线接口那一方就不会接错了。另外,接鼠标的和键盘时发现其接口不是主流机箱接口中的绿色接口和紫色接口。

组装完毕,第三步是进行安装系统的实习。由于机子本身已经装有AXTHON\"(即\"遨游\")的浏览器。众所周知,IE浏览器本身太耗资源,反应速度慢,且极易出 现在出现了“停止响应”的现象,旅行速度快得多。我已经习惯了。

下载完浏览器后,我又下载了“紫光拼音输入法3.0”,这比“微软拼音”和“智能ABC”要好得多。安装“紫光拼音”后,我才开始上网。

想去的网站太多,可是没记住它们的网址怎么办?好在我有一个随叫随到的\"收藏夹\",那就是我的网站。没错,自己的网站总归是记得的,而平时我就注重将各大酷站链接到我的网站上,这样走到哪里都不怕。

首先在我的网站上输入“乾隆新闻”,看看那天发生了什么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灌完水后,双眼已略带疲惫,需要轻松一下。于是来到音乐网站听听最新的歌曲,来到FLASH网站看看FLASH新作,来到\"中国声音网\"听听曲艺、相声,用\"龙卷风收音机\"听听广播电台,不由感到畅快无比。

当我放松的时候,我突然想学一些技术,于是我看了看“手机载人网络”的手机信息,“京东多媒体论坛”的时尚数码,“豆豆科技网”的电脑技术

最后是维护自己的网站。先回复留言本里的留言,更新一下建站日志,然后用\"写字板\"(汗,机房的电脑里居然没有\"WORD\")写下一篇已经构思好的文章,然后在网上发布......

不知不觉中,一周的计算机练习结束了。这次实习就像一次轻松愉快的旅行。它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技能,而且增强了我的实践能力。它使我与电脑保持“零距离”的联系。这是我人生旅途中的宝贵经历。

这次测验,总的来看,还不错,最高分91分,有1/2的同学得了60分以上,但我们说了,只要参加了考试,就都是及格,本来就及格的同学,当然可以得更高的分。有的同学答的还不错,说明,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基本上掌握了。也可以看出,这些同学是认真学习,刻苦专研的,这样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的同学,可以看出来,平时是下工夫的,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认真做作业,刻苦读书,还有的同学,在考试前,认真做准备,比如上网(《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材网站)查参考习题解答。但有个别同学,考的比较差。有的考试前,都没有认真看书,没有上网查答案,甚至连课后习题都没有做过。如果这样下去,如何能学好计算机网络课程,如何能学好专业课,如何能掌握本领,为将来就业和工作打好基础?

值得称道的是,有些学生完全是自己做的,没有与其他学生讨论,也没有做笔记。虽然他们的成绩不高,但他们的成绩是真实的,这比那些总是试图从其他学生那里得到一些信息的人要好。我相信,这些学生只有进一步努力,才能学好这门课程。 一、有几道题说明,我们同学对计算机网络的知识还没有学懂 例如:

1.第( )代计算机网络是国际标准化网络。这属于计算机网络历史发展的问题,比较简单,一共就那么3代,标准化的当然是最高的代数。

链接层为3。x、 25应为框架布线。链路层在两个节点之间传输数据。是否需要路由? 4.中间结点组成了资源子网。 要么是通信子网,要么是资源子网,中间结点,应该在网络核心、中间,负责通信任务,这不是很自然的问题么?

3.()属于通信子网设备。是通讯设备还是计算机设备?主机和终端是否负责通信或计算?

a. 服务器 b. 分组交换机 c. 终端 d. 主机

6.网络层PDU称为()。链路层发送帧,网络层发送分组,传输层发送消息段。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应该解决。

a. 帧 b. 分组 c. 报文 d. 报文段

8.以下顺序不正确()。如果不理解这个顺序,协议的知识基本上就无法掌握。这个问题是学习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问题,几乎属于常识。 a. 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 b. 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c、 网络层,传输层,链路层D.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 二、有些题是靠常识就应该会的 例如:

3.( )属于通信子网设备。主机与终端属于通信子网设备?那交换机是什么设备?这是一目了然的问题,说明我们做题不动脑子。 a、 服务器B.分组交换机C.终端D.主机

7.网络日记是指( )。博客是网络日记,这样的问题还不是常识么?我们总不能回答是qq聊天吧?

a、 播客B.论坛C.博客d.qq

13.不宜作对等网的操作系统是( )。XX是服务器版操作系统,做对等网不是大材小用么?

? a、 使用的协议是()。互联网是我们最熟悉的计算机网络。她使用的协议是TCP/IP,这属于常识。学习计算机的人必须了解这一常识,这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 a. csma/cd b. ipx/spx c. tcp/ip d. netbeui

20.宽频互联网接驳服务(。ADSL宽带互联网接入在许多家庭中使用。能用普通电话拨号吗?电话拨号碰巧是窄带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