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 6.陶罐和铁罐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6 陶罐和铁罐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āo ào qiān xū nuò ruò cā xǐ chén tǔ dài jià

二、查字典。

“虚”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虚”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①空。②衰弱。③虚心。④心里怯儒。

在“谦虚”一词里“虚”应取第( )种解释;在“心虚”一词里“虚”应取第( )种解释。

三、想一想,选一选,在正确的汉字下画上“ ”

(淘 陶) 罐 (捧 棒) 起 羞 (趾 耻) (娇 骄) 傲 (脑 恼) 怒 废 (虚 墟) (尘 尖) 土 (察 擦) 车 价 (植 值) 四、给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骄傲:①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②自豪。 1. 祖国河山壮丽多娇,我感到非常骄傲。( ) ..2.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 ) ..

朴素: ①(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②(生活)节约,不奢侈。 3.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 ) ..

4.革命前辈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值得我们学习。( ) ..五、回顾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 ),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 ),铁罐却化为( ),不复存在。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结局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 ) A.待人要谦虚,不要和别人争吵,否则下场可悲。

B.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谐相处。

六、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 )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陶罐( )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 )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住嘴!”铁罐( )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1.选出描写神态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谦虚 傲慢 恼怒 轻蔑 2.联系上下文体会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相提并论: (2)和睦相处: 3.“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这句话说明 ( )

A.陶罐认为碰撞不等于坚强,和睦相处不等于懦弱。 B.陶罐为自己的懦弱辩解。 4.文中画“ ”的句子的意思是( ) A.说明罐子的用途。

B.说明罐子的用途是盛东西,表明了陶罐不愿和铁罐碰撞的态度。 C.说明陶罐害怕和铁罐碰撞,故意说它们是装东西的。 5.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请连一连。

陶罐 傲慢、狂妄自大。 铁罐 谦虚、毫不软弱。

答案:

一、骄傲 谦虚 懦弱 擦洗 尘土 代价 二、x 虍 5 ③ ④

三、陶 捧 耻 骄 恼 墟 尘 擦 值 四、1.② 2.① 3.① 4.② 五、1.坚硬 文物 泥土

2.B

六、1.傲慢 谦虚 轻蔑 恼怒

2.(1)把不同的或差别巨大的人或事混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2)彼此很好地相处。 3.A 4.B

5.陶罐谦虚、毫不软弱。铁罐傲慢、狂妄自大

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这首民歌唱的就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有二十多个,如:端午节、端阳节、龙舟节、粽子节、地腊节、诗人节……端午节最主要的习俗,要数吃粽子、赛龙舟了。相传这些民俗活动是为了纪念22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他们还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以免吃屈原的尸体。一直延续到今,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

每到端午节,妈妈还会用五种彩色的线,搓成五彩缕给我戴在手腕、脚腕和脖子上,意谓可避灾、除病、保安康。端午节还有很多习俗,比如:画门符、吃五黄、戴香包、挂艾草等。 怎么样,咱们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