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作为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水平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的持续加速,令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众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停滞,国际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虽然我国没有像西方国家表现的那样低迷衰退,但是,为保障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我们有必要对中国的国际投资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国;国际投资;投资环境;经济发展
一、自然环境
(一)地理位置。
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西部深入到亚欧大陆的内部,与许多国家接壤;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处于众多海洋航线的交汇处,对于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二)自然资源。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环境优美,气候适宜,适宜各种形式各种规模的外商投资。中国陆地面积960多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气候复杂多样等两大特征。从南到北,横跨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等,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大,多样性明显。
从资源禀赋看,中国农业资源丰富,农林牧渔等各类种植业养殖业都很发达,品种齐全,生产体系完备。数十种矿产资源居世界前列,自然资源储藏量大,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资源大国之一。这使中国吸引资源寻求型外商投资具有很大优势,同时自然资源丰富也为各种制造业甚至服务业外商投资提供了极好支撑。
二、经济环境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强
中国社会在经历了长期的动荡后,经济发展的需求极大,市场经济的刚刚兴起,为整个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注入了一计强心针,大量的社会需求为资本的投入开创了一个极好的市场。正是有了市场的需求,才会不断的催促资本的投入。中国是一个有着15亿人口的泱泱大国,市场的巨大也同时注定了经济发展的稳定,这种稳定是强大的社会基础奠定的。资本的特点就是要寻求增值,但这种增值是建立在资本本身的安全性上的。所以在寻求安全与增值的的同时中国必然是资本进入的最优选择地。 (二)经济发展阶段性长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不同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都经历了较长的经济发展周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刚刚进入到发展的高速阶段,高速的发展必然带来资本的高回报,再不断向发达国家迈进的道路上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有经历一个
长期的阶段,可以说资本的进入正好分享了中国经济长期发展带来得收益。中国的经济发展连续多年保持在7%以上,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为之惊叹的,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今年1-10月份,中国新批外商投资项目2.76万个,合同外资金额756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47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4%、36%、20%。预计全年吸收外商投资将超过50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联合国贸发会预测,今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外资接受国。资本的选择说明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看好,也证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实力。
三、政治环境
中国的政治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政治稳定性越强越能吸引国外投资者。虽然近几年,台湾问题依然存在,局部一些地区也有点动荡,但从整个国家的大局来看,从中国的发展来看,中国的政治稳定性还是较高的。中国一直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必须严格依法办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并指出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可见,中国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一个较好的政治环境。
四、法律环境
(一)法律环境与世界接轨
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加快了各种法律的立法工作,使中国的法制建设以及法律环境与世界接轨。尤其是,中国仅在加入WTO五年内就清理了2000多项与贸易有关的法律法规,废除了700多项与世贸组织规则相违背的法律法规,同时对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也进行了相应修改,使其与世贸组织规则相一致;在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方面,则修改了有关外商投资的中外合资企业法、中外合作企业法和外资企业法等三部法律及其实施细则,取消了原有的出口实绩要求、外汇平衡要求和当地含量要求的硬性规定,不仅为中外贸易以及外商到中国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法律环境,而且也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在当前世界经济逐步全球化、一体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瞄准国外市场,应运而生的是涉外法律业务也越来越多。针对这种形势,中国政府通过颁布《境外投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改革了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推进了境外投资的便利化,仅保留了商务部对少数重大境外投资的核准权限,大大简化了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核准程序,同时又颁布了《境内机构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规定》,使境外直接投资外汇管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这种法律环境和中国政府推行的“走出去”政策,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
(二)为国外投资提供难得机遇
随着中国涉外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的完善,放宽货物贸易的市场准入,改善外商投资外部环境、政策法律等软环境和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外商到中国投资的势头越来越强大。同时,中国政府推行的“走出去”开放战略,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等政策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考虑境外投资。中国政府这种“引进来”与“走出去”政策的相结合,对在中国的外国律师事务所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提供了非常广阔及良好的法律服务市场,这极大地扩大了他们的业务领域。
五、 社会文化环境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优秀文明历史的古国,在五千多年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一元化程度集中高。其表现在:统一计划,统一政策,统一领导,且思想较统一,行动较统一。表面上看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呈现出自己的文化特色。人民有自己的信仰,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五千年的中华历史对大多数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追求至上理想和大一统的一元化,其理论根源都是唯理主义。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法、道的学说,都是唯理主义儒家把万古不变的纲常名教,看做“礼”或“天理”。道家把先于天地万物和人类而存在的“道”,看做自然之理。法家不讲道和理,却把“严刑峻法”之法和阴谋权求之术当做治国治民之道。依据黑格尔和马克思、列宁而确立的现代革命文化,更是发展到极端的唯理主义。正是从唯理主义的理论出发,才产生了尽善尽美的共产主义理想,才产生了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才产生了政治、经济、文化一元化的制度和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但是多年来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人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等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世界的融合,使人民在保持本色的同时去接受认同其他的东西。因此,中国人民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发展本国的经济事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汶川地震的大爱体现都使中国人民有能力促进本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总结:从上文可以看出,我国在国际投资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正是拥有的这些优势因素,才保证我国在经济危机的衰退浪潮中保持一枝独秀的地位。因此,我们坚信,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中国一定会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有力地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光.中国投资环境得到国际认可.中外外资,2010.08.
[2]钱志清.国际贸易投资总体环境趋势观察.国际经济合作,2010.07.
[3]文学.全球金融危机环境中我国国际投资战略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09.01.
[4]张祯珍.改善我国投资环境增强国际竞争力刍议.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01.
[5]王晓耕.国际投资中我国开放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国科技信息,2008.05.
国际投资学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国际投资环境分析 姓名: 王 飞 班级: 国贸 F0901 学号: 200946910411 指导教师: 魏 伟 完成时间: 2011-10-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