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
3.0 适用范围
适用于星河集团新建、改建、扩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工程的施工。
4.0
编制依据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GB 1499.1-2008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 热轧带肋钢筋》GB1499.2-200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2011修订)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 701-2008 《冷轧带肋钢筋》GB13788-2008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JGJ/T152—2008)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 107-2010 集团和城市公司相关程序文件、标准
5.0 3.1
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
3.1.1 材料 3.1.1.1
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
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3.1.1.2
钢筋进场时应检查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及钢筋标识,
应将钢筋出厂质保资料与钢筋炉 批号铭牌相对照,每一捆钢筋均要有铭牌,钢筋品牌、牌号、炉号(批号)、型号、规格、重量等应保持一致,外观质量应符合合同及材料标准要求。不得有裂纹、断裂、起皮和局部缩颈等现象。
3.1.1.3
钢筋进场时,应进行报验和见证送检,未出具检验结果
前不准使用,不合格材料就地封存、退场处理。
3.1.1.4
原材料钢筋验收合格后,分类堆放需整齐,建立材料标
1
识牌。
3.1.1.5
钢筋机械连接套筒或焊接采用的焊接材料品种、规格应
符合规范及合同要求。
3.1.1.6
钢筋绑扎宜采用20~22号镀锌铁丝,钢筋保护层垫块
宜采用水泥砂浆垫块、成品塑料垫块或钢筋马凳。
3.1.1.7
当发现钢筋脆断、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学性能显著不正常
等现象时,应对该批钢筋进行化学成分检验或其他专项检验。 3.1.2 施工机具
弯曲机 调直机 2
切断机
电弧焊机 闪光对焊机 套丝机 电渣压力焊机 3.2
作业条件
扳手 绑扎工具 3.2.1 底。
3.2.2 续。
3.2.3 求。
3.2.4
有完整的施工图纸,已完成图纸会审,并进行了技术质量交
当钢筋的品种、级别或规格需作变更时,已办理设计变更手
钢筋加工机械已安装完成,钢筋加工场地施工安全符合要
轴线标高已复核,符合要求,基层已清理干净,钢筋表面有
颗粒状或片状老锈时已除锈。
3.2.5
配合钢筋绑扎安装的脚手架已搭设完成并验收。水平运输车
辆和垂直运输机械已配备齐全。
3.2.6
加工好的钢筋已运进现场,并按施工平面图中确定的位置,
按型号、规格、部位、编号分别整齐堆放,应将钢筋堆放在砌筑支墩上,保证离地高度,防止钢筋泡水。
3
3.3
工艺流程
钢筋材料进场及检验→钢筋的除锈→钢筋调直→钢筋的切断→钢筋的弯曲成型→钢筋连接→剪力墙、柱钢筋安装→梁钢筋安装→板钢筋安装→钢筋预埋 → 保护层垫置→钢筋工程隐蔽验收→浇灌砼时护筋→下道工序施工 4.0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 4.1钢筋加工制作
4.1.1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级抗震等级,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②、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4.1.2 钢筋宜采用无延伸功能的机械设备进行调直,钢筋调直后应进行力学性能和重量偏差的检验,其强度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4.1.3 盘卷钢筋和直条钢筋调直后的断后伸长率、重量负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4.1.4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角度应符合设计和现行规范规定。
4.1.5 除焊接封闭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有抗震等级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4
钢筋箍筋制作示意图
4.1.6 外墙抗渗混凝土穿墙螺杆应在螺杆中部加止水环。
4.1.7 加工完成的钢筋应进行检查,做好料牌标识,分类码放,做好保护。
4.1.8 钢筋调直、加工制作应在施工现场钢筋加工场进行。
4.2钢筋连接
5
4.2.1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2.2按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接头、焊接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抽取数量应符合规范的规定。
4.2.3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4.2.4当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
4.2.5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搭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1.3ll(ll为搭接长度)。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4.2.6钢筋焊接施工的焊工必须持有焊工考试合格证书,才能上岗操作。正式焊接之前需在现场条件下进行试焊,并经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焊。(注:施工单位应保留试焊试验报告) 4.2.7电渣压力焊接头外观检查要求:
(1)四周焊包凸出钢筋表面的高度不得小于4mm; (2)钢筋与电极接触处,应无烧伤缺陷; (3)接头处的弯折角不得大于3°;
(4)接头处的轴线偏移不得大于钢筋直径的0.1倍且不大于2 mm。
(5) 电渣压力焊钢筋规格应大于等于16mm。
6
4.2.8钢筋电弧焊检查要求:
(1)焊接Ⅰ、Ⅱ级钢采用E43焊条,焊接Ⅲ级钢采用E50焊条; (2)搭接焊要求单面焊为钢筋直径10d、双面焊为5d,焊缝要饱满、连续,不应有气孔、浮渣;
(3)搭接焊钢筋必须提前预弯,两条钢筋与焊缝中心应在同一条直线上,弯折角不得大于4°;
4.2.9直螺纹(包括冷镦直螺纹、滚压直螺纹及剥肋滚压直螺纹)钢筋套丝检查要求:
(1)钢筋端面宜平整并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扭曲; (2)钢筋端头加工完成后,应使用防护盖进行保护;
(3)钢筋下料时宜用砂轮锯,不得用电焊、气割等切割,采用切断机切断后应使用手砂轮对断口打磨平整;
7
4.2.10 化学植筋:
a) 化学植筋所用的结构胶其锚固性能应通过专门的试验确定,厂家应提供锚固性能的相关试验资料和获准在工程上使用的相关材料。
b) 作锚固连接用的基材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锚固连接用的基材混凝土不得存在风化、严重裂损、不密实等严重缺陷。结构抹灰
层、装饰层等不得作为锚固基材。不得采用砌体或砌块作锚固连接基材。
c) 在放线定位前应采用探测仪器对原构件的钢筋位置进行探测,植筋的位置不得与原构件的钢筋位置冲突。
8
d) 植筋孔的位置、直径、孔深和垂直度应满足要求。
e) 大面积植筋前,必须先对不同品牌植筋胶和具有代表性的部位进行样板施工,抗拉拔承载力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 4.3钢筋安装
4.3.1墙柱钢筋应确保不偏位,根部应有防移位的相应措施,墙柱钢筋绑扎要求画线绑扎,水平(箍筋)钢筋间距满足设计要求,水平筋或箍筋与每根主筋相交位置绑扎到位,严禁跳绑。
4.3.2梁钢筋绑扎主筋间距分布均匀,箍筋绑扎到位(箍筋与每根主筋相交位置必须有效绑扎牢固)。
4.3.3板底筋绑扎前,画线控制间距。对于双向板,板筋必须满绑,不得出现‘隔一绑一’的跳绑形式。
4.3.4钢筋安装使用马凳、塑料卡(垫块),控制保护层的厚度。
4.3.5安装钢筋时,配置的钢筋级别、直径、根数及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4.3.6绑扎或焊接的钢筋骨架不得有变形、松脱和开焊。 4.3.7梁柱核心区钢筋安装:
9
①对于大柱(单边尺寸≥700mm)和大梁(高度≥800mm)交接部位,柱头模板后封,在梁柱交接部位核心区箍筋和大梁钢筋绑扎到位后再行封模。
②对于小柱(单边尺寸<700mm和矮梁(高度<800mm)交接部位,事先算好核心区箍筋数量,焊接成核心区钢筋笼,在平板模支设完成后,将梁钢筋和核心区箍筋用钢管架于板面上,进行绑扎,验收合格后,梁钢筋和柱核心区箍筋整体下落,下落后,再对该部位进行检查,对个别偏位现象进行调整。
10
4.3.8墙上埋管采用钢筋焊接固定,预埋管应做防锈处理。钢筋混凝土墙体上预留洞采用模具预埋定位,应确保位置准确、模具牢固。
5.0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 5.1钢筋加工制作
5.1.1 钢筋调直后的不得有局部弯曲、死弯、小波浪形,其表面伤痕不
11
应使钢筋截面减小5%。
5.1.2 规定
a) 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 ±10mm b)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mm c) 箍筋内净尺寸±5mm 5.1.3
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钢筋加工的形状、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偏差应符合下列
a) HPB235级钢筋未端应作180°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b) 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c) 钢筋作不大于90°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5.1.4
除焊接封闭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
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5.2钢筋连接
5.2.1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5.2.2钢筋连接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要求。
5.2.3加工钢筋螺纹的丝头、牙形、螺距等必须与连接套牙形、螺距一致,且经配套的量规检验合格。连接套表面无裂纹,螺牙饱满,无其他缺陷。螺纹接头安装后抽取其中10%的接头进行拧紧扭矩校核,拧紧扭矩值不合格数超过被校核接头数的5%时,应重新拧紧全部接头,直到合格为止。经拧紧后的滚压直螺纹接头应作出标记,单边外露丝扣长度为1-2
12
丝。
5.2.4化学植筋: 允许偏差
序号 1 2 项目 植筋深度 植筋孔径 允许偏差(mm) +20,-5 +4 检验方法 用钢尺检查 用钢尺检查 在植筋前,要对所用钢筋及植筋胶进行现场拉拔试验,检测的数量是植筋总数的10%,检测试验合格后就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3钢筋安装
5.3.1绑扎钢筋网的长、宽允许偏差为±10 mm,采用钢尺检查;网眼尺寸允许偏差为±20 mm,采用钢尺量连续三档,取最大值。
5.3.2绑扎钢筋骨架长度允许偏差为±10 mm,宽、高度允许偏差为±5mm,采用钢尺检查。
5.3.3受力钢筋间距允许偏差为±10 mm,排距允许偏差为±5mm,采用钢尺量在两端及中间各一点,取最大值。
5.3.4绑扎箍筋及横向钢筋间距允许偏差为±20 mm,采用钢尺量连接三档,取最大值。 6.0成品保护措施
6.1 加工成型的钢筋应防止被油渍、泥土污染,避免生锈及压弯变形;
6.2 钢筋绑扎完成后,在梁板及悬挑结构钢筋应采取防止踩踏保护措施,浇筑混凝土时应有专人负责整修;
6.3 绑扎钢筋时,防止碰动预埋铁件及洞口模板;
6.4 模板内表面涂刷隔离剂时,应避免污染钢筋,禁止使用油脂类脱模剂;
6.5 安装电线管、暖卫管线或其他管线埋设,存在与钢筋位置冲突时,应向监理提出得到批准后才能调整,应避免任意切断和碰动钢筋。
13
6.6 后浇带部位外露钢筋采取保护措施,上表面覆盖用木板严密,钢筋刷素水泥浆保护防止锈蚀。
6.7 钢筋在浇筑混凝土前,用PVC管保护主筋不受污染。
6.8 柱筋安装完成,柱钢筋直螺纹接头采取塑料保护帽保护。
6.9 顶板砼浇筑前,搭设操作马道,严格控制负弯矩筋被踩下。 6.10 混凝土浇筑前,混凝土输送泵泵管布设采用废旧轮胎垫设泵管,并沿梁布设,如假设在板筋之上,则另需在轮胎下方假设支架将轮胎与板筋隔离,避免浇筑混凝土时泵管窜动而造成钢筋偏位。
6.11 混凝土布料机布设位置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防止布料机基座对模板及钢筋造成损坏。
钢筋直螺纹接头保护 后浇带部位钢筋保护
14
7.0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7.1 加工成型质量差:
a) b) c) d)
未统一下料,下料尺寸不准;
对复杂节点未综合空间相交叉的关系放样;
尺寸、角度不符合要求,不直不顺、弯点不准,弯钩偏短; 不同等级及进口钢筋弯曲成型半径不符合要求。
钢筋弯钩平直长度不足、弯钩角度不对
7.2钢筋接头错误:
15
a) b) c) d) e)
接头绑扎,焊接型式采用不当; 搭接长度不足;
错开接头的百分比不符合规范; 接头位置不当;
梁柱筋搭接接头处箍筋未加密。
7.3钢筋锚固不符合规范要求:
a) 锚固长度不足; b) 锚固形式不对。 7.4钢筋绑扎不符合要求:
a) 筋);
b) 主筋位置放反(受拉受压颠倒,特别主意悬挑梁、板);
c) d) e)
不设定位箍筋,主筋跑位严重;
钢筋绑扎花扣、缺扣、松扣不符合规范要求; 箍筋间距不匀,绑扎不牢,不贴主筋;
主筋未绑扎到位(四角主筋不贴箍筋角,中间主筋不贴箍
f) g)
柱主筋的弯钩和板主筋弯钩朝向不对; 钢筋接头未错开。
16
7.5 焊接接头不符合要求:
a) b) c)
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
对接焊头的端头不垂直、不平整; 焊接接头未按抗震要求错开。
电渣压力焊偏位、焊包不均匀 钢筋搭接焊未预弯 7.6 钢筋直螺纹接头
a)套丝长度过长,丝头牙形不饱满、有断牙、秃牙缺陷,牙形表面不光洁;
b) 连接套表面有裂纹、螺牙不饱满或其它缺陷;
17
7.7 悬挑部分的钢筋不到位:悬挑梁上排和下排钢筋不到边,悬挑梁面筋锚固 长度不够,缺少鸭筋。
7.8 钢筋保护层厚度不符合要求。
7.9 钢筋除锈不彻底、使用前未进行调直、切头质量不符合使用要求。
7.10梁、底板
钢筋未放置垫块或垫放厚度、强度、数量等不符合要求。
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