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影中的长镜头
电影中的长镜头,顾名思义,就是指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长镜头的出现无疑对电影学的发展,尤其是对电影的纪实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甚至,著名的电影理论家巴赞都对其赞不绝口,称其:“唯有冷眼旁观的长镜头才能真正还原世界真实的原貌。”由此看来长镜头对电影的拍摄意义是很大的。本文着重从意义、对比、示例三个不同方面来介绍电影中的长镜头理论,以便对长镜头理论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
标签:电影;长镜头;真实性;蒙太奇;示例
一、长镜头理论定义及其特性
电影中的长镜头,顾名思义,就是指用比较长的时间对一个场景、一场戏进行连续地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一般来说,摄影机从一次开机到这次关机拍摄的内容为一个镜头,一个时间超过10秒的镜头称为长镜头。而从达意概念上,长镜头是相对于短镜头来说的,即长时间的拍摄的、不切割空间、保持时间、空间的完整性的一个镜头。
长镜头的美学特性有很多,有连续性,完整性、真实性等等。但是在我看来,长镜头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一个特性,那就是在长镜头下电影画面所呈现出的真实性。由于长镜头特殊的拍摄手法,长镜头中的画面具有时间真、空间真、过程真、气氛真、事实真,排除了一切作假、替身的可能性,具有不可置疑的真实性。也就是说,在电影中的一段长镜头里,电影画面更趋向于去表达人或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真实的一面,而不是被导演去主观操纵镜头以来表达一种情感思想。因此,长镜头理论不仅仅是一种拍摄手法,更是一种美学风格和创作理念。这样的一种电影艺术理论在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上就有所体现。卢米埃尔兄弟认为,电影影像就是应该被真实的、客观的所记录的。
二、长镜头理论与蒙太奇理论
如果说,能找到一个与长镜头相对立的理论,形成鲜明对比的,那艾森斯坦提出的蒙太奇理论非其莫属。电影中的蒙太奇理论一言以蔽之:就是把分切的镜头组接起来的手段。由定义我们就能看出来,在电影艺术理论当中,蒙太奇理论和长镜头理论是两个完全对立的理论体系。以下我将以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蒙太奇和长镜头的不同,以便更加了解长镜头的特殊之处。
(一)逻辑性与叙事性
对于逻辑性而言,蒙太奇更加注重利用镜头的组接来表现电影的逻辑性,蒙太奇可以打乱事物原本发展的轨迹,按照导演事先构想的一定的顺序,把许多镜头联接起来,结果就使这些画格特定的顺序本身而产生一种新的逻辑,为观众呈现一种新的体验。而长镜头的逻辑性则小了很多,它更加注重镜头下的叙事性,
它不会打破事物发展的规则,规规矩矩的将事物的发展真实的呈现给观众。因此蒙太奇比长镜头更富有逻辑性,而长镜头更具有叙事性。
(二)时空的连续性
我们都知道,长镜头中画面中时间和空间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影片中的长镜头追求的是时空相对统一而不作任何人为的解释,这一点是母庸置疑的。而對于蒙太奇来说,蒙太奇这种短镜头组接的方法正好破坏了画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性。蒙太奇更加注重利用对时空进行分割和不同时空上的组接来达到出其不意、别出心裁的效果。
(三)主观和客观性
而对于导演的表达的主观性与客观性上来说,蒙太奇主要是导演主观的将不同短镜头组接起来,观众被动的、强制性的接受导演的思想、封闭的叙事,而在长镜头之中,由于拍摄事物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观众可以对影片中的客观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断,可以开放性的与导演进行思想上的交流。
三、著名的长镜头
有关于长镜头的电影片段有很多。卢米埃尔创作的电影当中,其中的300多部就是运用长镜头理论来创作的。在众多的运用长镜头的影片中,对我印象最为深刻就是美国环球影业于2007年9月7日出品的《赎罪》中的长镜头了。
这段长镜头长达5分钟,描绘的是英军滞留在敦克尔克海滩的场景。画面描绘了英法联军在敦克尔克海滩大撤退前屠杀战马、捣毁车辆、遗弃伤员等的溃败局面。在这样一个长镜头画面中,镜头随着男主角罗比·特纳的行走的脚步以及他的视线移动,我们可以看到惨败的士兵们各种动作和面部表情,他们有的脸上流露出不知所粗的表情;有的在酗酒狂欢;有的在打架斗殴;有的在祈祷,整个画面笼罩在人心惶惶和伤心欲绝的阴影之下。在这样的氛围下,不远处还有士兵们在歌唱向往和平的歌曲,与残兵败将的落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为讽刺的是,这段镜头在海滩旁的一个游乐场中,昔日的魔天罗和旋转木马依然在转动,使人们想起了当初的歌舞升平与和平美满的幸福生活,这些场景都与当下的残兵败将的情景形成了绝妙反差。在影片中,男主角并没有对此场景进行过多的解释,但是却带给观众们诸多的感受与反思,真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是典型的运用长镜头的一部电影。这部影片的背景发生在二战日本战败后日本归还台湾并撤离台湾。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导演侯孝贤为了能更加贴近那个时代的独特背景,为了使影片具有较高的纪实性,在这部影片当中导演大量运用长镜头。在《悲情城市》中平均的镜头时长约为43秒,全影片只有220多个镜头。有的长达3分钟以上。甚至,在影片的一开始就是一个长达40秒的长镜头。之后又是一个长达两分钟的长镜头。
通过本文对长镜头从定义、对比、示例三个不同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
长镜头,总的来说,就是为了表现影片的真实性的,每次个长镜头的呈现,观众都可以专注于影片叙事的本身,并且身临其境,会有更多不同的思考和感悟。也可以说如果我们想要拍摄纪实性电影或者现实主义影片,如果没有足够的长镜头来铺垫,我们很难使影片呈现真实性。长镜头的运用自卢米埃尔兄弟开始就得以大量运用,我也希望能通过本文对长镜头的论述,可以更加对长镜头这一艺术理论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运用到电影创作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法)巴赞 著,崔君衍 译,《电影是什么?》,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11-1
[2]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8-01
[3](美)安德鲁 著,李伟峰译,《经典电影理论导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11月
[4]袁玉琴,《中西通融的电影学派管窥——侯孝贤电影的长镜头风格与意境创造》,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04年4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