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xia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es2017年9月
Sep.2017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杜毅
(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重庆万州404100)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公共管理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和方向,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以及适应其变 化的需要。实践教学是培养公共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综合素质的主要手 段和方法。公共管理专业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课堂实践、创新创业项目以 及校外实践基地等多途径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关键字:应用型人才培养;公共管理;实践教学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公共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目标
公共管理专业在我国发展所经历的时间并不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应用越来越广泛,逐步发展成 一门具有公共性、应用性、实践性和跨学科特点的综合 性学科。公共管理学科本科层次要求学生掌握现代的 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以及综合应用理论的能力,培养 能够在科、教、文、卫等公共管理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从 事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公共管理专业不仅要 求学生掌握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和社会学等 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更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社 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环节和必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 力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发展迅速,理论教 学质量快速提高。但是其实践教学环节相对滞后,因 此,研究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其 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完善策略,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和促进公共管理专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应用型人才主要是致力于利用科学原理改造世
界,通过社会实践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为人类社会 提供物质和非物质财富。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针对学 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科学研究能 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大学 生能够对实际工作更加上手,更能契合用人单位的要 求。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公共管理专业在办学 过程中,按照人才市场的需求,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为 导向,明确学科发展方向,改革和完善理论与实践教学 体系。
二、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实践教学,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活 动。它通常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一种具有教育性、 创造性、实践性,以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 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为基本特征,以促 进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总体素质全面发展为主要目的教 学观念和教学形式。公共管理专业是一个横跨多学科 门类,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专业知识,涵盖了 文化、体育、民政、环保等众多的领域,该学科体系庞 杂,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应用性,旨在为公共管理部门 和非政府组织培养应用型的高级管理人才。 公共管理
基金项目:重庆三峡学院“民生视角下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机制的构建研究”(项目编号:JG150731)。作者简介:杜毅(1977-),男,汉族,重庆人,重庆三峡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社会保障与就业。
2017年第3期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77
专业实践教学是通过课堂案例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社 会实践等方式,将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 促进公共管理专业高层次、综合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 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公共管理 应用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高校办学必须顺应时代 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完善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 系,努力创新公共管理学科实践教学的模式,使大学毕 业生更快更好地与社会对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有效的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基础,公 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 径。随着国家、社会、各组织对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在创 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等综合素质方面的紧迫 需求,实践教学越来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有利 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社 会调研等活动,利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结合其 实践内容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有效提高了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能力。二是有利于推 动理论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与现 实相脱节的弊端,通过开展实践教学,能够很好地将课 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检 验,从而促进高校公共管理专业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 合理设计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使毕业生能真正适应将 来的工作岗位。三是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在人 才市场上,大多数用人单位都非常强调学生的工作经 验、实践经历以及协调组织能力等。通过实践教学,可 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实践过程中培养自身的 创新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这对于拓宽 学生就业渠道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实施途径
实践教学应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 课堂实践、创新创业项目以及校外实践基地等多种途 径、多种方式,形成实践教学的合力,增强学生参与实 践的兴趣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对公共管理专业的激 情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实在 在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课堂案例教学实践。公共管理专业的应用性特征 使得课堂案例教学成为必要。要使学生尽快了解公共 管理基本原理和公共政策实施过程,并提高学生运用 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仅仅依靠书
本学习和课堂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加强课堂 案例实践。课堂案例教学法是以实际案例贯穿教学过 程的始终,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通过课前准备、小 组讨论、教师指点、报告写作等教学环节,全面培养学 生的各项能力。案例教学法关注公共管理领域的现实 问题,如精准扶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农民工问题、大 学生就业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理论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校内创新创业项目。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全面
推进“双创”工作,十分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不断实施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促进高等学校转变 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新创业能力 训练,增强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 业能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 人才。一方面,公共管理专业可以申请各类创新创业平 台,提供专门的导师进行指导,筹备创新创业基金,鼓 励平时积极主动开展科研的学生申报创新基金。另一 方面,以学校各类研究中心、研究基地以及教师科研项 目为依托,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课题申报和课外 学术科技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大学生课 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 目等活动,形成本科生从事科学研究、热心社会实践的 良好氛围,有效促进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 高。
3.
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在
寒暑假开展的“三下乡”、社会调查、民生体验等活动, 是大学生集中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途径。公 共管理专业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管理、沟通才能以及科 技文化优势,到农村和城镇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 活动,弘扬科学精神,传播文明新风。也可利用寒暑假 开展农村社会保障、农村“三留问题”、农民工就业等民 生专题社会调查,了解和深人研究公共管理和公共政 策领域热点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活动计划,设计 调查问卷、调研收集资料、统计分析研究等,最终形成 论文或调研报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学到 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够得 到锻炼和提升。
4.
搭建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资源不
足、信息不畅、缺乏活动载体等问题,实践活动往往与
78三峡高教研究总第45期
社会需求脱节,搭建校外实习基地能够有效地解决上 述问题。按照公共管理专业自身特点和应用型人才培 养目标要求,可与学校所在地相关政府部门合作,搭建 相对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如与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 局建立社会保险实践基地,与民政局搭建社会救助实 践基地,与扶贫办搭建农村脱贫实践基地,与各类养老 机构搭建养老服务实习基地。借助这些部门的管理、场 所和设备资源优势,能够满足课程现场教学、专业实 习、顶岗实习的需要。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通过教师及 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在实实在的岗 位上得到真实的锻炼,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创造 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同时,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开展实 习,使同学们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实际的工作流程,对 未来的工作环境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为以后学习、工 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搞好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生教学 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 研、生产相结合的过程,是本科生必不可少的教学阶 段,是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有着任 何课堂教学或教学实习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因而在培 养应用型人才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地位。毕业论文不仅 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综合表现,也是检验学生 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过程。公共管理专业可以结合 社会热点问题,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选择具有实际应 用价值或一定理论研究价值的题目进行研究。按照“选 题——阅读文献——概念操作化——抽样——
问卷设
计——
收集资料——
统计分析——
撰写论文”的流程, 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定稿。在整个过程尤其是 在资料收集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地将所学知识应用 于实践,了解民生热点,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培养他们
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也是对理论知识学 习的检验。公共管理专业应结合自身专业特点,紧紧围 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通过多途径有效开展实践 教学。此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及专业建设,在实施 经费、时间、环境、师资、制度等方面,学校相关部门应 该做出明确的规定,建立规范的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 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如建立实践教学管理机构,成立实 践教学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实施实践活动;完善实践 教学规章制度,学校应根据公共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 规律、特点及培养要求,制定一系列配套的实践教学、 实习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 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高 学历、高职称的教师每年有一定的时间承担实践教学工 作,并将从事实践教学作为教师工作考核的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1]
罗文宝,张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
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广西教育,2013,(2).
[2]
厉娜.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
系的构建研究[J].教育论坛,2015,(3).
[3]
王守文.基于交叉学科视域下公共管理学科实
践教学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6,⑴.
[4]
关晓铭.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改革讨----以黄淮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J].2014,(4).
[5]
刘雪明.基于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
公共政策课程实践教学研究——以广州大学为例[J].当
代教育论坛,2015,(6).
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