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来源:一二三四网


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孙嵬 黄俊鹏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困难的原因:一是学校扩招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二是大学生本人的心理问题和就业观念的偏差。因此,国家和学校要重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要进一步健全辅导员就业指导制度。要从日常教育服务管理工作入手,参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规定,因人而异地提出个性化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原因;对策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迅猛发展,高等教育水平也不断得到提高。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大学生不再是等着国家分配的稀缺资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毕业能否顺利进入社会、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每年都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大学毕业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在金融危机下的2009年,我国近611万的大学生面临就业,比上年增加50多万人。2008年是我国劳动力市场管制逐渐强化的一年,一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

社会经济发展的格局,并构成了当前就业面临的基本形势。今年的就业形势稍有好转,但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也存在偏差,扎堆现象严重,流向不合理,国家、社会、高校、毕业生个人还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要找到根本症结,从高等教育的课程及学科要求、社会需求导向、政府扶持政策可行性、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高校扩招与社会需求量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短期内大学生供过于求。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很多行业的效率提高,已经淘汰了单一的产业链条,必然引起劳动力的短期过剩。因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兴职业也不能满足毕业生数量上涨的要求,相当一部分企业所需的人才与学校所培养的毕业生不对口,从而不能实现高校毕业生最大限度的择业。高校越是盲目扩招,和社会需求的矛盾越发明显,就业市场就会进一步恶化,引起恶性循环,没有考虑社会、行业的用人要求,没有把社会需求导向落实到实际学习专业中去,对于学科本身的传承也是无益处的,学生学不到有利于就业的知识和技能,用人单位又盲目提高学历标准,把一些与用人工种无关的条件硬性加入到用人标准中,忽略效率与回报,培养与需求两张皮,最终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

2、大学生价值观念与就业观念的偏差

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对这一矛盾尤其深有体会。商品社会中大学生的个人价值观体系受到冲击,不重视知识的积累,理论功底较差又缺乏吃苦耐

劳的精神,总有就业就是靠家长人脉关系的思想。有的大学生满脑子的金钱利益社会观,有的大学生盲目跟潮,有的大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择业,还有的不能根据实际就业情况进行调整,这大大削弱了大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职业歧视,高估自己,扎堆公务员、国企,而未能及时预知自己的正确位置,致使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与自己擦肩而过。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悬殊,自身的定位与社会的需求不相适应,必然会引起就业的困难。

3、心理问题

自立与依赖心理并存。多数就业有困难的大学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解决就业问题,依靠自己去拼去闯,一是锻炼了能力,增长了见识;二是得到了面试考核的经验;三是通过自身努力得到的工作岗位,心理上很坦然,也加倍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但现实情况是,毕业生毕竟处在进入社会生活的边缘,还不能完全融入就业市场之中去,而且多数大学生本身自立意识较为淡薄,对学校、教师及父母仍然存在较重的依赖心理。有的毕业生不能也不愿吃苦,意志薄弱,缺乏自强自立的进取精神,没有明确目标,缺乏与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也没有克服困难的行动,他们认为既然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那就一定会有人管的心态,指望学校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或从政府、社会甚至亲戚朋友那里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这种自立与依赖心理的并存,也常常使这群大学生心里充满矛盾。

三、利用辅导员加大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

国家和高校都在研究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途径和方法。作为教育的提供者,大学生的“生产者”,高校在就业工作中大有可为。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就业是高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就业中的引导及督促作用,也是衡量学校工作的重要标尺。辅导员要立足实际、发掘潜力、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打好大学生就业这个硬仗。近年来,随着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视程度的逐步提高,在各类高校中,已经形成了一批活跃在学生群体

当中,知识素质较高,综合能力过硬的辅导员队伍,在学校事务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应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工作职责与角色的特殊性,让其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发挥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大多由年轻教师担任,年龄、知识背景、生活阅历等方面和大学生比较接近,先天有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便利条件,加之辅导员也是刚刚经历过求职的过来人,更利于成为学生求职方法与技巧的指导者,利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言传身教,成为大学生求职过程中心理压力、困惑的疏导者,可在帮助学生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健全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制度,加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目前,就业部门的指导工作成效不明显,究其根本还是学习机制不健全,还没有制度化,应当对从事就业指导的教师及思想政治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的专题讲座,并定期进行就业指导相关培训,鼓励一部分辅导员考取职业指导资格证书,认真地在实践工作中进行理论学习,补充辅导员在就业指导时的不足。另外,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和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主要由学校、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等方式获得信息,信息渠道比较窄。高校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因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缺少优质的就业指导教材,宣传较少等原因,并不能与学生建立较好的服务联系。相比之下,辅导员反而更容易与学生建立服务联系,利用辅导员管理平台,提高辅导员的就业指导水平,给大学生带来专业、系统的就业指导教育,帮助他们积极、健康、有计划的就业,创造性地开展就业服务工作,无疑可以提高日常就业服务的工作效率,提高就业水平。调整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观念,正确择业,顺利就业。

四、结语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加上我国毕业生人数增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走访高校,提出高校应把毕业生就业作为重点问题来抓。但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与办法还在探索和实践中,政府积极发挥职能作用是件好事,但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

夕就能解决的。国家重点帮扶及开展义务兵役、鼓励重大科研项目承担单位吸纳毕业生、鼓励毕业生下基层制度、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多种形式来促进就业。高校更应积极实施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建立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机制,使辅导员真正成为学生职业规划的参谋者、大学生求职能力的培养者、求职技巧的指导者。

【参考文献】

【1】彭军.大学生就业群体的社会心理和思想状态

【2】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赖德胜,孟大虎.中国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研究.1版.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