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班音乐找朋友教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小班音乐找朋友教案

【篇一:音乐活动《找朋友》(小小班)】

说课:

在生活中我发现班上的幼儿在自己的需要发生矛盾时,往往以咬人、掐人 、打人的行为来解决。因此,打架现象频频发生,家长看到孩子受伤的手、脸心痛不已。我们分析其中的原因有3点:1、幼儿从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生活过渡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的不适应。2、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滞后,所以当自己的需要发生矛盾时,以打人的行为来替代语言的表达。3、幼儿与同伴交往的经验少,不掌握与同伴交往的技能。为了引导幼儿正确的表达友好,初步学会与同伴交往,我们特意设计了该活动教案。并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介绍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平常心对待幼儿打人或被打的现象,给幼儿提供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帮助幼儿积累交往的经验。家园配合帮助幼儿初步学会与同伴交往。

一、预设目标:

1、 引导幼儿愿意和老师、同伴一起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2、 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初步学习与同伴交往的技能,知道用点头、拉手、抱一抱的动作表示友好。

3、 学说短句:* *是我的好朋友。

二、 重点与难点

难点:初步学着用点头、拉手、抱一抱地动作来表示歌曲中敬个礼、握握手

三、活动资源

小兔、小猴木偶;另外一位老师木偶表演;找朋友的录音磁带 ;幼儿有与同伴交流的经验 @_@我是分割线@_@

四、 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rarr;体验理解rarr;内化迁移

五、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

1、出示小兔木偶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小兔)

小兔作哭状

师:小兔,你为什么哭呢?

兔:我的好朋友--小猴不见了,我找不到他了,你们帮我找找吧!(边说边把小猴的木偶放在木偶表演架的边上,以便让孩子们找到。)

师:我们一起找一找吧!

(小朋友帮忙找到了小猴。)

兔:谢谢你们,我现在要去见我的好朋友了。

(老师操纵木偶,边说边唱找朋友这首歌。)

师:小兔,你唱的真好听,再唱一遍吧!

(老师操纵木偶,再表演一次。)

二、体验理解

1、谈话

师:小兔有好朋友,我也有很多好朋友,我和xxx是好朋友,我和xxx是好朋友。我知道你们也有很多好朋友,xxx,你和谁是好朋友?(可以多请几个小朋友说。)

2、解决活动难点

师:刚才小兔见到好朋友时,很有礼貌,你们看(老师再次演示木偶: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师:我见到好朋友的时候,也很有礼貌的(老师边唱边和另外一位老师表演,也可以请幼儿和老师配合。)

师:我知道,你们见到好朋友的时候,也很有礼貌的。xxx我知道你见到好朋友的时候也很有礼貌的,来做给大家看看!(可多请几个幼儿出来。)@_@我是分割线@_@

师:小兔找到了好朋友,我,也想找我的好朋友了!

(放音乐,老师完整地把整首歌曲表演一遍。可以请老师配合,也可以请小朋友配合。)

三、内化迁移

1、幼儿、老师一起找朋友

师:找到了朋友,我可真高兴啊,现在我们一起来找朋友吧!

2、注意:

老师在做点点头、拉拉手、抱一抱的动作时,夸张一点,引起孩子的注意,当然,如果孩子不愿这样做,那也不强求。时间长短根据孩子当时的情绪或是兴趣,作适当的调控。

四、 活动流程

情景感知rarr;体验理解rarr;内化迁移

五、 活动过程

(一)、情景感知

1、出示小兔木偶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谁?(小兔)

小兔作哭状

师:小兔,你为什么哭呢?

兔:我的好朋友--小猴不见了,我找不到他了,你们帮我找找吧!(边说边把小猴的木偶放在木偶表演架的边上,以便让孩子们找到。)

师:我们一起找一找吧!

(小朋友帮忙找到了小猴。)

兔:谢谢你们,我现在要去见我的好朋友了。

(老师操纵木偶,边说边唱找朋友这首歌。)

【篇二:小班音乐课反思——找朋友】

音乐课反思

今天上完音乐课,意识到自己有很多很多的不足。在对“音乐课”的理解上就太过狭义。以为上音乐课就是教小朋友们唱一首歌。没有多大新意,导致取材很限制。但其实上音乐课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欣赏音乐,学习乐器等等。在这些方面去挖掘更好的题材,突破常规,准

备新颖的课件,这样才能打动幼儿,引起幼儿的兴趣。

在设计的过程上,没有准备充分。吸引不到幼儿的兴趣。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小动物进来,进行情景表演,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幼儿参与到我的活动中来。

在提问题上,事先没有考虑到幼儿的理解能力,比如在提问幼儿是怎样找到好朋友的时候,幼儿对这句话的理解还反应不过来。老师可以换一个幼儿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来问幼儿。所以在掌握课堂上语言组织方面还不够好。

这堂课中过多的去强调怎样找好朋友以及和小朋友相处的方式,在音乐中的重难点没有突显出来。音乐环节太少了。以及老师在示范动作的时候应该再标准再夸张一点,这样更利于小朋友的学习。

在大家一起表演的环节,我的观察还不够,其实有几个小朋友做的很棒,而其他小朋友还没有真正的学会怎样来表演,所以老师可以叫那几个做正确的小朋友来示范,并且多鼓励幼儿,刺激他们想要学以及想要表演的欲望。

在播放ppt的时候,我说的是小男孩和小女孩,其实对于托班幼儿来说,他们对性别还没有具体的意识,所以如果我为小男孩小女孩取一个名字的话,幼儿会更加的理解。

和小朋友的互动环节上没有设计好,所以在课堂上幼儿对老师的问题不闻不睬,教师可以加入情景式的表演这样更能带动幼儿加入到课堂上。

最后就是我的结束环节,太过草率,没有设计好。其实我们可以有一个延伸,比如一起到外边去,播放好音乐,让幼儿到户外自己去找朋友。

【篇三:数字宝宝找朋友幼儿园教案】

数字宝宝找朋友幼儿园教案

引言:数字宝宝不听话,私自下凡找朋友,看他们自由自在的样子,呵呵,小朋友们想和数字宝宝做朋友吗?想就和我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一、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尝试打破传统集体教学的模式,把幼儿数学活动与游戏活动进行了整合。根据《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对数学活动的要求,我们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抽象、枯燥的数学内容变成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主动的去探索学习。 针对本班幼儿对数量认识水平,特确定以下活动目标:复习1—10数字的认识,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能愉快地参加游戏活动的习惯。此次活动也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中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并感受集体活动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1、让幼儿体验友爱、互助的快乐,在一个有和谐的环境中,使幼儿能够主动学习,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认识数字1—10,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

三、说活动分析:

重点:知道数字能表示相应的物体的数量。

难点: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清楚数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直观法、提问法、游戏法、操作法等 教学方法,特别是游戏法,是孩子最喜爱的,游戏能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

五、说学法:

整个过程,我遵循由浅到深的教学原则,层层递进,,幼儿将运用操作法、游戏法等学

习方法。

六、说设计思路:

在本次活动中,我依据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了几个环节:①.导入活动。②.基本活动。③.结束活动。

在第一个环节,导入活动中,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认识数字,本环节中,主要是回忆起数字。

在第二个环节,基本活动,在认识了数字的基础上,根据实物匹配相应的数字,感知数字能表示相应的实物,通过提问法,启发幼儿在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也用数字来表示呢。然后根据数字拍手游戏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数,然后通过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感知数物相对应

的关系,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最后通过幼儿动手操作给实物找朋友,小圆点找朋友的连线活动得以巩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