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贫困生的概念及认定标准的研究
作者:梅红平
来源:《商情》2015年第41期
【摘要】所谓的高效贫困生,指的是在学业就读的过程中,基本的生活费用无法得到保证的大学生。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贫困生的人数越来越多,但由于我国的贫困生资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贫困生的认定问题变得越来越谨慎、严格,只有处境艰难的学生得到资助,才能发挥助贫金的正面作用。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概念;认定标准
随着全球高等教育范围的不断扩大以及成本的大幅度提高,日益显著的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各国高等教育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怎样跨越这一障碍,既能够解决贫困生上学的问题,又能够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各国都在进行积极的探索。我国教育行业需要不断地修正管理体系,不断地完善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与密切管理工作。
1 高校贫困生的概念
高校贫困生是指家庭经济状况非常艰难,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承担相应的生活和学习费用的学生。具体包含以下几种:一,高校贫困生应该是指本科或专科院校里的所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大学生或者高考成绩出来后被大学录取的准大学生;二,在学习的过程中家庭无法为其提供正常的生活费用;三,贫困生的选择主要是通过一些评定标准和不同学生之间的生活费用的比较进行评定的,只有其生活条件和水平低于当时社会的最低生活标准才能被称为贫困生。让家庭境况困难的学生能够上起学,是社会、政府和高校一直以来十分关注的问题。许多企事业单位愿意资助一些贫困生完成学业,并且鼓励他们毕业后能够来到企事业单位工作,奉献自己的才华。我国在2007年颁布了关于资助贫困大学生的相关规定,对贫困大学生的正常学习提供一些经济支持。对于学习过程中生活有困难的学生,国家鼓励其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争取相关奖学金,帮助贫困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学校方面也为贫困生争取学费减免的名额,并设有勤工助学岗位,激励同学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取一定的补偿。资助政策有两大特点:资助力度不断扩大,覆盖广度不断延伸。从整体的资助情况可以发现,我国对贫困生的资助力度越来越大,目前大约有20%的在校生可以接受国家的经济资助,从而为其正常学习提供了充足的保证,通过这一措施,使我国大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的情况越来越少,提高了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2 高校贫困生的认定标准
当前我国评定贫困生主要是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首先是家庭的收入情况;然后是学生每月所拥有的生活费用;三是学生能够正常进行学习费用的交付;最后是学生户口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条件,通过这几个条件的判断,能够对贫困生进行合理的选择。
2.1 家庭收入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物质生活条件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于这一评定标准,受学生家庭的所在地影响较大,对于不同的地区,家庭的条件具有较大的差异。家庭收入标准虽然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但由于监督机制不够到位,材料的真实性得不到保证,使得标准的可靠性较低。
2.2 学生在学校的月基本消费标准是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
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计算出一名学生一个月的最基本的支出,将其定位贫困线,月消费低于贫困线的学生为贫困生。寄宿在学校的学生,一切生活开支都和该学校的消费水平息息相关,学校的消费结构、物价都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生活状况,而且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校的消费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基于月消费水平的标准能够反映真实情况,比较合理。但是,这种标准也存在一些缺陷,有很多方面可以影响学校学生的月基本消费情况,学校的基本消费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经济状况的同学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生活必需消费只指学生在该学校食堂就餐的月基本费用,有的学生则认为还应该包括必要的学习用品,还有的学生认为应该包括人际交往的必需消费,比如手机、电脑、聚餐等等。但是,即使是包括了以上所有的内容,它们本身还是很难界定的。例如,吃好和吃饱可以作为食堂消费的两个基本标准,不能保证所有同学的看法都一样;哪些属于必要的学习用品;什么是和人际交往的必要消费,所有的这些差异都影响着标准的制定。
2.3 高校学杂费
高校收取学杂费对于学生及其家庭来说是一笔庞大的开支,许多学生因为这笔开支成为贫困生,更有学生由于这笔开支,对大学望而却步。学杂费交纳情况可以反应学生的经济情况,并非绝对标准,因为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类型的专业,交纳的学杂费是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等的。在专业上来看,理工类专业学费一般较高,文科类专业的学费通常较低;在学校上来看,一本院校学费低于二、三本院校及专科学校,师范类院校的学费较其它类型的学校要低。而对于一些家庭较为困难的学生,这些低费用的学杂费都没有能力去支付,甚至交上学杂费后自身的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学校在认定工作中,需要对这一部分的学生进行认真的评定,帮助其更好的完成大学的学业任务。
2.4 生源地或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是认定贫困生的又一种办法
将生源地或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作为贫困线,比较学生月消费支出与生源地或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两者的大小,学生的月消费支出在保障线之下的被认定为贫困生。例如,1999年,郝文武调查了西部地区高校贫困标准,调查结果显示四川省两所高校的贫困标准是120元/月,刚好与学校所在地规定的月最低生活保障线一致。虽然生源地或学校所在地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比较客观,操作也比较简便,但是此标准与高校的消费水平经常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不能完全代表在校生的生活消费状况。
3 一种新的认定标准
贫困生的认定标准是多样的,并且各个地区是不同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各个标准都存在一定的缺点,使贫苦生的认定工作举步维艰。考虑到以上各种原因,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认定贫困生的标准——学校生月均消费水平标准。这种标准是计算所有学生在学校内一个月的生活消费之和,求其平均数,把结果作为该校的贫困线,在贫困线以下的被认定为贫困生。再参照家庭经济情况,当地最低生活消费水平和学杂费的交纳情况认定最终的贫困生。新认定标准虽然在测定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该标准是从在校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整体消费水平出发的,避免了材料的失真性。基本消费的难确定性等缺点,增强了收入的可比性,更加体现了高校贫困生的客观性和相对性,使得认定结果具有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华.高校贫困生的概念及其认定标准研究[J].知识经济,2008,12:6566
[2]黄良斌.高校贫困生认定标准与认定模型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04:1112
[3]蒋庆玲.高校贫困生认定现状的分析与建议[J].科技信息,2011,34:11611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