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网络犯罪探析
文/郭星梅汤跃宁陈亮柳蓓丽
摘要:在信息经济时代,Internet的出现,为社会经济生活注入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它打破了信息存贮和检索的地 域界限,使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成为现实。在网络环境下,互联网在带给高等教育全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 这一重大而现实的问题。从真实材料和大量数据出发,本文对当前我国大学网络安全问题的形式、危害、原因以及防 范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对策性的建议。关键词:网络环境高校网络犯罪探析
当今世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迅速普及,已经从根本上
变革了人类的生活方式、管理模式和思维定式。网络,早已不 再虚拟空洞和可有可无,而越来越成为一种现实的存在。科学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技术也不能例外。网络,在方便和造 福人类、缩短人与人之间距离即打造了信息“地球村”的同时, 也不可避免地为网络犯罪打开了方便之门。在网络环境下,网 络安全,不仅成为保证互联网秩序的必须,而且成为国家安 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石。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一
向被视为世外桃源、心灵净土的大学校园也不能置身事外。网
络安全,已成为当前高校必须直面的主要安全问题之一。一、 当前涉大学网络犯罪形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光盘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
高速发展,一个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标志的人类社会新时代已
悄然来临。这个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全球范围内的网络革
命及由此而促成的网络环境。当前威胁大学网络安全的形式 可谓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一) 就防范病毒来说,当前校园网络就处于内忧外患的 危险境地之中
从外部看,互联网地下经济诱惑导致网络病毒泛滥,病毒 变种迅速难以控制,加之校内移动介质使用频繁更易使病毒 蔓延;从内部看,大学内部安全防范意识薄弱使得网络更易受
到攻击,甚至在校学生也经常扮演黑客攻击网络或者检验自
我“创新”而在网上传播病毒。(二) 就信息安全而言,当前校园网络面临的风险远比其 他网络大且甚于病毒攻击如果大学的保密资料、核心技术、发明专利等的泄密,其 后果更是难以估量的。这种信息安全,还包括政治上、经济上、 国防上和校园秩序上的安全,因此更不能掉以轻心。(三) 网络行为难以控制废大、活跃而不稳定的用户群,巨大而相对开放的信息 流,投入不足而薄弱的网络监督,加大了校园网络监督和防范
的难度。特别是,校园网用户群体大而密集,加之高宽带、快网 速以及互动频繁、应答敏捷,一旦出现网络安全问题,其蔓延 相对就快,后果自然也就比较严重。二、 当前涉大学网络犯罪危害
(一)校园网不安全造成的危害极其严重,是多方面的首先以两起网络大案为例:2007年,发生在海南和四川的 两起网络大案,使大学校园这个长期以来人们心目中的“净 土”也不再洁净和安宁。
1.招生诈骗
海南王树哲等人黑客侵入海南大学招生网站,篡改招生 信息数据,从中获取了巨大的金钱利益。据警方透露,海南大 学只不过是被入侵的全国多所高校中的一所。王树哲等人的 犯罪,坑害了全国17个省市上千名高考落榜生。当兴致勃勃、
满怀憧憬的新生们怀揣着海南大学“网上可查”的“录取通知 书”去学校报到时才发觉上当受骗。招办老师调出学校招生网 站数据库进行查对后震惊地发现:一共有87名2006年秋季录 取学生名单被篡改。进一步核实查对的结果是,已有52名学 生在海南大学报名并缴费;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有19名学 生竟然已经住进了海南大学!
2.假的“真文凭”
差不多与海南同一时间,四川又发生了黑客侵入多所大
学学生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改动学生成绩档案、制造“真毕业 证”的案件。四川警方接到绵阳某师范学院报案,称该校教务
管理计算机系统多次被黑客非法入侵,系统网上100余名300 多科学生的成绩被异常改动。随后,一名学生向警方交代称, 通过中间人只要向网名叫“摆解轰”的人每科交50元,就可以 在学校的网上改动成绩。这还不算什么,只要交给一定数量的 费用,甚至可以直接拿到教育部网上注册的假的“真文凭”。最 后经查实,犯罪嫌疑人的做法与海南招生诈骗案相同,也是侵
入大学网络系统。所不同的是,犯罪嫌疑人在获得管理权限
后,修改学生的课程成绩,使原本学分不足以毕业的学生顺利 “达标”;此外,犯罪嫌疑人还“开发” 了一向重要的新业务—— 下载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被学校扣下毕业证的学生的文凭档案
编号,并以此制作成假的“真毕业证”!以上两起发生在2007年几乎是同时的涉大学网络大案, 只不过是当前涉大学网络犯罪的冰川一角,但已触目惊心,决
不可等闲视之!在金钱贪欲的诱惑下,从海南的招生诈骗案到四川假的
“真文凭”案,网络犯罪已经侵入到大学安全和信誉的核心,已 经贯穿了高等教育的始终——从入学到毕业:入学——“学 籍”可以在网上修改,毕业——“成绩”可以在网上删改、“毕业
证”可以到教育部网上“查证”。如此,损害的是大学的信誉,遗
失的是社会公平,败坏的是社会风气。海南大案涉及17个省 市千余名学生。试想,当这些学生在家长的陪护下凭着假录取
通知书兴冲冲地去心目中的高等学府报到却被告知一切都是 假的,对这些学生及其家长意味着什么?而在四川大案中,黑 客竟然能在3分钟内“造”出甚至可上教育部网上“验证”的 “真文凭”,这又会对寒窗苦读中的那些莘莘学子们造成何等 的心理失落:自己通过长期的刻苦学习才拿到的毕业证书,现 在别的学习不努力、考试不及格的同学却可以通过修改成绩 而顺利毕业,这太不公平了!(二)经济损失
如果大学网络被黑客入侵并“接管”,轻则使网络失效、瘫 痪,重则因机密失窃、虚假招生、信息删改等而可能引发难以 预料的经济损失。退一步说,如果因屏蔽、过滤和筛选不力、不 及时,也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海南大案发生后,人们不由 得会问:“全国还有多少利用网络入侵大学的诈骗团伙?有多
2017.6.下
MOTHERLAND 189
I高等教育I
少大学网络的招生信息曾被改动? ”同样,四川大案警示我们: 全国还有多少大学的多少科目的成绩被篡改过?全国大学中 流失出去的“真毕业证”到底有多少?这些,也许一时难以查 证。但事实是,四川大案中的犯罪嫌疑人甚至从高校薄弱的网 络中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为此他们干脆注册了一家科技公 司,专营假文凭业务。而其业绩也实在不菲:初步估计,仅假学 位证书一项,至少已经有五六百本外流了,而篡改的成绩科目 更是无法完全统计。
(三) 政治稳定
网络已成为一个国家最为关键的政治、经济、军事资源, 网络安全是国家的核心安全之一。对一个大学也是如此。中央 提出,“互联网站要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这就对大 学网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我们忽视了校园网络的安全, 境内外敌对势力必将乘虚而入,从而带来政治上的难以挽回 的损失。网络上不仅有丰富的有用信息,同时也充斥着形形色 色的色情、暴力、邪教、迷信和反动的信息。据调查,网络上非 学术信息中近半数与色情有关,每天约有2万张色情照片进 入互联网,近半数的大学生有浏览不健康网站的倾向,而因好 奇而去点击不健康网站的竟占八成以上。特别是,境内外敌对 势力将互联网、计算机作为代替枪炮的新的“糖衣炮弹”,与我 们争夺下一代,企图“2020,不战而胜”。所以,校园网络抗西方 舆论渗透、文化入侵、煽动破坏、造谣生事、破坏稳定的压力日 趋增大。校园网这块精神高地,如果我们不去占领使之成为弘 扬社会主义新风、维护校园稳定的阵地,就会成为西方敌对势 力颠覆我们下一代的“第五纵队”—木马病毒。
国家教育部、公安部等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各高校切 实做好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工作。
(四) 伤害心理网络环境毋庸置疑为大学生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带来 了新契机。但是网络环境犹如“双刃剑”,也使大学安全面临着 新的挑战。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信息平台,青年大学 生的内心有着无限与自由的自我追求,但我们知道,现实生活 处处都充满着有限性与制约性。而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一 个时空上无限制,道德上无约束的环境,一旦长期沉迷与网 络,失去了外在舆论和传统习惯的制约,必将钝化大学生的自 我控制能力,造成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取向迷失,大学生在便 捷地获得网上资源的同时,一些暴力、色情的不良信息和游戏 也混入网中,对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毒害,致使走向犯罪。
三、当前涉大学网络犯罪原因(一) 主观原因
综合近年来我国大学频发的网络安全问题,技术和投入 固然是一个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观念和管理的问题。
四川大案中被非法侵入的六所高校,除两所高校发现并 报案外,其他的高校事后并未加以重视。据犯罪嫌疑人称,他 并非计算机专业而能轻易地侵入,原因简单得出奇:因为大学 网络系统的设计有明显的缺陷,而这些缺陷完全有办法弥朴。 更让人不安的是,海南、四川这两起大案发生后,已被犯罪嫌 疑人破译的系统至今仍在大量高校中使用。面对校园网络安 全问题,许多学校包括一些名校采取了沉默甚至否认的态度。 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进一步担忧了。
(二) 客观原因1.电子毒品泛滥,内容混乱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提供信息之多,涉及领域之广,更 新速度之快,令世人惊叹。然而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任何国家、 任何组织、任何人都可以将各种各样的信息发送到网上,这些
190祖国 2017.6.下
信息中不乏宣扬暴力、色情、种族歧视的“电子毒品”,据专家
估计:非学术信息中有47.0%与色情有关;充斥暴力内容的国 外影片和文字资料也可以在网络中下载和观看。种种迹象表 明,大学生上网很容易接触到这些“电子毒品”。近年来,由于 浏览色情网站,使大学生杀人、抢劫、骗财、骗色等犯罪案件已 是屡见不鮮。
2.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近年来,一些大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育、轻德 育,重校内教育、轻校外教育的现象较为突出。一些内容健康 向上,形式丰富多样,对大学生具有吸引力的校内活动和社会 实践活动开展较少,而一些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负有责任 的社会单位,如文化宫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等,由于过份追求 经济利益,或办班挣钱,或高额收费,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城市中可供大学生免费提乐的场所越来越少,他们在成长过 程中缺乏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氛围,因此,越来越多的学生在 业余时间空虚无聊,痴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有的逃课、逃 学,还有的甚至厌学、辍学。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最终 导致犯罪。
四、当前涉大学网络犯罪对策
大学网络防范就必须将之视作一个有机的系统,从技术、 投入尤其是观念、管理等多管齐下,以收整体之功。
(一) 技术性防范1. 设备安全设备安全,即计算机实体的物理安全。做到计算机房应有 相应的防水、防火、抗震、抗雷击等自然灾害的防卫系统和报警装置。
2. 数据保护数据保护,设计专门的安全系统,保证处理过程中数据的 完整和正确,防止病毒侵袭。
(二) 理念性管理加强人事管理制度,提高有关人员素质。网络安全防范的 关键在于高度重视和严格管理,而管理的核心在于管好人。相 比于技术和机器,人是第一位的因素。对此,美国年轻的黑客 兰德雷斯“教育”有方:“计算机的主人和系统操作人员应抓紧 时间教育他们的用户。如果他们这样做了,目前的计算机窃密 行为就会降低到名存实亡的低水平活动程度。事情就是那么 简单。”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校园网络,不仅是大学进行教学、科研 和管理的得力助手和有力平台,而且是弘扬主旋律、培养高端 人才的主阵地。让我们从预防、保护、响应到管理入手,营造一 个高效、可控、健康的网络安全环境,还大学一片清新、安全的 文明天空,使我们的象牙塔真正成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 和“信息校园”。i醜]参考文献:
[1] 朱文利.从两起案件透视高校网络安全[J].电脑报,2007.[2] 欧巧云.谈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教育探索,2009,(02).
[3] 魏平.计算机犯罪与计算机战争岡.知识出版社,1998.[4] 田兆东,汪勇.高校网络安全策略〇].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5).(作者简介:[1]郭星梅,博士,东华大学,研究方向:校园安 全管理、纺织品牌;[2]汤跃宁,研究生,东华大学武装部、保卫 处处长,研究方向:项目管理;[3]陈亮,研究生,东华大学,助理 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安全、治安管理;[4]柳蓓丽,研究生,东 华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校园安全管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