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实习报告(采矿工程)

来源:一二三四网


目 录

一、实习时间.......................................................... 2 二、实习地点.......................................................... 2 三、实习目的与内容 ................................................... 2

(一)单位情况介绍 ................................................ 2 (二)实习目的 .................................................... 2

1、实习性质 .................................................... 2 2、实习目的及意义 .............................................. 3 3、实习单位的发展情况 .......................................... 3 (三)开拓开采情况 ................................................ 3

1、地形、地貌 .................................................. 3 2、水系 ........................................................ 3 3、气象 ........................................................ 3 4、地震 ........................................................ 3 5、煤炭储量 .................................................... 4 6、地质条件 .................................................... 4 7、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 .......................................... 4 8、各大系统 .................................................... 5 9、劳动组织循环与技术经济指标表 ................................ 7

四、具体实习过程 ..................................................... 7

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 8 2、赋存情况 ....................................................... 9 3、顶底板情况 .................................................... 10 4、构层情况 ...................................................... 10 5、地质情况 ...................................................... 11 6、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 11 7、作面储量及服务年限 ............................................ 12 8、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及巷道特征 .................................. 14 五、实习结果......................................................... 26 六、实习总结......................................................... 26

1

1

一、实习时间:2013年8月1日—2013年8月15日 二、实习地点:霍州煤电团柏煤矿 三、实习目的与内容:

通过本次实习,可促进深入了解本专业相关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宽知识面。通过实习,启发我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同时接触企业并认识社会,积累人生阅历。 (一)单位情况介绍

团柏煤矿,位于霍州市白龙镇陈村,距离县城约4.5km的汾河西岸,井田范围滴跨霍州、汾西及洪洞三县。井田形状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长约9.8km,南北宽约4.1km,井田面积33.8372 KM2.井田地势总体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北角的山梁,标高910.3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边汾河河谷中,标高为525.2m。团柏矿距霍侯一级路仅0.5km,距霍州市约4.5km,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该矿设计能力为210万吨/年,批准开采山西组2#煤层;自燃性煤层(II级);矿井为低瓦斯矿井;井田开拓方式:斜井开拓。

临汾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据县气象部门观测,年平均降水量最小为512.00mm,多集中在7、8、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为1723.0mm,年平均气温12℃,夏秋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可 达18.0m/s。最短无霜期20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达50cm。

(二)实习目的

1、实习性质

采矿工程毕业实习是采矿工程高年级学生在学完《采矿学》《通风安全学》、《煤矿电工学》、《矿井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矿井通风与安全》、《井巷工程》等全部专业课程后的一次实践过程,是本科学习期间最后一次实习,也是是学习阶段理论 第 2 页

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更是提高自身安全技术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2、实习目的及意义

通过本次生产实习,巩固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面,锻炼在采矿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劳动意识。在以后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3、实习单位的发展情况

山西焦煤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团柏矿生产能力为210万t/a,批采2号煤层,现开采10号煤层。11号煤层正在审批中。

(三)开拓开采情况 1、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临汾盆地北部。地形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切割较为强烈,黄土冲沟发育。最高点位于井田西北角山梁上,标高为910.3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边汾河河谷中,标高为525.2m。

2、水系

井田地表水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在沟谷上游第三、四系泉水出露较多,沟谷中有小的溪流,水量不大。遇雨季时,水量较大,暴雨过后,水量变小,形成小的溪流。

3、气象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据汾西县气象部门观测,年平均降水量最小为512.00mm,多集中在7、8、9月份。年平均蒸发量为1723.0mm,年平均气温12℃,夏秋季多东南风,冬春季多西北风,最大风速可 达18.0m/s。最短无霜期200天左右,最大冻土深度达50cm。

4、地震

该区南邻临汾盆地。而临汾盆地是我国著名的强裂震区之一,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为其特点,据史料记载自公元前231年以来,曾发生严重破坏性地震达成15次之多,为地震多发区。按照《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50011-2010),本区地震 第 3 页

动峰值加速度0.15g,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5、煤炭储量

全井田共获得批采的10号煤层累计查明资源/储量6978万吨,可采储量2056万吨。

6、地质条件

表1-3: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底板名称 岩石类别 厚度m 岩 性 深灰色,块状、坚硬,裂隙中充填方解石脉,中下部有0.4m泥岩 基本顶 顶板 直接顶 K2灰岩 9.7 粉砂岩 1.48 深灰-灰黑色、局部为泥岩,含云母片及黄铁矿 直接底 底板 基本底 。

泥岩 2.15 黑色,块状,层理不发育,质均,含黄铁矿,上部微含砂质 深灰—灰黑色,局部为泥岩含云母片及黄铁矿 粉砂岩 5.9 7、开拓方式和开采方法 (一)开拓方式及采区划分 开拓采用混合开拓。

主斜井担负全矿井的提煤、进风、敷设管道等任务,采用拱形断面,料石砌碹,, (二)支护方式

1、巷道形状和尺寸:巷道为矩型巷道、尺寸为4.4×2.7

第 4 页

2、巷道支护

临时支护:采用两根Ф180mm长度适宜的优质圆木打设点柱作临时支护,点柱间

距为1.0m。

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和铰接顶梁配合,靠近上下煤帮沿走向各支护两排,距煤帮距离600mm±100mm。上下顺槽自工作面煤壁超前20m范围内支架完整无缺,净高不低于1.6m,行人道净宽不小于0.8m。后巷高度不小于1.8m。 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关系

正规循环进度0.6m,永久支护到工作面最大空顶距为1.2m,最小空顶距为0.4m;顶板破碎区域每班正规循环进度0.5m,永久支护到工作面最大空顶距为1.1m,最小空顶距为0.4m,

迎头空顶距离小于0.8m时,采用临时支护,空顶距离大于0.8m时,必须在临时支护的掩护下进行永久支护。

8、各大系统 (一)运煤系统

工作面原煤—10-209(1)巷—400皮带巷——主煤仓—主斜井—地面煤场。 (二)运料系统

1、运料设备:单轨无极车。 2、运料系统

400轨道巷—10-209(2)巷—工作面。 (三)通风系统

1、设备选型:配备两台BDK-10--№30型主扇风机, 一台工作,一台备用,电机功率2×450KW。

2、通风方式:矿井通风方式为混合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通风系统采用四进一回,进风井为主斜井、副斜井、沟底风井,疙瘩条进风井;,回风井一个疙瘩条回风井。

3、通风方法:机械抽出式,矿井总进风量8500m3/min,回风为8650m3/min; 第 5 页

负压:1800Pa,井下各用风地点风量配风均能满足目前需求,不存在欠风、微风地点。

4、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地面—主斜井—400轨道巷—10-209(2)—工作面-- 10-209(1)巷—回风巷

乏风:10-209工作面—10-209(1)巷—回风巷 (四)供电系统

团柏矿井供电电源引自团柏35kv变电站和疙瘩条35Kv变电站.其中团柏35kv变电站两回电源线路引自白龙35kv变电站和圣佛110kv变电站;疙瘩条35kv变电站两回电源线路引自北村110kv变电站和团柏35kv变电站。

(五)排水系统

矿井总计排水量1790 m3/h:其中上组煤443水平370 m3/h;下组煤首采区轨道巷900 m3/h、皮带巷150 m3/h,400水平二采区370 m3/h。

矿井4个主要泵房,总排水能力3700 m3/h,排水系统满足要求。 (六)压风系统

该矿使用的是移动式螺杆空气压缩机压风,拥有2台压风机,一台使用,一台备用。压风系统入井主管路为8寸,盘区6寸,采面4寸。压风机型号为MFGL—60/8—132G,功率为2*150kw,工作压力为0.8MPa,额定流量为60m³/min。

(七)“瓦斯、产量、人员”三大监控系统及调度视频监控系统

本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型号为KJ201B,主机两台,KJ201-J通讯适配器一套、KJ201—F基站14台。。

(八)消防及防尘

矿井建立了综合防尘洒水系统,地面有设有静压水池,容积为200 m3,水源来疙瘩条水井,供水管路长26.6km,井下洒水用量78m3/天,井巷每隔50米设有阀门或支管,转载点及煤仓均设有喷雾洒水装置,做为日常消防及井下洒水灭尘之用。

(九)避灾线路

第 6 页

事故地点进风侧人员应迎着风流退出,位于事故地点回风侧人员应迅速佩戴好

自救器,顺风退出并尽量利用风门或联巷等以最近路线较快地撤到新鲜风流中去,遇到无法撤退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或者在就近地点快速建立避难室,等待救护队救援。其避灾路线为:10-209工作面—400轨道巷—443大巷—地面。

(十)地面生产系统

该矿井下原煤由主斜井皮带提升进入地面露天储煤场,原煤不进行洗选加工,直接装车外运,运输环节简单。储煤场面积3000m2,可储原煤3万t,原煤全部装汽车外运。

9、劳动组织循环与技术经济指标表

作业方式 采用“四六”制作业,三班出煤,一班检修。 四、具体实习过程

在团柏煤矿实习过程中对10—209工作面采掘工艺和开采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学习,收集工作面采煤的主要流程、设备选型、运输系统以及生产能力等数据。

第 7 页

一、工作面概况

表1-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煤层名称 10#煤层 水平名称 井下标高(m) +400m 采区名称 二采区 281~379m 地面标高(m) +693~+819m +412~+440m 埋藏深度 位于堡后村北部,为黄土梁垣地带。月节河横穿于10-209工作面所在地面相对位置 地表。 根据10-207回采工作面调查,其回采冒落高度为10~13米,裂隙带影响高度49米,回采后地表将产生不大于300mm的土地裂缝,对以后的耕种和环境会造成一定影响。经地测科进行的地表观测,在10-209工作面地表有一月节河横穿于工作面,现已干枯。河床,沟谷在雨季会有雨水流经,不会对回采造成大的影响。在地表发现一废弃小煤窑。可能会对回采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回采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变动,应及时上报矿领导,研究制定治理措施,并严格贯彻落实。 回采对地面 设施的影响 井下位置:坐标X:4040000-4040800 Y:19552900-19553300 井下位置及与 四邻关系:10-209工作面位于400轨道巷前进方向左翼,东邻10-207四邻关系 回采工作面、西邻实10-211回采工作面,南接堡后村保安煤柱。 10-209走向长 正巷:586 (m) 副巷:570 倾向长(m) 初始切巷160 至二切巷后230 圈定面积 (㎡) 117293.5

第 8 页

2、赋存情况

本工作面10号煤层平均总厚度为 2.65 m,属于中厚煤层,煤层结构较复杂。一般含1层夹矸,以泥岩、炭质泥岩为主,煤层结构为1.0(0.10)1.45。煤层倾角 2°~11°,平均煤层倾角6°。煤层厚度由正巷逐渐向副巷变薄。 煤层特征情况表 项 目 煤层厚度(最小--最大/平均) 单 位 指 标 备 注 m 2.60-2.85/2.65 煤层倾角(最小--最大/平均) 煤层层理 煤层节理 煤质情况 WF(%) 1.04 ( °) 2°-11 °/ 6° 发育程度 发育程度 Ag(%) 20.11 VF(%) 39.45 发育 中等发育 牌 号 肥煤 Sg(%) Qgr%(KJ/Kg) 煤岩类型 4.11 105 半亮型煤

第 9 页

3、顶底板情况

表1-3:煤层顶底板情况

顶底板名称 岩石类别 厚度m 岩 性 深灰色,块状、坚硬,裂隙中充填方解石脉,中下部有0.4m泥岩 基本顶 顶板 直接顶 K2灰岩 9.7 粉砂岩 1.48 深灰-灰黑色、局部为泥岩,含云母片及黄铁矿 直接底 底板 基本底

4、构层情况

泥岩 2.15 黑色,块状,层理不发育,质均,含黄铁矿,上部微含砂质 深灰—灰黑色,局部为泥岩含云母片及黄铁矿 粉砂岩 5.9 工作面内的地质构造情况

10-209工作面等高线显示在工作面出现两个背斜,一个向斜构造; 10-209工作面绕巷段出现两个陷落柱,一个通过掘进绕巷绕过;一个在巷道掘进过程中揭露,对工作面回采会产生一定影响。

第 10 页

5、地质情况

一、主要含水层

(1)影响工作面生产的主要含水层有K2和O2灰岩溶隙含水层。 其中K2灰岩位于10#煤层上部,距10#煤层平均间距3.0m,是209工作面的直接充水水源,体现方式主要为顶板淋水。

O2灰岩位于10#煤层下部,距10#煤层平均间距36.0m,水位静标高+520m ,突水系数≤0.04,工作面属带压开采,在导水构造和底板薄弱带的情况下,有发生突水的倾向,是影响下组煤生产的主要水患威胁。

(2)预计涌水量情况: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主要受K2灰岩水影响,预计回采期间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55m3/h,最大涌水量为100m3/h。工作面回采期间受水害威胁不大,涌水量主要为煤层顶板淋水所致,上覆松散层孔隙水,碎屑岩裂隙水通过岩石裂隙、采空冒落带裂隙、导水裂隙带裂隙下渗进入工作面。

6、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煤的自然 瓦斯 煤尘爆炸指数 本煤层属Ⅱ类,自燃。 CH4=1.11 m³/t CH4=4.23m³/min >20% 第 11 页

7、作面储量及服务年限

一、储量计算

工业储量=面积×煤厚×煤的密度

Q工=117293.5×2.65×1.40=435158.89 t 可采储量=工业储量×98%

Q可=Q工×98%=435158.89×98%=426455.7 t 二、工作面服务年限计算 前期年限计算 1、设计日产量 D=L×M×H×ρ×A×λ

=160×2.65×0.6×1.40×12×0.95=4060.22(吨) 式中: D——计划日产量, t ρ——煤层容重,t/m3 L——工作面长度,m M——采高,m

H——截深,m A——昼夜循环次数,次 λ——回采率,% 2、设计月产量

Q=D×S×λ=4060.22×28×0.85=96633.24(吨) 式中:Q——计划月产量,t S——工作天数,天 λ——正规循环率,%

第 12 页

3、可采期

T=W/Q=78948.8/96633.24=0.8(个月)

式中:T——可采期,月 W——可采储量,t Q——计划月产量,t 后期年限计算 1、设计日产量 D=L×M×H×ρ×A×λ

=230×2.65×0.6×1.40×9×0.95=4377.43(吨)

式中: D——计划日产量, t ρ——煤层容重,t/m3 L——工作面长度,m M——采高,m

H——截深,m A——昼夜循环次数,次 λ——回采率,% 2、设计月产量

Q=D×S×λ=4377.43×28×0.85=104182.83(吨) 式中:Q——计划月产量,t S——工作天数,天 λ——正规循环率,% 3、可采期

T=W/Q=347506.9/104182.83=3.3(个月)

式中:T——可采期,月 W——可采储量,t Q——计划月产量,t

第 13 页

总计可采期

T=0.8+3.3=4.1(月)

8、工作面巷道布置方式及巷道特征 (1)巷道布置方式

本工作面副巷(运输顺槽)及正巷(回风顺槽)均沿煤层倾向掘进,工作面长

度230m,工作面推进长度590m。

(2)巷道特征 名 称 断面形状 矩形 10-209(1) 梯形 10-209(2) 10-209初始切巷 10-209二切巷

二、采煤方法、设备选型

团柏煤矿现主要生产煤层为10号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用MGTY250/600-1.1D型交流电牵引采煤机组落煤和装煤,采用SGZ-764/750型中双链可弯曲刮板运输机,顺槽采用一部132KW转载机、一部160×2KW胶带运输机、400皮带巷,然后运至主井底煤仓,经主井皮带提升至地面运输系统至煤场。

综采面采用ZY4600-15/33型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煤工艺:机组端头斜切进刀→采煤机割煤(装煤、运煤)→移架 →推溜→清煤。 1、矿井开采条件及方法

第 14 页

支护形式 锚网索 金属棚 锚网索 锚网索 锚网索 断面尺寸 4.4×2.7 (3+3.8)×2.7/2 4.4×2.7 6×2.7 6×2.7 长度(m) 524 62 570 160 70 矩形 矩形 矩形

(1)开采方法的选择

工作面采用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采空区顶板自然垮落法管理。 (2)采高确定

开采煤层为10号煤层,工作面煤层厚度为2.60-2.85米,平均2.65米,根据

煤层厚度、采煤机、支架的参数,采高确定为:2.6m。煤层倾角3-5°;

(3)落、装、运煤方式的选择

工作面采用MGTY250/600-1.1D型采煤机组764/750型刮板运输机一部、

SZZ-764/132型转载机一部、一部160×2KW胶带运输机、BRW200/31.5型液压泵

等设备作为其主要生产和运输设备。

(4)采煤工艺流程:

端头斜切进刀割顶煤(装、运煤)至机头割底煤(装、运煤)至进刀处同时移架割顶煤(装、运煤)至机尾同时移架返回割底煤推溜清煤。

2、工作面设备的选型、配备情况

(1)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一部,型号为SGZ764/750型,电机功率750KW,运输能力为:600t/h。

刮板输送机主要技术参数

名称 电机功率 电 压 冷却方式 规格型号 YBS—750 — 水冷 功率kw 750kw 1140/660v — 第 15 页

MS3H70DC(SEW) 齿轨牵引 125mm 闸盘紧链 600t/h — — — — — 减速器型号 牵引方式 节距 紧链方式 输送量 (2)转载机一部,型号为:SZZ-764/132型,电机功率132KW。 (3)采煤机一部,型号为:MGTY250/600-1.1D

采煤机主要技术参数表

名称 装机总功率 牵引电机 切割电机 滚筒直径 供电电压 牵引方式 牵引力 牵引速度 防尘方式 生产能力 (4)支架的选择:

根据工作面顶底板岩性、底板比压、煤层厚度及相关生产资料,工作面预选用ZY4600-15/33型液压支架,工作面端头支护:工作面上下端头使用

ZFDC13800-16.5/3.2型双柱掩护式液压支架,工作面上下顺槽出口前20米采用单体支柱加一字铰接梁,顺巷布置,顺槽行人通道0.8m。工作面总安装液压支架152台。

工作面预计顶板压力的计算:

第 16 页

规格型号 500+100=600kw YBC-100(A) YBC-300(A) 2000mm 1140v 交流变频调速,销轨式无链牵引 310—0KN 0—8.66m/min 内外喷雾 455吨/小时 功率kw 600kw 100kw 300kw — — — — — — —

Q= M×K×R 式中:

Q—预计顶板压力(MPa);

K—增载系数,一般取6~11,老顶级别越高K值越大,取7; R—顶板岩石容重,R=2×10³kg/m³; M—工作面采高,M=2.65m。

则:Q = 2.65×7×2×103×9.8×10-6 = 0.4802 MPa

而所选支架支护强度(P)为0.63-0.65 MPa,而预计顶板压力(Q)为0.4802MPa,

故P>Q,因此所选支架的支护强度满足顶板压力要求。

所选支架的基本参数: 项 目 支架名称 支撑高度 支架宽度 支架初撑力 支架工作阻力 支护强度 所需泵站压力 支架中心距 顶梁长度 端面距 移架步距 支架对底板比压 操作方式 ZY4600-15/33型双柱掩护式 1.5-3.3m 1.5m 2500KN 4600KN 0.63-0.65Mpa 31.5Mpa 1.5m 3090mm 340mm 600mm 1.5Mpa 邻架(第一架本架) (5)可缩皮带一部,型号为:SSJ-1000/160×2 长度为590米,张紧绞车一台 第 17 页

7.5KW台。

(6)泵站选型、数量及主要技术参数

乳化液泵型号为BRW200/31.5型乳化液泵,配1500升乳化液箱一台,共两泵一箱。

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

参 数 乳化液泵站 公称流量L/min 公称压力MPa 曲轴转速rpm 杠塞直径mm 电机转速rpm 电机功率KW 泵组外形尺寸 泵组重量kg 乳化液箱容积L 乳化液箱尺寸 卸载压力MPa 恢复压力MPa 工作介质 进口压力 蓄能器容积 三、通风系统 1、通风方式

10-209工作面采用一进一回的通风方式。

新鲜风流:地面—主斜井—400轨道巷—10-209(2)巷—工作面--10209(1) 第 18 页

型 号 BRW200/31.5 200 31.5 563 50 1480 125(660/1140V) 2300×980×1040 2600 1500 2656×902×1215 31.5 卸载阀的调定压力的75%~85%左右 含3~5%的乳化油中型水溶液 常压 40L

巷—回风巷

乏风:10--209工作面—10-209(1)--回风巷—地面 2、风量计算:

(一)风量、风速计算 前期工作面风量计算:

1、按气象条件计算

Q采= 60×70%×V采×S采×K采高×K采面长

式中:V采-----采煤工作面风速,按采煤工作面进风流的温度表中选取,m/s(见表3),本面取1 m/s;

S采-----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断面积,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有效断面的平均值计算,即S采=(4485+3885)/2×2650=11.09 m2;

K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本面取1.5(见表1);

K采面长-----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前期工作面长160m,取1.2(见表2); 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 60-----为单位换算产生的系数;

表1 K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 采高 系数(K采高) ﹤2.0 1.0 2.0-2.5 1.1 >2.5及放顶煤面 1.5 表2 K采面长-----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

采煤工作面长度/m <15 15-80 80-120 120-150 150-180 >180 长度风量调整系数(K采面长) 0.8 0.8-0.9 1.0 1.1 1.2 1.3-1.4 表3 K温-----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对应风速

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 ﹤20 20-23 23-26 采煤工作面风速(m/s) 1.0 1.0-1.5 1.5-1.8 第 19 页

Q采= 60×70%×V采×S采×K采高×K采面长 =60×70%×1×11.09 ×1.5 ×1.2 = 838.40m3/min 2、按照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125×q采×KCH4 式中: q

----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

m3/min,此处取瓦斯涌出量为0.22 m3/min;

KCH4----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本面取1.3 125-----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的浓度不超过0.8%的换算系数;

Q采=125×q采×KCH4 =125×0.22×1.3 =35.75m3/min

3、按照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采=100×qco2×Kco2

式中:qco2-----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m3/min,本面取0.58m3/min;

Kco2 -----采煤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本面取1.

100-----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应超过1.0%的换

第 20 页

算系数;

Q采=100×qco2×Kco2 =100×0.58×1 =58m3/min

4、按工作面人员数量计算: Q采≥4N

式中:N-----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交接班时,两班考虑),本面取50人;

Q采≥4N Q采≥4×50 ≥200m3/min 5、按风速进行验算:

根据以上计算,取最大值Q采= 838.40m3/min进行验算

①按采煤工作面允许最低风速验算工作面最低风量 V小≥Q采/(60×S采大) =838.4/(60×11.89) =1.18m/s

S采大——最大控顶面积,11.89m2

②按采煤工作面允许最高风速验算工作面最高风量 V大≥Q采/(60×S采小)

第 21 页

=838.4/(60×10.30) =1.36m/s

S采小——最小控顶面积,10.30m2 所以 0.25m/s≤V小≤V大≤4m/s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所以取工作面前期的配风量为838.40m3/min。

后期工作面风量计算: 1、按气象条件计算

Q采= 60×70%×V采×S采×K采高×K采面长

式中:V采-----采煤工作面风速,按采煤工作面进风流的温度表中选取,m/s(见表3),本面取1 m/s;

S采-----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有效断面积,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有效断面的平均值计算,即S采=(4485+3885)/2×2650=11.09 m2;

K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本面取1.5(见表1); K采面长-----采煤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后期工作面长230m,取1.35(见表2);

70%-----有效通风断面系数; 60-----为单位换算产生的系数;

表1 K采高-----采煤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

采高 ﹤2.0 2.0-2.5 >2.5及放顶煤面 第 22 页

1.0 1.1 1.5 系数(K采高) 表2 K采面长-----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

采煤工作面长度/m <15 15-80 80-120 120-150 150-180 >180 长度风量调整系数(K采面长) 0.8 0.8-0.9 1.0 1.1 1.2 1.3-1.4 表3 K温-----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对应风速

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 ﹤20 20-23 23-26 采煤工作面风速(m/s) 1.0 1.0-1.5 1.5-1.8 Q采= 60×70%×V采×S采×K采高×K采面长 =60×70%×1×11.09 ×1.5 ×1.35 = 943.20m3/min 2、按照瓦斯涌出量计算: Q采=125×q采×KCH4 式中: q

-----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

m3/min,此处取瓦斯涌出量为0.22 m3/min;

KCH4-----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

125-----按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的浓度不超过0.8%的换算系数;

Q采=125×q采×KCH4

第 23 页

=125×0.22×1.3 =35.75m3/min

3、按照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采=100×qco2×Kco2

式中:qco2-----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

m3/min,本面取0.58 m3/min;

Kco2 -----采煤工作面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正常生产条件下,连续观测1个月,日最大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与月平均日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的比值)

100-----采煤工作面回风流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硬超过1.0%的换算系数;

Q采=100×qco2×Kco2 =100×0.58×1 =58m3/min

4、按工作面人员数量计算: Q采≥4N

式中:N-----采煤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交接班时,两班考虑),本面取50人;

Q采≥5N Q采≥4×50

第 24 页

≥200m3/min 5、按风速进行验算:

根据以上计算,取最大值Q采=943.20m3/min进行验算 ①按采煤工作面允许最低风速验算工作面最低风量 V小≥Q采/(60×S采大) =943.20/(60×11.89) =1.32m/s

S采大——最大控顶面积,11.89m2

②按采煤工作面允许最高风速验算工作面最高风量 V大≥Q采/(60×S采小) =943.20/(60×10.30) =1.51m/s

S采小——最小控顶面积,10.30m2 所以 0.25m/s≤V小≤V大≤4m/s

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所以取工作面后期的配风量为943.20m3/m

四、工作面排水系统 1、正巷排水系统

正巷设置3个水仓;1#水仓安装两台BQS-15-70-7.5水泵,2#、3#水仓分别安装两台BQS-50-30-7.5水泵,一台运行,一台备用;由正巷工作面皮带机头经四部皮带巷至2-405联巷水仓安装两趟ø108排水管路, 1#、2#、3#水仓通过三通和逆止阀与排水管路连接,形成一级排水。

第 25 页

2、排水系统管路的铺设

排水管管路共两趟,一趟6寸管路,一趟4寸管路。

五、实习结果

我在矿技术培训老师的带领下在团柏煤矿进行了生产实习活动,了解各种设备的用途和安全知识,了解了矿井的构造,为以后的理论学习和实际学习联系起来。熟悉煤矿生产的各个原理和流程,向煤矿工人学习不怕苦的精神。通过本次实习,巩固了我的专业理论知识,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专业知识面,锻炼了我在煤矿采矿技术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际动手的能力,培养了我劳动意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这次实习使我受益匪浅,在实习结束的时候还对此次实习回味无穷!

六、实习总结

对于这次生产实习,我显得有些激动并非常重视,毕竟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通过实习在实践中检验我所学的知识,而且让我也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下面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实习总结:

团柏煤矿地面生产系统根据生产性质、工艺流程、煤炭运输等特点共划分为三个区:主要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生活住宿区。

主要生产区:位于矿区中部和南部,依生产系统分别布置有主、副井井口、原煤皮带走廊、地面煤场。

辅助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布置在主要生产区的东、北侧和东南侧。有主、副井提升绞车房、压风机房、灯房、高、低压变电所、机加工厂和木厂等。

生活住宿区:生活住宿区布置在生产区的西侧和北侧,主要有矿办公大楼、职工澡堂、职工宿舍、商店、篮球运动场等。

地面生产系统的主要任务是煤炭经过运输提升到地面后外运,还要完成矸石排放、动力供给、材料设备供应等工作。

第 26 页

让我真正认识到在煤矿这样一个环境条件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安全工作是煤矿

生产的首位。不论我们在培训阶段还是在井下实习的阶段,作为一位煤矿工人一定要牢记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置,树立安全为天的理念。踏实做好每一步安全生产工作。

作为一位煤矿工人,要有严格的纪律性和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也要像那些老工人一样,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把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顺利安全的完成。

虽然已经是快毕业的学生,自认为专业课学的差不多了,但是真正在矿上走一圈才发现我们学的只是九牛一毛,还有很多东西待我去学习,我认识到了无论做什么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不懂装懂的坏思想。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了解了好多东西不是只靠数据可以判断,也必须有雄厚的经验。记得第一次在井下我不小心的碰了一下皮带的跑偏保护,但当时真的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一下子皮带停了下来,下面仅接着皮带的机尾就堆积了好多的煤,当时把我吓坏了,以为是出了什么问题,后来带我的师傅就说:“皮带保护起作用了所导致停机,不懂不敢乱动,往大点说,这也属于事故一类”。所以我才知道了虚心请教的重要性。

虽然时间短暂,但是还是学了许多东西,结合现场实际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同时也了解到,学到的知识到实际中也要活学活用。

这次实习让我看到真正的了解了矿山和矿工兄弟们的艰辛和煤矿开采的安全风险,使我对以后的工作做好了心理准备,不管结果如何这都是一笔精神上的财富,我会努力的去工作,既然和矿山结下了良缘,那我必须全力以赴的去为煤矿事业奉献出自己,为国家的发展奉献出自己一份力量。

第 27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