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在校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公共课,由于政治课本身理论性强,远离实际,所以大多数学生感觉上政治课比较枯燥,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作者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来讨论和总结政治课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从而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校 政治课 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在高校(包括本科和专科院校)必须开设的一门公共课,内容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以及形式与政策、国际关系等关于时事方面的知识。由于政治课理论性强,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部分知识是纯粹性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所以除了少数学生出于专业需要或个人兴趣喜欢政治课之外,大多学生觉得政治课枯燥乏味,以至于上课爱跑神、睡觉、看课外书籍,更有甚者干脆逃课。这种情况对政治老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教政治的教师而言,把政治课教好,既要吸引学生又要传授知识,并非易事,所以很多老师会说,上政治课要比上专业课难。其实政治课的难上并不是说政治课知识多么深奥,而是说怎样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对政治课感兴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效果。作为一名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之中,有了几点自己的看法,现在写出来,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一、 课前准备
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政治课的前提和基础。课前准备包括:基础知识的具备、先进理论的学习、授课内容的洞悉、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课件和录像资料的准备。
基础知识的具备是一个教师应有的素质,也是一个教师文化水平高低的综合反映。扎实的基础知识是上好政治课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不仅在知识储备和层次方面要比学生高出一个台阶,而且对知识的理解方面也要比学生更加深入。
先进理论的学习如同向教师注入新鲜的血液,也是教师知识更新的有力武器,教师要不断地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吸收新知识、新思想,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教出有思想有创新意识的学生。
授课内容的洞悉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教师要对所传授的知识了如指掌。要对所教的知识从点到线到面,有结构有层次有系统的分析和了解,然后传授给学生,并告诉学生记忆知识的方法。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也是因材施教的关键。学生
的基础因人而异,所以教师既不能对课本知识点肤浅的简单重复,也不能讲过于深奥的东西,对课堂教学案例的选择也要贴近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
课件和录像资料的准备是备课的一部分,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政治课本身理论性强,教师只讲理论学生不爱听,很容易上课疲劳,所以,很多政治课教师在上课时穿插一些与教学知识点有关的影像资料,这样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
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根据地等,实践性教学学生的兴趣一般都很高,但是,相对于实践性教学来说,理论课教学的课时数更多,所以,在这里讲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指理论性教学。理论性教学包括:教学内容的导入和编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教学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教学内容的导入和编排是实施理论性教学的核心。教学内容的导入是上课的开始。导入新课通常包括两个步骤:1、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2、导入新知识。教学内容的导入有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功能,所以导入新课也很重要。作为政治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接受新知识。有经验的政治教师,总是恰到好处地设计新课导入方法。下面有几种方法可以借鉴: 1、复习旧课。这是导入新课的步骤之一。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以前所学过的内容, 然后教师作出总结, 使知识连续, 再引出新课。2、时事导入法。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时事或热门话题,导入新课,既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理论联系实际。3、设置悬念。用疑点导入“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 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 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设疑就是教师投放诱饵, 吸引学生注意, 诱发其求知欲, 即“ 创设问题情景” 。4、实验导入。政治学科理论性比较强, 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离得比较远, 这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政治的情绪, 导致不能很好地用心去感受和理解知识。为让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去思考和理解某一观点, 在讲新课之前可以做一些物理实验或化学实验, 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和合作讨论,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了哲学道理, 如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客观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教学内容的编排是按时间从前到后、有点到线、有线到面,有结构有层次有系统的按照学生学习习惯或记忆习惯编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编排也很重要,如果教学内容编排不当,知识点会散乱,没有层次结构,学生理解会很费力。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在政治课教学中,有这样几种教学方法可以借鉴。1、情景教学。别具匠心的创设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具体的情景中身心受到教育,学习新知识。2、案例教学。用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出现的典型的人和事为材料,向学生讲述一个典型的事例,然后提出问题,接着是分析和解决问题,最后得出结论。3、音乐教学。美好的生活需要音乐, 思想政治课
也需要音乐。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适当的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主题有关的音乐,既能鼓舞人心 ,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起到臆想不到的教学效果。4、自主学习。现在,不仅是政治课,包括其他的科目也强调教师教学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这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强调自主学习目的在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当然,教书有法,又无定法,一节优秀的政治课教学,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
教学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是指多媒体教学和电气化教学以及课件、音像资料的使用和运用。现代化教学已经不再局限教师只用一只粉笔授完全过程,多媒体教学特别是音像资料的运用更加增添课堂的生动有趣。
三、课后总结
课后总结对学生来说是消化吸收所学的知识,布置作业有助于学生吸收和巩固所学知识。作业的设计要求分层,这是因材施教所需要的。作业分层的第一个要求是老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层次水平;第二个要求是老师必须动态地考察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及时调整他们的所处的层次类型。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个性化的作业,个性化作业的特点是对每个同学都是唯一的,针对性更强,能够对每个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加以弥补。
课后总结对教师来说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学反思的依据是学生评学、同行评教。教师要根据学生评学、同行评教的结果及时调整以前的教学方法。教学反思的内容应该包括教学的各种过程和环节,从课前调查到教学准备,从教学设计到上课的内容环节,从语言思维到个人状态,从教学反馈到作业布置,都需要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地修正错误,提高教学能力。反思的过程是一个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衡量、评价的过程,反思中要对教学中的损耗进行认真的查找,努力把影响教学效果的损耗降到最低。
总之,政治课的课堂教学,有的教师说犹如“放风筝”,要求教师既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又要在学生将要失控时把学生“拢”回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现在的大学政治课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锻炼,具有一定的驾驭课堂、调控课堂的能力。作为政治课教师,我一定与时俱进,与学生一起成长,与课程一起成长!
基金项目:
此论文属于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课题,课题名称: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研究,指导课题。
作者简介:
陈鹏 男 河南人 中国近现代史硕士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研究
曹必文 男 江苏人 本科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科系副教授 主要从事中国文学史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